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当宋惠德将第一产业部的详细打算一五一十地向何雨柱汇报完毕之后,何雨柱的脸上露出了惊讶和诧异的表情。
他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宋惠德,仿佛听到了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
宋惠德敏锐地察觉到了何雨柱的反应,心中不禁一紧。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可能让何雨柱感到有些突兀或者不切实际。
于是,他有些不安地开口说道:“总长,您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计划有些过于天马行空了?如果您觉得不合适,那我们就不搞了。”
“毕竟,花费巨额财产从其他国家购买土壤这种事情,光是想一想就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何雨柱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嘴角扬起一抹笑容,缓声说道:“宋尚书,您不必如此紧张。”
“我刚才之所以表现得有些惊讶,完全是因为被你们这个计划的内容所震撼到了,并非是对你们的计划持有异议。”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宋尚书,你们这个计划虽然乍一看上去有些过于夸张,但实际上其出发点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呢,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想要请教一下。”
何雨柱稍稍坐直了身子,继续说道:“按照你们的计划,如果要开辟出一大片适合烟草种植的区域,那么恐怕所需要的火山灰数量将会达到上亿立方米之巨吧!”
“如此庞大的火山灰数量,要全部运送到你们选定的区域,恐怕需要耗费相当漫长的时间吧!”
他顿了顿,似乎在脑海中快速计算着什么,然后说道:“假设每平方土地上铺设 0.5 立方米的火山灰,那么一亿立方米的火山灰也仅仅只能覆盖 200 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已。”
“而这区区 200 平方公里的土地所种植出来的烟草,恐怕远远无法满足烟草产业的发展需求吧!”
“是的,总长。这一点我们早就有考虑,我们部里有人特意给这个计划起了一个名字叫愚公计划。”宋惠德微笑着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和决心。
“如果可以,我们将每年从爪洼国进口 1 亿立方米火山灰。”
“我们的计划是用 20 年到 30 年的时间,打造一个 2000 平方公里 - 3000 平方公里的烟草种植区域。”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计划成功的景象。
“这个区域将专门用来种植专门制作雪茄的烟草,确保我们生产的雪茄能够拥有跟其他国家顶级雪茄一样的品质。”宋惠德继续解释道。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的雪茄一定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何雨柱听着宋惠德的介绍,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你们这个追求品质的决心我是认可的,那我想问一下,那你们感觉从爪洼国进口火山灰什么价格比较合适呢?”
他接着问道,“如果成本太高,那么你们这个愚公计划可是没办法实施的。”
面对何雨柱的问题,宋惠德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道:“总长,根据我们的计划,其实不打算用钱从爪洼国购买火山灰,我们打算用咱们出产的水稻来交换。”
“用以货易货的方式交换爪洼国的火山灰,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我们购买火山灰的成本,还可以减轻我们在外汇支出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用水稻来换取火山灰,这个主意听起来确实挺不错的。”
“那么,你们具体打算如何进行这种交换呢?”何雨柱提出了疑问,显然对这个计划的具体操作方式很感兴趣。
“我们初步设定的价格是每 1 吨水稻可以换取 50 吨火山灰。”
“根据我们的详细计算,如果爪洼国境内有人愿意从事火山灰的出口业务,仅仅依靠人力,一个成年男子每天最少也能够挖掘出 10 吨火山灰。”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每天所挖掘的火山灰可以换取 200 公斤的大米。”宋惠德详细地解释道,似乎对这个方案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
“嗯,200 公斤的大米应该足够他们将火山灰运到海边,并帮助我们装上轮船了吧。即便是有人承包,那也有足够的利润空间给最底层干活的人。”何雨柱若有所思地说道。
“是的,总长,您说的没错。”宋惠德点点头附和道。
“如果按照这样的计算方式,假设你们需要整出一华亩地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而这需要 1000 吨火山灰的话。”何雨柱继续说道。
“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支付给对方 20 吨的水稻。”
“按照水稻的收购价格来折算的话,一华亩地所需的火山灰成本也就是 4000 文。”
“这还不包含运输过程中的成本,这代价可不是一般的大啊!”何雨柱摸着下巴说道。
随后何雨柱想了一下,果断说道:“宋尚书,你们制定的一吨大米换50吨火山灰的价格有点过高,把价格砍一半,然后让锦衣卫安排个人以马来联邦人的名义去找爪洼国当地官员联系。”
“一吨火山灰换10公斤大米足够打动当地官员从事这样活动了,运输也不用偷偷摸摸,就安排散货船正大光明的去爪洼国港口装货。”
“总长,如果正大光明安排船去爪洼国的港口,会不会有风险啊?”宋惠德有些担忧的说道。
“船只不要挂我们的旗帜,只要给对方一个台阶,当地官员就会主动帮你们开绿灯的。”何雨柱果断的说道。
“不过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虽然火山灰土壤可以种植很多年,但是总归不是很划算。”
“我个人建议是先小规模搞一个试验园,借助试验园先让工人把雪茄的技术掌握好。”
何雨柱面带微笑地看着宋惠德,语重心长地说道:“未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前往那些有火山灰的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烟草种植。”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决心。
说完这句话,何雨柱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第一产业部提交的申请报告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
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显得格外认真。
签完字后,何雨柱将文件重新递给宋惠德,然后继续说道:“宋尚书啊,虽然你们这次提出的方案成本相对较高,但我必须要说,这个想法非常值得肯定。”
他顿了顿,接着强调道:“农业生产可不能仅仅只看重农产品的产量,更要注重其质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我们芳兰农产品的竞争力。”
何雨柱的目光落在宋惠德身上,似乎在鼓励他积极思考。“所以,未来你们第一产业部可以制定一个长期规划,不仅仅是针对烟草种植,而是涵盖整个农产品领域。”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通过这个规划,我们要努力提高芳兰农产品的质量,让它们在全蓝星都享有盛誉。”
宋惠德听到何雨柱如此评价,心中的担忧顿时消散了不少。
他连忙回应道:“请总长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指示去做,全力以赴培育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第一产业部终于在琅琊县成功打造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火山灰烟草试验园,其总面积达到了令人瞩目的1万华亩!
