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县的青山宾馆算不上高档,六层的米黄色小楼藏在县城主干道旁的巷子里,平时多是接待外地客商,此刻却被层层警戒线围了起来。
沈青云的车刚停在门口,就看到两名省厅刑警穿着黑色作训服,肩挎对讲机,腰别手铐,正盯着进出的人员,这是谢俊文安排的外围安保,按沈青云的要求:“除了办案人员,一只苍蝇都不能随便进。”
陈阳先下车拉开后座车门,沈青云弯腰出来时,晚风吹得他鬓角的碎发贴在脸颊上。
他抬手把头发捋到耳后,目光扫过宾馆门口的牌子。
原本红色的“青山宾馆”四个字旁边,临时贴了张白色 A4纸,用黑笔写着“办案专用,暂停营业”,纸角被风吹得卷了起来。
“沈书记,房间安排在六楼,朝南,视野能看到县纪委办公楼。”
陈阳拎着沈青云的公文包,低声汇报道:“省纪委的同志住二楼,省厅刑侦队住四楼,市局和县局的人住五楼,每层都有专人值守,您的房间门口安排了两名特警。”
沈青云点点头,脚步没停:“谢俊文呢?还在案发现场?”
“刚打电话问了,他带着技术队在复勘现场,说要把每个角落都过一遍,特别是茶水杯上的指纹和地毯上的纤维,估计得后半夜才能回来。”
陈阳跟上他的脚步,走进宾馆大堂。
大堂里的水晶吊灯没开,只亮着几盏壁灯,光线昏暗。
原本放沙发的角落,此刻堆着几个打开的行李箱,里面全是办案设备,笔记本电脑、勘察箱、录音笔,省纪委的一名年轻干部正蹲在地上,对着电脑整理李政和的工作档案,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屏幕光映得他脸色发白。
“沈书记好。”
看到沈青云进来,年轻干部连忙站起身,手里还攥着一份文件,语气带着几分紧张。
“辛苦了,注意劳逸结合。”
沈青云点点头,目光落在他手里的文件,封皮写着《李政和同志工作记录》,边角已经被翻得有些毛躁。
他没多问,径直走向电梯,陈阳跟在后面,顺手帮那名干部把散落的文件归拢好。
电梯里只有他们两人,镜面墙壁映出沈青云的身影,深灰色西装外套上沾了点案发现场的灰尘,袖口的纽扣松了一颗,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电梯缓缓上升,数字从一跳到六的时候,沈青云突然开口:“陈阳,你去跟县纪委对接一下,把李政和最近三个月的信访记录、查办案件的卷宗,还有他的手机通话记录,全都调过来,越详细越好。”
“好,我现在就去办。”
陈阳点头答应着,心里清楚,沈青云这是要从李政和的工作入手,找凶手的动机。
一个县纪委书记被灭门,十有八九跟他查的案子有关。
电梯门打开,走廊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地面铺着米白色的地毯,吸走了声音,只有每隔几米的壁灯亮着,在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六零二房间门口,两名特警笔直地站着,看到沈青云,齐声喊道:“沈书记好。”
沈青云抬手示意他们放松:“不用这么紧张,正常值守就行,有情况随时汇报。”
两个人连忙点头答应着。
沈青云推开门,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单人床,一个深色的木桌,一把椅子,还有一个老式衣柜。
窗户朝南,拉开窗帘就能看到不远处的县纪委办公楼,此刻黑着灯,只有门口的监控摄像头亮着小红点。
陈阳把公文包放在桌上,又从包里拿出沈青云的保温杯,倒了杯热水:“沈书记,您先喝口水,我去楼下看看文件调得怎么样了。”
“去吧,注意安全,别单独行动。”
沈青云接过水杯,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的焦躁才稍稍缓解了些。
陈阳走后,房间里只剩下沈青云一个人。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夜色。
青风县的夜晚很安静,除了偶尔传来的警车鸣笛声,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
县纪委办公楼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肃穆,他想起白天在案发现场看到的场景:李政和倒在玄关,胸口插着一把水果刀,鲜血染红了米色的地砖。他的妻子倒在客厅,手里还攥着一个没织完的毛衣针。十岁的儿子蜷缩在卧室的床底下,小小的身体已经没有了温度……
一股寒意从沈青云的后背升起。
他从事政法工作二十多年,见过不少血腥的案发现场,但这样的灭门案还是第一次,而且受害者是一个县纪委纪委书记。
这绝不是简单的仇杀或劫杀,凶手敢这么做,一定是被李政和查到了致命的秘密,怕他捅出去,才痛下杀手。
