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战之扞卫者铁骨大魏能臣舌尖上的大宋大唐第一少桃运无双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云霄之君临天下不让江山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0章 赵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光和七年的深秋,常山郡真定县的枫叶红透了太行山脉的余脉。

城南的赵氏宅院里,十六岁的赵嫣正跪在织机前,将最后一缕丝线穿过经纱。

案上的青铜镜映出她素色的襦裙,也映出窗外渐紧的秋风——那风里带着乱世的气息,像极了父亲临终前说的\"山雨欲来\"。

赵家原是真定望族,祖上曾追随汉武帝征战匈奴,传至赵嫣父亲这辈,虽已不复往日荣光,却仍保留着武将世家的风骨。

父亲赵昂是郡里的议曹从事,平日里教女儿读兵法、练骑射,常说:\"女子未必不如男,乱世之中,技多不压身。\"

这日午后,赵嫣正在后院练习枪法,忽闻前院喧哗。

她收枪回屋,见父亲正与几个戴头巾的汉子低声交谈,案上摊着一幅残破的舆图,上面用朱砂圈着\"巨鹿\"二字。

\"张角的黄巾军已攻破巨鹿,怕是要波及常山。\"一个络腮胡汉子捶着案几,\"赵兄,你我相识多年,不如带着族人投军去,总好过在家坐以待毙。\"

父亲摇头:\"郡府还未下令,贸然行动只会引发恐慌。\"

他瞥见门口的女儿,话锋一转,\"嫣儿,去把库房里的甲胄取出来擦拭干净。\"

赵嫣应声而去,心里却已明白了七八分。

近来街头巷尾都在传,黄巾贼\"裹黄巾,称天使,烧官府,杀长吏\",父亲与这些江湖义士的密谈,定是为了防备不测。

夜里,她听见父亲在书房叹气。\"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巾之乱也是被逼出来的。\"

母亲的声音带着忧虑,\"只是咱们家就嫣儿一个女儿,若是乱起来......\"

\"我已托人将她送往幽州的姑母家。\"父亲沉声道,\"那里有公孙瓒的骑兵,或许能保平安。\"

赵嫣躲在门外,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想起父亲教她的《孙子兵法》,想起自己能拉开三石弓的臂力,忽然推门而入:\"爹,我不走。真定是赵家的根,女儿要留下来与您共守。\"

父亲看着女儿眼中的倔强,恍惚间想起亡妻临终的嘱托:\"这孩子有股韧劲儿,将来必成大器。\"

他沉默半晌,从墙上摘下一柄短剑——剑鞘上刻着\"保家\"二字,是祖上传下的遗物。

这柄'青萍'剑,你带着。\"父亲将剑塞进女儿手中,\"记住,乱世之中,保全自身不是怯懦,能忍辱负重才是真勇。\"

三日后,黄巾军果然兵临真定城下。

城楼上,赵嫣穿着父亲改小的皮甲,与士兵们一同搬运滚石。

她看见城下的黄巾贼头裹黄巾,手持简陋的兵器,里面竟有不少面黄肌瘦的百姓,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

\"放箭!\"郡太守一声令下,箭矢如雨点般落下。

赵嫣张弓搭箭,却迟迟没有松开手指——那些人虽为贼寇,也是被逼无奈的可怜人。

\"犹豫什么!\"父亲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们破城之后,可不会怜惜你我!\"

赵嫣闭眼射出一箭,正中一个黄巾小头目的肩窝。

那人惨叫着倒下,周围的贼众顿时骚动起来。

她看着自己微微颤抖的手,忽然明白父亲说的\"忍辱负重\"——有些时候,慈悲只会成为致命的软肋。

真定保卫战打了七日,黄巾军终因粮草不济退去。

城破的前夜,父亲为了掩护百姓转移,身中数箭,死在城门下。

弥留之际,他攥着赵嫣的手,只说了三个字:\"活下去。\"

