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破破烂烂的双城卫,身穿女真正蓝旗甲喇额真衣服的特战一队队长李文静低声骂了一句:“还真的是群野人,好好的城池落在它们手里,竟变成这样。”
同行的二队长冯朝柱轻笑一声:“你我从小在辽东长大,这些野人是什么样子你会不知道?要是没有我们汉人帮它们建房,它们可都是住地窝子的。
双城这个地方,如今已经没了多少汉人,坏了也找不到人修,自然变得破破烂烂的。”
李文静轻叹一声:“唉,想把这里建设好,咱们任重道远啊。”
就在众人说话间,队伍距离城门已经不远,看见城门并未关闭,还能看见城门口站着几个守城的兵丁。
有可能这里是建奴的大后方,守城的建奴不担心有明军打得过来,所以防守才会如此的松懈。
队伍来到城门前,已经有一群建奴士兵站在城门口,挡住了进城的路。
为首的军官,身穿牛录额真的官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满脸堆笑的立于路中。
等行军的队伍到了跟前,一名骑兵打马上前,大声喝道:“你们是哪里的队伍?递上你们的腰牌查验。”
李文静身边一名士兵催马向前,抱拳说道:“我等是从沈阳来的,奉大汗之命,前来给双城卫送战利品。这是我们的腰牌。”
那骑兵伸手接过腰牌,打马回转,把腰牌递给了上官查看。那牛录额真看了看腰牌,虽然他是个文盲,不认识上面写的字,但那腰牌上的图案,材质,款式等都记得很清楚,只看外观确定是真的。
四位牛录额真,一位甲喇额真,都有一个旗三成的实力了,这阵仗有些吓人。
上面突然派下来这么多的人,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莫非是双城这个地方发现宝藏了?
看着那个不可一世的甲喇额真,双城守将头上都渗出了汗,脸上的笑容更盛,赶忙下马,跑到李文静面前,恭敬跪地行礼:“奴才双城守将,牛录额真阿布都参见主子爷,主子爷你吉祥。”
李文静无精打采的眼皮往上抬了抬,虚了一个眼缝,瞅了这个叫阿布都的守将一眼。
旁边的亲兵一抬手:“起来吧,前面带路,引大人入城。”
见这支队伍要直接入城,阿布都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是职责所在,还是硬着头皮拦了一下:“大人,既然你们的腰牌没有错,按理说应该让大人直接进城。
可是大汗下有城防令,所有进城的物资不管是谁的,都需仔细查验,请大人海涵。”
“狗奴才大胆,大人的车队你也敢查?”阿布都话音刚落,背上就是一阵刺痛,结结实实的挨了亲兵一马鞕。
阿布都忍住剧痛,没敢说话,只是下跪的身子挡在路的中间,没有让开的意思。
李文静还是没有说话,只是抬手示意了一下,旁边一个文官打扮的人笑呵呵的斥责:“你打他做什么,他也是职责所在,怎能怪他,行了,让他们开箱检查一下就是了。”
阿布都擦了一下额头的冷汗:“奴才谢谢大人恩典。”
回头朝后面挥挥手:“你们几个上来查验一下车马货物。”
说罢,便有几个士兵走向马车,那些赶车的人也很配合,主动打开了马车上的篷布,车上装满了麻袋。
从马车上抬下几袋放地上,麻袋的口子打开,里面全是金黄色的麦子。
连查了十几辆车都是如此。阿布都也知道不能每辆车都查,那真的就是得罪人了。
看看十几辆车都是粮食,后面一些马车上露出的都是箱子,估计装的是银子,阿布都不敢再查,担心少了银子自己被讹上。
阿布都抬头,满脸都是笑意:“没问题了,大人们请随奴才进城吧。”
李文静嘴角微微上扬,挥挥手,一千骑兵守护着车队缓缓进城,车队径直进了守备府。
阿布都陪在李文静的旁边,心里忐忑不安,并没有注意,护送的骑兵最后二十人并未进城,还是在城门洞下便停了下来,一边十人,和那守城门的兵丁站在了一起。
那些护卫马车的骑兵,在进城之后,也有一百五十骑离开了队伍,奔向另外三处城门。
守备府里,那个文人模样打扮的人带着阿布都,把抬进守备府的箱子全部打开,里面的银锭子装得满满当当。
闪闪的银光看得阿布都心花怒放,等这些主子爷走了之后,这些银子可全都是自己的了。
阿布都显得更加的热情了,马上安排人手在守备府里设宴款待上官。
宴席上李文静慷慨陈词:“去年,我们在大汗的英明领导下从大明发了财,虽然你们没有去,但是大汗考虑到你们守卫家园也很辛苦,决定把这笔财富赏赐一部分给你们。
