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百柒柒

首页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魏能臣超神特种兵王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奇门医圣在都市在漫威当超级英雄的那些年大唐:我就制个盐,竟被封国公三国小术士这个衙门有点凶大国重工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百柒柒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全文阅读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txt下载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76章 商议婚宴细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林向安见状,立刻加快步伐,在对方行礼前便稳稳托住他的手臂。

随即后退半步,向李砚之、李望之行了一个揖礼:“两位世叔折煞晚辈了!劳动尊长亲迎,晚辈如何敢当?”

他这一揖,也算给足了李家面子。

见林向安如此给面子,李砚之含笑还礼,语气愈发亲切:“贤侄如今是天子门生,翰林清贵,礼不可废。府中已备好清茶,快请入内叙话。”

旁观的李望之看着这一幕,心底五味杂陈。

当初他还暗嘲四房眼光短浅,竟将女儿许配名不经传的商贾之家。

谁知转眼间对方竟出了个状元郎!

虽满心不是滋味,却不敢怠慢。

毕竟李伯之特意来信嘱咐,要借状元之势提升家声,须得全力配合。

众人穿过庭院步入花厅。

此番景象与昔日林远独自登门时已大不相同。

随行仪仗规格更高,李家族人眼中的敬重也更为真切。

回想当初他和兄长,还有三姨父王四顺同来时,三房那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再看今日这般前倨后恭,当真令人感慨。

不过那时,林向安不在,林家总归是觉得高攀了。

如今再来,也算是扬眉吐气。

在花厅简单寒暄后,便移步道书房商议正事。

李家子侄散去,李望之、李砚之带着林向安、林桥二人引至书房。

主次落座,侍女奉上明前龙井,茶香袅袅间,寒暄不过三两句。

待下人尽数退去,林向安便从容开口:

“今日登门,是为家兄与贵府千金婚事。

此前与李伯之大人议定,婚宴设于杭州。

如今吉日将近,诸多细节还需二位世叔主持大局。

晚辈等人,必当倾力配合,唯马首是瞻。”

李砚之闻言,眼中精光微闪。

这“主持大局”是名,“倾力配合”才是实。

他捻须一笑,只接虚名:“贤侄言重了。李家嫁女,自是分内之事。能得状元公亲自主持,已是颜面有光。我们两家,共襄盛举便是。”

“既如此,晚辈直言。”

林向安声音平稳,却字字清晰。“此番婚宴,当跳出两家私谊。

须以‘林家娶妇,李家嫁女’之名,成‘浙省佳话,两家联辉’之实。

抚台、藩台、臬台、学政诸位大人,乃至杭州知府,皆应到场,方显气象。”

李砚之与李望之对视一眼,难掩惊诧。

他们原以为只是寻常联姻,不想林向安格局如此恢宏。

以庶女之婚,邀遍省城高官,纵有李家名帖,也恐...

“请动这几尊真神,恐非易事。”李砚之沉吟道,“纵有我李家名帖……”

“此事,”林向安从容截过话头,“二位世叔无需劳心。”

“请柬由晚辈与李家联名出具。届时,晚辈当亲持请帖,登门拜请诸位宪台。想来各位老大人,会予我这个翰林后进几分薄面。”

林向安语气平和,却已将最棘手的官场应酬一力担下。

李望之与李砚之对视一眼,心中既惊且安。

此子年仅十七,处事竟如此果决周全,不愧是新科状元!

林家算是凭他一己之力,快速崛起。

林向安随即取出一份名录呈上:

“世叔,这是晚辈草拟的邀客名单,除两家亲眷外,省内诸位宪台与清望乡绅皆在其列。请您过目,看看可需增补?”

李砚之细览名录,不禁动容。

名单不仅囊括浙江官场顶尖人物,所列士绅亦皆是清流雅望,足见林向安思虑之密、人脉之广。

“贤侄考虑周详。”

李砚之将名单递予李望之传阅,赞许之色愈浓,“这些贵客莅临,不仅是两家之荣,更是杭城一段佳话。”

“世叔过誉。”林向安谦道,“婚礼诸多庶务,还需仰仗世叔与各位长辈主持。晚辈年轻识浅,若有疏漏之处,万请指点。”

谈及最敏感的费用时,林向安语气愈发恳切:

“二位世叔,晚辈尚有一事需直言。婚礼一应开销,理当由我林家承担。”

见李望之欲言,他抬手轻止,续道:

“其一,桥哥为我兄长,长兄如父,我为之操办,责无旁贷;

其二,岳家已备厚嫁,此乃疼爱千金之心,林家感激不尽,岂能再让贵府破费?

