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秋意渐浓。
李琦从米国洛山基返回京都的第二天,天色刚蒙蒙亮,四合院内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晨雾,放在床头柜上的手机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他睡意朦胧地摸过电话,听筒里立刻传来了林和泰那熟悉且带着几分殷切的声音:
“小李啊!你可算是回来了!你这一趟去米国,动静闹得可不小,我这心里啊,从听到消息那天起就一直七上八下的,实在是没个谱,就盼着你回来当面聊聊!”
李琦刚刚被铃声吵醒,嗓子有些干涩发疼,洛山基干燥温暖的地中海气候与京都秋日特有的干冷确实差异不小,连同这时差一样,都需要一点时间来慢慢适应、倒过来。他清了清嗓子,语气沉稳地回应道:“林老,您放心,我办事有分寸。”
他正说着,一旁的人下意识的抓住了他。
鹃子。
她似乎也被电话声惊扰,迷迷糊糊地半睁开眼,含糊地问:“不是说好了今天要睡到自然醒吗?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李琦用手捂住手机话筒,扭过头压低声音说:“是领导打电话过来,有急事。”
“哦…哦…”鹃子闻言,理解地点点头,缩回被窝里。
李琦轻轻叹了口气,知道这觉是没法睡了。
他不得不掀开被子起身,一边动作利落地穿着衣服,一边继续低声与林和泰通着电话。当他推开四合院那扇厚重的木门走到外面时,清晨略带寒意的空气扑面而来,司机兼助理孔阳已经恭敬地等候在门口那辆黑色的奥迪轿车旁了。
“琦哥儿!您起来了。”孔阳见到李琦,立刻上前一步,神情似乎比往常多了几分拘谨。
“嗯,”李琦应了一声,察觉到孔阳的异样,随口问道:“怎么了阳子?今天怎么感觉你有点拘束?”
孔阳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压低声音说:“那啥……林老,他……他没在办公室等,直接过来了,现在就在车里坐着呢。”
“呃…”李琦略感意外,快步走到车边,拉开后座车门,果然看到林和泰正端坐在里面,手里还拿着一份文件在看。
“领导,什么事这么着急?还劳您大驾亲自跑一趟?”李琦弯腰坐进车内,带进一股冷气。
林和泰白了他一眼,“你不着急?这上上下这么多人,可都在盯着这部剧呢,我昨天晚上都没有睡。”
李琦笑了笑,“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太至于了,你不是在米国那边闹腾了一下吗,米国大使都发回来了喜报,你说大家能不关注吗?”林和泰忍不住“抱怨”道:
“你小子是真的一点都不消停,你看看我这腿儿都跑细了。”林和泰撩裤腿。
“正好,”李琦见状,忍不住调侃道,“您之前不是还说体检发现血糖有点偏高吗?这下多走动走动,步子迈开了,说不定血糖还真能降下去一些,算是因祸得福了。”
“去去去!滚一边去!少跟我这儿贫嘴!”林和泰被他说得哭笑不得,挥了挥手。
前面开车的孔阳,透过后视镜看到后排这两位级别不低的人物像寻常老友一样斗嘴,想笑又不敢笑,只能强忍着,心里暗想:这画面要是让外面那些人看见,谁能想象得到两位部级干部私底下是这般光景?
…
车辆平稳地行驶在清晨略显空旷的长安街上,林和泰与李琦闲聊了几句家常后,神色渐渐恢复严肃,终于将话题引向了正事。
“言归正传,李琦啊,你跟我交个底,你公司今年,尤其是影视这一块的效益,预估会怎么样?”林和泰的目光带着审视和关切。
李琦略一沉吟,回答道:“现在才十月份,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最终票房和版权收益结算还没完全出来,具体的净利润数字我确实不敢打包票。但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几部剧的收视率、网络讨论热度,以及海外版权预售的情况来看,数据上……应该差不了,会比去年有显着增长。”
“嗯,听到你这么说,我心里就踏实不少,算是放心了。”林和泰闻言,轻轻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
李琦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语气中的一丝异样,拧了拧眉,问道:“领导,听您这意思……是不是又有人在后面议论什么,或者有什么小动作?”
林和泰摆了摆手,“这你不要操心,只要有业绩在,谁也没有办法动你分毫。”
“真不用我?”
林和泰笑了笑,语气带着几分深意:“要是让你去折腾,以你的性子,肯定又是一顿狂风暴雨,弄得鸡飞狗跳。
李琦啊,体制内很多事情的运行逻辑,不像你想象中的那样非黑即白,也未必就一定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里面有很多微妙的平衡和规则,需要时间和耐心去体会…慢慢来,你以后会明白的。”
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不要……我找个机会,慢慢教你这里面的门道?”
“学不来。”李琦摆手,他何尝不明白,可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他们虾扯淡。
林和泰看着李琦倔强而清澈的眼神,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
2004年,对于华夏来说,是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关键年份,许多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文艺界更是如此。
林和泰借此机会,向李琦透露了一些高层正在讨论和推进的重大政策调整。
首先是出版社体制改革。
华夏568家国有出版社将全部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市场化改制。
华夏出版集团已经正式成立,华夏书店总店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更重要的是,民营资本创办的书店首次在法律和政策层面获得了与国有新华书店同等的市场地位和权利。
这意味着出版社将真正作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来运营。
除此之外,林和泰还和李谈到了一个更具爆炸性的议题:“上面正在严肃讨论关于允许外资更深入地进入华夏影视制作业的事宜……可能不仅仅是之前的试点和限制性合作了。”
李琦闻言,忍不住心中一惊,身体微微前倾:“不是小范围的初步尝试,而是打算……一下子放开相当大的口子?”
