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首页 >> 隆万盛世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美女俏老婆军事承包商逆天换明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重生之老子是皇帝我,大明皇子,拉上皇帝一起造反!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阴天子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 隆万盛世全文阅读 - 隆万盛世txt下载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334章 社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1334社学

“不过......叔大兄,其实对于这笔银子,善贷还有别的想法。”

想到之前筹划的事儿,魏广德继续说道。

“嗯,善贷请说。”

张居正不知道魏广德还有什么想法,不过他给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提出来的主张,其实都挺有意思的,而且也有一定操作性。

当然,如果没有操作性的提议,魏广德一般也不会说。

比如怂恿张居正造反,在当前大明朝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很难。

因为到目前为止,上上下下其实都不具备造反的土壤。

明末造反普遍,那也是万历后期到天启这段时间,国库耗尽,让地方上有灾不能赈济,百姓衣食无着,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实际上就算到了崇祯中期,即便国家陷入两线作战,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国内的流寇也曾一度被官军剿灭,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人祸虽然解决了,但是天灾依旧不断。

而之后,张献忠、李自成等人狡诈,再次揭竿而起,才又死灰复燃。

就算是到了天启朝,大明其实都没有一副要败亡的景象。

除非穿越到崇祯年间,其他皇帝时期想造反,基本必死,除非带着现代军火库穿越过去,以现代技术碾压同时代的明军。

汉人,其实也是非常善于动脑子的民族,知道吸取教训,研究新战术击败敌人。

戚继光的练兵法有用,不仅是因为他超越同时代其他武将的睿智,更是得到大明武器技术支持。

如果戚家军火器换成弓弩,其战力必然大打折扣,因为弓弩手的训练可比火器手麻烦的多,很难短时间内成军。

魏广德略做思考,还是决定和张居正坦诚相待,于是他就把张学颜所说和自己所想和盘托出,没有一丝保留。

张居正听得很认真,在魏广德说到就算朝廷大量增加赋税,国库收入倍增以后,各大衙门、地方官府也会想方设法增加支出,从朝廷国库里薅银子时,眉头还是不自觉皱了皱。

这点,张居正何尝不知道。

只是,他以为可以通过制定更严格的监督规则,杜绝这样肆意浪费的情况。

不该支用的银子,一分也不能拨,只要严格审批请款的奏疏,还是能保住大部分银子。

只是魏广德提到,有他们两人在,或许朝廷疯狂支取钱财还能得到遏制,可之后呢?

十几、二十几年以后,国库充盈,那时候的首辅可就未经历过他们这样一段困窘的时期,说不得就会很快把银子都败光。

按照后世人的看法,都以为大明朝的财政一直都很困难,从正德、嘉靖开始年年亏空,也就张居正在位的时候稍微有所好转。

但实际上,张居正死后三十年,万历皇帝把太仆寺常盈库里的银子搬回内廷,才是大明朝真正败家的开始。

如果说万历后期大笔银钱开支是为了针对辽东作战,那到了天启和崇祯初年,极短时间内败光数以百万级的银钱,那才是灾难真正的开始。

万历皇帝或许觉得把常盈库的银子搬回内廷,用起来方便很多,但是那些银子就是唐僧肉。

宦官们不仅大肆贪污,前朝文官看着眼红,也是疯狂贪污国库银钱,反正最后朝廷运转不动就把手伸向皇帝,要钱。

现在,魏广德不过是把这个问题提前揭露出来,还是因为张学颜的话让他想到的。

而之后,魏广德的提议就让张居正略微瞪大眼睛。

“善贷,你想推广社学,还要重新纳入官府管理之下,这......”

张居正有些犹豫。

不过魏广德也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毕竟后世推行义务教育成效显着。

虽然后世杠精说义务教育不等于免费教育,但实际上之所以叫“义务教育”,本身就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舶来品。

西方一切讲究等价交换,要推广基础教育,自然不可能有偿,否则谁愿意花钱让孩子读书。

所以,西方的义务教育其实都是免费的,不免费的那是私立学校,收费很贵,当然教学质量也很高。

欧美国家推行的义务教育一般是13年,美国不少的州在向15年免费教育过渡。

在美国,公立学校提供的基础教育统称为K-12教育,是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一共13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总称,而现在部分地区开始推行免费上大学。

所以,抠字眼是没意思的,不能说“义务教育”没有“免费”二字就是要收费的强迫教育

只能说“舶来品”被人“断章取义”,“去其糟粕”。

当然,在后世中国还有一句话,那就是“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那么在大明,有没有类似的教育?