其三——”

他声音转沉:“若动用岳家银钱,外人反倒要笑话我林家缺乏担当,更会看轻了小姐。恳请二位世叔,成全晚辈这份心意。”

虽则林向安执意承担全费,李家自不会真让林家独力支撑。

但这个态度,必须说得清清楚楚。

李望之未曾料到这位少年状元竟有如此气魄,不禁抚掌慨叹:

“贤侄思虑缜密,胸襟开阔。既如此,老夫便愧领盛情了。”

两大要事既已落定,书房气氛顿时松快。

后续事宜的商谈便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府内布置、婚仪流程、本地人员调度,这些繁琐事务非李家莫属。世叔家经验老道,晚辈全然放心。”

林向安从容将具体执事之权交付李家,随即话锋一转:

“至于迎亲仪仗、贵宾接待与安全护卫,则由晚辈遣人协理。定要办得风风光光,更要确保万无一失。”

李砚之闻言抚掌:“好!老夫这就指派得力管家,与贤侄的人手对接。”

此番安排,既尊重了李家的主场之权,又确保了林家作为姻亲的主动地位,可谓相得益彰。

随后双方细商婚宴流程、席面规格、宾客座次等事宜。

李砚之对林向安所提方案多从善如流,偶有异议亦是温言相商。

*

诸事商议既定,时近午时,林向安便于李府书房展纸研墨,亲撰请帖。

挥毫间,他在帖末并书“愚侄林向安”、“姻晚生李砚之”二人名讳,朱砂小印端端正正钤于姓名之下。

此时只先写需以他名义相邀的几位高官请帖,这些是由他亲自出面送请柬。

至于余下诸帖待返驿馆后再行备齐,届时要由林桥亲自登门奉上。

墨迹方干,未及告辞,李砚之已含笑相阻:

“贤侄万勿推辞,家父听闻状元公莅临,特命厨下备了家常便饭,定要留您用了午膳再走。他老人家稍后也要亲自来见。”

见对方诚意拳拳,林向安略作思量便从容应下:

“如此,晚辈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宴设小花厅,虽非盛席,然肴馔精致,时鲜满案,足见用心。

席间,李老太爷由李望之搀扶缓步而来。

老人家虽年高颐养,精神矍铄,声音缓慢却自带一家之主的威仪:

“人老了,腿脚不便,有失远迎,还望状元公海涵。”

林向安即刻避席,深深一揖:“老太爷折煞晚辈了!本当是晚辈登门叩谒,反劳动您老大驾亲临,心中实在惶恐难安。”

“坐,坐,到了这儿就跟在家一样,不必拘礼。”

李老太爷慈和地摆摆手,目光在他身上停了片刻,满是欣赏:“好,真是英雄出少年!林家出了个人物啊。”

“老太爷过奖了……”林向安微微欠身。

他年少却不轻狂,言谈间又懂得体察长辈心意,李老太爷越看越是喜欢。

老人家关切地问起他的亲事,林向安从容应对,只推说兄长婚事在即,实在无暇顾及。

这顿家常便饭,就在这样温馨融洽的气氛中过去了。

宴毕,林向安方诚恳告辞。

出得李府,他本欲即刻前往各衙门投帖,因午宴耽搁,行程愈紧,遂决定先返驿馆,待明日辞行时一并奉上。

刚踏入驿馆,他便问:“宋学士与山长可曾回复?”

“均已答允,稍晚便至。”

驿丞忙禀。

他微松口气,一面命人将准备好的茶点备上,一面更衣整冠,静候接下来的答谢茶会。

*

午后申时,杭州吴山驿内一处临水的轩馆。

水风穿廊,带来荷塘的丝丝凉意。

馆内窗扉洞开,临水一侧的竹帘半卷,光影斑驳。

一张花梨木大画案上,素白瓷瓶里插着几枝新采的莲蓬,一旁的红泥小炉上,银壶正咕嘟咕嘟地冒着蟹眼泡,茶香氤氲。

林向安一身靛蓝直裰,玉簪束发,早早便在馆外迎候。

他并未穿官服,此刻的他,不似翰林修撰,更像一位温文尔雅的主人。

“宋老先生,张山长,二位前辈拨冗莅临,学生感念不尽。”

林向安执礼时身子微躬,姿态端正。

这一声“老先生”,既尊年德,又避座师之名,分寸恰到好处。

随后到的八九位士绅,或是文坛耆宿,或是商会领袖,林向安也一一拱手。

简短寒暄认识后,便邀请众人落座。

众人依序入座,并无严格主次,只是自然而然地请学政与山长坐了上首。

侍立的随从悄无声息地斟茶。

待众人入座,林向安率先举盏,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言辞恳切:

“向安此番归乡,行程匆促,未得与诸位前辈深谈,常以为憾。今日幸得雅集,唯以清茶一盏,敬谢杭州父老厚爱。”

清茶入盏,话题便从龙井的“色翠香郁”自然地蔓延开来。

茶过一巡,宋道衡抚须笑问:

“景行在翰林院观政,当知经史为本。如今学子多困于章句,不知朝中诸公对此有何高见?”