这个试验园的建成,不仅是第一产业部的一项重要成就,也为烟草种植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机遇。
为了全面评估火山灰土壤对烟草种植的影响,第一产业部还特意在火山灰烟草试验园旁边,精心开辟了一个同样规模的普通土壤烟草种植园。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对比两个种植园的烟草生长情况和品质,得出更为准确和科学的结论。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第一产业部的工作人员们对两个种植园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和记录。
他们仔细比对了火山灰土壤和普通土壤中烟草的生长速度、叶片颜色、口感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在火山灰土壤上生长出来的烟草制成的雪茄,其味道确实比普通土壤生产的烟草更为醇厚、丰富!
这个试验结果让第一产业部的技术人员兴奋不已,因为它为解决炎黄岛耕地肥力差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由于炎黄岛降雨量大,导致土壤肥力流失严重,传统的肥料已经难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而火山灰作为一种特殊的肥料,不仅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基于这一发现,第一产业部迅速制定了一个新的方案。
该方案建议继续从爪洼国进口大量的火山灰,并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肥料广泛应用于炎黄岛的耕地上。
具体来说,每华亩耕地使用2吨火山灰,通过长期的施肥和土壤改良,争取在30年的时间内让炎黄岛的耕地肥力得到显着提升,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双丰收。
当第一产业部再次提交的从爪洼国大规模进口火山灰的报告被送到何雨柱面前时,他仔细地阅读了每一个细节。
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进口火山灰对于芳兰农业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潜在的经济利益。
经过深思熟虑,何雨柱果断地在报告的最后写下了“同意”二字。
他认为,这个计划对于芳兰的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被正式命名为“愚公计划”,并作为芳兰农业领域里的长期政策来实施。
此外,何雨柱还建议第一产业部不要设置一个具体的30年目标,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只要爪洼国愿意继续向芳兰出口火山灰,那么芳兰就应该每年持续进口。
这个决定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连锁反应。
尽管爪洼国联邦政府对芳兰人民共和国持敌对态度,并不承认其合法性,但当芳兰人民共和国提出可以用1吨火山灰从芳兰人民共和国换取10公斤大米的消息传到爪洼国时,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爪洼国国内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民众,都对芳兰人民共和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原本对芳兰人民共和国充满敌意的人们,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国家。
尤其是爪洼国最底层的民众,他们对于联邦政府收复勃泥岛的意愿已经大大降低。
毕竟,能够用火山灰换取大米,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种利益交换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不再支持联邦政府的收复勃泥岛的行动。
在底层爪洼国民众的心中,芳兰人民共和国的人简直就是一群愚不可及的傻瓜。
他们竟然愿意用如此珍贵的水稻来交换那些随处可见的土壤,这在爪洼国民众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联邦政府能够成功收复勃泥岛,那么这种用土换粮食的荒唐事恐怕就会彻底消失了。
毕竟,以爪洼国官员们的尿性,如果勃泥岛上重新归于联邦政府的管理,那些官员们可不会拿出珍贵的水稻来换取不值钱的土壤。
然而,爪洼国的底层民众们却并不知晓,在芳兰人民共和国提出的水稻换火山灰计划中,真正的利益大头其实都被那些官员们给瓜分走了,而留给他们的仅仅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零头而已。
由于爪洼国自身无法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水稻的价格在爪洼国境内比较贵。
所以该国的官员们便毫不犹豫地将向芳兰人民共和国出口火山灰的生意给彻底垄断了起来。
他们从爪洼国底层民众手中收购火山灰的价格,竟然低到了每吨仅需 0.25 公斤水稻!
