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矿工的头骨被砸得粉碎,脑浆混着血迹黏在井下的煤石上。
三个陕西老乡哭得撕心裂肺,口口声声要矿主“赔表弟的命”。矿主却捏着那块所谓的“致命石”冷笑:“下井五天就精准送命?你们这出戏,连血都喷不匀!”
---
一、矿井下的“完美谋杀”
1998年10月,徐州乡镇私人煤矿的巷道里,23岁的陕西民工“表弟”倒在血泊中。
他的头颅布满深浅不一的凹陷,仿佛被反复重击,而身旁的岩石仅沾了零星血迹。
矿主老刘蹲下身,用矿灯仔细照射岩石边缘——没有新鲜剥落痕,反倒发现死者指甲缝里嵌着半片带纹路的胶鞋碎屑,与凶手潘申宝脚上的劳保鞋纹路一致。
潘申宝的哭嚎声几乎掀翻井架:“我表弟才来五天啊!你们黑心矿连安全顶都不支!”身旁两个同乡一唱一和:“二十万!少一分就去市里告!”
老刘却突然揪住潘申宝的衣领压低声音:“你们汉阴县‘打点子’的套路,真当我没听过?”
---
二、罪恶的“六步屠宰法”
潘申宝团伙的作案流程精密如工业化屠宰:
1. 选“猪”:在火车站物色老实木讷的打工者。1997年冬,他们在西安站盯上智障青年李二狗,用“一天三顿肉”的谎言诱骗其同行。
2. 造身份:用伪造户口本给受害者冠上“表弟”“侄子”等身份,有时甚至逼迫真亲属参与。成员何成兵曾将亲叔叔骗至矿井,事后分得60%赃款。
3. 下井布局:专挑管理混乱的私人矿,下井前给受害者灌掺安眠药的散装白酒,美其名曰“下井驱寒”。
4. 致命一击:初期将人推落井架,但因多次出现伤者未死反指认凶手的险情,改用铁锤猛击后脑。古交煤矿案中,受害者临死前抓下凶手一缕头发,被连补七锤灭口。
5. 演戏索赔:团伙女成员张喜华曾扮寡妇,在矿主办公室哭到晕厥,同伙趁机拍桌威胁:“不给钱就让记者来看看!”
6. 销赃灭迹:领赔款后立即火化,骨灰倒进公厕冲走。霍州案骗得4.2万元后,他们将骨灰盒抛入黄河,途中还调侃:“这娃比活着时还值钱。”
---
三、血账本与扭曲的“生意经”
公安机关核实的28条人命换来53万元赃款,平均每条命1.86万元。主犯潘申宝分得最多的一笔3万元,相当于当时农民种地15年的收入。
这些沾血的钞票很快化作郑州歌舞厅的洋酒、西安赌场的筹码。
余贵银曾在夜总会拍出两万元包场,醉醺醺地对小姐说:“井下兄弟的买命钱,不花对不起他们!”更讽刺的是,团伙成员王从兵用分赃款给老家盖了砖房,门楣上竟刻着“勤俭持家”四字。
---
四、沉默的共谋者
为什么矿主宁愿赔钱也不报案?徐州的矿主老刘道出真相:“封矿整顿三个月损失上百万,赔几万块就像扔根骨头给恶狗。”更荒诞的是,某次矿主发现死者实为通缉犯,反而多给两千元“封口费”。
---
五、崩塌的罪恶链条
1998年9月,潘申宝因团伙分赃不均,竟带着两名新手单干。在徐州煤矿作案时,因人数太少无法控制现场,被矿主识破。
三人逃到县城后竟抢劫饭店营业款,被捕时还以为矿主报案,吓得同伙当场揭发命案求立功。
警方在结案报告中写道:“部分遇难者骨灰被冲入下水道,永远无法找回。他们的生命最终化作卷宗里冰冷的数字,和凶手存折上短暂存在的金额。”
六、余贵银的杀人培训班
潘申宝落网后,其徒弟余贵银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将罪恶推向新高。这个仅有小学文化的陕西汉阴人,在团伙内部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培训体系。
新入伙的成员必须经历三步考核:先在井口望风,再参与伪造现场,最后亲手执行。
2000年3月,在山西一个废弃矿工宿舍里,余贵银甚至举办了一场杀人示范教学。他用木棍代替铁锤,向五个新人演示最快致命击打位置。
后脑勺这个地方,他敲打着木桩,一击就倒,补两下就断气,连喊都来不及。
七、跨省作案的精密网络
余贵银团伙的作案范围迅速扩张至全国6个省区。他们建立了现代化的通讯网络,每个小组配备手机、传呼机,使用暗语联络。称为,叫做,赔偿金彩礼。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开始跨省交换作案。陕西的团伙带着去山西,山西的团伙则前往河北,以此增加案件侦破难度。
在2001年的一起案件中,他们甚至将一名受害者从河南辗转带到内蒙古作案,行程超过1500公里。
八、丧尽天良的亲情出卖
随着作案频率增加,合适的越来越难找。团伙成员开始将魔爪伸向自己的亲人。
2002年冬天,成员赵小兵竟然将自己的亲姐夫骗到煤矿。当晚,他亲自给姐夫斟酒送行:跟着我干,保证你赚大钱。
次日下井,他躲在同伙身后,听着铁锤落下的声音,浑身发抖却未加阻止。事后,他分得8000元赃款,用这笔钱买了辆摩托车。
九、血色账簿上的惊人数字
据警方最终核实,余贵银团伙在1998年至2003年间,共作案38起,残害41条生命,骗取赔偿金近百万元。这个数字还只是有据可查的部分。
在一个缴获的笔记本上,警方发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记录:
买猪成本:200-500元(骗受害者的路费、食宿)
场地费:1000元(贿赂煤矿工头)
彩礼收入:1.5万-4万元不等
净收益:平均每案2万余元
十、亡命之徒的最终覆灭
转折发生在2003年春天。在河北某煤矿,一个新入伙的成员在行凶时精神崩溃,扔下铁锤狂奔出井,向当地警方自首。这个19岁的青年哭诉:他们让我杀第三个人了,我实在下不去手......
根据他的供述,警方展开跨省追捕。在抓捕余贵银时,警方在其住处搜出:
伪造的身份证件27张
不同煤矿的工牌43个
详细记录作案过程的笔记5本
未及销毁的受害者个人物品一箱
十一、血泪控诉:永远等不到归人的家属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最令人心碎的是寻找受害者身份的过程。多数遇难者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他们的家人还在苦苦等待。
四川农民老李的儿子2001年外出打工后音讯全无。直到警方找上门,他才知道儿子早已遇害。他最后捎信说在煤矿找到了好工作,要寄钱回来盖新房......老李攥着儿子照片的手不停颤抖,我们等了三年,等来的却是这个结果。
十二、深渊反思:为何悲剧屡禁不止?
这些案件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1. 小型煤矿管理混乱,为赚黑钱漠视安全生产
2. 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正规就业渠道
3. 流动人口管理存在明显漏洞
4. 部分地区司法监管力度不足
一位办案警官痛心地说:每个遇难者都曾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而在凶手眼里,他们只是一串数字。
---
结语:
这些沉埋在地底的血色真相,随着《盲井》电影的上映才逐渐为世人所知。然而,银幕上的故事终会落幕,现实中的警示却应长鸣。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次罪恶都必须被清算。这不仅是法律的底线,更是文明的底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90年代大案系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