林向安微微倾身:

“宋老先生所言切中时弊。学生在翰林见学士们批阅文章,最重根底。

尝闻周学士言:

制义如舟,学问如海,有舟无海,终难行远。

正与老先生平日教诲相通。”

他将翰林院周文渊的见解与宋学政的理念巧妙相连。

听得宋学政频频颔首。

张山长接过话头,笑问得更深:“老夫近来重读 《二程遗书》 ,于‘知是知此事,行是行此事’之论常读常新。不知景行如何看待知行之辨?”

馆内顿时静了下来,众人都凝神以待。

林向安沉吟片刻,从容应道:

“张山长此问,直指核心。

学生浅见,譬如治学,‘知’是明晓经义‘行’是躬身实践。

若只知不为,如观棋谱而不落子;

若只行不知,似盲人骑瞎马。

程子所言,旨在阐明知行本为一体,如影随形。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相比于之后的《朱子理学》,二程遗书里的内容,更

二程是指程颢、程颐,他们是理学的奠基人。

朱熹的学说,正是在继承和发展二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更接近。

知行本为一体,如影随形。

林向安话音方落,满座皆露赞赏之色。

一位致仕的郎中击节叹道:“好个‘观棋谱而不落子’!状元公此喻,可谓尽得精要。”

张山长更是抚掌笑道:“妙极!今日闻此妙喻,当浮一大白。”

竟真的举茶一饮而尽。

茶过三巡,宣纸已在画案上铺就如雪。

一位身着杭绸的士绅含笑提议:“今日盛会,不可无记。还望状元公赐下墨宝,以志雅集。”

林向安谦辞不过,遂走至案前。

他执笔如执玉,凝神片刻,忽而腕底生风。

但见八个雄健雅逸的大字破空而出:

湖山毓秀,文脉流芳。

落款:归杭与诸公雅集,林向安谨书。

朱印轻钤,如红梅缀雪。

这八字既赞钱塘山水之灵,更寓文化传承之志,情致与理趣相得益彰。

科举考试那么看重字迹,其实很有道理。

士子一朝登第,便不免各类酬酢。

官衙匾额需题,碑铭记述待写,甚至朋友间的书信往来等等。

若字迹拙陋,非但有失体统,更恐贻笑士林。

就比如,北宋名相富弼,他写给自己儿子上司的《儿子帖》因为书法精湛而被对方留存下来,后来成为了书法珍品。

因其走后门的尴尬、艺术的魅力以及戏剧性的流传经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趣闻。

如今经历这么多,林向安越发体会真切了。

*

暮色渐合,众人虽面含不舍,却都知趣地起身告辞。

林向安温然颔首,侍从遂捧上一方锦匣。

匣中整齐叠放着京城琉璃厂精刻的《通鉴纲目》,锦面生辉,墨韵犹存。

“陋室清茶,承蒙诸位长者不弃。”他执礼相送,“他日若过京华,务请赐知,必当扫径烹雪,再续今日之约。”

亲自将众人送至驿馆月洞门前,一一揖别。

驿馆重归寂静。

这场恰到好处的清谈,不仅周全了礼数,却在江南士林的心中,为这位少年状元印下了一道清雅而不失深重的印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九流闲人醉仙葫最强升级学渣妹子又搞事情了真仙奇缘II封魔符尊传凌天战神lol之电竞天王网游之最强传说秦舒褚临沉书剑盛唐百炼飞升录一咬定情:异能萌妃,抱一抱至尊修罗快穿白月光有毒斗战仙穹九转帝尊食鬼猎人吞天圣帝魔法傲世录
经典收藏许愿穿古:续命行医大清挖坑人医品毒妃倾天下霸魂管仲奶爸劝学史为了成为勇者的那一天攻略情敌手册[快穿]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大魏芳华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天凉了,给本皇子披件龙袍不过分吧?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三国之霸主刘琦大秦长歌红楼欢歌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真桃花石帝国穿越阿斗,相父这把咱能赢神秘王爷欠调教
最近更新历史中的酒馆大周第一婿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大明辽国公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边军:从女囚营开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百柒柒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txt下载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最新章节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