明天我们在演武场宴请所有的旗丁,大家要带上家眷参宴,大汗说了,所有到场的旗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有赏赐。
宴席上的大小头目顿时欢呼起来,齐齐朝沈阳方向跪下,把酒杯举过头三呼大汗万岁。
第二天,双城卫所有的旗丁都拖家带口来到演武场,刚出生的被人抱着,走不动路的被人抬着,没有一个人落在家里。
有一些脑瓜子好用的,还把家里的包衣奴才也带上充着旗丁,只为多一个人能多领到一份赏钱。
开始的时候,还有人疑神疑鬼,可走进演武场后,看到了几十只打开的木箱,每个木箱里的银子都散发着耀眼的银光,旗丁心里那一点点怀疑早就烟消云散了。
辰时三刻,经过双城卫牛录额真阿布都亲自点名,他手下所有旗丁,除了在外面六个墩堡驻守的九十人外,全牛录二百一十三人及其家眷共计一千四百八十六人全部到场。
李文静非常的满意,从腰间拔出左轮手枪,轻轻往右一摆,枪口顶在了阿布都的大脑袋上,大喊了一声:“开始。”就扣动了扳机。
然后,整个演武场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好长的一段时间才安静下来。
双城卫的普通百姓都惊奇的看着演武场的方向,心里都在暗自嘀咕:“这些八旗老爷们到底得到了多大的赏赐,竟然值得放鞭炮庆祝。”
一天就这样过去,第二天的太阳照样升起,双城卫一切如常,大金的旗帜依然在空中飘舞,街上走来走去巡逻的还是八旗兵丁。
顺利拿下了双城卫,李文静感觉这一次的接收很是顺利,为了预防夜长梦多,让莫温河卫有所察觉。按照预定的计划留下壮红波,刘继奎俩人防守双城。
李文静反复叮嘱壮红波,刘继奎,要注意城里居民的动静,这有什么异动,绝对不要手下留情。
壮红波,刘继奎拍着胸膛保证,绝对会把新的身份演绎好,守住双城卫不出岔子。
李文静这才放心,带着冯朝柱,邹正生等人,再控制了双城子的第二天凌晨,就带着人马,赶着装大银箱子和粮食的马车队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莫温河卫,他要如法炮制双城卫的模式。
只要拿下莫温河卫,从海参崴到兴凯湖的路就算是打通,海参崴也就安全了。
……
前来送赏赐的士兵和马车都离开了双城卫,小小的城市又恢复了往昔的冷清。
只是那些街坊邻居发现,去演武场领赏赐的八旗老爷们都没有回家,整个卫城都好像冷清了不少。
可没有人觉得这不正常,也许是原来的八旗老爷们已经换防到其他地方去了,现在留守的这些八旗老爷是新换防过来的。
要不然城里巡街的士兵怎么都是生面孔,一张熟悉的面孔也没有。
他们还发现,这些陌生的守军同以前的八旗老爷完全不一样。他们的脾气非常好,街上打骂百姓,强取豪夺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好像恶魔们一夜之间都变得慈眉善目起来。
开始的时候这种感觉很是明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习惯新守将统治下的城市氛围,也就习以为常了,双城卫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换了药。
在双城卫的旗丁放鞭炮庆祝后的第五天,城外又来了一千多汉人包衣,那些空闲出来的房屋又住满了人。
双城卫守备处,壮红波坐在大厅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看着自己手里的那块腰牌,现在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阿布都,双城卫的守备官,手下有一个牛录,三百名旗丁和一千二百名武装包衣。
……
李文静一行紧赶慢赶,二百里路用了四天的时间才来到莫温河卫,同样遭遇了守城士兵的盘查。他们依旧打着送赏赐的幌子,拿出腰牌。
莫温河卫的守将比阿布都还要粗心,仅仅查验了腰牌,实际上他和那阿布都一样,也是个文盲。
除了看那腰牌的材质和样式,其它也是看不懂,就是那甲喇额真的腰牌也是第一次见,并不能分辨出真假。
只是多年对主子的恐惧,还是小心翼翼的上前行了礼:“奴才莫温河守备木哈托拜见大人。”
李文静还是那种半死不活,不搭理人的样子,眼皮都没有抬一下。身边的冯朝柱笑呵呵的的问:“大人马上要进城,你可要检查一下马车上的货物?”
