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庄不周

首页 >> 策行三国 >> 策行三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逍遥小憨婿战皇林天龙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宋吹抗日狙击手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织明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资本大唐
策行三国 庄不周 - 策行三国全文阅读 - 策行三国txt下载 - 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13章 祭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孙策原本属意的北疆大将是太史慈。

太史慈弓马纯熟,为人机敏,能打硬仗,为人重信有义,是一员难得的骑将。有他镇守北疆,胡虏不敢放肆。

但是很可惜,太史慈被好战的公孙度拖累,错失了这个机会,便宜了沈友。

论个人武力,甚至临阵指挥能力,沈友不如太史慈。但沈友有沈友的优势,一是他更加稳健,能从大局出发,不急功近利。为了准备并州之战,他前后准备了一年多,有足够的耐心,这才等来了一战击破弹汗山的机会。二是他文武双全,读书多,能从文化的高度考虑制夷化夷的问题。仅仅几个月,楼麓就成了他的迷弟,上谷、代郡乌桓也因此一战而定。

更重要的是,他是江东人,不用担心任何人的猜忌,马超、陈到等人也不会质疑他的资历。

能不能付沈友以北疆之任,取决于沈友本人能不能胜任,没有太多其他的考虑。

在攻蜀的大功面前,沈友能抑制住自己建功立业的欲望,服从大局,这让孙策放了心。他最怕安排了沈友镇守北疆,沈友却不安心,一心要在攻蜀中分一杯羹,未免让人质疑他的用人能力。

孙策随即向沈友解释了他的初步安排:沈友任安北都护,都护府暂时设在太原,负责阴山以南的防区,西到朔方塞,东到居庸关,设三到四个战区督,各有骑兵万人,再加上沈友直属的步骑两万,共计五到六万步骑,以骑兵为主,汉胡兼用。胡人以臣服于中原朝廷的部落为主,采用编户形式,以放牧为业。

这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平稳过渡,让胡人接受这种统治方式,真正将他们纳入华夏文明,变成可用的战力,而不是需要高度防范的潜在危险。要想这么干,第一步就是打破他们的部落制,让他们成中朝廷的编户,而不是部落首领的私产。

这个任务很重,却必不可少。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将北疆变成华夏衣冠的北疆,变成华夏文明的长城。

孙策希望沈友能扎根北疆,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这一进程,为以后挺进漠北做好准备。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安北都护府将一直北迁,直到苏武牧羊的北海。

沈友心潮澎湃。吴王对他期望甚高,这个任务的意义也很重大。征服胡人只是第一次,化胡为夏才是根本。如果能完成这个任务,不仅富贵可期,将来在青史上,他也是有功之人,名声不下卫霍。

孙策转向楼麓,笑道:“听说少帅熟悉我中原经典,是饱学之士?”

孙策与沈友交谈时,全程用官话,楼麓听得清清楚楚,既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他仰慕中原文明,当然希望能融入中原,得到中原人的承认。可是他又怕引起冲突,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愿和汉人一样生活,听从中原朝廷的号令。他们更习惯了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让他们随时听候朝廷的调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王谬赞,臣惭愧。”楼麓很不好意思。“臣只是粗识书简而已,不敢自称饱学。臣原本倒是颇为自诩的,遇到沈督,不,是沈都护和庞祭酒之后,臣才知道自己的学问有多粗浅。”

孙策朗声大笑。“你这学问是向汉人学的?”

“是的,恩师乃是汉人,避难到草原的。只可惜他们行踪不定,臣又愚笨,只学到一点皮毛。”

“听说过张俭张元节吗?”

“听过,听过。”楼麓连连点头。“他是北疆最有名的汉人先生,听说他在中原也很有名,我曾经想拜他为师,可惜无缘相见。”

“现在还想拜他为师吗?”

楼麓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还活着?当年在北疆的时候,他就是个老人了。”

“不仅活着,还活得好好的,估计再活十几年,做个百岁寿星都没问题。”

“哇哦——”楼麓忍不住惊叹。“那岂不是成了仙人?”

“差不多吧,想拜他为师吗?”

“想,太想了。如果他愿意去北疆,我就在黑山为他修一座学宫。如果他不愿意去北疆,那我就每年从北疆赶来,向他学习。”

孙策举起手,轻轻拍了拍。须发皆白、面色红润的张俭从一旁走了出来,迈着方步,不紧不慢地走到孙策面前,拱手施礼,又与张纮、沈友见礼,最后才向楼麓行了一礼。

“少帅穿上这身衣冠,简直与我华夏儿郎无异。”

楼麓已经看傻了,张开双臂,看着张俭,一动也不动。过了半晌,他才反应过来,连忙跪倒在地,双手抱着张俭的腿,亲吻张俭的脚,起身时,已经是泪流满面。

“久闻先生大名,没想到此生还有机会相见。我……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楼麓行此大礼,张俭有些不安,转头看看孙策。