安葬父亲后,赵嫣变卖了家产,带着十几个愿意追随的家丁,踏上了前往幽州的路。

临行前,她站在父亲的坟前,将青萍剑拔出半截,寒光映着她含泪却坚毅的脸:\"爹,女儿不仅要活下去,还要让赵家的名字,在这乱世中重新光耀。\"

中平五年的幽州,朔风卷着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

赵嫣牵着瘦马站在蓟县的城门前,看着\"渔阳突骑\"的骑兵呼啸而过,甲胄上的霜花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这是她抵达幽州的第三个月,姑母家已被公孙瓒征为军属,她则凭着一手好箭法,成了公孙瓒麾下\"白马义从\"的随营女眷,负责传递军情文书。

\"赵姑娘,公孙将军让你去帅帐一趟。\"传令兵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赵嫣整理好衣襟,快步走向中军大帐。

帐内灯火通明,公孙瓒正与诸将商议军情,案上的舆图标注着鲜卑与乌桓的部落分布。见她进来,公孙瓒指了指舆图:\"听闻你父亲曾在常山郡绘制过山川图,可知如何从渔阳奇袭乌桓的柳城?\"

这一问出乎赵嫣意料,却也正中她下怀。

她上前一步,指着舆图上的一处山谷:\"此处名为'断云谷',夏季山洪频发,乌桓人必不设防。若从这里出奇兵,三日便可抵达柳城。\"

帐内诸将哗然。\"一个女子懂得什么军事?\"副将严纲嗤笑道,\"断云谷根本无路可走!\"

\"我父亲的笔记里记载过。\"赵嫣不卑不亢,\"建和三年,乌桓王丘力居曾从断云谷出兵劫掠渔阳,可见此路可行。\"

她取过笔墨,在舆图上勾勒出具体路线,\"只需避开汛期,用羊皮筏渡过溪流,便能直插柳城后方。\"

公孙瓒看着她清晰的思路,又想起她父亲赵昂曾是北疆有名的地理学家,不禁点头:\"说得有理。严纲,你带三千骑兵,按赵姑娘说的路线行进。\"

严纲虽不服气,却不敢违令。

临行前,他故意刁难:\"赵姑娘既如此熟悉地形,不如随我同去?\"

赵嫣毫不犹豫:\"愿往。\"

断云谷的行军比预想中更艰难。

谷内荆棘丛生,溪流湍急,有士兵抱怨不该听信女子之言。

赵嫣却沉默着拔出青萍剑,斩除挡路的藤蔓,甚至亲自试水深浅。

行至一处悬崖,她见士兵们畏缩不前,竟第一个攀着岩石爬了上去,在崖顶放下绳索。

严纲看在眼里,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赵姑娘,你这身手,比许多汉子都强。\"

\"乱世之中,女子若不强,早就成了路边枯骨。\"赵嫣擦拭着剑上的血迹,\"我只求将军能大胜而归,让幽州百姓少受些劫掠之苦。\"

三日后,大军果然抵达柳城近郊。

乌桓人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仅带着少数亲卫逃脱。

缴获的牛羊马匹堆积如山,严纲在庆功宴上,亲自为赵嫣斟酒:\"姑娘的智谋,严纲佩服。\"

赵嫣接过酒杯,却没有饮下:\"我有一事相求。\"

她取出父亲绘制的《北疆舆图》,\"常山的族人还在受苦,恳请将军奏请朝廷,派兵收复失地。\"

公孙瓒得知此事,对赵嫣愈发器重,不仅上奏朝廷为赵家平反,还让她担任\"记室令史\",负责整理军中文书。

在白马义从的营地里,这个穿皮甲、配短剑的女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她能在帐中草拟檄文,也能在演武场弯弓射雕,连公孙瓒都常说:\"我麾下诸将,论心细如发,无人能及赵嫣。\"

初平二年,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大战。

战前,赵嫣根据俘虏的供词,绘制出袁绍军的布防图,指出其左翼是麴义的先登死士,战力最强,右翼则是新招募的流民,防备薄弱。

\"将军可佯攻左翼,吸引敌军主力,再派精锐奇袭右翼。\"

