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安徽霍山,军队蜿蜒数里,场面壮观。
陈得才骑着高头大马,神采飞扬,因为他统率着三十万大军,手下大将如云。
他将三十万大军整编为五个军,每位军长都是声名显赫的战将。
五个军的军长及其兵力部署如下:第一军由黑旗军改编而成,宋景诗任军长,兵力达到八万之众;第二军则是陈得才的西征军旧部,黄中庸为军长,兵力五万;第三军源自捻军,张宗禹任军长,同样拥有五万兵力;第四军由山东白莲教改编,郜永清为军长,兵力三万;第五军则由马融和的太平军改编而成,兵力亦为三万。
这五军合计兵力二十四万,对外却号称五十万大军,气势磅礴。
此外,陈得才帐下还有苏天福、苏天才、杨殿乙、王五、张禹爵、任化邦、任柱、任化才、陈大喜等一大批杰出将领。
虽然除了黑旗军外,其余各军兵力尚未满编,甚至有些军的兵力仅与革命军的甲级满编师人数相当,但这丝毫不影响陈得才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威严与地位。
况且,他身为革命军上将,并担任督军一职,指挥这些部队自然是得心应手。
在此之前,张乐行死后,张宗禹离开陈得才收编了捻军,然而张宗禹、张禹爵、任化邦等捻军将领在得知洪秀全去世的消息后,经过商议,决定必须寻找新的依靠,以免被清军各个击破。
张宗禹主张带领部队西进,加入正统革命军;而任化邦则认为革命军主力相距甚远,不如投靠最近的陈扶昊老子陈得才部。
最终,由于任化邦的支持者众多,张宗禹无奈之下,只得跟随任化邦一同加入陈得才的队伍,前往天京救援李秀成。
当他们抵达黑石渡时,突然看到马融和策马疾驰而来,神情慌张地说道:“督军,大事不好了!”
陈得才心中一紧,问道:“何事如此惊慌?”
马融和急忙回答:“督军,黑石渡附近云集了数万清军!”
陈得才闻言,心中猛地一震:“什么?”
陈得才迅速镇定下来,他深知黑石渡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此地是前往天京的必经要道,一旦被清军占据,救援李秀成的计划将彻底泡汤。
他立刻召集五位军长商议对策。
不多时,赖文光,宋景诗、黄中庸、张宗禹、郜永清、马融和便快步踏入中军帐,甲胄上的尘土尚未拂去,神色间满是凝重。
陈得才直入主题:“诸位,看起来清军早有准备啊!”
“在霍山黑石渡阻击我等前往天京!”
“诸位说说怎么办吧!”
这些将领你看我,我看你,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
“要俺说,不如正面和清妖干一架”黄中庸道。
赖文光慢悠悠的说道:“扶王!”
“如今阻击我军的清军兵力不会太多的!”
“为何!”
“首先,清军主要兵力全部投放在天京战场,苏州战场,江苏战场,以及对战革命军的西北战场,两湖战场等,所以对付我们能调动的兵力肯定不会太多,最多不会超过五万”
“这也是僧格林沁会在这个施展不开兵力的地方阻击我们!”
“因此,我认为黄将军说得对,和他们正面干一场!”
“到时候僧格林沁支撑不住,肯定会向曾国藩求兵,如此一来,天京城打开缺口,按照忠王的性子,肯定会突围的!”
陈得才一听这话,对其他将领道:“诸位还有什么奇谋吗?”
开玩笑,就这些大老粗,打仗可以,谋略几乎为零。
这就和陕甘回军那边差的远了,毕竟那边将领全是教长,知识分子,因此想比捻军,回军将领文化方面比较占据优势。
众人能有什么意见。
一个字:“干!”
于是浩浩荡荡的向黑石渡而去。
而另一边僧格林沁也把能调动的兵力全部调动起来,第一就是阻击陈得才支援天京,第二陈得才,陈天授,夏三姑这三位陈扶昊的老子,儿子,妻子都在这支援天京的部队里。
如果抓住其中一位,那么他僧格林沁的功劳是大大的。
因此僧格林沁调来了山东巡抚范铭敬,河南巡抚英翰,新任安徽巡抚乔松年,还有手下大将都统西陵阿,舒通阿,总兵陈国瑞,副都统苏克金,德愣阿等一大堆能征善战的将领和巡抚。
此时僧格林沁已经摆出了各种阵形,环形火枪阵,炮阵,骑阵以及冷兵器阵形等等。
僧格林沁头戴从一品顶戴,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还有数十员大将。
这时一将指着远处而道:“僧王,陈逆已经来了!”
正是苏克金,僧格林沁手下双虎之一,倭勒氏,满洲正黄旗人。
僧格林沁冷笑道:“陈得才看起来想和我等打一场正面会战啊!看他们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其实僧格林沁也非常渴望和黑旗军,捻军这些部队一战定乾坤。
能一战定乾坤,谁愿意和这些泥腿子你来我往的打游击,疲于奔命啊!
话音未落,他手中马鞭猛地指向远处扬起的漫天尘土。
满洲正黄旗的倭勒氏将领苏克金立刻策马向前,刀鞘重重磕在马鞍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僧王放心,我军阵势已成,火枪、大炮、骑兵三阵互为犄角,便是太平军有三十万之众,也休想轻易越过黑石渡半步!”
此刻的黑石渡两岸,已成生死博弈的棋局。
僧格林沁将麾下能调动的四万余兵力悉数布防,其中范铭敬的山东兵守左翼山岗,依托岩石构筑简易掩体,火枪手每隔五步便有一人,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网;英翰的河南兵居中布阵,数十门抬枪、土炮按僧格林沁传授的“环形炮阵”摆开,炮口对准渡口浅滩与河面,炮手们正紧张地擦拭炮管、检查火药;乔松年的安徽兵则分散在右翼密林,刀盾兵藏于树后,弓箭手攀上矮坡,只待太平军渡河时便万箭齐发。
更令人胆寒的是,西陵阿、舒通阿率领的一万蒙古骑兵埋伏在渡口后方的峡谷中,一旦太平军主力陷入混战,便如尖刀般直插敌军侧翼——这便是僧格林沁引以为傲的“四阵联动”之法,曾在剿灭北方起义军时屡试不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