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首页 >> 崇祯十七年秋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等庶女丰碑杨门大国军舰回到远古建华夏穿越医女嫁贤夫山河血即鹿在他心头放肆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织明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 崇祯十七年秋txt下载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78章 鲁藩应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要挟衡阳藩?这让帐中众人的脸色纷纷一变,老张这不是让殿下玩火么?

鲁藩可以用分裂要挟,唐藩自然也可以,那最后就是比谁狠,谁更不顾大局。

真要着样弄,恐怕立刻把衡阳藩得罪死了,就算鲁王登基,衡阳藩不点头,恐怕皇位也是如坐针毯。

这时候,张名振立刻站了出来,伸手制止道:“殿下,此事绝对不可!”

张肯堂却遥遥头,说道:“张都督与殿下误会我的意思了,先听我讲完。”

鲁王听了也是。

这次江南战役,他负责江北牵制多铎,但对于衡阳藩和唐藩一系攻打南京,他还是有些不情愿的。

他不愿意看到两藩杀入南京,特别是后来又有个高进库从中挑拨,他便在牵制时,有所松懈,没有拼尽全力。

多铎因此得以从江北抽调大批人马,送到南京城中,而王彦对此自然不满,所以才派夏小隐来他军中,已有监视督促之意。

值得庆幸的是,幸而南京被破,否则王彦肯定要恨上他。

现在王彦对他已是不喜,如果真的闹僵,王彦极有可能与唐藩联手打压他,那他还真承受不住,所以要挟肯定不行。

“那爱卿是什么意思?”鲁王坐直身子,张名振见自己会错了意,便退了回去。

这时张肯堂便说出了他的想法,“殿下,臣说的是,殿下可以利用衡阳藩的担心,获取底牌,但是却不是以此来要挟衡阳藩,而是让衡阳藩自己权衡之后,来改变态度。”

鲁王脸上严肃起来,身子朝他倾斜道:“让衡阳藩自己权衡?自己改变态度?这怎么能做到?”

鲁王连发三问,张肯堂拱了拱手,回道:“殿下虽是与唐王争位,但谁能登临大宝,实际上却是要看衡阳藩的态度。大明社稷到了这一步,殿下与唐王都只能暂时忍耐。衡阳藩的想法,想必大家方才已经想明白,他是想掌控一个统一的朝廷,对他来说,支持谁,大明分裂内斗的危险小一点,他就会支持谁。”

鲁王有些明白,只要他能压服唐王,让唐王屈从,并且不闹事,那他登基,衡阳藩也并不会反对,可关键他能压住拥唐派么?

张肯堂似乎明白他的想法,连忙继续说道:“殿下,现在等于是殿下与唐王摆着让衡阳藩选,只要我们这边筹码更重,衡阳藩觉得选择唐藩风险太大,就有可能改变态度。”

张肯堂说完,张名振立刻插一句问道:“阁老,现在我们哪里还有新的筹码?”

鲁王的脖子伸长起来,帐内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张肯堂,而张肯堂也斩钉截铁的道:“有,当然有!”

鲁王眼睛一眯,“是什么?在哪里?”\u000b“自然是兵,只要我们兵多,衡阳藩自然顾忌!”张肯堂说道。

王彦之所以一家独大,除了他的威望之外,一是因为这货有广南海商这个钱袋子,控制了南海贸易,二就是他兵多,而且精锐。

鲁王主要的支持者是浙江士绅,这点从鲁王政权的内阁人员就可以看出来,早期十三个大学士,七成都是出自浙江,像朱大典、张国维、陈函辉、柯夏卿、章正宸、孙嘉绩、熊汝霖都是浙江人。

由此可以看出鲁王内阁是以浙江缙绅为主导的政治集团,浙江人在其政权内部掌握了大量的话语权。

鲁王也有钱袋子,那就是浙东海商。

他们以前可执天下牛耳,但现在不行了,鲁王也就基本没什么钱了。

说兵,鲁王现在是有数十万,可能比王彦还要多,但他的兵大多是谢迁他们带来的山东和两淮的流民,十万也比不上王彦一万人。

他的精锐之兵,恐怕也就四万左右,比唐王一派还要差一些。

“卿家的意思是?”鲁王听了张肯堂的话语,似乎已经抓到了一丝眉目。

张肯堂看了众人一眼,向鲁王行礼道:“殿下,南都光复,天下震动,以殿下在浙江的威望,浙江一省可传檄而定。张存仁、谭泰、萧起会现在已是孤立无援,根本无法在浙江立足,殿下若是抢先招之,便可得四五万精兵。如此衡阳藩做决定时,岂能不掂量掂量!”

