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考试内容会从十三个科目中抽取考试。
十三个科目即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科、疮疡科、针灸科、眼科、口齿科、接骨科、伤寒科、咽喉科、金镞科、按摩科和祝由科。
一共分三轮考试,初试,复试和三试。由礼部主导,太医院辅之考核,合格者由吏部铨选。
刘清荷没想到这考试竟也会涉及到吏部,她不免看向此时送她进宫的宋辞。
“去吧。”宋辞提醒她,刘清荷这才收回视线,专心致志地迈步入宫。
刘清荷的出现自然是引人注目的,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考生们都以为刘清荷是走错了地方的宫女,但仔细观其衣装及神态又觉不像。
兴许是她为女子,又甚是秀美,所以很快就有人上前与她搭话。“姑娘可是来错了地方?”
“我是来考试的。”刘清荷微笑回道。
此时因为主考官们仍未至,因此大家都随意站着,也因站的都不远,所以刘清荷虽然声音不大,但已成功再一次引得众人侧目。
“这里确实是太医院医官考试之处,姑娘若是遴选的宫女,也并非来此地啊。”这人笑了,只以为刘清荷是来遴选宫女的。
刘清荷也没在意此时的笑声四起,只继续如常道,“我就是来考太医院医官的。”
这句话的杀伤力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不再笑话,只以奇怪,疑惑,惊讶的眼神打量着面前这位女子。
“你说…你是来考太医院的?”
刘清荷点头,搭话的考生原本还想开口提出质疑,却因有人前来而只能止住了口。
身着官服的两名礼部官员来了,当他们一到,众人已自觉站成两列纵队。
“叫到名字的人,取木牌入场,此番是第一轮初试。切记如实答卷,切勿作弊抄袭!”
“孙同。”
站在刘清荷身旁的人便出列上前,接过木牌,入了考场。
“丁大朗。”有人在刘清荷这排出列,因靠的前,所以她只见这丁大郎高大的背影,也是如前人一样,拿着自己的木牌走了进去。
又陆续叫了几个人的名字。
“刘清荷…”
刘清荷出列上前,众人果然又将视线投向了她。
“你就是刘清荷?”这位礼部官员早有耳闻此次考试将会有一名女子来考,因是圣上首允,他们也就多加留意。
“回大人,臣妇便是。”
座上的人又打量了刘清荷数眼,身旁人与他咬耳道,“此乃刑部宋大人之妻。”
于是这打量的目光才稍微收回,随之递上木牌,语气礼遇。“这是你的木牌,寻好座位,入座便是。”
“多谢大人。”刘清荷双手接过木牌,也迈入考场。
与之前大家的随意不同,此时在场的人也都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敢顾盼,更不敢私语。
堂上有三位主考官,来自礼部和太医院。
每个人的桌上已经摆好了文房四宝,一名礼部主考官拿出卷轴,宣读考题。
“初试第一题,默写《脉诀》全文,完全正确者,方为合格。”
《脉诀》确实是必考的题目,可少有让人整篇默写的,而观之以往的考题,也都是择其一二段,再让人分析其大意,或者更深入些,便是问理论如何和实践结合。
果然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要默写整篇《脉诀》,所以大多冷汗在额,脸色都要不好了。
这样‘基础’的考法是刘清荷也有些没想到的,但于她而言也不算难事,毕竟在前一世,背诵默写可是常事,而《脉诀》她已能通篇背诵,便想着只要默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便可。
刘清荷并不着急落笔,在众人埋头书写的时候,她先在砚台上慢慢地磨墨,在心里将内容背诵了一遍后,才取了笔开始写。
《脉诀》以四言歌诀形式将脉诊知识体系化---人身之脉本乎荣卫荣者阴血卫者阳气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脉不自行…
刘清荷放低呼吸,尽量让自己书写的工整,也不要写错别字。
一臂之外,是坐在刘清荷身旁的丁大朗。此时他满头大汗,似乎是写的不顺,一个手抖,竟将笔墨给滴到了纸上,于是一气之下,便将那纸张揉成团,又重新在另一张白纸上书写。
主考官见状,声音又至。“白纸唯有三张,通篇默写三张足矣,若不够,亦不可加纸。”
如此一来,在这主考官的提醒下,有些写错的考生也不敢如那个丁大朗一般将纸揉烂丢弃,只能是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写了。
刘清荷一直写的小心翼翼,虽然字是小了些,但工整之余并没有错别字,已是大幸。
待放下笔后,她见堂中的一炷香只余下不到三分之一,她小小地舒了口气,再用这剩余的时间又检查了一遍。
片刻后,主考官确认线香已经燃尽,便正声道,“时辰到!诸位停笔!”
有人胸有成竹,就有人暗自发愁,不过无论如何,第一轮初试已经结束,结果要等考官们阅完卷后才公布。
众人离开考场,在外等候结果。
大约过了三刻,门被打开,三位主考官同时跨槛而出。
合格名单由一名太医院主考官公布。
“孙同。”
“蒋诸白。”
“田盛。”
刘清荷虽是有信心,可没念到自己名字之前,她还是很紧张的。
“刘清荷。”
终于喊到了她的名字,刘清荷容色稍霁,握紧的手这才松开了。
主考官之后又念了大概有十五个人的名字。
“第一轮初试合格者已公布,未合格者自行归家即可。”
合格的人当然是高兴的,但未能合格的人如那丁大朗,一脸愁容之外,更多的是表示不甘。
因着他自诩出自医学世家,族中也有人在太医院任职,所以原本以为入太医院乃是板上钉钉的事,却因此次圣上的亲自过问而不得不走个‘流程’。
他想不明白自己为何没有合格,便兀自走到那三名主考官面前,此时他还算有礼。
“大人,在下丁大朗,乃丁氏医馆传人,太医院御医丁奉乃在下叔父,敢问大人,在下为何没有合格?”
“你漏写了一段,又有错别字,便判你不合格。”这位太医院主考官回他,因着听闻对方是丁奉的侄儿,便又多说了一句。“你是丁太医的侄儿,既是他侄儿,也就不愁下次没有机会,好好回去温习,三年之后再来考取便是。”
“可是大人,我是他侄儿啊,我怎么可能不合格?大人你可否寻我叔父,和他说一声…”
“丁大朗,你说的什么胡话?若再乱说,小心将你的叔父也连累了!还不快走!”与丁奉同僚一场,这位太医院考官有意拉着丁大朗走远了一些才低声训斥他道。
丁大朗张了张嘴,终是怕真的会连累自己的叔父,这才住了口。
他愤而转身,经过刘清荷时,还哧了一声。
? ?太医院考试制度参考的是明朝太医院的考试制度,因为明朝的考试制度是专指太医院内的对于医学世家的子弟,太医院会为他们选择师傅进行教导,并通过三次考试(初试、复试和三试)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据此进行升迁或降职。小梓在这里就引用了下,还望大家不要太深究,这章节里写的内容也多引于网上资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清冷女医要和离,狠厉权臣火葬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