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停电了吗?”有人惊呼道。
林小满却显得异常平静。
她走到墙角,打开一个开关。
一个由各种废旧零件组装而成的简易发电机,开始嗡嗡作响。
“没关系,我们自己发电。”林小满的声音在黑暗中回荡,带着一种自信和力量。
在青藏高原的冰川之上,张立诚正带领着他的“冰原创客营”的学员们,艰难地跋涉着。
他们背着沉重的设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冰川深处走去。
“张老师,我们为什么要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在山下不行吗?”一个学员气喘吁吁地问道。
张立诚停下脚步,指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说道:“这里是地球上最纯净的地方之一,也是最接近天空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力量,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保存技术资料,更是保存人类的记忆,保存人类的希望。我们要让这些记忆和希望,像种子一样,深埋在冰川之中,等待着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发芽,重新生长。”
他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一处隐蔽的冰川裂缝。
张立诚指挥着学员们,将设备架设起来。
他们要在这里钻取新的冰芯,准备铭刻新一轮的技术档案。
“记住,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仔细,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张立诚叮嘱道,“我们所做的事情,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学员们认真地执行着张立诚的指令。
他们小心翼翼地钻取冰芯,然后将各种技术资料刻录在冰芯之中。
这些技术资料,都是过去一年全球开源社区最具影响力的成果,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等。
“张老师,我们为什么要保存这些技术资料啊?万一以后用不上了怎么办?”一个学员不解地问道。
张立诚微微一笑,说道:“技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即使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技术可能已经过时,但它们所蕴含的知识和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更好地把握现在,更好地创造未来。”
他指着天空说道:“只要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在,只要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还在,这些技术资料就永远不会过时。”
夜幕降临,冰川之上,寒风呼啸。
张立诚和他的学员们,围坐在篝火旁,静静地守候着他们所铭刻的希望。
而此时,李哲已经来到了北京郊区的一家小餐馆。
他要在这里,与那个神秘的“鱼”见面。
他不知道“鱼”是谁,也不知道“鱼”想要做什么。
但他知道,“鱼”是他的希望,是他能够将那些内鬼绳之以法的唯一机会。
刺骨的晨风吹打着楚墨的脸,他站在废弃水电站那锈迹斑斑的残骸前。
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服,靴子上沾满了泥巴。
他凝视着那巨大腐朽的闸门——这是被遗忘梦想的纪念碑。
“你确定要这么做吗,老朋友?”雷诺的声音从身后低沉地响起,那深沉的男中音里带着一丝担忧。
楚墨没有回头,只是简短地点了点头。
“世上真有绝对的确定吗,雷?这是一种感觉,一种本能。”
“值得吗?”雷追问,他的身影在微弱的光线中像一堵坚实的墙。
楚墨嗤笑一声,寒冷的空气中泛起一缕白雾。
“‘值得’到底是什么?是账本上的一个条目吗?不。值得是他们用所拥有的东西去做的事。而他们正在行动。”
雷诺沉默了片刻。
接着,一声轻响,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气味,一支点燃的香烟递了过来。
楚墨接过未点燃的香烟,在手指间转动着。
这是紧张时的习惯吗?
可能吧。
“那么,下一步计划呢?”雷诺追问,他总是像个战略家一样。
楚墨呼出一口气,长长的烟雾在空气中舞动,然后消散。
“下一步?他们开始行动。我们……我们观望。也许稍微推一把,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要相信他们。”他停顿了一下,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
“现在这是他们的游戏了。”
这一天的严寒足以让世界麻木,冰冷的河风像无数根针刺痛着楚墨暴露在外的皮肤。
但他似乎毫无察觉,只是凝视着那座废弃的水电站。
这里曾经是星火计划最初的梦想之地,而现在,只剩下废墟和无尽的孤独。
他从内口袋里慢慢掏出最后一样东西,一块指甲大小的水晶,上面激光刻着数字“hxt001”。
这是星火计划的第一个实验产品,凝聚了无数的心血和希望,但现在,只剩下一半了。
楚墨轻轻地把碎片嵌入控制面板生锈的裂缝中,仿佛在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
他没有留恋,也没有不舍,毅然转身离开。
他刚踏出水电站的大门,身后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嗡嗡声。
这声音就像一头沉睡的巨兽苏醒过来,带着一丝迟缓,一丝不甘,但充满了力量。
那台积尘十年的发电机自行启动了!