木哈托嘿嘿几声:“也不用检查每一辆马车的,奴才只是随便问了问,马车里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就行。”
这位木哈托之所以敢如此的大意,主要是长期在大后方混日子,早就没有了警惕之心,也没想过隔着几千里地,大明军队会跑到这破地方来。
其次也是看到护卫的骑兵手里没有长武器,所有的人都只携带了腰刀,带有弓箭的也不多,才没把这支队伍往敌人的方向想。
李文静身边一名亲兵满脸倨傲地说:“去年我们在大明发了点小财,车上都是大汗赏赐给你们的财物。”
木哈托一听,心生疑惑,假装不经意的问:“以前老汗王打完草谷分好处,我等守祖地的奴才,因为没有参加都没有份额,今年怎的有了新规?”
那亲兵洋洋得意,口气都带着冲天的牛气:“你都说了那是老汗王,现在的大汗可是勇敢的黄台吉,这次带我们进关去打草谷,把明狗的京畿重地都抢了好几遍。
那金银财宝堆得跟座山似的,粮食布帛更是有好几座山那么多,分都分不完,所以才会有你们的。
看看后面那些赶车的汉人尼堪,就是这次打草谷得来的,分给你们的包衣。”
木哈托脑袋并不好使,听了那亲兵的解说,又抬头看了看那赶马车的汉人队伍,心生欢喜,赶忙跪地接令,遥谢大汗的恩典。
溜须拍马的话说了好长一段,这才恭敬起身,挥手让开道路,李文静等人顺利入城。
第二天,双城卫的经历又一次在莫温河重现,城市的守卫部队不知不觉中就换了血。
李文静顺利拿下莫温河卫后,从兴凯湖到海参葳的道路全部打通,
李文静并未继续前进,他深知两座城都已到手,其它的卫城最近的也在三百里以外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两城周边的那些屯堡清理干净,完全没有必要过早的去惊动几百里之外的其他卫城。
李文静安排了通讯兵返回海参葳报信,自己和冯朝柱坐镇莫温河城,邹正生,洪国基,周天坤开始四处出击,去清理卫城周边的堡寨。
毛文龙收到李文静成功拿下双城子,莫温河两卫,心里的石头才算真的落了地,海参葳总算是可以安心的开始大规模的建设。
经过半个来月的辛苦,可以一次性修建出万人小镇的砖头,门窗,水泥等物资才卸载完,小小的海参威码头已经被这些物资全部占据。
绝大部分的战船已经返航,回浪漫岛。码头上只有装满粮食的兴凯湖补给舰,负责码头搭建的金刚山号登陆舰停靠,码头的建设由田来娣,杜志强负责。
种花敬德带着他的长白山号登陆舰,张克的吉隆号护卫舰,叔宝的文莱号护卫舰也离开海参葳,沿海岸线北上,去考察虾夷岛,苦页岛,寻找黑龙江的入海口找到努尔干城。
海参崴的三百陆战队员也分散到了各处,建起了临时哨所,拱卫海参崴的安全。
一千建设民兵,各种技术工人也是各就各位,投入到新基地建设之中。
码头,城镇,耕地开发同时进行,烧窑的,开荒的,伐木的都干的是热火朝天,也是为周边的树木在快速的减少,一棵棵的原木堆积如山。
直接把海参葳的原住民都干懵了,这回来的包衣都这么自觉的吗?心里暗骂这些汉人真没骨气,都做了人家的包衣,干活还这么卖力,都不知道偷偷懒,实在是蠢笨的可以。
海参葳建设日新月异,宽阔的城市道路被划分出来,大型粮食仓库,军营,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同时建设,已经荒废了几十年的耕地又重新开发出来,当年就能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
……
沃儿都司驻地,春天已经在草原上降临,一片枯黄的草原,开始有了绿意。
被关在圈里养了好几个月的牛羊马匹全部放了出来,牧民们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
他们祖祖辈辈在草原上放牧,从来就没有牛羊在冬季的时候能住在保暖的房屋里。
可这个冬天,他们的牛羊却住上了有墙挡风御寒,上面有屋顶挡雪的牛羊马圈,吃上了经过发酵的牧草。
整整一个冬天,不但没有牛羊被冻死,大部分的牛羊还长了一些膘。
