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城。
此时韩国的首都,仍沿用着历史的称谓——汉城,而非后世的首尔。
这片土地上的政权,自古便奉行着一种深入骨髓的外交策略:事大主义。
这是一种源于儒家思想,基于强弱力量对比,小国通过侍奉大国以保全自身的智慧。
从朝鲜王朝对明清两代的称臣纳贡,到现代韩国对美国的唯马首是瞻,这种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甚至连“汉江”、“汉城”、“襄阳”等地名,都烙印着昔日宗主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此刻,汉城金浦国际机场,一架来自港岛的私人航班正缓缓降落。
停机坪旁,三星电子会长李健熙带着随行人员,正翘首以盼,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姐夫,鼎峰说到底不过是港岛的一家公司,我们要合作,为什么不选择根基更深的日本企业?”说话的是洪熙俊,李健熙夫人洪罗喜的三弟,凭借三星的关系在半导体行业立足,此次陪同迎接。
在他乃至许多韩国人看来,日本才是亚洲科技的高地,是学习和追赶的对象。
李健熙目光凝视着出口通道,缓缓摇头,声音低沉:“熙俊,你以为我没想过与日本合作吗?”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自嘲与不甘:“但你要清楚,三星在韩国或许是巨头,但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不过是一家以贸易和仿制日本产品为主的二流企业。”
”与日本合作,我们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是他们的下游代工厂,永远拿不到核心技术和定价权。”
“但鼎峰不同……邵维鼎这个人,更不同。”他双眸精光闪动,“这几年鼎峰异军突起,其品牌在国际上已能与日货抗衡。鼎峰旗下的斯沃琪、屈臣氏,还有那个浪潮科技,在国际上势头多猛?他们的移动电话,连摩托罗拉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移动通信、液晶、甚至半导体领域展现出的技术实力,连日本都要寻求合作。你没看到新闻吗?浪潮科技的专家来自贝尔实验室,来自美国顶尖机构。“
“只有和鼎峰这样的新兴力量合作,我们才有可能绕过日本的壁垒,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甚至……超越日本!”
李健熙的上位之路充满坎坷,若非两位兄长自毁长城,也轮不到他执掌三星。
1966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后,他一步步在三星体系内攀升,至1979年已任集团副会长。
而他真正让父亲李秉喆刮目相看的,是他在半导体领域近乎赌徒般的远见和执着。
1974年,他力排众议,自掏腰包买下韩国半导体公司,瞄准当时方兴未艾的dRAm内存技术。
然而,这条路上布满荆棘。
他数十次往返硅谷引进技术人才,公司却持续亏损。
直到父亲意识到资源匮乏的韩国未来在于高科技,才倾力支持。
1982年,三星在京畿道器兴建立首座半导体工厂,正式进军dRAm领域。
但李健熙父子都低估了这场战争的惨烈。
内存行业是重资产、强周期的修罗场,价格波动如同过山车。
当三星好不容易从美光购得64K dRAm技术并推出产品时,便遭遇行业寒冬,价格雪崩,每生产一片都在流血亏损。
甚至在历史上,到1986年底,三星累计亏损高达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
在集团内部一片质疑声中,李健熙却像一头倔强的孤狼,逆势加码投资。
“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
为了技术突破,他甚至从日本秘密聘请工程师周末来韩授课,并在美国招募爱国的韩裔工程师回国效力。
其中,谢绝Ibm挽留毅然加入三星的陈大济,其理由简单而热血:
“真想赢日本一次!”
然而,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1983年,三星开发64K dRAm时,关键技术整整落后日本5年。
到256K时,与日本相差2年;1m时,还落后1年。
在此期间,三星人受尽日本嘲辱。
但他们并没有理会,而是埋头苦干。
1987年,苦熬多年的三星人终于迎来行业转机。
那一年,美国向日本半导体企业发起反倾销诉讼,双方达成出口限制协议。
受此影响,dRAm价格回升,三星乘势崛起,不但实现了盈利,还开始在技术上领先日本。
但在如今,也就是1983年,三星远远没有看到黎明的曙光。
甚至于全集团都在质疑他押宝半导体的策略。
为了稳定军心,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决策正确,李健熙迫切需要引入强大的外部合作者。
而鼎峰,这个既拥有顶尖技术,又不像日本企业那样意图完全掌控产业链的伙伴,成了他的最佳选择。
毕竟与鼎峰合作,他或许还能争取到一些平等和主动权。
而与日本合作,三星将永远矮人一头。
就在这时,飞机的舱门打开,一个年轻得过分的身影出现在舷梯顶端,正是邵维鼎。
“邵先生,欢迎来到汉城!一路辛苦。”李健熙立刻收敛心神,换上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上,用熟练的英语问候道。
洪熙俊也连忙跟上。
“李会长,久仰。”邵维鼎微笑着与李健熙握手,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眼底深处的那丝急切。
寒暄几句后,一行人乘车离开机场。
车内,李健熙终究是按捺不住,切入正题:“邵先生,关于我们之前沟通的,三星与浪潮科技在汉显传呼机、移动通讯领域的合作,以及……贵公司采购我们三星自产内存的可能性,不知您此次考察后,有何初步看法?”
邵维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望着窗外大兴土木的景象,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李会长,不必如此着急。三星的dRAm内存,目前尚未经过市场的充分检验,性能和可靠性都有待证明。让我们鼎峰大规模采购,是要承担不小风险的。更何况,是移动通讯领域这种战略级别的合作。”
他话锋一转,直接点出合作的核心前提:“要谈技术授权、产品合作,可以。”
“但前提是……你们韩国政府,是否已经为沃达丰的标准敞开了大门?是否愿意发放牌照,允许沃达丰与韩国本土运营商合作,并愿意将基站网络的订单交给我们?”
他的条件清晰明了:技术合作可以,但必须用韩国市场的准入和庞大的基建订单来换。
至于技术泄密?担心韩国未来反超?
邵维鼎心中毫无波澜。
他旗下的浪潮和沃达丰,早已在秘密推进2G技术的研发。
放开1G技术,不仅能加速成本回收,更能借此奠定沃达丰在全球通信领域的话语权,为下一代标准之争抢占先机。
这步棋,他看得远比李健熙想象的更远。
李健熙也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邵先生,这方面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政府内部对引入先进通信技术持开放态度,只是流程还需要一些时间……”
“时间,我们都有。”邵维鼎淡淡一笑,不再深究,给了对方一个台阶。
车内气氛稍缓。
李健熙试探着问:“邵先生,酒店已经安排好了,我们是先过去休息,还是……”
邵维鼎却看了眼手表,淡淡道:“酒店暂且不急。你们的文化部部长要先行会见我,先去文化部吧。”
“文化部?”李健熙心中一震,此事他完全不知情。
文化部和鼎峰能有什么交集?旅游?
港岛打造旅游之城的概念确实成功,难道……
邵维鼎看出他的疑惑,并不隐瞒,坦然道:“是为了推进鼎峰影城落地汉城的事宜。”
“鼎峰影城?”李健熙更加困惑了。
“没错。”邵维鼎解释道,语气中带着一种布局全球的从容,“迪士尼能在东京建乐园,我们鼎峰娱乐,拥有环球影业、探照灯影业、邵氏集团庞大的Ip库和成熟的影城运营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港岛之外,再建一座‘鼎峰影城’?”
他看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汉城市景,举手投足间都是从容:“汉城,就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这座影城将深度融入韩国文化元素,并且……有望成为献给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一份厚礼。”
“你们的文化部,对这个能极大提升国家形象和旅游收入的超级项目,非常上心。”
李健熙听完,心中巨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港岛,家大业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