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子那俩眼睛啊,眨巴眨巴的,透着一股子好奇劲儿,像个小炮弹似的“嗖”地一下就跑到张仲景仙师跟前儿,满脸写着求知欲,问道:“师傅师傅,我心里一直琢磨,这肝咳要是老不好,到底咋回事儿啊?这里头到底藏着啥门道儿呢?”张仲景仙师一听,乐开了花,心说这孩子爱琢磨,是个好苗子,得好好给他说道说道,于是就拉开架势,开启了他那妙趣横生的“中医小课堂”。
“徒儿啊,你问的这肝咳老不好的事儿,里头的学问可深着呢。你想啊,这肝要是咳嗽起来没完没了,那就跟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头似的,根本不安分,它会跑到胆那儿去‘捣乱’。你肯定要问,肝和胆离得也不近啊,咋就搅和到一块儿去了呢?这就得给你唠唠中医里的脏腑经络理论啦。
在中医的这个奇妙世界里,人体的各个脏腑就好比一个超级紧密的大家庭,大家之间通过经络这条‘隐形的高速公路’互相连着,气血就在这条路上来回跑,传递着各种重要的‘消息’。肝和胆呢,那关系铁得没法说,简直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它们靠着经络这条‘高速公路’紧紧绑在一起,中医上把这叫‘肝胆相表里’。啥叫相表里呢?打个比方,就像是住在对门的邻居,关系好得就差穿一条裤子啦,有啥事儿都能互相影响,一个得意了,另一个也跟着沾光;一个倒霉了,另一个也得跟着遭殃。
所以啊,当肝一直在那咳嗽,就好比肝这个‘邻居’天天在家吵吵闹闹,那胆这个对门还能安宁得了吗?肯定不能啊!这时候,肝咳的毛病就跟传染病似的,传给胆了,把胆也折腾得够呛。从脉象上看呢,这时候的脉象和肝咳的时候差不多。为啥脉象一样呢?这俩可是‘好兄弟’啊,一个出问题,另一个肯定也被连累,身体里气血的运行状态都差不多,那脉象可不就相似嘛。”
“那肝咳连累到胆后,会出现啥症状呢?最明显的就是会‘呕苦汁’。你琢磨琢磨,好好的一个人,咋就咳嗽着咳嗽着,嘴里就吐出苦水来了呢?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有点奇怪,还有那么点尴尬?
其实啊,这得从肝和胆的功能说起。肝主疏泄,啥叫主疏泄呢?就好比它是个交通指挥员,负责指挥调节全身的气机,让气能顺顺当当的运行。胆呢,就像一个专门储存胆汁的小仓库。这胆汁是干啥的呢?它就好比厨房里的洗洁精,专门负责帮助消化食物,尤其是那些油腻腻的脂肪类食物。当肝一直咳嗽,肝气就乱套了,就跟那交通指挥员喝醉了酒似的,没办法正常指挥交通,气的运行一下子就乱成一锅粥了。这气一乱,胆这个小仓库也跟着遭殃,胆汁就可能不受控制,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往上跑,最后从嘴里吐出来,这就是咱们说的‘呕苦汁’。
而且啊,肝和胆都属于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和脾胃一起,就像一个紧密合作的小团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工作。正常情况下,肝气往下走,胆气也往下走,这样胆汁就能顺顺溜溜地流到肠道里,帮着消化食物。可是肝咳的时候,肝气不听话了,往上跑了,就好比本该往下流的水,突然往上倒流,这可就影响了胆气的正常下行。胆汁没办法老老实实待在胆里,只能往上涌,最后从嘴里吐出来,所以就出现了咳嗽的时候还呕苦汁的症状。”
“那为啥会肝咳呢?这肝咳的根源啊,就跟一个超级复杂的迷宫似的,得从好几个方面去找原因。首先呢,咱们得说说这外邪入侵。这外邪啊,就像家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风邪、寒邪、热邪、燥邪这些坏家伙,只要瞅准机会,就跟小偷似的往身体里钻。比如说,天气突然变化的时候,风邪和寒邪就像两个鬼鬼祟祟的小贼,偷偷摸摸地溜进身体,第一个就冲着肝去了。这肝呢,就像个娇弱的小姑娘,哪经得起风邪和寒邪这么折腾啊,立马就开始咳嗽了。
还有啊,饮食不当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好多人就爱吃那些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什么麻辣火锅啊、油炸鸡翅啊,吃的时候那叫一个香,可对身体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这些食物就像一把火,在身体里烧得热气腾腾的,热邪就这么产生了。热邪这东西可不安分,它往上跑,就容易侵犯到肝,肝被热得受不了,就像在蒸笼里一样,那不得咳嗽起来嘛。就好比你往一个小房间里放了个大火炉,房间里热得人都快被烤熟了,肝就是那个小房间里可怜的‘居民’,被热得直咳嗽。
