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在与周兵他们开完进军霍山以及潜山的军事会议后,第二天周兵的左协以及铁营总部和亲军标营便从英山县的石头咀镇开拔。
这安庆府的潜山、太湖两县,虽然跟英山县的东南区域接壤,但两县的县城之间并没有直达的官道。
如果想要从英山县城去往这两个县城,那只能从英山县往东出蕲水县,然后南下蕲州顺着长江水道走向经广济、黄梅、宿松抵达这太湖、潜山两县的县城。
毕竟这明代的基建还是非常落后的,不像后世这大别山内修的高速、国省县道四通八达的,不需要绕这么多的弯子。
周兵这一路的路况要好有一些,直接走官道前往霍山县境内,但王铁往东南方向进入潜山县境内的路可就非常难走了。
...
英山县东南,拖马岭。
此时已经是下午的四五点钟,这冬季的十一月份天黑的比较早,这个点西边太阳已经开始落山了。
这大别山的植被大多数是那些非四季常青树种,尤其是那针叶松的占比量最大,这到了冬季那些针叶种已经全部都枯萎了,松树上的针叶和松球也大部分都掉在了地上。
那西边的一抹残阳的余晖照耀在这大别山中枯黄的树木上,看着令人那是格外的压抑与落寞,就仿佛是时间将要在这一刻结束一般。
此时那拖马岭附近的山道上面,只见那铁营那铁营的弟兄们正牵着马在那山道上面赶路,这山路蜿蜒盘旋起起伏伏,那铁营的弟兄们行走在这里山道就如同一些细长的线条一般。
由于这山道狭窄,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山涧和陡峭的山坡,所以铁营的弟兄们那都是将盔甲和行囊放在马背上牵着马赶路。
而在这铁营队伍的中间和后面,还有一些穿着平民打扮的人群在推着独轮车为铁营运输着粮草和各种物资。
这王铁所率的铁营总部从罗田县出发前往英山县的石头咀镇是有直达官道的,所以当时铁营运输各类物资的车辆全部都是两轮的马车。
但这从石头咀镇往东南方向前往潜山县因为没有可供两轮马车通行的大路,所以也就只能全部都换成靠人力来推运的独轮车。
而这一路过来大量的人力和独轮车全部都由,盘踞在英山县东南区域的狮子寨和萧家寨这两家来提供。
这当坐寇的一大好处那就在这里,只要在这地方给坐住了,那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调度本地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己所用。
这要是放在过去,铁营仅仅是改造两轮马车为独轮车就得需要一段时间,因为这运力下降又得协调相当一部分的正兵去帮助辅兵去推车子挑东西,这样一来弟兄们干活累的个半死一天那也赶不了多远的路。
原本这从石头咀镇到这拖马岭一百五十多里的山路最起码得要花个三四天的时间,但铁营现在仅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这里。
...
虽然此时铁营大部分的部队都还在路上走没有抵达这拖马岭,但前锋部队已经到了这拖马岭的山顶上,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
那拖马岭的山顶上时不时的有树木被砍倒在地声音,以及石头从那山顶上滚下去轰隆响声,而那些冬眠的动物也被这些动静给吓的从洞穴里面窜出来。
但这些被惊吓到的动物不是被铁营的弟兄从火铳给打死就是被箭给射死,成为了今天晚上弟兄们加餐的美食。
此时那王铁正与几个人站在那托马岭山顶上被开辟出来的一片平地上面,正在那山巅之上了望着东方向,西边残阳的余晖照耀在这几人的身上脱出了一道长长的身影。
只见那李子建与张应昌两人正拿着一张地图,在那里一边比划着一边拿着望远镜瞧着附近,而王铁则是正在与身旁的一个中年人交谈着。
这个中年人看着面相跟那萧老头非常的相似,此人正是那萧家寨寨主的长子,专门负责协调帮助铁营运输各类军需物资。
那萧家长指着拖马岭的东边那一片茫茫群山对王铁说道:“大帅,过了这拖马岭往东那就潜山县的地界了,这一片是那潜山县下辖的青天乡,过去这附近大概也就十几个村子,但现在那就不知道有多少村寨了。”
这青天乡位于霍山、英山、潜山三县的交界处,是潜山县最北端的一个乡镇,距离县城大概有个一百五十里的路程,得走好几天才能到。
那王铁拿着望远镜瞧着那东边的茫茫大山,发现这大山之中有不少的村落,此时正值晚上的饭点,所以这肉眼可见那山顶上和山谷中升腾起了一阵阵的炊烟。
王铁瞧了一会之后便收起望远镜对他身旁的萧家长子问道:“萧公子,您虽然是英山县人,但您那地方跟这潜山县是挨着的,您对这潜山县这一片了解多少?!”
