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韩云逸依然不慌不忙,“我只是在做生意。您要是觉得这个设计不值钱,大可以不用。”
“好,很好。”厂长气笑了,“那你就走吧,我们厂不稀罕你这个设计。”
韩云逸点点头,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正是副厂长老李。
“老王,消消气。”老李笑呵呵地说,“我刚才在外面都听见了,小韩的要求其实也不是不能谈。”
“老李,你这是什么意思?”厂长皱眉。
“咱们厂现在什么情况你也清楚,产品老旧,销路不好,工人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老李拉着韩云逸坐下,“小韩这个设计我看过了,确实有市场。与其死守着老规矩,不如试试新办法。”
厂长沉默了。
老李说的是实话,厂里现在确实困难,急需新产品打开市场。
“再说了,”老李压低声音,“局里早就想把小韩调过去了,只是他一直没答应。你要是把人得罪了,到时候局里怪罪下来,咱们可担不起。”
厂长脸色变了变。
他倒是不知道还有这一茬。
“小韩,你说吧,要多少?”厂长语气缓和了不少。
“设计费一次性付清,销售提成按营业额的百分之十。”韩云逸开出条件。
“百分之十?你怎么不去抢!”厂长差点又跳起来,“最多百分之五。”
“厂长,这个设计可是我花了好几个月才琢磨出来的。”韩云逸不退让,“而且这批货的业务也是我介绍的,没有我,你们连订单都拿不到。”
这话说得厂长哑口无言。
确实,张科长的订单是韩云逸介绍来的,这一点他不能否认。
“那你说,要多少?”
“百分之二十。”
“不可能!”厂长断然拒绝,“最多百分之十,不能再多了。”
韩云逸沉思片刻。
“那行,百分之十五,这是底线。”
厂长看了看老李,老李微微点头。
“成交。”厂长咬牙答应下来,“但是图纸必须详细,而且要保证能生产。”
“没问题。”韩云逸伸出手,“合作愉快。”
厂长握住他的手,心里却在滴血。
百分之十五的提成,这可是他见过最高的了。
但没办法,厂里现在确实需要这个设计。
“对了,设计费多少?”厂长问。
“不多,五百块。”
“五百?!”厂长瞪大眼睛,“你怎么不…”
“老王。”老李及时打断他,“这个价不贵,市面上请设计师出图,少说也得这个数。”
厂长深吸一口气,忍了。
“行,五百就五百。不过图纸什么时候能出来?”
“三天。”韩云逸很干脆,“三天后我把详细的施工图和材料清单都给你们。”
“好,一言为定。”
走出厂长办公室,张科长追了上来。
“小韩,你可真行啊,把老王气成那样我还是头一次见。”
韩云逸笑了笑。
“张科长,这次多亏您了。”
“客气什么,互相帮忙嘛。”张科长拍拍他的肩膀,“对了,你真不考虑来我们厂?”
“暂时不考虑,我还有自己的事要做。”
张科长也不勉强,送韩云逸到厂门口。
“那行,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韩云逸道了谢,骑上三轮车往回走。
路上他心情大好,哼着小曲。
五百块设计费加上百分之十五的提成,这笔买卖做得值。
更重要的是,他成功打开了一个新的赚钱渠道。
回到流云斋,韩云逸锁好门,推着三轮车穿越到七十年代末。
时间还早,街上人不多。
他把三轮车停在一个巷子口,掀开麻布袋,露出下面的旧货。
这些都是他从二手市场淘来的,虽然不值钱,但在这个年代却是抢手货。
没过多久,就有人围了上来。
“师傅,这搪瓷盆多少钱?”一个大妈问。
“五毛。”
“太贵了,三毛行不行?”
“大姐,这可是上海产的,质量好着呢。四毛,不能再少了。”
大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买了。
接下来陆续有人来买东西,韩云逸忙得不亦乐乎。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男人走了过来。
他在三轮车前站定,仔细打量着韩云逸。
“小伙子,你这车上还有别的货吗?”第十二章质量把关,小舅子碰壁
韩云逸推着三轮车穿过时空门,眼前的景象瞬间从2024年切换到1979年末的老城区。
街道两旁是低矮的砖瓦房,偶尔能看见几个穿着蓝色或灰色中山装的行人匆匆走过。
他熟练地将三轮车停在一处僻静的巷子口,掀开麻布袋,里面装着的是他精心准备的物资——几包大前门香烟、两瓶茅台酒,还有一些当下紧俏的布料和粮票。
这些东西在70年代末可都是硬通货,比钱还好使。
韩云逸拍了拍车斗,心里盘算着今天的路线。
上次来的时候他已经摸清楚了几个老收藏家的住处,今天准备先去老张家看看,那位老爷子手里据说有不少好东西。
正准备出发,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老王!你这批货又不行啊!”
“厂长,这批木料绝对没问题,都是我精挑细选的!”
“放屁!你看看这裂纹,这虫眼,你当我瞎啊?”
韩云逸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个小型家具厂的门口,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人正和一个油头粉面的家伙争执。
那个被叫做老王的人满脸堆笑,不停地赔着不是。
韩云逸心里一动。
这个场景怎么这么眼熟?
他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不就是自己前世看过的那个关于家具厂改革的故事吗?
只不过现在他成了故事里的人。
算了,先不管这些。
韩云逸摇摇头,推着三轮车继续往前走。
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收古董,其他事情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
……
回到2024年的流云斋,韩云逸将三轮车停好,从车斗里取出今天的收获。
一个青花瓷碗,一对铜质烛台,还有一幅看起来年代久远的字画。
这些东西花了他不到五百块钱,但拿到现代市场上,保守估计能卖个三五万。
韩云逸满意地将东西摆放在店里的展示柜上,正准备休息一会儿,手机突然响了。
是个陌生号码。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鉴宝:我能穿越到70年代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