另外,情绪问题也绝对不能忽视。你想啊,要是一个人整天愁眉苦脸的,心情郁闷得不行,或者动不动就跟个炮仗似的发脾气,这身体里的气就像被堵住了一样,根本运行不畅。中医讲‘肝主疏泄’,这肝气要是不顺畅,就好比一条本来畅通无阻的河流,中间突然被堵住了,水流就没办法顺畅流淌了。这时候,肝就没办法正常调节气机,就容易出现咳嗽。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前面堵车了,后面的车也只能跟着堵着走不了,肝就像后面那些被堵住的车,没办法了,只能通过咳嗽来‘抗议’啦。”
“徒儿啊,知道了肝咳的原因,咱们就得想法子预防。这就好比给房子加固,防止小偷进来,得给肝穿上一件结实的‘防护服’。
首先,要注意保暖。这寒邪可是肝咳的一大‘帮凶’,天气冷了,可别只要风度不要温度,该多穿点衣服就得穿。尤其是脖子、后背这些地方,那可不能着凉。这就好比给肝的大门装上一扇厚厚的大铁门,把寒邪严严实实地挡在外面。出门的时候可以戴个围巾,围在脖子上,这就像给肝的‘大门’又加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饮食上呢,要少吃那些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多吃点清淡、养肝的食物,像菠菜、芹菜、枸杞这些,它们就像一个个忠心耿耿的小卫士,能帮肝清理热气,让肝保持清爽。你看这菠菜,绿油油的,就像一把绿色的小扫帚,能把肝里的热毒一点一点扫出去;芹菜呢,就像一个清爽的‘小拖把’,在肝里拖来拖去,把肝火都给清泻掉;枸杞就像一颗颗红彤彤的‘小宝石’,能滋补肝肾。把这些食物做成美味的菜肴,吃起来又香又能预防肝咳,多好的事儿呀。
还有,要保持心情舒畅。别整天给自己找气受,开开心心的,身体里的气才能顺顺当当运行。你可以多去外面走走,看看风景,和朋友聊聊天,把心里那些烦恼都像扔垃圾一样抛掉。这就好比给身体里的‘高速公路’清除那些乱七八糟的障碍物,让气能一路畅通无阻。没事的时候,去公园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和小鸟打个招呼,和小花问个好,心情好了,肝也跟着开心,自然就不容易咳嗽啦。”
“要是不小心得了肝咳,也别慌,咱中医有的是办法。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肝咳,得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才行。
如果是寒邪引起的肝咳,那就得把寒邪从身体里赶出去,就好比把家里的小偷抓住,然后一脚给踹出去。可以用一些温热的中药,比如说麻黄、桂枝这些。这麻黄啊,就像一个勇猛无比的“小战士”,浑身都是劲儿,能发汗解表,“嘿哈”一声就把寒邪从身体里给赶出去啦;桂枝呢,就像一个温暖的“小火炉”,它能温通经络,让那些被寒邪冻得“瑟瑟发抖”、动弹不得的气血重新欢快地流动起来。光用药还不够,这时候再配合上艾灸的方法,效果那叫一个好。艾灸肝俞穴,这肝俞穴在哪呢?就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地方。艾灸它就好像给肝这个“小房子”里生了一把旺旺的火,把肝烤得暖烘烘的,寒邪就像被烫到的老鼠,“吱溜”一下就灰溜溜地跑掉啦。艾灸的时候啊,你就想象那股温热的力量,顺着穴位“咕噜咕噜”钻进肝里,把寒邪一点点都给逼出去,肝也就舒服啦。
要是热邪引起的肝咳,就得赶紧给身体降降温,把热邪清理出去,这就好比房间里着火了,得赶紧把火扑灭。这时候,像黄芩、龙胆草这类中药就派上用场啦。黄芩就像一位冷静又靠谱的“灭火小能手”,专门负责清除肝里的热邪,“噗呲噗呲”几下就把肝里的“熊熊烈火”给浇灭了。龙胆草呢,那可是清热泻火界的猛将,它的苦味就像给热邪施的“苦刑”,让热邪难受得不行,只能乖乖从身体里溜走。除了用药,还可以针刺太冲穴。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它就像是肝的“出气筒”。针刺这个穴位,就好比给闷热的屋子打开一扇窗,能把肝里的热邪通过经络“呼呼”地排出去,让肝不再被热邪煎熬,重新恢复清凉,就像大热天吃了一口冰淇淋,那叫一个爽。
要是因为情绪问题导致肝气不舒引起的肝咳,那就得先把肝气理顺,就像把堵住的河流疏通,让河水畅快地流淌。可以用柴胡、香附这些疏肝理气的中药。柴胡像一个勤劳的“小工兵”,拿着各种工具,这儿敲敲那儿打打,把肝气的堵塞点一个个打通,让肝气能够顺畅运行。香附呢,就像一位温柔又有耐心的“交通指挥员”,有条不紊地引导着肝气,让它们有序通行,不插队、不堵车。同时,配合按摩期门穴。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按摩期门穴就像给肝做一场舒缓的全身按摩,轻柔地安抚着肝,让肝彻底放松下来。你想啊,气顺了,肝舒服了,咳嗽自然也就好了,就像给一个闹脾气的小朋友顺顺毛,他就不哭闹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伤寒杂病论爆笑详解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