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重逢的路口
大学毕业后,叶东虓留在了南方的城市,成了一名程序员,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江曼则成了一名钢琴老师,在北方的城市教孩子们弹琴,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他们偶尔会在微信上聊几句,发几张自己的照片,说说最近的生活,但再也没有见过面。叶东虓看着江曼发的照片,她留了长发,戴着一副细框眼镜,笑起来的时候,梨涡依然浅浅的,却多了几分知性和温柔。江曼也看着叶东虓的照片,他长高了,也壮了,不再是那个瘦弱害羞的少年,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和成熟。
十年之约的前一天,叶东虓突然收到江曼的微信:“明天,你会来吗?”
叶东虓看着屏幕,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泛起一阵酸楚。他回复:“会。”
第二天,叶东虓特意请了假,坐最早的一班飞机回到了北方的城市。他站在老巷口,看着那棵依然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心里感慨万千。
不一会儿,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巷口,是江曼。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风衣,长发披肩,正朝他走来。
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住了,眼里充满了惊讶和喜悦。
“叶东虓。”江曼先开口,声音温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江曼。”叶东虓笑着说,感觉眼睛有点热。
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那个夏天,那个梧桐树下,他们还是两个青涩的少年少女。
第二十七章 梧桐树下的约定
叶东虓和江曼并肩走在老巷子里,青石板路还是那么光滑,两侧的老房子依然挤挤挨挨,墙头上的牵牛花依然开得那么鲜艳。
“你变了好多。”江曼笑着说,眼睛里闪着光。
“你也变了好多。”叶东虓说,“不过,笑起来的样子还是没变。”
江曼的脸颊微微泛红,像小时候一样。
他们走到梧桐树下,坐在石凳上,聊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叶东虓说他工作中的趣事,说南方的天气,说他偶尔还是会想起小时候的野栗子。江曼说她教的那些可爱的孩子,说她弹的钢琴曲,说她一直照顾着那盆含羞草,现在已经长得很高了。
“对不起,这些年,我们联系太少了。”叶东虓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关系,”江曼摇摇头,“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能再见面,就很好了。”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看着梧桐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
“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叶东虓突然问。
“记得。”江曼点点头,眼睛里闪着泪光,“十年后的今天,在这里见面,谁也不许迟到。”
“我们都没迟到。”叶东虓笑着说。
“嗯。”江曼点点头,嘴角露出了浅浅的梨涡。
夕阳西下,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一幅温暖的画。叶东虓看着江曼,心里突然觉得,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无论距离有多远,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比如他们的友情,比如这个梧桐树下的约定。
第二十八章 未完的故事
叶东虓要回南方了,江曼去机场送他。
“以后常回来看看。”江曼说,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礼盒。
“好,你也去南方玩,我带你去看海。”叶东虓说。
“嗯。”江曼点点头,把礼盒递给她,“这个给你,是我亲手做的曲奇饼干,你路上吃。”
叶东虓接过礼盒,心里暖暖的:“谢谢你,江曼。”
“我们还会再见面的,对吗?”江曼看着他,眼里充满了期待。
“会的,一定。”叶东虓肯定地说。
飞机起飞了,叶东虓看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城市,心里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次重逢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回到南方后,叶东虓和江曼的联系又多了起来。他们会在微信上分享彼此的生活,会视频聊天,说说最近的趣事。叶东虓知道了江曼的钢琴弹得越来越好了,还在市里的比赛中得了奖;江曼也知道了叶东虓的工作越来越顺利了,还交了一个女朋友。
有一天,江曼在微信上发了一张照片,是她和那盆含羞草的合影,含羞草长得很高,开了很多小小的紫色花朵。
