何应钦紧咬着后槽牙,心中快速权衡起来。
如果老刘反了水,自己派系的黑账就等于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虽说这事最后也会被大事化小,但小事化了是绝不可能的。
等到那个时候,自己的政治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二位……到底想怎么样?”再次开口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割肉的准备。
“敬之兄,其实我们要的,不多。”
陈诚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领。
“十成!上高所需的兵力、物资,十成!一分都不能少!”
不是八成了,一眨眼就又涨回原价了。
何应钦颓然坐下,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我给。”
不答应还能行么?都到了这一步了,这么多的钱财物资和兵力虽然肉疼,但也必须要给了!
“这就对了嘛。”陈诚大笑。
“不过……”何应钦抬起头,眼中闪过最后一丝算计。
“我给了,委员长那边若是怪罪下来,说我等结党营私,又当如何?”
“总长多虑了。”
贺远淡淡一笑,说出了那句结束一切的话。
“委员长只看结果。”
“只要……我们打赢。”
“我们给他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捷,一场足以震惊世界的胜利……”
“别说我们只是坐在一起吃了顿饭,就算是我们拜了把子,委员长……也只会为我们高兴。”
何应钦看着眼前这个青年,许久,长长的叹了口气。
“……好。”
“我赌了。”
……
两日后,山城码头。
第一批满载着弹药、药品和粮食的轮船,拉响了启程的汽笛。
与此同时,一支名为中央军教导总队预备师的精锐部队,也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何应钦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
他不仅给足了十成物资,甚至还额外多拨了一批他私藏的德制反坦克炮。
陈诚公馆的那一晚,彻底打断了他的脊梁,也让他看到了“合作”的可能。
贺远站在码头,江风吹动着他的风衣。
陈诚与他并肩而立。
“贺老弟,此去……万事小心。”陈诚的声音带着几分由衷的感慨。
“陈某,欠你一个人情。”
“部长言重。”贺远目视前方。
“我们都只欠这个国家。”
“前线战事要紧,贤兄莫送,愚弟先走一步了。”
说罢,他转身上车,前往了机场。
“上高,等我回来。”
……
当贺远的座机再次降落在上高临时机场时,罗卓英几乎是飞奔着冲了过来。
“贺老弟!你……你真的办到了?!”
他看着机场上堆积如山,一眼望不到头的物资,激动得热泪盈眶。
“十成……十成啊!”
“总司令。”贺远快步走下飞机,神色坚毅。
“叙旧的话,等打完再说。”
他将一份文件拍在罗卓英手中,眼中燃烧着战火。
“兵力、物资均已到位,日军第34、第40师团已至奉新。”
“是时候……让阿南惟几那个老鬼子,尝尝我们真正的厉害了!”
“好!”罗卓英猛地拔出指挥刀,直指苍天,声震四野。
“全军听令!准备——”
“决战!”
……
接下来的三十一天,成为了赣北大地永恒的血色记忆,史称——上高会战。
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倾巢而出,三个师团加一个独立旅团,近十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从赣北三面合围,企图一举踏平上高,打通通往长沙的门户!
然而,他们面对的,不再是那支缺衣少食、弹药匮乏的疲敝之师。
他们面对的,是由十数万精锐部队、海量美制重炮、德制战防炮武装起来的钢铁长城!
罗卓英与贺远,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罗卓英坐镇中军,指挥若定,将数十万大军调度得如臂使指。
贺远则坐镇后方,利用他那神出鬼没的情报网,将日军的每一个调动、每一次补给,都摸得一清二楚。
“利剑突击队”更是在詹森的带领下,化作了黑夜中的幽灵,无数次深入敌后,端掉了日军的炮兵阵地,刺杀了日军的高级指挥官。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日军的炮火,几乎将上高城外的阵地夷为平地。
但国军的士兵,一次又一次的扑了上去。
阵地白天丢失,夜晚便被夺回。
锦江的江水,被鲜血染红了三次。
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当最后一发炮弹在日军指挥部上空炸响,当阿南惟几狼狈的签下撤退命令时,整个华夏,沸腾了。
上高大捷!
此役,国军以伤亡六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寇五万余人,全歼其第34师团大部,俘虏近千!
这是自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辉煌、最彻底的一场胜利!
消息传回重庆时,委员长甚至都在地图前,激动地连说了三个好字。
而贺远,站在上高残破的城楼上,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和欢呼的士兵,神色却依旧平静。
这片土地的苦难,还远未结束。
这一场仗虽然赢了,狠狠重挫了日军南进的战略意图,但现在是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的春季,日本的战备战力仍旧充足。
距离那场关键的海港偷袭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很难说鬼子还会制定什么新的战略方针。
自己,是很有必要返回一趟北平,想办法获取鬼子新的战略意图了……
……
上高城头的硝烟,终于被连绵的春雨彻底浇熄。
断壁残垣之间,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开始重新萌发出一丝微弱的生机。
第十九集团军的临时指挥部内,气氛却依旧凝重。
罗卓英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脸上却不见丝毫疲惫,反而是一种亢奋过后的深沉。
桌上,那份即将发往重庆的捷报,已经拟好了十余稿,却依旧没能让他满意。
“贺老弟,这份报功文书,你看……”
罗卓英将电报稿推了过来,上面赫然将“侍从室专员贺远”的名字,列在了功臣名单的第二位,仅次于他这个总司令。
于万军之中洞察敌酋诡计,于后方斡旋筹措十万军需,上高大捷,贺专员当居首功……
“总司令。”
贺远伸手,将那份电报拿了起来,动作却不是审阅,而是缓缓的,将其推到了烛火之上。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谁让他来军统的?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