………………
沈青云走到桌前坐下,把保温杯放在手边,打开公文包,拿出一个黑色的笔记本。
这是他的办案笔记,里面记满了各种案件的细节。他翻到新的一页,拿起笔,先写下“青风县灭门案”几个字,然后开始梳理线索:
受害者:李政和(三十八岁,青风县纪委书记)、妻子张敏(三十六岁,县医院护士)、儿子李小宇(十岁,县实验小学四年级)
案发现场关键细节:门窗完好,无撬动痕迹,凶手可能是熟人,所以李政和主动开门。
客厅茶几上有三杯茶水,两杯未动,一杯喝了一半(杯沿有李政和的唇印),凶手至少两人,与李政和有过交谈。
凶器是水果刀,来自李政和家的厨房,凶手没带凶器:可能是临时起意,或不想留下外部线索。
李政和的手机、电脑不见,书房抽屉有被翻动的痕迹:凶手在找东西,可能是李政和查案的证据。
沈青云的笔停在“三杯茶水”上,眉头皱了起来。
凶手既然是来杀人的,为什么要跟李政和喝茶聊天?
是为了套话?
还是为了拖延时间,等他家人回来一起动手?
或者,凶手一开始没想杀人,只是来威胁李政和,后来谈崩了才动了杀机?
他想起县纪委副书记说的话:“李书记最近三个月一直在查县住建局的贪腐案,上周还跟我提过,说快查到关键人物了,有点危险。”
当时他没在意,现在想来,这句话可能就是李政和的遗言。
“住建局贪腐案,地产公司贪腐案,还有一个扶贫款的案子。”
沈青云低声重复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青风县是卢山市的下辖县,经济不算发达,但最近两年在搞“新城建设”,住建局负责的项目很多,比如拆迁、修路、盖保障房,这些都是容易滋生贪腐的领域。
李政和查的,会不会就是新城建设里的腐败问题?
会不会牵扯到县里甚至市里的领导?
事实上,第一个和第二个完全是一回事,可以并案调查。
但扶贫款的案子,也让人有点好奇。
如果真是这样,那凶手就很可能是被查的官员,或者是为官员办事的黑恶势力。
他们怕李政和把证据交给上级,才选择灭门,销毁证据,永绝后患。
他摇了摇头,把这个念头压下去。
现在还没证据,不能胡思乱想,得一步一步来。
当务之急,是确认李政和生前查的住建局贪腐案到底牵扯到谁,还有他丢失的手机和电脑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就在这个时候,桌上的工作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是陈阳发来的消息:“沈书记,县纪委的卷宗和信访记录已经拿到了,我在走廊,要不要给您送进来?”
沈青云回复:“不用,你先在楼下会议室整理,重点看李政和查住建局的相关材料,明天早上给我汇报。”
放下手机,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开始还原案发现场的场景:
那天晚上,李政和刚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换鞋,门铃响了。他通过猫眼看到是“熟人”,便打开了门。门口站着两个人,手里提着水果,笑着说“来拜访您,聊聊工作”。李政和没多想,让他们进了屋,还倒了三杯茶水。
几人坐在客厅聊天,话题从工作聊到生活,渐渐转到李政和正在调查的某个案子上。
凶手开始威胁李政和,让他停止调查,交出证据。李政和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凶手见威胁没用,便动了杀机。
他们冲进厨房,拿起水果刀,先杀了李政和,然后等张敏和李明宇回家,把他们也杀了。
最后,他们翻遍书房,拿走了李政和的手机和电脑,伪造了劫杀的现场,然后离开。
当然,也有可能是李政和的家里人都在,对手暴起杀人。
这个还原看起来合理,但还有很多疑点:凶手到底是谁?
为什么李政和会认为他们是“熟人”?
他们拿走的手机和电脑,现在在哪里?
沈青云睁开眼,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一口热水。
水已经有些凉了,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案子太复杂,背后牵扯的利益太多,稍有不慎,就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危及更多人的安全。
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向上级汇报,争取更多的支持。
毕竟这案子查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了想,他拿起工作手机,拨通了省委书记胡长河的电话。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