整整一个冬天,牧民的老弱妇孺全都住在城里,官府还提供了过冬的火炉和石炭,过冬的粮食用牛羊肉在官府设定的粮站就能随便换到,没有什么购买限制。
在外面照顾牛羊的都是部落青壮,既安全又牢靠,这些依附于沃尔都司的小部落,第一次熬过冬天没有死人。这对每年冬天都有不少减员的小部落来说,真是天大的喜讯。
特别是达拉特部,往年熬过冬季,他们的牛羊都会饿死不少,牧民家里条件差的,或者是过冬的粮食准备不足的,也会有不少人被冻死饿死。
但是这个冬天不一样,虽说他们来的比较晚,过冬的发酵青牧草准备不足,只能用干草代替,造成牛羊掉了不少的膘,好在没有被冻饿而死的。
牧民们更没说得了,只要你有牛羊肉,粮食盐巴管够,随便都可以换,住的地方又暖和,吃的还不缺,达拉特部也是第一次过冬没有出现冻饿而死的牧民。
虽然新的一年已经来临,草原上万物复苏,已经有了绿意,但合林台吉不想去游牧了。
每每看到草场上那一人多高的牧草,因为没有来得及收割保存,秋季的时候全部枯黄老死,合林台吉就心痛的不行。
如果他提前过来一个月,那些牧草就能收到地窖里变成青储料,那么自己的牛羊也不会因为缺少青草而掉膘。
合林台吉担心自己游牧去了,来了更大的部落投靠曹小将军,这么好的牧场只怕就要易主。
他决定今年就不出去了,好好在这里经营自己的牧场,和汉人好好的学习如何储藏青饲料,争取多挖一些地窖,多储存一些牧草,这样就不怕牛马过冬没吃的了。
可他又不知道这里的话事人曹小将军是什么意思?
合林台吉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去找曹小将军问问。
他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带着几个亲信前往衙门,通报之后,便被请了进去。曹小将军正坐在桌前看着地图,见合林台吉进来,起身相迎。
合林台吉恭敬地献上礼物,说明了来意。
曹金虎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合林台吉有此想法甚好,你们蒙古族人四处游牧,逐水草而居,那也是没有办法。如果有一点办法,谁愿意四处游荡。
我们现在有优质的牧场,又有储存青饲料的技术,大家若都能好好经营,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台吉不想游牧了,想定居下来自然是好事。”合林台吉大喜,连忙道谢。
曹金虎停顿了一下,喝了口茶水:“不过我建议,你们还是要去游牧一下的,虽然你们现在算是过上了好日子,可还有好多的蒙古同胞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合林台吉有些疑惑,曹金虎接着说道:“我家少爷说过,一家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到这里来的主要目的,也是想让蒙古同胞吃得饱饭,穿得好衣,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现在绝大部分的蒙古同胞还在外面受苦受难,他们并不知道,到我们沃儿都司来,可以吃得饱饭。
所以我希望你们出去游牧,遇到那些受苦的同胞,就把咱们这里的情况告诉他们,邀请他们来咱们沃儿都司定居。
让更多的蒙古族人过上有房住、有粮吃、牛羊能安然过冬的日子。”
合林台吉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是,“曹小将军考虑周全,我这就回去安排,一定把消息带到草原各处。”
曹金虎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有劳合林台吉了,现在我们的学校也建好啦,你们就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读书,十五岁以下的男孩女孩都需要送到学校来读书。
我们包吃包住,还包他们的衣服,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他们的生活都不需要你们家长操心了。
