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影视基地,正午的阳光带着灼人的热度,晒得地面泛起一层淡白的光晕。
林清野执导的《时光滴答》片场,被改造成老京城胡同模样的场景里,灰色砖墙被晒得发烫。
“卡!这条过了!大家休息二十分钟,喝口水补补妆!”林清野拿着对讲机,声音透过设备传到片场每个角落。
他穿着一件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的黑色导演服,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皮肤晒得比之前深了两个度。
刚才拍摄的是老钟表匠赵师傅修复父亲遗留怀表的镜头,为了捕捉到工具划过表盘时的细微光泽,他让灯光组反复调整了八次光线角度,摄影师更是趴在地上,用微距镜头拍了整整十二条,直到画面里怀表齿轮的纹路清晰得能看到岁月留下的划痕,才终于点头通过。
工作人员们松了口气,纷纷走向休息区。
道具组的师傅蹲在墙角,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刚用过的铜制修表工具,生怕留下指纹;饰演少年林晓宇的王浩则拿着剧本,蹲在林清野身边,小声问刚才自己递工具的动作是不是不够自然。
“你刚才递工具时手腕太僵了。”林清野接过王浩递来的剧本,指尖在“递工具”的台词旁画了个圈,“少年对老钟表匠是带着敬佩又有点叛逆的,递工具时可以稍微晃一下手腕,有点漫不经心的样子,但眼神要盯着怀表,体现你其实很在意修表这件事。下次咱们试一条,你放松点,就像平时给家里长辈递东西一样。”
王浩连忙点头,在剧本上记下手腕放松,眼神盯怀表,眼里满是认真。
林清野看着他的样子,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模样。
那时候他跟着前辈做助理,也是这样拿着小本子,把每一句指导都记下来,连灯光角度、镜头距离都不敢遗漏。
只是那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站在电影片场的导演位置上。
“林导,刚才那个微距镜头的素材我导出来了,您要不要现在看看?”摄影师拿着平板电脑走过来,屏幕上正回放着刚才拍摄的画面。
林清野接过平板,指尖滑动着进度条,仔细盯着每一帧画面:怀表的表盘在暖光下泛着柔润的光泽,赵师傅的手指关节粗大,指腹上有常年握工具留下的薄茧,当镊子夹起细小的齿轮时,指尖微微颤抖了一下。
这个细节是周明自己加的,却恰好体现了老工匠面对父亲遗物时的复杂心绪。
“这个细节抓得好,周老师的处理很到位。”林清野笑着点头,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周明,扬声说了句“周老师,刚才的镜头特别好”,引得周明笑着摆手回应。
他低头看了眼手机里的拍摄进度表,目前电影拍摄刚完成四分之一,比原定计划慢了近十天。
其实按正常节奏,他完全可以加快进度,比如减少镜头的拍摄次数,简化一些场景的细节布置。
但他始终记得开机前谭越跟他说的话:“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但能少留一点遗憾,就多花一分心思。你的第一部电影,不用追求速度,要追求能让你多年后再看,依然觉得问心无愧的质量。”
为了这份问心无愧,林清野几乎把每个细节都抠到了极致。
“林导,要不要先吃点饭?食堂把饭送过来了,再不吃该凉了。”场务拿着一个保温饭盒走过来。
林清野接过饭盒,却没立刻打开,而是走到片场角落的阴凉处,坐在一个木箱子上,看着远处工作人员吃饭的场景,心里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他对《时光滴答》抱有极高的期待。
希望这部电影能像谭越的作品那样,用细腻的情感打动观众,让大家看到老手艺背后的人文温度。
但同时,他也做好了扑街的准备。
他见过太多电视剧导演转型电影失败的案例。
有的是因为没把握好电影的浓缩叙事,把故事拍得像拉长的电视剧;有的是因为过于追求艺术表达,忽略了观众的接受度,最终票房惨淡。
他不敢保证自己能完全避开这些坑,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这部电影票房不佳,会不会影响公司对他的信任,会不会让谭越失望。
每当这种念头冒出来,他就会想起谭越。
“叮铃铃——”手机铃声打断了林清野的思绪,屏幕上跳动着“谭总”两个字。
他连忙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走到更安静的地方接起电话。
“林导,忙吗?刚看电影部门的日报,你们今天拍的是修怀表的镜头?”谭越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温和的笑意,背景里隐约能听到键盘敲击的声音,应该是在办公室处理工作。
“不忙,刚拍完一条,让大家休息呢。”林清野握着手机,语气里带着几分放松,“今天拍的是赵师傅修复父亲怀表的戏,就是进度比计划慢了点,目前刚完成四分之一。”
“慢没关系,质量第一。”谭越的声音很笃定,“我看日报里写,你们为了一个微距镜头拍了十二条?不用有压力,该打磨的地方就多花时间,公司这边会协调好资金和资源,不会催你赶进度。对了,有没有需要公司协调的问题?比如道具不够,或者演员档期有冲突?”