其实是有的,这就是社学,区别于官学、私塾和族学的一种教育方式。

官学,自然就是官府在各府县开办的学堂,有朝廷任命的教谕负责教授,只不过针对的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一般都是秀才才有资格入学。

私塾和族学,则是类似于私立学校的性质。

而社学,最早起源自元朝,明朝建立以后得以继续发展。

社学形成于元代,盛行于明清,带有“普及教育”性质。

“社学者,一社之学也。百又十户为里,里必有社,故学于里者名社学”。

社学一般由绅民捐办,负责启蒙本社童子,童子年长有成,可参加地方儒学的入学考试,中试者进入儒学,成为儒学生员。

社学在全国普遍设立,洪武八年诏令各地“延师以教民间子弟”,但仅过数年就因弊端丛生,下令停罢。

至洪武十六年,又诏令民间自行延聘师儒,建立社学,不准地方官员干涉,社学遂在全国推广开来。

古代读书成本实在太高,就是私塾也未必多少百姓读得起,族学也只有大家族才能办的起来,而官学招生名额有限。

因此朱元璋为了鼓励百姓识字,当然更是为了推广大明律法和自己思想,于是参考元制,号令各地建立社学,由地方政府帮助民间办学。

既然是捐办,所以社学在古代还有个名字,那就是义塾。

义塾是由私人出资兴办的学校,以教授宗族及乡里子弟,它与官宦富贵之家族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接纳乡邻子弟入学,具有服务一乡一社的性质。

只不过,社学好坏,大多看地方主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定。

弘治十七年,朝廷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

江西的社学在这个时期就有较大发展,并在全国具有独特地位,这主要得益于李梦阳、王阳明两人。

明正德年间,李梦阳为江西提学副使,改革过去社学的弊端,大力发展社学。

他首先在南昌、新建二县办起16所社学,典型示范,先远后近,逐步推广到全省。

他要求管理学校的官吏,按照规定精选社学教师,免除他们的徭役,尊重和敬礼他们,不准他们擅自向学生征收课金、鸡米、酒食,以免使人民感到入学是种苦役而设法逃避。

对社学教师好的提升,不好的开除,有奖有罚,有利于办好社学。为了使人们重视社学,还规定今后不是社学出来的学生,不能进县州府学。

在李梦阳的推动督导下,江西社学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正德十三年,王阳明在平定江西南部暴动后,认为“民风不善,由于教化不明”,于是颁令,要求南赣所属各县“父老子弟,互相戒勉,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歌诗习礼。”并颁行《社学教条》,使江西社学又得到一次大的发展。

社学传授的知识,其实主要是让人识字,并将道德教育摆在首位,以培养少年儿童懂得并遵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社学教育目标。

正是因为有了断断续续的社学,所以明朝的识字率其实并不算低。

众所周知,四大名着有三本出自明朝,到了明末话本小说更是数不胜数,《金瓶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封神演义》等,无一例外的都是针对普通小市民。

如此众多的“低俗”小说出现,代表有大量的读书需求。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明朝普通人识字率很高,不然小说就缺乏生产土壤。

需要注意的是,从明初一直到明末,明朝这一类低俗小说,都是层出不穷。

而这一切正因为明朝二百多年对社学的推广,所以明朝很多市井百姓都能识字,不少人都粗通文墨。

只是清军入关之后,明朝话本小说的繁荣盛景不见,识字率急速下滑,民众眼里只有“麻木不仁”。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们谈及“愚民政策”,都会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罪恶之一。