那萧家长子听后一脸陪笑的对王铁回复道:“当不起大帅称一句公子,小人虽对那潜山县城那一片不太了解,但对从天堂寨到青天乡这一带还是非常熟悉的。”
说到这里,那萧家长子指向那拖马岭东边,表情有些自得的对那王铁讲道:“就拿这青天乡来说,她的北面是一座名为黄荫岭的大山岭,因此地多黄柏树故有此名。”
“这黄荫岭的南麓有两座规模不大不小的村寨,名为明家大寨和明家小寨,这两座村寨相距不过五六里的山路,且系出同源是一个祖宗。”
那王铁一听萧家长子这话便一脸好奇的对他问道:“这即使一家一姓,为何又别立两寨分散家族力量,这在山里岂不是自取灭亡?!”
那萧家长子听后一脸笑意的对王铁回复道:“大帅这话那是问到点子上了,这明家两房子孙在过去与我萧家一样,族中所有田地产业全部归公有,不分嫡出庶出大房小房,有田同耕有工同做,有利同分有益同享。”
“家族子孙后代恪守祖训亲爱团结互帮互助,那就没有为钱粮利益闹过红脸生过事。”
“可这花有盛开之日亦有凋谢之时,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族莫不是如此。”
“大概在三十多年前,这明家祖坟上冒了青烟,明家的长房那一脉出了一个进士!”
“这本来对明家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可那明家的长房仗着自己这一脉出了一个进士,便要重新‘立族规’,将这家族的田地产业尽归于大房的名下。”
“这当时明家偏房的子孙也没有多想,毕竟这家族出了一个进士把田地产业挂靠在长房名下可以偷税避税,这对整个家族的长远考虑那是有利的。”
“可没想到这家族的族产转移到长房名下之后,那所得之利益尽归于长房,偏房的子孙沦为了那长房的佃户佣工受尽盘剥,不复过去那般利益同享的丰足生活。”
“所以这自此以后这明家的两房子孙便如仇敌一般,也正是因为这两房子孙积怨太深,大概在天启七年的时候。”
“这偏房的子孙也就那明家小寨,引外来的一伙土寇攻陷了那明家长房的大寨,将其二十多年积聚的财产全部洗劫一空。”
“本来这偏房的子孙估计也就是想抢长房一点钱,但这偏房引的那伙土寇下手太狠,杀了不少长房的子孙,那致仕在家的长房进士老爷,就是死在那场劫难之中。”
“自此,这两房的子孙那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这将近十余年见攻伐不断死了不少人,不管是官府还是这山中群雄去说和调停,这两房子孙那都是置若罔闻。”
...
哈哈哈!~
王铁听完这萧家长子讲完这明家子孙的故事之后便哈哈大笑起来,毕竟这种家族内部的抽象事情确实是太有乐子了。
那萧家长子讲完这明家的故事之后,这心中那也是非常得意的,这明家的人丁和产业不比他萧家差多少,但论团结程度可就差远了。
大概也是在几十年前,他萧家出了一个举人,但出举人的那一脉萧家子孙,则没有像明家出进士的那一脉子孙一样趁势坑害其他偏房的族人。
萧家当时的族产虽然也挂靠在那个举人老爷的名下,但实际则是由家族公堂的各房族老一道把持经营,还是像过去那样利益共享没有亏待任何出力的族人。
所以这萧家才没有在这启祯年间的动荡形势中衰败下去,不管是过去官府势力在山中还是如今进山建政的铁营,那都得拉拢这萧家,即使那官府打回来了,那一样也得继续拉拢他萧家。
...
说到这里,那萧家长子便对王铁建议道:“大帅接下来若是经营这潜山县,大可不必担心这明家有什么威胁,只需要利用好这明家两房的矛盾即可。”
随后这萧家长子便又话锋一转对王铁继续说道:“大帅需要担心的则是另外一家村寨,这家村寨如果处理不好,那才是对大帅威胁最大的!”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