她在帐中推演,\"麴义虽勇,却性情急躁,必倾巢而出,届时中军空虚,便是破敌之机。\"

公孙瓒依计行事,果然大胜。

战后清点战利品时,士兵从袁绍的辎重营里搜出一箱书信,全是朝中大臣与袁绍的密函。

诸将都主张公开这些信件以打击袁绍声望,赵嫣却道:\"乱世之中,人心易变。不如将信件全部烧毁,示以宽容,或许能让那些摇摆不定者归附。\"

公孙瓒起初犹豫,最终还是采纳了她的建议。

消息传开,果然有不少郡县倒戈归顺。

有人不解,赵嫣解释道:\"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烧毁信件看似示弱,实则是收服人心的上策。\"

这年深秋,赵嫣收到常山传来的消息:姑母已带着族人重返真定,重建家园。

她站在幽州的城楼上,望着南飞的雁群,忽然想起父亲教她的《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她想,这乱世的风雨再大,只要人心不散,总有云开月明的一天。

兴平元年,公孙瓒在易京修筑高楼,囤积粮草,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锐意进取。

赵嫣看着帐中堆积如山的文书,许多郡县的求援信都被搁置,心里渐渐生出忧虑。

\"将军,袁绍已吞并冀州,下一步必攻易京。\"

她拿着探报进言,\"咱们应主动出击,联合黑山军夹击,否则只会坐以待毙。\"

公孙瓒却抚摸着新得的美人,不耐烦地挥手:\"我有易京楼,楼高十丈,粮可支三年,袁绍奈我何?\"

赵嫣还想再劝,却被严纲拉住。\"姑娘别再说了,将军近来只信卜筮之言。\"严纲低声道,\"昨日他还让道士作法,说能让袁绍的军队不战自溃。\"

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的\"白马将军\"变得如此昏聩,赵嫣的心一点点冷下去。

她想起父亲说的\"良禽择木而栖\",开始暗中联络那些仍有血性的将领,为将来做打算。

这年冬天,袁绍果然围攻易京。

公孙瓒被困在高楼里,竟下令\"敢出战者斩\",眼睁睁看着外围的营寨被一一攻破。

赵嫣冒着箭雨登上城楼,见袁绍军在城外筑起土山,架设云梯,急得对守城将士大喊:\"放火箭!用滚石砸!\"

有士兵犹豫:\"将军下令不许出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嫣拔出青萍剑,亲自点燃火箭,\"难道要等城破后,让妻儿老小都沦为俘虏吗?\"

士兵们被她的气势感染,纷纷拿起武器抵抗。

激战中,一支流矢射中赵嫣的左臂,她咬牙拔出箭簇,用布条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

严纲带人赶来支援,见她血染征袍,急道:\"姑娘快下去休息!这里有我!\"

\"城不破,我不退!\"赵嫣的声音因失血有些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带一队人从地道出去,绕到敌军后方放火,我在正面牵制!\"

这是她们在界桥之战中用过的战术,严纲立刻领会,带着亲卫消失在地道入口。

赵嫣则登上望楼,用红旗指挥调度:红旗指东,箭雨便向东射;黄旗挥西,滚石便向西砸。袁绍的攻势竟真的被暂时遏制。

然而大势已去。

三日后,易京的地道被袁军挖通,高楼最终陷落。

公孙瓒自焚而死,死前望着火光中的赵嫣,忽然喊道:\"悔不听汝言!\"

城破的混乱中,严纲带着赵嫣和数百残兵杀开一条血路,逃往常山。

途中,严纲不解:\"姑娘为何要救我?我本是公孙瓒的旧部......\"

\"乱世之中,人才最难得。\"赵嫣包扎着伤口,\"你勇猛善战,只是遇人不淑。常山的族人需要保护,我正缺你这样的将领。\"