家里的老人和女人也别跟着去游牧了,四处游牧也充满着危险,你们留下一部分牛羊,就让他们在家里经营自己的牧场。
你们只带着年轻人去,等你们秋天回来,你们就会看到这里的牧场建设会更好。
这里的安全你只管放心,有我们在,你部落的女人小孩都不会少一根汗毛,就算是女真人来了,他们也得埋在这里。”
合林台吉很是感动,觉得这个曹小将军对蒙古族人真的很好,不像那些大明的军人,总是想从蒙古人的身上撕块肉。
合林台吉觉得曹金虎说的很有道理,只有更多的蒙古人来投靠这里,沃儿都司才能更强大,大家的安全才能更有保障。
回去后,合林迅速召集族人,说明了情况,也解释了曹小将军要求大家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好事,纷纷表示建议按照朝小将军的提议,把老人,小孩留在这里,由年轻的牧民出去游牧。去寻找那些弱小的部落,让他们向这里靠拢。
很快,达拉特部,要出去游牧,帮沃儿都司招揽更多的部落投靠的消息便传开了。
最先投靠的那些小部落首领汇集再来一起商量对策,原本他们的部落比较小,衙门划分到他们各家各户的牧场,足够他们定居放牧,不需要再出去游牧。
但是他们知道,今天出去游牧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寻找更多的小部落来投靠。
大家觉得自己应该出一份力,于是几个部落商量了一下,大家各出一部分年轻人组成一支联盟游牧队伍,在大家所了解的游牧范围内去寻找那些小部落,游说他们到沃儿都司当牧场主。
刚进入四月,合林台吉带着一半的族人,赶着牛羊,踏上了游牧之路,而小部落联盟的游牧队伍也踏上了他们自己的征程。
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草原的尽头,但他们带去的希望,却如同星星之火,即将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蔓延开来。
而留下来的一半族人,在曹金虎安排的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始在新划定的牧场区播撒草种,开挖地窖,建造新的牛羊圈。
而从陕西逃出来的百姓,早就开始了新一年的耕种,乌兰木伦河两岸都是忙碌的身影,草原上一片欣欣向荣。
……
遵化城北,长城关隘洪山口,林丛虎,吕俊豪,种花月影,月娥,月英三姐妹正带着一支六百人的商队,赶着二百辆马车准备出关。
因为从这里出去,大明设有一处互市,每三个月就会开办一次贸易。
虽说朵颜三卫已经背叛了大明,但大明官方并未关闭这处互市。所以从这里出关的商队很多。
在他们的前面,就有好几支商队也在等着出关。
刚经过女真人劫掠过的长城关隘,在防卫上没有任何的变化,依然是给够钱就能出关,至于你车上拉了什么东西,有没有违禁品?根本没人关心。
前面的一支商队估计是经常走这条线的,看着守关城的士兵全部都很陌生。
一位伙计在小声的和他的领队交谈:“这关隘的守军好像都换人了,我们竟然一个都不认识!”
那领队漫不经心的回答:“以前的那些官兵有可能已经换防到其他地方去了,也有可能出了别的事情才换了人。”
吕俊豪冷笑一声:“能不换人吗?以前守关隘的都被建奴给杀光了,想不换人也不行啊。”
“这位小兄弟可别乱说,小心祸从口出。”那领队吓了一跳,赶紧出声制止。
吕俊豪嘿嘿一乐,朝那领队拱拱手:“谢谢这位兄长提醒,小弟下次注意。”
其他的领队也嘿嘿一笑,大家心知肚明,皆心照不宣。
排到吕俊豪他们出关,长长的车队把那官道都堵了个严严实实,守关城的官兵,清点的车队数量和出关的人数,连人带车出关费用就要一千两。
至于那马车上装的是什么?根本没人过问。吕俊豪一脸谄媚的付了通关费,在官兵得意洋洋的注视下,车队安全的出了洪山口。
吕俊豪这一下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往关外走私总是杜绝不了,这些守关隘的废物,眼里根本没有什么民族大义国家安危,他们的眼睛里只有钱。
