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平稳地行驶在返回南锣鼓巷的路上,林辰已经在母亲怀里沉沉睡去,。陈淑琴轻轻拍着儿子的背,目光却落在丈夫沉静的侧脸上。
回到四合院时,已是夜深人静。何雨柱家还亮着灯,隐约能听到他训斥儿子何晓早点睡觉的大嗓门。
林默小心地抱着睡熟的儿子,陈淑琴跟在身后,三人轻手轻脚地回到西跨院。
将林辰安顿好后,夫妻二人简单洗漱,也准备休息。
躺在床上,陈淑琴很快便传来均匀的呼吸声,她怀着身孕,本就容易疲惫。林默却毫无睡意,父亲的话语在脑海中反复回响。
他悄悄起身,披上外衣,来到外间的小书房。没有开灯,只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在书桌前坐下。
意念微动,他的意识沉入了系统空间。
眼前豁然开朗,与外界寂静的深夜形成鲜明对比。八十亩农场里,小麦和玉米在加速时间下已然成熟,金灿灿一片,等待收割;牧场里,猪羊肥壮,奶牛悠闲反刍;湖泊中,鱼群游弋,泛起粼粼波光。
他调出系统面板,目光在那一长串技能和庞大的系统积分上扫过。
【系统积分:】
这些积分,足以兑换更多这个时代未曾出现的技术和知识。但如何将这些转化为现实中的力量,助力他所分管的经侦、技侦工作,却需要慎之又慎。
“眼界放宽,脚步踩实……”林默喃喃重复着父亲的临别赠言。
的确,他不能只盯着四九城这一亩三分地,要有国家层面的视野;但同时,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不能好高骛远。
他在系统中调出关于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理论、初级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
不知不觉,时间在系统空间内飞速流逝。当林默感到精神有些疲惫,退出系统时,发现窗外天色已经蒙蒙发亮。
新的一天开始了。
清晨,林默依旧早早起床,在系统中完成每日的巡视和操作,悄无声息地为家里补充了灵泉。
“今天去局里,又要忙了吧?”吃饭时,陈淑琴问道。
“嗯,昨天只是初步了解,今天得深入下去。”林默咬了一口馒头,“西城那个案子得抓紧,经侦和技侦的报告也要仔细研究。”
上班的路上,林默在车里闭目养神,脑中却在飞速运转,规划着今天的工作安排。
一到市局办公室,秘书就送来了刚收到的急件——关于近期因物资短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情况通报。
林默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微蹙。形势比想象的更严峻,一些郊县的供销社甚至发生了哄抢事件,社会治安面临的压力巨大。
他首先给刑侦总队的王大力打了电话:“大力,西城那个盗窃案,津港那边有反馈了吗?”
“林局,正要向您汇报!”王大力的声音带着兴奋,“津港公安局回复了,他们那边两起积案的鞋印与我们提取到的半枚鞋印初步比对,相似度很高!已经派人带着更详细的资料过来了!”
“好!让他们到了直接来见我。通知相关分局,加大排查力度,重点排查与津港有联系、有盗窃前科的人员,特别是那些擅长溜门撬锁的惯犯!”
放下电话,林默精神一振。案子有了突破口,这是好消息。
他拿起张明启和李为国提交的报告,再次仔细阅读起来。
经侦方面提出的培训需求很具体,包括会计实务、票据识别、经济合同法等;技侦方面列出的设备清单则涉及信号分析仪、高倍显微镜、照相设备乃至初步的计算机设备,后面还附带了粗略的预算,数额不小。
林默沉吟片刻,拿起笔在报告上批注:
“经侦培训事宜,请张明启同志先行与市财经学校联系,探讨合作开办短期培训班的可行性,形成具体方案上报。”
“技侦设备引进,请李为国同志进一步调研设备具体型号、性能及国内是否有替代产品或研发可能。预算部分需细化资金来源说明。此事项重大,需提交党委会审议。”
他决定采取不同的策略:经侦的培训相对容易操作,可以尽快推动;技侦的设备引进则需慎重,必须做好充分论证。
刚批阅完报告,秘书内线电话响起:“林局,津港公安局的同志到了,王队长带他们在小会议室等您。”
“好,我马上过去。”
林默起身整理了一下警服,快步走向会议室。他知道,作为分管领导,他不仅要听取汇报,更要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尤其是在案件侦破的关键时刻。
小会议室内,王大力和两位风尘仆仆的津港同行正在等候。见到林默进来,几人立刻起身。
“林局长!”