“你看,它长得很好。”江曼说。
“真漂亮。”叶东虓说。
“等你下次回来,我们一起给它换个大花盆。”江曼说。
“好。”叶东虓笑着回复。
他知道,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像那棵永远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就像那个永远不会忘记的约定,会一直继续下去,在时光里,在岁月里,温暖而美好。
第二十九章 含羞草的新花盆
叶东虓再次回到北方,是在一个初秋的周末。他提前给江曼发了消息,说要履行约定,一起给含羞草换花盆。
江曼的家还是老样子,只是楼道里的墙重新刷过,显得干净了许多。开门的是江曼的母亲,看到叶东虓,笑着说:“曼曼在阳台等着呢,一早就念叨你要来了。”
叶东虓走到阳台,江曼正蹲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崭新的陶盆,旁边堆着松软的泥土。那盆含羞草果然长得很高,枝叶舒展,紫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像撒了一把碎钻。
“你来啦。”江曼抬头笑,阳光落在她的发梢,和记忆里某个夏日的午后重叠。
“嗯,带了南方的营养土,据说特别适合花草生长。”叶东虓放下手里的袋子,蹲在她身边。
两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将含羞草从旧盆里移出,根部的土坨紧紧裹着须根,像一团细密的网。“你看,它的根长得好结实。”江曼轻声说,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叶子立刻害羞地卷了起来。
“就像我们一样。”叶东虓脱口而出,说完又觉得有些唐突,耳根微微发烫。
江曼的脸颊也红了,她低头往新盆里填土,声音轻轻的:“是啊,都扎下根了。”
换好花盆,他们把含羞草放在阳台最显眼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叶片上,泛着淡淡的绿光。“以后它会越长越好的。”江曼看着花草,眼里满是温柔。
叶东虓看着她的侧脸,突然觉得,这个秋天好像格外温暖,连空气里都带着草木的清香。
第三十章 老巷里的新故事
傍晚,叶东虓和江曼并肩走在老巷里。巷口的小卖部还在,只是老板换成了一对年轻夫妇,正忙着给孩子们递冰棍。梧桐树叶开始泛黄,风一吹,就簌簌地往下掉,像撒了一地碎金。
“你还记得吗?小时候我们总在这里买绿豆沙冰棍。”江曼指着小卖部,眼里闪着怀念的光。
“记得,你总说吃冰棍要咬着吃才够味,我却喜欢含着慢慢化。”叶东虓笑着说,那些被时光磨亮的细节,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他们走到曾经一起躲雨的屋檐下,墙头上的牵牛花还在开,只是颜色比记忆里更深了些。“那次雨下得好大,你的伞差点被风吹翻。”江曼说。
“是你把伞往我这边斜,自己半边肩膀都淋湿了。”叶东虓看着墙根的青苔,“后来我爸的黑伞,你一直没还我。”
“早就坏啦,伞骨断了两根,我妈想扔,我非要留着,后来搬家时不小心弄丢了。”江曼吐了吐舌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两人相视一笑,笑声落在青石板上,惊起几只栖息的麻雀。叶东虓发现,即使隔了这么多年,他们依然能轻易读懂彼此的眼神,那些藏在时光里的默契,从未褪色。
走到巷口,江曼突然说:“要不要去图书馆看看?听说老奶奶退休了,新管理员是个年轻姑娘。”
“好啊。”叶东虓点头。
图书馆的门还是那扇旧木门,推开时“吱呀”作响。靠窗的位置坐着一对学生,正头凑在一起看书,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们身上,像一幅安静的画。
“你看,还是有人像我们当年一样。”江曼轻声说。
叶东虓望着那个熟悉的角落,仿佛能看到两个小小的身影,一个低头看书,一个偷偷画画,旧书的霉味里,藏着整个少年时代的秘密。
第三十一章 琴声里的旧时光
江曼的钢琴放在客厅靠窗的位置,琴盖打开着,上面放着一本翻开的琴谱。“要不要听我弹首曲子?”江曼坐在琴凳上,手指轻轻落在琴键上。
“好啊。”叶东虓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她的指尖。
琴声响起,还是那首她曾经弹过的曲子,只是如今的旋律更加流畅,带着岁月沉淀的温柔。音符像溪水一样流淌,漫过客厅的每个角落,也漫过叶东虓的记忆。
他想起中学时那个午后,她坐在钢琴前,手指生涩地跳跃,阳光落在琴键上,她的侧脸在光影里忽明忽暗;想起夏令营的篝火旁,她哼着不成调的歌,说要永远做朋友;想起站台汽笛长鸣时,她含泪的眼睛,像落了雨的湖面。
曲子结束时,江曼转过头,眼里带着浅浅的笑意:“还记得吗?这是我当年特意学给你听的。”
“记得,”叶东虓的声音有些沙哑,“那时候你说,弹不好,可我觉得,比任何曲子都好听。”
江曼笑了,从琴凳下拿出一个旧盒子,里面装着满满一盒信,信封上的邮票已经泛黄,正是当年他寄来的那些。“这些信,我一直留着。”
叶东虓的心猛地一颤,他看着那些熟悉的字迹,突然明白,有些牵挂,从来都藏在时光的褶皱里,不曾被遗忘。
第三十二章 跨越山海的奔赴
叶东虓的公司在北方开了分公司,领导问他愿不愿意调回来负责项目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他给江曼发消息:“我要回来工作了。”
江曼的消息回得很快,只有一个惊讶的表情,后面跟着一句:“真的?”