一行人出了关,他们的目的地是先到平安堡,在平安堡沿着柳河北上,找到一处叫老爷庙的地方。
那里以前归万全都司管,现在是朵颜三卫之一的哈刺慎的领地,黄台吉入关的时候,哈刺慎可是出了不少的力气。
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向东穿过燕山与大兴安岭中间的山谷就能进入大凌河流域。
沿大兴安岭向北可以占据朵颜卫的地方,再进入嫩江平原,与种花敬德的外东北开拓队伍会合。
往西沿长城可以到达曹金虎的沃儿都司,只要占据了这个地方,就可以有效地遏制住陆地走私的咽喉。
吕俊豪等人的目的就是在那个地方安营扎寨,然后再慢慢的把自己的人马调出关外,先打造一个塞外骑兵基地,打击陆上走私。
然后再招募人手开采那里的矿产,那地方可是一个矿产宝地,煤,铁,铜,钨,铅,锌,金,银,锰,紫砂都有,特别是煤铁紧挨着,在那里建炼钢厂生产铁轨再合适不过。
为了准确的找到这个地方,吕俊豪还特意从山东老家青山堡把乌格木和乌哈乌兰两兄妹也带了过来当向导,他们家原本的小部落就是在这一带生活,对于这一片的地理情况,兄妹俩还是很熟悉的。
车队离开洪山口,沿着官道行驶到太阳偏西,才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安营扎寨,六百人开始换装。
当第二天太阳升起,车队再次出发,整个车队都是蒙古人的打扮,再也看不到一个汉人的装扮了。
……
倭国九洲岛,长崎港,陈衷纪,李魁奇带着田川一郎等倭兵五千多人带着无数的战利品,无限的风光上了岸。
看着那么多的人出去当雇佣兵都发了大财,完全摆脱了贫困,成为和大名一样风光的有钱人,让更无数的倭民羡慕不已。
心里都在盘算,下一次还有金主来雇佣打手,自己一定要勇敢一点,争取也能成为一名雇佣兵,为自己的家人带来财富。
至于这帮发财的家伙脖子上挂着的那一个个骨灰盒,一些围观的百姓并不觉得是多大的事,虽然出去当打手会死人,但死了家里还是能得到一笔丰厚的抚恤金,那么死也是值得的。
程风之所以让这些活下来的倭奴大张旗鼓的回家乡炫富,其目的也是让那些倭国的男人们看到希望,这样他才能招募更多的人去搞东南半岛。
……
浪漫岛基地,程风静静的听陈衷纪,李魁奇几人详细介绍了泼尼岛和棉兰老岛的战况,对于倭兵死亡不到五千人感到很失望。
对苏禄苏丹国的战斗力,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一年多的战斗,伤亡率竟然没有过半,大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借刀杀人计划能不能有成效了。
好在还有一个东南半岛,那里的野猴子战斗力应该很强,可能会对双方都产生重大的杀伤。可惜没有足够的移民,东南半岛的事情急不得,程风只能是压一压时间。
陈衷纪问:“公子,那苏禄苏丹国已经被我们搞掉一半,下一步我们到哪里去?”
程风笑笑,问陈衷纪:“你们到这里也有两天了,有没有发现咱们这基地有什么不同?”
陈衷纪直言不讳:“感觉到没什么人,整个城都空落落的。”
程风笑了:“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陈衷纪摇头:“属下不知!”
程风解释:“济州城来了一位新的州牧,叫李成,他是朝鲜王李忠的族弟,他不承认我们与陈存仁签订的协议,要求我们在三月底离开。”
李魁奇啪地一拍桌子:“给他脸了,公子只要你一句话,老子去把那小崽子脑袋给拧下来。”
程风笑笑,安慰李魁奇:“李将军不要着急嘛,我们是上邦大国,不能欺负他们弱小,既然他们要求我们离开,那我们就离开好了。
因为要等你们,所以我们同意四月初全部离开浪漫岛。
半个月前,我们已经把城里的几万青壮都已经被送到海参葳去了,这岛上现在就剩下一些老弱,现在距离全部撤离还有几天的时间。
当初我们住在这里的,有个条件就是要保卫济州岛的安全。既然双方的协议已经作废,那保卫济州城的义务也不存在了。
如果这个岛上再闹倭寇,也就跟我们无关了,你们认为是不是这个理?”