回到真定,赵嫣发现家乡已非昔日模样。

袁绍的部将吕旷在郡中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

她召集乡勇,又联络附近的黑山军余部,决定驱逐吕旷,重建秩序。

\"吕旷有三千兵马,咱们只有八百人,硬拼不行。\"赵嫣在帐中与诸将商议,\"他贪婪好色,下个月是他的生辰,必会大肆搜刮民财,咱们就在那时动手。\"

到了吕旷生辰那日,赵嫣让人扮成送贺礼的百姓,将兵器藏在礼盒中混入府衙。

夜半时分,她亲自带着五十名死士,攀墙而入,直扑吕旷的卧房。

\"大胆贼寇!\"吕旷从美人怀中惊醒,拔剑抵抗。

赵嫣的青萍剑快如闪电,三招便挑落他的佩剑,剑尖直指咽喉:\"吕旷,你搜刮的民脂民膏,该还了!\"

府衙外的士兵见主将被擒,顿时溃散。

赵嫣下令开仓放粮,又张贴告示,宣布\"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真定百姓奔走相告,都说\"赵家的女儿回来了,好日子要来了\"。

建安三年,曹操击败吕布,势力扩展到冀州。

他听闻赵嫣在常山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特意派使者前来招抚。

使者带来一封曹操的亲笔信,信中说:\"闻卿智勇双全,保全一方百姓,孤甚嘉之。若肯归顺,当表为常山太守。\"

诸将都劝她接受:\"曹操势大,抗拒只会招来灾祸。\"

赵嫣却看着信中的\"归顺\"二字,想起父亲说的\"赵氏子孙,不事二主\",摇了摇头:\"我保境安民,不是为了官职爵位。曹操若真心为百姓,便不会强迫我归顺;若要吞并常山,我唯有一战。\"

她加强城防,训练乡勇,又与幽州的鲜于辅、渔阳的田豫联络,形成犄角之势。

曹操见招抚不成,果然派夏侯渊率军来攻。

赵嫣却不与他正面交锋,只是坚壁清野,派小股部队袭扰粮道。

夏侯渊性急,下令强攻。

赵嫣登上城楼,见曹军在城外列阵,忽然对身边的弓手们说:\"瞄准他们的鼓手!\"

鼓声一停,曹军的阵脚顿时有些混乱。

赵嫣趁机下令开城门,让严纲带骑兵冲杀。

这是她从\"白马义从\"那里学来的战术,利用骑兵的冲击力打乱敌军部署,再退回城中坚守。

如此反复几次,夏侯渊损兵折将,只得退兵。

捷报传到许都,曹操抚掌大笑:\"常山有此女杰,孤倒要见识见识。\"

他不再派兵征讨,反而送来粮草和布匹,说\"愿与卿共守北疆\"。

赵嫣明白,这是曹操的怀柔之术,却也乐得暂时相安无事。

她用曹操送来的物资重修水利,开垦荒地,还在真定设立学堂,教百姓读书识字。

有老臣感叹:\"赵家有女,胜过十万雄兵。\"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人来常山求援,曹操也遣使希望她袭扰袁绍后方。

赵嫣召集诸将商议,最终决定按兵不动:\"袁曹相争,胜负未分,咱们守好常山,让百姓远离战火,便是最大的功劳。\"

她命人在边境设立关卡,严禁双方军队入境劫掠,又开放粮仓,接济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流民。

那些逃过一劫的百姓都说:\"若不是赵姑娘,我们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

这年秋天,赵嫣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一本未完成的《治边策》,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如何发展屯田、如何训练乡勇。

她捧着泛黄的纸页,忽然明白父亲的期望——所谓将门之后,不仅要能上阵杀敌,更要懂得守护一方安宁。

她拿起笔,在父亲的手稿后续写:\"治国如治家,不在兵多将广,而在民心向背。苛政猛于虎,仁爱胜刀枪。\"

写完后,她望向窗外,真定的田野里稻浪翻滚,孩子们在阳光下追逐嬉戏,忽然觉得,父亲和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路过常山。