孙策含笑点头。他早就知道张俭去过北疆,有些名声,也听沈友、庞统汇报过,楼麓对张俭印象颇深,念念不忘,这才特意将张俭请了来。化胡为夏,不仅需要武力,需要制度,更需要文化和人格的魅力。党人的某些作派很得胡人崇拜,让张俭做楼麓的老师,树立一个榜样,对北疆稳定有好处。

张俭年近九十,原本是不愿意参与世事,只想安渡晚年。可是听说这是化胡为夏的重要举措,他欣然从命,甚至有些舍我其谁的豪迈。能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做如此重要的事,他非常兴奋。

孙策挑选了一个好日子,为楼麓举行拜师礼。趁热打铁,孙策又请张俭选一些志同道合的读书人,打算将他们安排到安北都护府,做为教化胡人的中坚力量。

他提出一个设想,打散胡人的部落制度后,封原部落首领为官,实行半自治的制度。各自治区以胡人为主官,配以中原人担任副职,分管兵马、民政、教育,争取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初步的转化。这么做,一方面可以维护部落首领的既得利益,以免引起激烈的反抗,一方面加强对胡人的教化,将他们纳入中原的官制。

张俭已经知道这些内容,今天主要是说给楼麓听。

楼麓不仅赞同孙策的设想,还帮着出了一些主意,比如多派一些读书人去草原,最好能跟着部落走,设立移动的学堂,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记录草原上的故事。以前的匈奴人也好,现在的乌桓人、鲜卑人也罢,他们都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连先祖的故事都只能口耳相传。如果学会了读书、写字,将被些故事记载下来,可能会对教化有帮助。

据他自己的经验,草原上流传的故事中有不少和汉人经籍中的上古历史有近似之处。比如上古圣人有母无父,就和草原上的习俗非常相似。

楼麓还建议,对一些部落可以通过赐姓的方式进行招抚。草原上的人本来不称姓,只称名,很容易造成混乱,最近这些年,他们也渐渐开始学习汉人的做法,在名字前面加上姓,以示区别。只是无人指导,也没有统一做法,比较混乱。乌桓人与汉人接触最多,相对好一些,比如他的父亲叫难楼,为他取名楼麓,就是表示他是难楼的儿子。

只是乌桓人有语言,没文字,所以有些音很相信,容易造成误会。比如辽西乌桓大人楼班,很多人都以为他是难楼的儿子,其实他是丘力居的儿子,和难楼一点关系也没有。

楼麓说,由朝廷赐姓,既是一种荣耀,也是统一部署,免得各起各的,产生误会。

孙策很惊讶。楼麓虽然年轻,倒是很有想法,看来这书还真是没白读。

——

正式接见后,沈友很快又第二次请见。

这一次,他没有带楼麓。

孙策知他来意,留他宫中用膳。

席间,沈友提了两个问题:一是攻蜀是不是太急了些,钱粮、物资能不能供应得上?二是不信天命,只信人心,将来会不会有人假借名义,行田和、王莽之事?

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新问题,沈友也不是第一个提起的,但孙策还是很认真的回答了他。

攻蜀只是规划,并没有确定立刻实施,具体实施时间一要经过诸将合议,二要看钱粮准备的情况。不过总体来看,诸将求战的积极性很高,恐怕拖不了太久。考虑到攻蜀的难度,他必须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

周瑜、黄忠打了这么久,还没取得真正的突破,已经让很多人意识到蜀地不易攻取。原本是打算以并州为磨刀石,锻炼沈友、徐琨诸部,现在计划有变,只能以战代练,以兵力优势弥补地利不足。五路攻蜀是定计,这一战要么不打,一旦开打,就是磨也要把曹操磨死,绝不能半途而废。

至于沈友的第二个疑问,孙策反问了沈友一句话:“子正以为,什么样的王朝能传承千年,甚至更久?”

沈友半晌没说话,躬身道:“臣愚昧,请大王指教。”

孙策笑笑。“我也没有答案,不过我们还年轻,到花甲之年致仕、退位,至少还有三十年。我们可以慢慢想,集天下之才智,三十年时间,总能想出一点门路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策行三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清穿雍亲王与他的娇娇小王妃我白天特案局办案,晚上地府当差槐夏记事孕妻1V1:心急老公,要二胎情暖八零之农女当家重生80年代当军嫂山河血诡案奇闻重生90从一贫如洗到富可敌国道统传承系统提前登陆种田游戏爹地快来,巨星妈咪住隔壁贴身侍卫疯巫妖的实验日志重生之我为神兽大宋的智慧征战诸天世界傲剑天穹孝婷恋续文:罪爱天下无敌
经典收藏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大秦长歌明末开疆穿越阿斗,相父这把咱能赢唐末战图为了成为勇者的那一天三国之兴强汉奶爸劝学史大清挖坑人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许愿穿古:续命行医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唐末狐臣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三国之乖乖田舍郎嫡女归黄天之世回到古代做皇帝水浒之书生王天下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
最近更新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梗王饶命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大胤商枭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堪破三千世相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红楼之庶子风流大谋谋天下风雪战火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
策行三国 庄不周 - 策行三国txt下载 - 策行三国最新章节 - 策行三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