尽管这个价格已经低得令人咋舌,但对于那些生活区域内拥有大量火山灰的爪洼国底层民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们再也不用为饥饿而发愁了,只要一家人拿起铁锹,到地里随便挖上一些土,然后拉到官府那里,就能轻松地换回足够一家人填饱肚子的水稻。
不过由于爪洼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处于热带地区,降雨异常频繁。
为了有效控制火山灰中的水分含量,芳兰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产业部特别规定,出口到芳兰的火山灰含水量绝对不能超过 10%。
面对这一严格要求,爪洼国的官员们迅速采取行动,兴建了大量的火山灰烘干工厂,以期能够满足芳兰人民共和国对火山灰含水量的苛刻标准。
这些所谓的火山灰烘干工厂,从名字上看似乎颇为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实际上其内部结构却异常简单。
具体而言,就是在地面上挖掘出一个巨大的土坑,然后在土坑上方用木材搭建起一个简易的遮雨棚,以防止雨水渗入。
接下来,工人们会将火山灰倒入这个土坑中。最后,在土坑的底部倒入大量的煤炭,并点燃煤炭,利用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将火山灰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出来。
值得庆幸的是,苏门答腊岛上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煤炭的价格相当低廉。
因此,即便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炭来将火山灰的水分降低至 10%,对于爪洼国的官员们来说,出口火山灰仍然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
对于芳兰人民共和国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每华亩耕地仅需付出区区 20 公斤水稻的代价,就能让耕地的肥力得到显着提升。
这不仅意味着耕地的粮食产量将大幅增加,而且粮食的质量也会得到极大改善。
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还能为仓库中堆积如山的水稻找到一个绝佳的出路,可谓是一箭三雕,好处多多。
而对于爪洼国而言,这同样是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
每年,他们都可以用火山灰从芳兰人民共和国换取大量的水稻。
如此一来,爪洼国国内粮食短缺的难题将迎刃而解,民众再也不必为温饱问题担忧。
而且,这种交易方式完全不需要花费一分钱的外汇,大大减轻了政府的外汇压力。这无疑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妙计。
于是当爪洼国从芳兰人民共和国用火山灰换取的水稻超过 400 万吨后,情况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无论是爪洼国实际的掌控者合苏托,还是最底层的普通民众,都十分默契的对两国之间火山灰换水稻的行为视若无睹,仿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尽管在公开场合,合苏托依然高调地宣称爪洼国严禁与芳兰人民共和国开展任何形式的经贸往来,但他却对火山灰换水稻这一事件只字不提。
毕竟,火山灰换水稻已经牵扯到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如果这件事真的被强行叫停,那么合苏托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被那些因利益受损而愤怒不已的人们赶下台。
芳兰人民共和国在成立的第一年里,除了在农业和工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外,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领域同样收获颇丰。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成果,其中一项便是由芳兰国土交通部负责修建的陇辽公路。
这条公路东起辽东县,西至陇西县,沿着炎黄岛北部的海岸线蜿蜒伸展。
它不仅将炎黄岛西部至东北部的所有县城紧密相连,还成功地将四大工业区串联起来。
这一举措为芳兰国内各地之间的物资运输和人员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力地推动了芳兰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另外一项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原本计划修建的连接陇西县和渔阳县的铁路,如今被延长至连接辽东县和陇西县。
这条铁路的规划可谓意义重大,它将成为芳兰国内的第一条铁路,对芳兰的国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有着深远影响。
为了确保这条铁路的顺利修建,赤霞国派遣了专业的铁路线路勘探人员前来进行实地勘察。
经过长达 10 个月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所有线路的详细勘探工作,并开始正式动工修建。
由于芳兰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无法独立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何雨柱当机立断,决定将修建铁路的重任委托给赤霞国的专业铁路施工团队。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赤霞国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还能保证铁路的质量和进度。
不仅如此,为了一步到位,使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何雨柱毅然决定将陇辽铁路直接修建为复线铁路。
这一决策无疑是明智之举,它将大大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为了让陇辽铁路早日通车,为芳兰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何雨柱与赤霞国的铁路施工团队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沟通。
他强烈建议施工团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进度,最好能在 2 年内完成陇辽铁路的修建。
这样一来,芳兰国就能尽快享受到铁路带来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详细的研究分析,赤霞国的铁路施工团队终于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陇辽铁路线路经过区域的地势虽然海拔相对较高。
但整体的地质条件却非常稳定,地基的承载能力也相当出色,这无疑为铁路的修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这个区域并非毫无挑战。
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陇辽铁路经过的区域河流众多,这意味着需要修建大量的桥梁。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河流的河面宽度并不是很大,这使得桥梁的修建相对较为简单。
面对这样的情况,施工团队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将陇辽铁路划分成若干个施工区域,并让所有这些施工区域同时展开建设工作。
这样的决策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还能有效避免因单点施工而导致的工期延误,从而确保能够在短短两年内顺利实现陇辽铁路的全线通车。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四合院之我是不一样的何雨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