他特意召见赵嫣,见这位传说中的女杰虽已年过三十,却依旧目光锐利,举止沉稳,不禁赞道:\"孤原以为常山多骑士,没想到还有你这样的女中诸葛。\"

\"丞相过誉了。\"赵嫣躬身行礼,\"民女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听说你拒绝了袁绍和公孙瓒的招揽,为何独独愿与孤合作?\"曹操饶有兴致地问。

\"因为丞相北征乌桓,是为了保北疆安宁,而非争夺地盘。\"赵嫣坦然道,\"当年家父曾说,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者,便是明主。\"

曹操闻言大笑,当即表奏赵嫣为\"常山郡都尉\",准她自行任免属官,治理地方。

消息传开,常山百姓奔走相告,都说这是\"天遂人愿\"。

担任都尉期间,赵嫣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丈量土地,按亩征税,让豪强地主不能再隐瞒田产;设立\"义仓\",丰年储粮,灾年放赈,让百姓不再为温饱发愁;还组建了\"乡勇营\",农时耕作,闲时训练。

建安十七年的常山,已不见当年战火烽烟。

真定城外的稻田连成片,新修的水渠如银带缠绕其间,孩童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笑声顺着风飘进城中——这是赵嫣治理常山的第十个年头,昔日饱经战乱的土地,终于长出了安宁的模样。

这年春天,曹操派来的使者带来一封密信,信中说河间郡爆发叛乱,袁绍旧部田银聚众数万,请求赵嫣出兵协助平叛。

赵嫣看着信中\"可暂代冀州牧职权\"的许诺,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她知道,这是曹操的试探,也是对她多年治理成效的认可。

\"将军,田银是袁绍的死忠,若不趁其羽翼未丰铲除,必成后患。\"严纲如今已是常山都尉府的中郎将,摩拳擦掌请战,\"末将愿率三千乡勇,十日之内定能平定叛乱。\"

赵嫣却摇头,展开河间郡的舆图:\"田银虽勇,却不得民心。他强征粮草,劫掠妇女,早已激起民愤。咱们不必急着出兵。\"她指着地图上的几个村落,\"这些地方曾是袁绍的粮仓,田银定会派人搜刮,你带一队人去那里布防,只守不攻,让他粮道断绝。\"

严纲虽有疑虑,仍依计行事。

果然,田银的部下在河间劫掠时遭遇伏击,不仅粮草被截,还被乡勇们牵着鼻子在山谷里打转。

半个月后,叛军因饥饿溃散,田银被部下绑送官军,叛乱竟未费一兵一卒便平定。

曹操接到捷报时,正在铜雀台宴请群僚,听闻赵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策,举杯对郭嘉笑道:\"此女有汉初平阳公主之风,可惜生为女子。\"

郭嘉却摇头:\"正因是女子,才更懂怀柔之术。丞相若能善用,北疆可安。\"

消息传回常山,赵嫣正在学堂里教孩童们识字。

一个扎着总角的男孩举着竹简问:\"赵都尉,'仁'字为何要这样写?\"

她放下手中的笔,指着窗外正在耕作的农夫:\"你看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为求得温饱。

所谓'仁',便是让百姓能安稳度日,不必担惊受怕。\"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头,赵嫣却想起建安五年那个雪夜,自己带着族人躲在地道里,听着外面的厮杀声发抖的情景。

那时她以为,乱世中唯有刀剑能保护自己,如今才明白,真正的铠甲,是百姓心中的安宁。

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召赵嫣入朝议事。

临行前,她将常山的政务托付给严纲,又将那柄\"青萍\"剑传给族中最聪慧的少年:\"剑是用来守护的,不是用来杀戮的。若有外敌来犯,便用它扞卫家园;若百姓有难,便用它斩断疾苦。\"

抵达许都时,恰逢曹丕主持的\"文会\"。席间,众文士吟诗作赋,称颂曹操的功德,见赵嫣一个女子在座,有人故意刁难:\"听闻赵都尉善用兵,不知能否以'兵'为题,作一首诗?\"