陈衷纪,李魁奇等人就是老派的海盗头子,脑瓜子何等的聪明,几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陈衷纪站起身来,朝程风一拱手:“公子说的有理,既然协议已经作废,那保卫这个岛的义务就不存在了,如果让倭寇知道我们要离开,想来倭寇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程风笑了,看着儿个老寇:“我们决定在四月初五撤离这个岛,从济州城到我们这里需要一天的路程,返回还需要一天,这一来一回最少浪费两天的时间。
我们会要求那个李成在四月初二到达这里等待我们办理移交。
那李成肯定会带着他的城卫兵来这里监督我们撤离,我们从收拾行李到上船最少还需要两天,到时候能让济州城都干干净净的就好了。”
陈衷纪,李魁奇几人同时站起拱手行礼:“公子放心,我们就先离开了,时间一到保证济州城一片树叶都没有,绝对干干净净的。”
这几人的反应很是满意,程风笑呵呵的送几人离港返回长畸,这才派出信使,到济州城去通知李成水师撤离的时间,希望他在四月初二就到基地来办理移交房产和工坊的手续。
得到准确消息的李成感到很是兴奋,那座新颖又漂亮的城市,马上就要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次的济州牧当得千值万值了。
他觉得那陈存仁果然是个聪明的,在签订协议的时候就已经写得很清楚,协议的有效只在他的任期内,离开了他的任期,就可以不负责任。
就因为这一条,李成觉得自己内心一点都不愧疚,就算这官司打到大明皇帝那里去,他也占理。
由于大明水师答应的很爽快,没有一点讨价还价,李成甚至觉得大明的国力真的是不行了,要是搁以前,肯定要遭到大明皇帝的问责,哪里可能这样顺利。
大明水师马上就要离开济州岛的消息,很快在济州城里传开,城里的百姓有开心的,也有担忧的,更多的是感到惋惜的。
毕竟从大明的水师到这岛上驻扎以来,济州城的生活水平明显都提高了,每到生活困难的时候,到大明人住的地方去,总能找到一些临工可干,多少还能补贴一下家用。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再也没有闹过倭寇,济州岛难得的享受了好几年的太平日子。
很多人都担心,大明的军队离开后,济州岛的安全谁来保证?
可李成没考虑过这些,他只知道那个城市里有好多的工坊,里面生产的好多产品都价值不菲,值不少的钱,他马上就要发财了。
四月初二,整个济州岛上的大明百姓还在忙着春耕,只是民兵们已经做好了高度戒备,随时准备退回村子防御。
而程风带着种花红玉等一众将领,跟没事人似的等在济州城过来的方向,显得好像很诚心的样子。
李成果然如期而至,还带来了济州岛上仅有的三千府兵,声势不可谓不浩大。
程风非常热情的把李成迎进了海军基地办公楼,在会议室里,种花红玉拿出了一份协议。
协议上已经明确表示,双方均同意解除济州岛的权利和义务,大明把海军基地移交给济州牧李成,同时解除大明对济州岛的安保义务,此协议自签字盖章时起,立刻生效。
李成满心欢喜的在协议上签了字,还把州牧大印也盖上了。
双方解除了合作协议,紧接着尘封就陪着那李晨。把城区里的一处处的工坊进行去清点移交。
特别是那种巨大的水泥厂,那可是个新鲜的不能再新鲜的宝贝,单是清点水泥厂里的物资,都花了一天的时间。
如此多的财产需要李成接收,签完之后还要一处处的贴封条,李成心里美的不行,签到手软也毫无怨言。
可惜产业太多了,一天根本签不完,天色逐渐暗淡下来,程风非常热心的安排李成等济州官员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把他们安排在最豪华的房间休息,第二天还要继续接收。
李成忙着接收财产,济州城的百姓进进出出,似乎并没有什么两样,夺城的府兵已经离开,现在守城门的就只剩下几个小衙役。趁着城里没有当官的,借机开始敛财,进城的铜板都增加了一倍。
只是这一天,进城的人特别的多,可衙役们平时也没资格守城,哪里知道这些?
到了宵禁的时间,衙役们把那城门一关,也没留个守门的,全都回家睡觉去了。
午夜时分,城门轻轻地打开,城门外出现了无数的人影,在悄无声息之中全都进了城,一夜之间,城头换了大王旗。
第二天,济州城的百姓起床干活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那满大街走来走去巡逻的竟然全是倭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