然而,从汉唐宋明来看,说朝廷实行“愚民政策”,实在有些牵强。

否则,朱元璋也不必下旨推行社学,传播《大诰》。

只不过到了魏广德这里,社学的经费就由之前士绅捐赠变成官府列支,当然依旧接受捐赠。

“叔大兄,我大致测算过,下等县,一年靠着换帖银至少能收入百两银子,中、上等县,三五百两也不是难事儿,完全足够社学所需,还有富余。”

魏广德还在那里继续述说,这些天他也不是光想,收集了京畿周围府县牙行交易的记录,按照记录的交易金额,推算出应得的税银。

当然,这还是按照明制三十税一进行的计算。

至于把一些精品或者说奢侈品提到高到十税一,只是他的设想。

后世,关于奢侈品税的建议不少,魏广德自然也听说过,所以就想着最好一步到位,反正富人有钱也不在乎多花几个子儿。

甚至,因此提高自己用品的价格,还能把自己和其他人拉开档次。

古代等级观念,其实无时无刻不存在。

就算是魏广德来了这么久,也早就习以为常。

“之前社学,受官员重视程度不同,好坏参半,但办不好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经费时断时续,师长无心社学授课,大多选择回家开私塾谋生。

有了朝廷换帖银持续稳定投入,社学就能一直维持下去,不至于像原来般飘摇不定。

正好之前叔大兄不是提议整饬学风,我看其中禁创书院和禁止讲学结社很容易遭到士林反对。

朝廷开征换帖银,将其中部分用于地方社学发展,就可以有力的回应他们的贬诋言辞。”

魏广德当然知道张居正整顿学风十八条措施,根本目的其实在于钳制言论,打击言论造势和争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防止因此动摇权力基础。

因为之前张居正推出的改革措施,已经损害了不少人的利益,魏广德都是置身事外,所以朝野上下不少人声讨张居正专权祸国。

“善贷,《申旧章饬学政疏》你同意了?”

张居正听到魏广德说起之前自己草拟的奏疏,立马开口追问道。

“《申旧章饬学政疏》中一些措施可以实行,但一些还是需要商榷。”

魏广德可不敢说支持禁学院,禁讲学一类的话,传出去士林公议还不把他也喷了。

“比如禁毁书院一事,就须三思而行。

书院,本是学子进学之地,官学名额有度,而学子有心进学,所以才会去书院读书。

毁之,就等于断了这些生员上进之路,不可取。

不过对于聚众讲学,倒是可以禁止。

记得隆庆时,高肃卿就曾推动,先帝为此下诏《禁提学宪臣聚徒讲学诏》。

讲学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

魏广德侃侃而谈道,这些,其实就是当初高拱述说的理由。

而张居正这份《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则更直接指斥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造成各级官员“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

张居正把讲学的危害看得极为严重,而讲学多依托民间书院,故而张居正原本打算是把书院全部禁了。

可魏广德对此自然反对,他早年就游历江西,去了不少书院进学,考功名的卷子,可都依托这些书院里的存稿。

毁掉,实在有些可惜。

不等张居正说话,魏广德继续说道:‘就算毁了书院,他们依旧可择名山大川,西子湖畔讲学,书院虽会加速传播其言,但却非必备,实无必要。’

(本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隆万盛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开局点满头球天赋,梅西吓哭了我的清纯大小姐被迫修仙的我只想嫁人【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爹地快来,巨星妈咪住隔壁极品仙园医武独尊上门龙婿我的替身是史蒂夫邪王狂妃:嚣张大姐大凡人修仙:从大能储物戒开始重生之娇软小王妃死在韩娱神级幸运星金刚不坏大寨主妃要爬墙:王爷,相亲请排队我白天特案局办案,晚上地府当差清穿雍亲王与他的娇娇小王妃两只咸鱼在七十年代今世猛男
经典收藏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穿越明朝当暴君为了成为勇者的那一天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绝世极品兵王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黄天之世江河百川永恒家园汉旌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布衣首辅朕要抓穿越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唐末战图穿越我是胡亥三国之乖乖田舍郎
最近更新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明末之天下霸业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寒光剑气骚扰朕的大明,朕诛你九族!明末人民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天命储君扫天下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 隆万盛世txt下载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 隆万盛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