“真的,下周就搬回来。”叶东虓看着屏幕,嘴角忍不住上扬。
搬家那天,江曼特意过来帮忙。她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扎着马尾,和小时候一样清爽。“你这箱子里装的什么?这么沉。”她搬起一个纸箱,皱着眉问。
“都是书,还有一些旧东西。”叶东虓说,那里面有她送的贝壳小船,有干枯的梧桐叶,还有那盒她寄来的信。
新家离老巷不远,站在阳台上能看到远处的梧桐树顶。收拾完屋子,江曼从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桶:“我妈包了饺子,给你带了点,趁热吃。”
饺子是白菜猪肉馅的,和叶东虓小时候吃的味道一样。他咬了一口,暖意从胃里一直蔓延到心里。“还是家里的味道好。”
“以后想吃,随时去我家,我妈总说念叨你。”江曼笑着说。
叶东虓看着她,突然觉得,兜兜转转这么多年,他们终究还是回到了起点。那些跨越山海的距离,那些被时光拉长的等待,都在这一刻有了意义。
第三十三章 雪地里的脚印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第一场雪落下时,叶东虓正在加班。手机响了,是江曼发来的照片:老巷的梧桐树下,积了薄薄一层雪,一个雪人歪歪扭扭地站着,脸上用石子嵌了眼睛,胡萝卜做的鼻子翘得老高。
“像不像我们小时候堆的那个?”她发了条语音,声音里带着笑意。
叶东虓看着照片,突然很想立刻见到她。他拿起外套,对同事说:“我有点事先走了。”
赶到老巷时,江曼正蹲在雪人旁边,往它身上插枯枝做手臂。“你怎么来了?”她抬头看到他,眼睛一亮。
“想看看我们的雪人。”叶东虓笑着说,踢了踢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的声响。
两人并肩站在雪地里,看着那个丑萌的雪人,像回到了十几年前的冬天。那时候他们也在这里堆雪人,江曼负责滚雪球,叶东虓负责堆身子,结果雪人堆到一半就塌了,两人笑得在雪地里打滚。
“那年你送我的手套,我一直留着。”江曼突然说。
“我也是,你送我的贝壳小船,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叶东虓说。
雪花落在他们的发梢,融化成细小的水珠。叶东虓看着江曼被冻得通红的鼻尖,突然伸出手,轻轻拂去她肩上的雪花。江曼愣了一下,抬头望进他的眼睛,那里映着雪光,也映着她的影子。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
第三十四章 图书馆的新约定
叶东虓和江曼又开始像小时候一样,周末去图书馆。只是如今的图书馆重新翻修过,书架换成了新的,灯光也亮堂了许多,但靠窗的位置依然还在。
叶东虓看专业书,江曼备课,偶尔抬头相视一笑,安静又默契。“下周学校有场音乐会,我要弹一首新曲子,你来听吗?”江曼合上书,轻声问。
“好啊。”叶东虓点头,“需要我带花吗?”
“不用,你能来就好。”江曼笑了,眼里的光像落了星星。
音乐会那天,叶东虓特意穿了件衬衫,坐在第一排。江曼穿着白色的礼服,坐在钢琴前,聚光灯落在她身上,优雅又从容。当她的指尖落在琴键上,熟悉的旋律流淌出来——正是当年那首《同桌的你》。
叶东虓看着台上的她,突然明白,有些旋律,早已刻进了时光里,无论过多久,一听就会想起某个人,某个场景,某个再也回不去的夏天。
曲子结束时,江曼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他身上,嘴角扬起浅浅的笑意。叶东虓用力鼓掌,眼里有些湿润。
演出结束后,叶东虓在后台等她。江曼卸了妆,换回便服,头发随意地披在肩上。“弹得怎么样?”她问。
“很好听,”叶东虓递给她一瓶水,“比任何时候都好听。”
两人并肩走在月光下,影子被拉得很长。“叶东虓,”江曼突然停下脚步,“我们要不要……不止做朋友?”