“道具方面,之前缺几款老式修表工具,道具组已经去淘了,下周能到;演员档期也没问题,周老师和王浩都把其他工作推了,专心拍这部戏。”林清野连忙回答,顿了顿,又补充道,“就是昨天拍胡同场景时,有几个游客闯入镜头,耽误了点时间,已经让安保加强巡逻了,后续应该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
“游客的事让行政部跟影视基地沟通一下,加派两个临时安保,确保拍摄不受干扰。”谭越说,“另外,天气越来越热,多准备些防暑降温的物资,比如藿香正气水、冰毛巾,给剧组的工作人员和演员都发一份,别让大家中暑。”
“好的谭总。”
谭越笑了笑,“你不用太紧张,就按自己的节奏来。我看了你修改的第八版剧本,比之前更扎实了,尤其是赵师傅和父亲和解的那条线,情感铺垫得很到位。相信只要你保持现在的状态,这部电影一定会有好的呈现。”
挂了电话,林清野握着手机站在原地,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了。
他抬头看向片场,工作人员们已经吃完午饭,开始收拾设备,准备下午的拍摄。
王浩拿着剧本,正跟周明讨论接下来的戏份;灯光组的师傅们扛着设备,调整着下午拍摄需要的光线角度。
看着这一切,林清野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里的平板电脑。
里面存着所有拍摄素材,每一条都是他和团队用心的成果。
他转身走向监视器,决定趁休息时间再看一遍上午的素材,看看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
璀璨娱乐顶层办公室里,谭越挂了电话,将手机放在桌面上,重新拿起电影部门递交的《时光滴答》项目周报。
周报有十几页厚,详细记录了拍摄进度、资金支出、演员状态、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每一项都标注得清晰明了。
谭越的指尖在拍摄进度那一页划过,上面写着“完成 25%,累计拍摄天数 32天,较计划延迟 8天,主要原因是关键镜头反复打磨,确保画面质量”,旁边还附着几张拍摄现场的照片,有林清野跟工作人员讨论的场景,有老钟表店的细节特写,还有演员们认真对戏的画面。
他拿起笔,在延迟原因旁画了个勾,写下“同意按当前节奏推进,无需调整计划”。
其实早上看周报时,他就注意到了进度延迟,但他丝毫没有担心。
他太清楚慢工出细活的道理,自己拍《星际穿越》时,为了一个黑洞的特效镜头,跟特效团队磨合了很久很久,最终呈现的效果却远超预期。
他相信林清野的判断,更相信这种对质量的坚守,最终会体现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里。
翻到资金支出页,谭越注意到道具组的预算超了 15%,备注里写着“采购古董钟表、老式修表工具等实物道具,提升场景真实感”。
他没有标注异议,反而在旁边写了“后续道具采购可适当放宽预算,优先保证道具质量”。
对现实题材电影来说,场景和道具的真实感直接影响观众的代入感,这点投入是值得的。
再往后翻,是剧本修改记录,上面详细列出了从第一版到第八版的修改时间和核心调整:第一版确定故事框架,第二版增加赵师傅与父亲的矛盾线……
直到第八版,才最终确定现在的剧本。
谭越看着这些记录,想起林清野每次修改完剧本,都会亲自送到他办公室,拿着笔记本一条一条讲解修改思路,那种认真和执着,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咚咚咚——”陈晔敲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好的文件:“谭总,这是音乐部门提交的《时光滴答》主题曲创作方案,李默老师已经写了三个版本的旋律,想请您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方向。”
谭越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主题曲方案。
他在二胡与钢琴结合的版本旁画了个圈。
“把这个意见反馈给音乐部门,让他们跟李默老师沟通,按这个方向优化。”谭越将文件递给陈晔。
“好的谭总,我现在就去处理。”陈晔接过文件,转身离开。
谭越重新拿起《时光滴答》的项目周报,手指在剧本修改记录上轻轻摩挲。
他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很高。
不仅因为剧本经过了八次打磨,情感细腻、故事扎实;更因为林清野对这个故事的理解足够深刻,那种对老手艺、对人文情感的珍视,与他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他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这部电影能成功,或许能为公司开辟出一条小而美的现实题材电影路线,弥补市场上商业大片扎堆、情感细腻的现实题材稀缺的空白。
但他也清楚,电影市场的不确定性太大。
有时候,一部剧本扎实、制作精良的电影,可能因为档期不佳、宣发不到位,最终票房惨淡;而有时候,一部不被看好的小成本电影,却可能因为精准击中观众的情感痛点,成为年度黑马。
他不敢保证《时光滴答》一定能火,甚至做好了这部电影票房平平的准备。
但即便如此,他也觉得值得,因为这是林清野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公司对现实题材电影的一次重要尝试,这种尝试本身就有意义。
......
下午三点,林清野的片场重新开始拍摄。
这次拍的是少年林晓宇第一次帮赵师傅修表的戏,王浩需要表现出从紧张到逐渐熟练的过程。
林清野站在监视器前,手里拿着对讲机,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
当看到王浩因为紧张,手抖着拿错工具时,他没有喊卡,反而让镜头继续拍。
这个意外的小失误,恰好体现了少年的真实状态,比刻意表演的紧张更自然。
“卡!这条过了!”林清野笑着说,对着王浩比了个不错的手势。
王浩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林清野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刚才那个拿错工具的细节很好,保持这种真实感,后面的戏会更出彩。”
夕阳渐渐西斜,将片场的影子拉得很长。
林清野看着工作人员们忙碌的身影,看着“赵氏钟表店”的招牌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心里忽然变得格外笃定。
他不知道这部电影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但他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用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
就像谭越说的,只要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他拿出手机,给谭越发了一条消息:“谭总,下午的拍摄很顺利,王浩的状态越来越好了,谢谢您的关心。”想了想,又加上一句,“我会继续打磨细节,不辜负您的信任。”
没过多久,谭越回复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加油,期待你的作品。”
看着这六个字,林清野笑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从离婚开始的文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