控制面板上,昏暗的指示灯一盏接一盏地亮起,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楚墨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他没有回头,脚步也没有停下,只是把手中的香烟狠狠地按在脚下的冰面上。
千里之外的昆明,林小满裹着一件破旧的毛衣,抵御着宿舍里潮湿的寒意,凝视着滇池那灰蒙蒙的湖面。
几年前,她还只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奔波的普通职业学生。
后来,坦桑尼亚太阳能项目出现了,她偶然遇到了楚墨和他的“疯狂想法”。
那个项目……点燃了她的世界。
现在,她领导着“青年创客自主联盟”,这是一个由志同道合的叛逆者组成的松散团体,靠拉面和开源技术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支撑着。
没有资助,没有豪华的实验室,只有纯粹的勇气和楚墨的那句话在回响:“给他们工具,然后放手。”
“我们怎么支付那些零件的费用呢,小满?”一个声音打破了她的沉思,那声音因为咖啡因和疑虑而有些颤抖。
林小满咧嘴一笑,在手机上打开一个众筹页面。
页面上的特色项目?
他们的坦桑尼亚太阳能电网。
捐款如潮水般涌来,屏幕上不断闪烁着消息:“连接未来!”“向建设者致敬!”“开源万岁!”
“我们会找到办法的,”林小满坚定地说,她的声音充满了强烈的乐观情绪。
“我们会开辟一条路。现在,让我们回去攻克这个水净化系统。那个村庄下个月就需要干净的水了!”
在青藏高原的高处,张立诚饱经风霜、皮肤黝黑,他带领着最新一期的“冰原创意营”学员穿越冰川。
他们的任务是:钻取新的冰芯,为后人铭刻一批新的技术知识。
“冰原创意营”是张立诚的心血结晶,这是一次不切实际的尝试,试图在世界的冰冻之心保存人类的创新。
他和他的学生们在冰芯上精心刻下数据,把它们深埋在冰川之下,希望未来的人们能够发现它们。
这次,他们不只是存档蓝图。
他们正在编码这一年的前一百项开源改进成果,把它们压缩成二进制代码,然后深深地融入冰层之中。
“张教授,”一个学生问道,他的呼吸在稀薄的空气中化作一团雾气,“这真的有意义吗?要是没人能理解怎么办?”
张立诚笑了笑,指着天空中缓缓划过的一颗卫星。
“只要有人仰望星空,就会有人想倾听地下的声音。”
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地下室里,伊万·彼得罗夫是个身材魁梧、目光敏锐的人,他主持着一场秘密聚会:“无名论坛”。
来自蒙古、哈萨克斯坦和芬兰北极地区的技术专家们齐聚一堂,他们都坚信开源技术,决心重塑自己的家园。
他们通过了“去中心化创新联合宣言”,发誓要共享资源、认可贡献,并拒绝一切形式的专利垄断。
“我们该怎么称呼自己呢,伊万?”一个年轻的工程师轻声问道,紧张地瞥了一眼那扇带栅栏的窗户。
伊万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
“我们不需要名字。名字是用来被审查的。我们是风中的低语。是冰中的种子。是电线下面的电流。”
回到那座废弃的水电站,微弱的嗡嗡声变成了响亮的轰鸣声。
生锈的齿轮开始转动,嘎嘎作响地重新运转起来。
一块闪烁的灯板在腐朽的控制室里投下诡异的阴影。
楚墨在门口停了下来,脸上闪过一丝——骄傲?
欣慰?
——的神情。
他把香烟踩在脚下,这小小的举动是对严寒的一种反抗。
然后,他的口袋里传来一个声音。
是雷诺发来的一条加密信息:“还活着。”
他回复道:“不要停下。黎明即将到来。”
然后,他消失在结霜的晨雾中。
与此同时,在北京,李哲刚从拘留所出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
他紧握的拳头里,拿着一本账本——这是腐败官员多年贪污的铁证。
他知道揭露这件事会引发一场风暴。但他一个人做不到。
他的手机嗡嗡作响。一条匿名消息:“坚持下去。你并不孤单。”
李哲他小心地藏好账本,然后拨通了一个许久未用的号码。
“鱼,”他说,声音因决心而变得紧绷,“该收网了。”
他抬头望着天空,呼出一口浑浊的气。
他现在想知道是谁在背后支持他?
他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小心地藏好账本,然后拨通了一个封存已久的号码。
电话一接通,他只说了一句话:“该收网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