叶东虓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他看着她的眼睛,那里映着月光,也映着他的样子。“好啊。”他听到自己的声音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第三十五章 梧桐树下的告白
春天来得很快,梧桐树上又抽出了新叶,嫩绿嫩绿的,像一群停在枝头的小鸟。叶东虓约江曼在老地方见面,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盒子。
“这是什么?”江曼看着他手里的盒子,好奇地问。
“你打开看看。”叶东虓的手心有些出汗。
盒子里装着一枚项链,吊坠是用银做的梧桐叶,叶脉清晰,叶柄处刻着一个小小的“虓”字和一个“曼”字,紧紧依偎在一起。“我找工匠做的,”叶东虓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你说过,梧桐叶是我们的约定。”
江曼拿起项链,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字迹,眼眶慢慢红了。“叶东虓,”她抬起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等这句话,等了好多年。”
叶东虓伸出手,轻轻将她拥入怀中。她的头发蹭过他的脸颊,带着淡淡的洗发水香味,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对不起,让你等了这么久。”他轻声说。
“不晚,”江曼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带着笑意,“只要是你,就不晚。”
风吹过梧桐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他们祝福。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将两个相拥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第三十六章 未完待续的夏天
叶东虓和江曼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告白而结束。他们像所有普通情侣一样,一起买菜做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在周末去郊外踏青。
他们会回到老巷,坐在梧桐树下,回忆小时候的趣事。江曼会笑着说他当年投篮时笨拙的样子,叶东虓会调侃她弹钢琴时总爱错音。那些被时光尘封的记忆,因为彼此的存在,变得鲜活而温暖。
有一天,他们在整理旧物时,翻出了那个小行李箱。叶东虓打开箱子,拿出那本相册,第一页的梧桐叶依然完好,只是颜色更深了些。“你看,我们真的做到了。”江曼靠在他肩上,轻声说。
“什么?”叶东虓问。
“永远在一起啊。”江曼抬头看他,眼里的笑意像春天的花。
叶东虓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相册上,也落在他们紧握的手上。他知道,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棵永远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会在时光里继续生长,开花,结果,永远没有结局。
因为最好的小伙伴,从来都不只是童年的过客,而是会陪你走过漫长岁月,成为你生命里最温暖的光。
第三十七章 巷口的晨光与粥香
叶东虓搬进老巷附近后,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天早起去巷口的早餐铺买粥。那家铺子开了许多年,老板娘的白粥熬得绵密,配着酱菜和刚出锅的油条,是老巷居民最熟悉的味道。
这天清晨,他刚走到铺前,就看见江曼站在蒸笼旁,正踮着脚够架子上的包子。她穿着浅灰色的卫衣,头发随意地扎成丸子头,几缕碎发垂在脸颊边,被晨光染成了金色。
“早啊。”叶东虓走过去,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袋子,“今天怎么起这么早?”
“学校有早课,”江曼接过他递来的热粥,指尖碰到一起,微微发烫,“你也来买早餐?”
“嗯,白粥配油条,经典搭配。”叶东虓笑着说,目光落在她手里的青菜包上,“还是老样子,只吃青菜馅的?”
“是啊,你还记得。”江曼咬了一口包子,眼里漾起笑意,“小时候你总说我挑食,现在还不是一样,只喝白粥。”
两人并肩走在晨光里,青石板路上还沾着露水,倒映着两人的影子。叶东虓看着她小口喝粥的样子,突然觉得,所谓的岁月静好,大抵就是这样——有熟悉的粥香,有身边的你,连清晨的风都带着甜味。
第三十八章 图书馆的新书架
图书馆要添置新书架了。管理员姑娘在群里征集志愿者,叶东虓和江曼第一时间报了名。
周六上午,他们准时来到图书馆。新书架是浅木色的,需要自己组装。叶东虓拿着螺丝刀,对照图纸一步步拼接,江曼则在一旁递零件,偶尔帮他扶着架子保持平衡。
“左边再高一点,有点歪了。”江曼扶着书架,轻声说。
叶东虓调整了一下螺丝,低头时,发梢扫过她的脸颊,江曼下意识地偏了偏头,耳根悄悄红了。
旁边的学生们笑着起哄:“老师,你们俩配合得真好,像夫妻一样。”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厂院新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