赵嫣拿起酒盏,望着窗外的护城河,缓缓道:\"铁甲生寒雪,旌旗映日红。何需刀剑利,长治在仁风。\"

诗句虽不华丽,却道出了她多年的治政心得。

曹丕击节赞叹:\"此句胜过千言万语。孤当奏请父王,为赵都尉加官进爵。\"

赵嫣却起身辞谢:\"民女所求,不过常山百姓安居乐业。若朝廷能减免北疆赋税,便是对民女最大的赏赐。\"

曹操听闻此事,对这个不慕名利的女子愈发敬重,不仅下令减免常山三年赋税,还将她的《治边策》刊印成书,分发各郡县效仿。

书中\"以农为本,以教为辅,以兵为备\"的十二字方针,后来成了曹魏治理边疆的准则。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篡汉称帝。

消息传到常山,赵嫣正在修缮父亲的坟墓。

她望着墓碑上\"汉议曹从事赵公之墓\"的字样,忽然明白,朝代更迭如四季轮转,唯有百姓的生计,才是永恒的根基。

这年冬天,赵嫣辞去官职,将都尉之位传给严纲的儿子。

有人劝她:\"如今新帝登基,正是博取功名之时,为何要急流勇退?\"

她只是笑了笑,指着窗外正在织锦的农妇:\"你看她们织锦,经纬交错方能成纹。我这根'经线',也该让位于新的'纬线'了。\"

退位后的赵嫣,在真定城外开了一家学堂,教附近的孩童读书识字,偶尔也会给他们讲当年的战事,但更多时候,是讲如何耕种、如何织布、如何与邻里和睦相处。

有老部下来看她,见她布衣素食,不禁感叹:\"当年那个跃马扬鞭的赵都尉,竟成了乡野先生。\"

赵嫣却指着学堂里琅琅的读书声:\"你听,这声音比当年的战鼓更响亮。\"

黄初七年,魏明帝曹叡继位,感念赵嫣治理北疆的功绩,追封她为\"常山郡夫人\",赐谥号\"惠\"。

诏书送到常山时,赵嫣已卧病在床,她让学生念给自己听,听到\"兴农桑,办教育,安边境,惠民生\"十二字评语时,缓缓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她的葬礼上,常山的百姓自发前来送行,有人捧着新收的稻谷,有人带着织好的锦缎,还有人牵着自家的孩童——这些孩子,大多是在她创办的学堂里识的字。

送葬的队伍从真定城一直排到赵昂的墓前,哭声里没有悲戚,只有深深的感念。

多年后,陈寿撰写《三国志》,为赵嫣立传,赞其\"以女子之身,守一郡之地,保万民平安,虽古之良吏,未能过也\"。

而在常山的地方志里,人们更愿意称她为\"赵先生\",说她用一生的光阴,在乱世的经纬里,织出了一片属于百姓的晴空。

真定城外的学堂至今仍在,堂前的老槐树下,刻着赵嫣当年写下的那句诗:\"何需刀剑利,长治在仁风。\"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极了那个女子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在岁月里久久回响。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中国古代名人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网游之奴役众神重生之投资大亨雷武裂天神级大魔头最强升级大秦帝国之召唤天下吞天圣帝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灵域最强超级学霸总裁,宠妻请排队最牛微信朋友圈我的老婆是双胞胎(超级兵王在都市)符尊传lol之电竞天王绝色丹药师:邪王,你好坏明末传奇九转帝尊爱潜水的乌贼作品神医相师
经典收藏霸魂管仲三国之兴强汉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金融帝国之宋归崇祯本纪起飞,从1973年开始三国之霸主刘琦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倾世太子妃【完结】黄天之世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大明:开局三千龙骑,震惊老朱易,三国谬论红楼梦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逼我去和亲,国库空了你哭啥?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真桃花石帝国风流小太监
最近更新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云起惊鸿客史上最强县令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铜镜约大唐躺平王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唐代秘史大明辽国公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