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穿透西北古城遗迹的云层,将地下基地的入口镀上一层暖金。陈轩站在地宫出口,手中紧紧攥着那本刚完成复制的《玄山守藏录》,指尖仍残留着纸张的陈旧触感。不远处,警员与文物局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强光手电的光束在遗迹通道中穿梭,映照出一箱箱封装完好的文物,空气中弥漫着尘埃与防腐泡沫的混合气味。
“陈轩,这边清点工作基本完成,你过来核对一下核心窖藏的文物清单。”国家文物局的王教授戴着白手套,站在一个打开的特制文物箱旁,语气中难掩激动。他从事文物考古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规模且保存完整的玄山氏窖藏,每一件文物都像是穿越千年的信使,承载着失落的文明密码。
陈轩快步上前,目光落在箱中那件通体青碧的玉琮上。玉琮表面雕刻着繁复的玄山氏鸟纹,边角虽有细微磕碰,却丝毫不影响其庄重古朴的气质,天眼异能悄然流转间,他能清晰看到玉琮内部蕴含的岁月能量,那是华夏先民智慧与匠心的凝聚。“这是玄山氏中期的礼器,上面的鸟纹比之前出土的更成熟,应该是祭祀天地时使用的重器。”
王教授赞许地点头,递过手中的清单:“根据日记线索和文物特征,我们初步判定,此次出土的文物共计137件,其中经专家团鉴定,27件为国家一级文物,涵盖青铜、玉器、漆器、竹简等多个品类,直接填补了玄山氏考古史上的三大空白。”他指着另一个密封的玻璃展柜,里面静静躺着几卷碳化的竹简,“这些竹简上的文字,记载了玄山氏的冶金技术和天文历法,价值无可估量。”
苏晴举着相机,小心翼翼地拍摄着每一件文物的细节,镜头里的青铜器泛着幽光,玉器温润如凝脂,每一个定格的画面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些文物要是能尽快展出,肯定能让更多人了解玄山氏文明。”她一边拍摄一边感慨,想起之前追踪“黑鸢”时的惊险,再看眼前这些失而复得的国宝,心中满是欣慰。
小林拿着法务文件走过来,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笑容:“李警官那边传来消息,‘黑鸢’走私文物的海外渠道也被成功截断,之前被他们非法转移的12件玄山氏文物,已经联系海外机构启动追索程序。这些清单我已经做好了法律备案,确保每一件文物都能合法合规地移交国家。”
陈轩接过清单仔细翻阅,目光在“青铜神鸟尊”“玄山玉璧”等文物名称上一一掠过,这些都是日记中提到的核心窖藏珍品,如今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父亲当年拼尽全力守护的,就是这些文明的瑰宝。”他轻声说道,脑海中浮现出日记里那些带着血迹的文字,心中更坚定了守护文物的决心。
此时,几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沉重的木箱走来,箱子上贴着“核心文物”的标识。打开木箱,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仪器映入眼帘,仪器由多个齿轮和刻度盘组成,表面刻满了玄山氏的星象符号。“这是我们在核心窖藏最深处发现的,初步判断是古代的天文观测仪器,工艺之精湛,远超同时期的其他文物。”王教授介绍道,语气中满是惊叹。
陈轩伸手靠近仪器,并未触碰,天眼异能却感受到了仪器内部蕴含的奇特能量,那些齿轮仿佛仍能随着星象转动。“这应该是玄山氏观测星象、制定历法的核心工具,对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他结合日记中的记载,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让在场的专家们纷纷点头称是。
清点工作持续到正午,所有文物都已封装完毕,贴上了详细的标签和封条。李警官带着警员们组成护送车队,文物局的专业运输车辆紧随其后,准备将这批国宝运往首都的文物保护中心。陈轩站在车队旁,看着每一辆车缓缓驶离,心中百感交集。
“这些文物终于可以得到妥善保护了。”阿木靠在越野车旁,看着车队消失在远方的山路,咧嘴一笑,“之前总觉得‘守护’是个很虚的词,现在才明白,看着这些国宝不被破坏、不被偷走,就是最实在的守护。”
陈轩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望向古城遗迹的方向,阳光洒在残破的城墙上,仿佛为这片古老的土地镀上了一层保护膜。“这只是开始,”他语气坚定,“玄山氏的传承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掘,还有更多流失的文物等着我们去追索。接下来,联盟要做的,就是和国家文物部门紧密合作,让更多人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苏晴将相机里的照片备份好,走到陈轩身边:“我已经把文物清点的照片整理好了,打算做成一个专题纪录片,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国宝回归的历程,也让大家知道‘黑鸢’组织的恶行,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小林合上文件夹,笑着说道:“联盟的法务团队也已经准备就绪,接下来会重点推进文物保护的普法宣传,同时完善行业规范,杜绝类似‘黑鸢’这样的组织再次滋生。”
陈轩望着身边并肩而立的伙伴们,心中充满了力量。从最初的鉴宝小店,到如今的玄山鉴宝联盟,从孤身一人的鉴宝人,到带领团队守护行业的守护者,这段旅程充满了挑战,却也收获了成长与责任。
远处的山风拂过,带来了泥土与青草的气息,古城遗迹在阳光下静静矗立,仿佛在见证着这段国宝归位的传奇。陈轩知道,文物的回归不是终点,而是守护之路的新起点,他和伙伴们的使命,才刚刚展开新的篇章。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