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芷睁开眼睛,嘴角依旧带着笑容。她靠在墙壁上,心里满是期待。她真的很想快点到周末,既能去楼顶帮陈奶奶打理菜园,学习种西红柿的技巧,又能品尝到陈奶奶亲手做的红烧肉,和他们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聊家常。那种温馨的场景,是她在这座陌生城市里,一直渴望的温暖。
她走到沙发旁,拿起手机,想给陈奶奶发一条信息,告诉她自己很期待周末的红烧肉。可手指在屏幕上停留了许久,又慢慢放下了。她想,还是等到周末见面的时候,再亲口跟陈奶奶说吧,那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阿芷关掉客厅的灯,只剩下卧室门口的小夜灯还亮着微弱的光。她走进卧室,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里依旧浮现着西红柿成熟的画面,还有陈奶奶做红烧肉的场景,那些画面像一个个甜蜜的梦,让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真的吃到了陈奶奶做的红烧肉,味道和想象中一样美味,身边还有陈奶奶和李建国的欢声笑语,温暖而幸福。
阿芷蜷缩在柔软的被窝里,窗外的月光透过薄纱窗帘,在床单上投下淡淡的光影。她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脑海里反复回响着一个念头:这份温暖从不是单向的馈赠,而是她和陈奶奶之间双向奔赴的结果。就像春播秋收,她在陈奶奶最脆弱的时候种下了关怀,如今也收获了足以温暖整段岁月的情谊。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医院的病房。作为一名护士,阿芷早已习惯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记得上个月有次值夜班,急诊室一下子接收了三位车祸伤员,她从晚上十点忙到凌晨四点,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紧绷的 N95 口罩,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流,浸湿了内层的手术帽。最忙碌的时候,她一手拿着输液器,一手记录着病人的生命体征,耳边还响着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和家属焦急的询问声。等到所有病人都安置妥当,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她摘下口罩,才发现脸颊上勒出了两道深深的红痕,用手一碰就疼。
更让人疲惫的不是身体上的劳累,而是心理上的消耗。有位患抑郁症的阿姨,每次输液时都会突然情绪崩溃,一边哭一边说 “活着没意思”。阿芷只能放下手里的工作,坐在病床边耐心安抚,握着阿姨冰凉的手,听她倾诉生活的苦楚。有时候阿姨会说些消极的话,甚至拒绝治疗,阿芷就要一遍遍地解释治疗方案,用自己见过的康复案例鼓励她。有一次,阿姨情绪激动地把水杯摔在地上,碎片溅到了阿芷的脚踝,划出一道小口子。她没顾上处理伤口,先蹲下来收拾碎片,继续轻声细语地开导阿姨,直到阿姨的情绪渐渐平复。那天下班后,她看着脚踝上渗血的伤口,突然觉得特别委屈,蹲在医院走廊的角落里偷偷抹了眼泪。
可每当看到病人康复的笑容,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都会烟消云散。上个月,有个五岁的小男孩因为肺炎住院,刚入院时因为害怕打针,哭得撕心裂肺,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肯松手。阿芷每次给小男孩输液前,都会提前准备好卡通贴纸,温柔地跟他说:“小朋友,你看这只小熊多可爱呀,只要你勇敢一点,输完液姐姐就把贴纸送给你好不好?” 慢慢地,小男孩不再害怕她,每次看到她来病房,都会主动伸出小手。出院那天,小男孩特意把一幅画送给阿芷,画上是一个穿着护士服的小姐姐,旁边写着歪歪扭扭的 “谢谢”。阿芷把画贴在护士站的墙上,每次看到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而陈奶奶,更是让她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第一次见到陈奶奶是在去年冬天,陈奶奶因为突发心脏病住院,刚入院时脸色苍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眼神里满是无助和恐惧。她的儿子李建国工作忙,不能时刻陪在身边,陈奶奶常常一个人坐在病床上发呆,看着窗外的落叶默默流泪。阿芷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每次去病房换药,她都会多停留一会儿,跟陈奶奶聊聊天,问问她想吃什么,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有一次,陈奶奶因为担心医药费,情绪特别低落,跟阿芷说:“姑娘,我这病是不是治不好了?要是太花钱,我就不治了,别给建国添麻烦。” 阿芷听了心里酸酸的,握着陈奶奶的手说:“陈奶奶,您别担心,您的病情现在很稳定,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能康复的。医药费的事,您跟李大哥再商量商量,肯定能解决的。您要是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说。” 从那以后,阿芷每天都会给陈奶奶带一个苹果,帮她擦桌子、整理床铺,有时候还会给她读报纸上的新闻。