“林局!”
“同志们辛苦了,坐。”林默摆手示意大家坐下,目光落在津港同行带来的卷宗上,“说说情况。”
津港来的老刑警打开卷宗,取出现场照片和痕迹鉴定报告:“林局长,我们那边两起案子,一起是去年八月,一起是今年年初,都是选择干部家庭下手,手法专业,现场几乎不留痕迹。唯一有价值的,就是在其中一起案件的窗台外沿,提取到了半枚不太完整的鞋印,与王队长提供的照片初步比对,鞋底花纹的磨损特征非常相似。”
林默仔细看着放大的鞋印照片,又对比了西城案件的照片,点了点头:“鞋印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市面上常见的胶底鞋,而是某种皮质鞋底,花纹较为特殊,且前掌外侧有独特的磨损痕迹。这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他看向王大力:“排查方向要调整。拥有这种皮质鞋底,并且习惯性导致前掌外侧磨损的人,可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者有特殊职业背景,比如过去当过兵、做过工人,或者……本身就是内部人员。”
王大力眼睛一亮:“林局,您的意思是……?”
“不排除任何可能。”林默语气沉稳,“排查范围既要包括社会上的流窜人员,也要留意那些有条件接触特定人群、了解干部家庭情况的人。重点排查近期从津港来四九城,或者与津港有频繁往来的人员。对赃物的去向,也要同步跟进,珠宝首饰、侨汇券这些,不会凭空消失。”
“是!我明白了!”王大力重重地点头,林默的几句话,瞬间拓宽了他们的侦查思路。
“津港的同志,”林默转向两位同行,“感谢你们的支持。这个线索非常重要。请你们协助我们,进一步梳理津港两起案件的细节,特别是失窃物品清单,看看能否并案侦查。我会协调相关手续。”
“没问题,林局长!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送走津港同行,林默回到办公室,继续处理堆积的文件。
中午,他特意去了局食堂,和几个不同部门的干警坐在一起吃饭,倾听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和想法。大家起初有些拘谨,但见这位年轻的副局长态度随和,问的问题都在点子上,便也逐渐打开了话匣子。
从食堂回来,林默对基层的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他意识到,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经费和设备,还有管理体制、工作流程上的僵化。
下午,他分别约谈了张明启和李为国,就他批注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沟通。
与张明启的谈话很顺利,对于能够推动业务培训,张明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表示会立刻着手联系财经学校。
而与李为国的谈话则更具挑战性。
“林局,不是我们好高骛远,”李为国指着设备清单,语气有些激动,“您是行家,应该清楚,现在的犯罪手段也在升级。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我们就如同睁眼瞎!就说这信号分析仪,如果能引进,对监控敌特电台、破解一些简单的加密通讯会有巨大帮助!”
林默耐心地听着,等李为国说完,才缓缓开口:“为国同志,我理解你的心情,也认可技术装备的重要性。但你想过没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外汇额度紧张,上级审批能否通过?即使通过了,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来操作和维护?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李为国张了张嘴,一时语塞。
林默拿起那份清单:“我的意见是,分清轻重缓急。比如,高倍显微镜和照相设备,对痕迹检验有帮助,而且国内或许有替代产品,可以优先考虑。涉及外汇和复杂技术,我们可以先做技术储备和人才培训,等待更合适的时机。你可以先做一个分步实施的方案,把最迫切、最可行的放在第一步。”
李为国沉思片刻,脸上的激动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信服:“林局,您考虑得周到。是我太心急了。我回去就按照您的指示,重新规划方案。”
“不是我心细,而是我们必须对有限的资源负责。”林默语气缓和下来,“技术侦查是未来,这个方向没错。但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先把基础打牢,把现有设备的潜力挖尽,同时积极争取,逐步改善。”
“我明白了,林局!”李为国站起身,郑重地说道。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四合院:地下交通站的红小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