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多少纸笔,修了哪段驿路,发了谁多少养廉银,办了哪处义学……一笔一笔,都要清清楚楚!
并且,岁终之时,需将主要开支项目,刊刻成册,张榜公示,晓示当地军民!
让所有人都看看,他们交的火耗银,到底用在了何处!”
“公示?!”满堂哗然!让百姓监督官府怎么花钱?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千百年来,官府的账目何时需要对平民公开?
“姜大人!此举……此举恐有损官体,动摇官府威信啊!”一位老成持重的官员痛心疾首。
“威信?”姜淮慨然道,“威信来自于清廉,来自于公正,来自于透明! 藏着掖着,只会让百姓猜忌,让贪官有机可乘!
唯有将账目摊在阳光下,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让宵小无所遁形!才能树立朝廷真正的、坚实的威信!”
他环视全场,目光最终落在户部尚书身上:“此法,必须写入《火耗归公章程》,作为铁律执行!
朝廷将派御史,明察暗访,若发现有私自截留、账目不清、或公示不实者,严惩不贷!”
在姜淮不容置疑的强势推动下,尽管阻力巨大,“全额上缴、支用透明”的原则,最终还是被确立为“火耗归公”政策的核心支柱。
这道铁律,如同两道坚固的闸门,试图将以往肆意横流的灰色资金,纳入国家监管和民众监督的河道之中。
它带来的,不仅是财政秩序的重塑,更是一场深刻的权力运行观念的变革。
……
各地官场,暗流汹涌。
邸报明发,天下震动。与“考成法”主要针对官员行为不同,“火耗归公”直接切断了无数官吏的额外财源,引发的反弹堪称海啸。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姜淮这是要逼死天下州县!”
“没有火耗,靠那点微薄俸禄和定额养廉银,如何维系官场面子?如何打点上官?”
“还要公示账目?让那些泥腿子指手画脚?斯文扫地!官威何存!”
私下里的串联、抱怨、甚至诅咒,在各级衙门中弥漫。
一些地方官员开始消极对抗:拖延上缴火耗银,或者在上缴的银两成色、分量上做手脚;申请公务开支时,故意夸大需求,试图从归公的款项中再捞回一笔;
更有甚者,暗中鼓动地方士绅,以“官府无力维持公益”为由,向朝廷施压。
.....
养心殿,风暴中心。
弹劾姜淮的奏章不再是雪片,而是如同潮水般涌来。攻击的焦点更为恶毒:
“姜淮籍没百官之利以邀买民心,其心可诛!”
“火耗归公,实则与民争利,使州县束手,政务废弛!”
“姜淮权倾朝野,今又掌控天下财源,非人臣之相!”
压力空前巨大,连一些原本支持改革的中立派也开始动摇。皇帝再次召见姜淮,殿内的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姜卿,”皇帝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如今举朝汹汹,皆言汝法苛烈,动摇国本。朕……需要你给天下一个交代。”
姜淮知道,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他撩袍跪倒,声音却异常平静而坚定:
“陛下,臣非不知此举之烈,非不晓反对之众。然,陛下可曾想过,这汹汹众议,来自何人?是来自食不果腹的百姓吗?是来自国库空虚的户部吗?
不!是来自那些再也不能肆意盘剥、中饱私囊的官吏!”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无畏:“他们指责臣邀买民心,臣请问,减轻百姓负担,赢得民心,难道不是巩固国本?
他们指责臣与民争利,臣请问,将原本被贪官污吏吞没的财富收回国库,用于公务养廉,造福地方,这争的是谁的利益?
他们指责臣掌控财源,臣请问,将天下财权收归朝廷,强化中央,杜绝地方割据之隐患,这难道不是陛下夙夜所求?”
他连续三问,句句直指核心,将反对者的私心暴露无遗。
“陛下,”他最后恳切道,“改革之难,难于上青天。因其触动者,乃是最顽固之利益!
然,利刃刮骨,虽痛彻心扉,方能祛除沉疴;猛药去疴,虽反应剧烈,方能挽救性命! ‘火耗归公’便是这利刃与猛药!
若因一时之痛而弃之,则吏治贪腐永无根治之日,国库空虚永无填补之时,百姓怨气永无消散之期!则国本,才是真正的动摇!”
皇帝凝视着殿下这个一次次将最尖锐问题摆在他面前,又一次次提出决绝解决方案的臣子,内心波澜起伏。
他深知姜淮所言皆是事实,这改革的阵痛,是帝国走向新生必须付出的代价。
“朕……准卿所奏。”皇帝最终缓缓道,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火耗归公’,依既定章程推行。
再有妄议阻挠者,严惩不贷!朕,与你一同担此骂名!”
“臣,万死不辞!”姜淮深深叩首。他知道,他赢得了最关键的支撑。
....
清流书院,战略研判。
墙上挂着大幅疆域图,上面标记着各地推行“火耗归公”的进展。钱文奎、周崇明等核心幕僚肃立一旁,气氛凝重。
“大人,”钱文奎指着地图上几个点,“湖广武昌知府刘仁轨、江西赣州知府赵德明、山西大同知府马文彪,此三人是反对最烈,也是阳奉阴违最为明目张胆者。
刘仁轨借口‘民风彪悍,火耗难收’,拖延上缴;赵德明上报的账册混乱不堪,款项去向不明;
马文彪更是公然扬言‘边镇苦寒,非内地可比’,暗示需特殊对待。”
周崇明补充道:“据都察院密报,此三人私下往来密切,似有串联,且均在暗中鼓动士绅,制造‘新政扰民’的舆论。
刘仁轨乃前朝老臣,门生故旧不少;赵德明与朝中某位勋贵有姻亲;马文彪是边镇宿将,在军中有些根基。
拿他们开刀,阻力最大,但若能成功,震慑效果也最强!”
姜淮目光冷峻,手指在这三个名字上重重一点。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就拿他们三个祭旗!要让所有人看看,无论背景多硬,资历多老,功劳多大,敢对抗朝廷新政,一样拿下!
传令都察院、户部,准备联合办案,务求证据确凿,行动迅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