明军攻下南京,人马需要进行短暂的休整,王彦只派五千人马,南下支援孙守法。

其实连五千人马都不用派,只要张存仁知道南京失守,便会肝胆俱裂的退回浙江。

浙江原本工商业发达,清兵来了之后,产业遭到破坏,棉田、桑田被改成稻田,浙东海商和士绅的利益被侵夺,加上清廷迁海,与日本、朝鲜的贸易也没法子做,浙江反清情绪十分激烈。

现在南京被打下来,张存仁等人回到浙江,就等于是坐到了火山,除了死,就只剩下投降。

鲁王政权中浙江人众多,只要条件提的好,想要招降浙江的清兵,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张存仁等人向鲁王投降,鲁王得了这四万多清兵,那立刻实力飞涨。

虽说比不过王彦,但比唐王,确实便强了一大节,使得王彦不得不顾忌更深。

“好!”鲁王听完后,一声赞叹,猛的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在帐中来回踱步,走了几个来回后,忽然停下来,对张肯堂道:“这件事必须尽快去办,要抢在衡阳藩和唐王的前面,条件开优惠一点也没有关系,这四万多清兵,孤一定要拿到手里。”

南京城,总督府衙门,衡阳藩的文武们也聚在一堂。

众人在两边坐定,王彦也一屁股坐在了正堂,然后开口说道:“方才大殿里的情况,诸位也都看见了,两方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唐王这边有大行皇帝遗诏,拥唐派绝对不会让鲁藩登基,而鲁藩那边方才的态度,恐怕也不会作出什么让步。对此,诸位有什么看法。”

王彦说完,下面众人小声议论,陈邦彦与顾炎武隔着茶几,身子倾斜着交换了几句,最后还是由陈邦彦起身说道:“殿下,我等道是想先听一听殿下的想法。”

王彦微微一愣,无奈一笑,“本藩问你们,你们道先问我了。”

说完,王彦思考片刻,然后正了正身子,沉声说道:“那本藩就先说几点,这第一,大统之事,确实需要早日定下。第二,唐鲁两藩相争,相较之下,本藩更希望唐藩即位,第三,本藩不希望,因为继统之事,惹出内讧,坏了现在的大好局面。第四,本藩希望,新帝不要损害本藩的利益,掣肘本藩的改革。”

陈邦彦听后看了顾炎武一眼,从新坐下,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王彦一下说出四条,显然心中早已思考过了,并非临时起意,而这四条加再一起,有的还自相矛盾,也着实是个大问题。

堂内瞬时热闹起来,众人交头接耳,顾炎武同陈邦彦交谈一阵,陈邦彦点了点头,顾炎武随即站起来。

众人见他要说话,堂内立时安静下来,便见顾炎武行了一礼,然后说道:“殿下,卑职以为大位只能有唐藩一脉继承。”

王彦抬手,示意他继续,“说说为什么?”

顾炎武停了下,伸出一根手,环视堂内说道:“其一,殿下借着为皇帝复仇之名攻下南京,大行皇帝威望便被拔高,唐藩一脉,法统已经稳固,鲁王虽有威名,但影响只限东南,不能与唐藩一脉相比。其二,鲁藩一系,七成浙人,地域色彩浓烈,只能算是地方政权,若是鲁藩即位,两广、楚赣、八闽的士绅都不会心服,且东林恐死灰复燃。有此两点,鲁藩不可立!”

一个地域性的党派掌控全国的政权,那对于国家必然是一场灾难,这点崇祯朝已经应验。

如果朝堂上一个地方的人太多,那很太容易形成一个一家独大,没有节制的利益集团,“东林党”就真的可能从新出现。

王彦不禁多看了顾炎武一眼,到不是他说鲁王不可立,王彦从始至终也没想过让鲁王即位,他惊奇的是顾炎武曾也是东林一员,且他为江南人士,东林是江南士绅利益的代表,他显然不是站在江南一隅的角度说话,而是为天下说话。

不过东林不东林,只要不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有约束,有博弈,那王彦此时并不在乎,而且光复江南后,江南士绅肯定要在朝堂上找人发声,没有东林,还有西林,其他地方上也有代表地方利益的党派,只要他们不要超过底线,相互约束,相互妥协,便也不存在多大问题。

当然这些事是以后考虑的问题,现在谈的是大统承继。

王彦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鲁藩不可立,但是立唐藩,鲁藩恐怕不会善罢甘休啊!”

顾炎武笑了笑,“那就都不要立!”

王彦听了嘴角微微笑了一下,但马上就收住了笑容,震惊道:“都不要立?”

大堂内,也震惊一片,但其中也有不少明白人,泰然自若。

立皇帝这种事情,做臣子的并不好插手,历史偶然有人为之,也留下恶名,王士衡好名,必须立个牌坊,他心中早有想法,但却不肯自己说。

不过好在他不像崇祯那样不愿意担责,他对部署颇为维护,不少人听了第四条,便猜到了他的打算。

(哈哈~六千字写完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崇祯十七年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太古龙神诀妃常攻略:继妃生存守则疯巫妖的实验日志万族王座满门抄斩后,摄政王妃浴火重生云霄之君临天下爱潜水的乌贼作品煮酒点江山【快穿】欢迎来到手撕白莲炼狱道破天穹鬼帝毒宠:惊世狂妃征战诸天世界故风长延最强小魔妃开局金风细雨楼主,一刀惊天下主角父亲聊天群神州战神重生日本当神官卦妃天下(神棍夫人:夫君,要听话余甘很苦你超甜
经典收藏医品毒妃倾天下从谨小慎微,苟到终结乱世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小将很嚣张大魏芳华绵绵诗魂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回到三国收猛将越穿,越难,越穿越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这位诗仙要退婚奶爸劝学史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一世浮城穿越明朝当暴君寻唐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唐第一节度使
最近更新大明1810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三国之杨家天下大唐储君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明风再起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嘻哈史诗看古今反攻从野人山开始!十国风华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军统财神爷隋烽请摄政王赴死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
崇祯十七年秋 话凄凉 - 崇祯十七年秋txt下载 - 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 崇祯十七年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