“没错,”林和泰肯定地点点头,“目前的讨论方向是,不仅允许外资与国内企业成立合资的影视制作公司,甚至……也在考虑允许外资在一定条件下,设立全资的子公司进入华夏市场从事影视制作。”
“这是不是……步子迈得有点太大了?太过大胆了?”李琦脱口而出。他记得前世,相关的政策放开也是循序渐进,先是允许合资合作,对全资子公司的限制还是很多的。
林和泰看着李琦惊讶的表情,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说起来,这一点,你李琦功不可没。
如果不是你在米国好莱坞接连做出成绩,拍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又在香江影业成功打开了局面,证明了我们华夏的电影人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甚至引领潮流,上面也不会这么快就下决心,把开放的口子放得这么开、这么彻底。”
一直以来,潜力巨大的华夏电影市场就被国际传媒巨头誉为一座储量惊人的“钻石矿”,但过去政策壁垒森严。
如今,觊觎已久的外资机构似乎终于看到了大规模进入的机会。
这种“采矿权”的松动,必然会导致大量国际资本和制作经验涌入,届时,华夏影视市场的竞争格局、创作生态乃至文化话语权,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重塑。
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会怎样,但这或许就是时代洪流不可阻挡的方向。
李琦沉默了片刻。
他意识到,这又是自己这只“重生”的蝴蝶,扇动翅膀后对这个世界产生的连锁改变之一。
当然,他也清楚,外资进来是进来了,但绝非想象中那样可以随心所欲、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所有的影视项目,依然必须通过严格的内容审查,这与北美相对宽松的评级制度截然不同。
这种基于国情的“本土化”适应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想象着能像在米国那样,完全按照市场喜好肆无忌惮地发行各种题材的影片,在当下的华夏是根本不可能的。
林和泰看向李琦的目光充满了欣慰,觉得没有白培养和支持这个年轻人。
“这次去米国待了段时间,深入接触了他们的影视工业体系,有什么特别的心得或者感触吗?”他换了个话题,想听听李琦的见解。
李琦思考了一下,认真地回答:“要说最深的感触……就是好莱坞,其实就是米国最强大、最有效的宣传机器和文化武器。他们巧妙地将米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包装成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和视听盛宴,然后倾销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让无数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认同甚至向往米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使得全球的顶尖人才和资本都源源不断地向米国汇聚。这种软实力的渗透,比任何硬实力的展示都更加持久和深刻。”
林和泰深表赞同地点头:“是啊,你说到点子上了。所以啊,对于文化思潮和文艺创作,我们的管理思路也在调整。
既不能管得太死,扼杀了创造力和活力,也不能放得太松,完全丧失了引导和阵地意识。这个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
交谈间,车辆已经驶入了繁华的市区。李琦将目光投向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行人步履匆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哎,不知不觉,自己来到这世上……已经快五年了。”
李琦心中忽然生出几分感慨。他回想起自己最初在福市起步的那些日子,与如今相比,真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这几年,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回福市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父母来京都看望他的次数也有限,就连一直关照他的陈老爷子,也很久没去登门探望了。
“或许,这就是选择这条道路、进入这个层面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人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丝淡淡的惆怅掠过心头。
“想什么呢?这么出神?”林和泰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没什么,一点杂念。”李琦收回目光。
“到了。”林和泰指了指前方。车辆缓缓停在一家装修气派的万达影城门口。“呦!”林和泰透过车窗望去,不禁发出惊叹,“这外面排队买票的人还真不少啊!队伍都拐了好几个弯了!”
李琦也有些意外地看着影院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今天上映的……不是那部主旋律的历史题材影片吗?”
林和泰看着那热闹的场面,眼珠子瞪得老大,显然这景象超出了他的预期:“这……这真是没想到啊……”
…
万达影城最大的一个放映厅内,灯光渐渐熄灭,大银幕亮起,电影开场。
李琦和林和泰坐在中间偏后的位置,安静地观看。影片播放了十几分钟后,李琦微微点了点头。
黄建鑫执导的这一版,无论是叙事节奏、演员表演还是历史氛围的营造,都达到了他的预期。
“小李…这片子拍得很不错嘛!”林和泰在一旁也看得频频点头,低声评价道,“在叙事上非常紧凑,一点不拖沓。而且,它采用了大量生动的对话和精心设计的场景细节,来自然地展现历史信息和人物性格,代替了以往同类题材中常见的说教和直白讲解,这个方法很新颖,效果也很好……”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是年轻观众,他们中很多对那段具体历史并不熟悉,可以说是“历史小白”,但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故事化的表达,他们也能很轻松地理解和感受到那段历史的背景和人物的抉择。
几个年轻人坐在李琦和林和泰的前面,他们一边捧着爆米花,一边晶晶有味的看着。
“哇,这是华仔?穿上这身衣服挺帅的嘛!”
“这是许情?想不到她还有这么一面?”
“看那个…那是梁佳辉!”
“林志灵,在里面演一个路人…”
连林和泰也忍不住被吸引起心神,看向里面的任何一个人,试图认出来他是哪个明星。
观众观影时不仅看剧情,更会关注“下一个出场的明星是谁”。
这种现象很有趣。
观众在观影时,不仅关注剧情发展,还会额外获得一种“寻找明星”、“辨认熟脸”的互动乐趣。
这种互动感,为原本可能略显严肃沉重的历史题材影片,增添了一层大众化的娱乐色彩,也极大地促进了影片的观众缘。
尤其是年轻群体中的自发传播和讨论度,形成了不错的口碑效应…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华娱:踩着娜英冯裤子成为顶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