慢慢地,陈奶奶的情绪渐渐好转,脸上也有了笑容。有一天,阿芷去病房时,看到陈奶奶正在叠纸鹤,她笑着说:“陈奶奶,您叠纸鹤是有什么心愿吗?” 陈奶奶拿起一只纸鹤递给她:“我听说叠一千只纸鹤就能实现愿望,我想叠给你,谢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 阿芷接过纸鹤,心里涌上一股暖流,眼眶瞬间湿润了。
陈奶奶康复出院那天,特意给阿芷带了一袋自己做的饼干,拉着她的手说:“姑娘,要不是你,我可能早就放弃治疗了。以后你要是有空,就来家里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从那以后,她们就成了常客。陈奶奶知道阿芷工作忙,经常给她送些自己种的蔬菜,有时候是一把青菜,有时候是几个西红柿。而阿芷也会经常去看望陈奶奶,帮她打扫卫生、陪她聊天,有时候还会带些水果和点心。
阿芷记得有一次,陈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给她打电话时声音都在发抖。阿芷立刻请假赶过去,把陈奶奶送到医院检查。幸好只是轻微的骨裂,没有大碍。在陈奶奶养伤的那段时间,阿芷每天下班后都会去照顾她,帮她做饭、洗衣服、换药。陈奶奶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感动地说:“阿芷,你比我的亲闺女还亲。”
现在,陈奶奶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还在楼顶开辟了一块菜园,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每次收获了蔬菜,她都会第一时间给阿芷送过去。而阿芷也在陈奶奶的影响下,变得更加乐观开朗。工作中遇到不开心的事,只要想到陈奶奶的笑容,想到她送的西红柿,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阿芷轻轻翻了个身,柔软的被褥裹着她的身体,带来恰到好处的暖意。窗外的月光像是被精心打磨过的银纱,透过窗帘的缝隙溜进卧室,温柔地落在她的脸上。她的睫毛在月光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嘴角却始终扬着一抹浅浅的笑意,那笑意里藏着满足,藏着安稳,更藏着被温暖包裹的幸福。
她微微睁开眼,望着天花板上月光勾勒出的模糊纹路,脑海里又一次浮现出和陈奶奶相处的那些片段。这份跨越年龄的情谊,就像暗夜里的一束光,不仅照亮了她在陌生城市里的生活,更成为她工作中疲惫时最坚实的支撑。她想起自己刚成为护士时,面对病人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常常手足无措,甚至偷偷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工作。是陈奶奶的出现,让她重新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意义 —— 不仅仅是治愈身体的病痛,更是用真诚的关怀,为他人驱散心里的阴霾。
在照顾陈奶奶的日子里,她付出的是耐心与关怀,收获的却是沉甸甸的信任和依赖。还记得陈奶奶刚住院时,因为担心病情,总是整夜整夜睡不着。阿芷察觉到后,每天下班后都会特意绕到病房,陪陈奶奶聊一会儿天。有时候是讲自己在乡下和奶奶的趣事,有时候是听陈奶奶说年轻时的故事。有一次,陈奶奶拉着她的手,轻声说:“阿芷啊,看到你,我就想起我那远在外地的孙女,你跟她一样贴心。” 那一刻,阿芷心里猛地一暖,原来自己的小小举动,竟能给陈奶奶带来这样的慰藉。
后来陈奶奶康复出院,特意邀请阿芷去家里做客。那是阿芷第一次走进陈奶奶的家,不大的房子收拾得一尘不染,客厅的墙上挂着陈奶奶和家人的合照,照片里的陈奶奶笑得格外灿烂。陈奶奶给她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菊花茶,又拿出自己做的花生糖,“这是我自己炒的花生,熬的糖,你尝尝,没放太多添加剂,放心吃。” 阿芷拿起一块花生糖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尖散开,那是家的味道,是她在这座城市里久违的温暖。
从那以后,她们的联系就从未断过。陈奶奶知道阿芷工作忙,经常会在她下班的时间,在小区门口等着她,手里要么提着一袋刚摘的蔬菜,要么拿着一碗刚煮好的粥。有一次阿芷因为值夜班,第二天早上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刚走到小区门口,就看到陈奶奶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桶。“阿芷,我看你昨天没回来,猜你肯定累坏了,给你熬了点小米粥,养胃。” 阿芷接过保温桶,桶身还带着温热,那一刻,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所有的疲惫仿佛都被这碗小米粥融化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医女的大唐恋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