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轿辇在荣国府门前稳稳落下,那训练有素的仪仗队伍也随之静止,鸦雀无声,唯有空气中弥漫的皇家威仪在无声宣告着主人的身份。
“奴才等,恭迎康乐县主金安!”太监们整齐划一的行礼问安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贾母心中漾开层层复杂的涟漪。
她看着那顶华贵的轿辇,心中百味杂陈,这个自幼失恃、本需仰仗外祖家庇护的外孙女,如今的身份地位,竟已让日渐式微的荣国府望尘莫及。
众人行礼后,黛玉这才优雅地伸出纤手,轻轻搭在钟嬷嬷沉稳的手臂上,缓缓步下轿辇。她今日身着县主规制的吉服,色泽庄重,刺绣精美,虽面容尚带少女的稚嫩,但通身的气度已不容小觑。
“平身吧。”黛玉的声音清越平静,带着恰到好处的威仪。
王熙凤眼观六路,见贾母和邢夫人皆无上前搀扶引领之意,心中暗恼她们不识时务,自己则连忙堆起满面春风,快步上前,稳稳扶住黛玉的另一只手臂,语气热络又不失恭敬:“县主一路辛苦,快请进府歇息。老太太可是盼了您好一会儿了。”她不着痕迹地将人直接引往荣国府的核心——荣禧堂。
进入荣禧堂,黛玉并未立刻入座,而是先转向贾母,依着家礼,微微屈膝,唤了一声:“外祖母。”这一声称呼,让贾母紧绷的脸色稍缓,至少面子上,黛玉并未全然以势压人。
待贾母在上首主位坐定,黛玉才在紧挨着主位的尊客位置上落座。她目光沉静,缓缓扫过堂内众人。
当视线触及站在贾母身侧、正偷偷打量她的贾宝玉时,黛玉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
侍立一旁的钟嬷嬷立刻会意,上前一步,面色肃然,声音不高却足以让满堂听见:“县主仪驾在此,岂容外男不经通传,擅入正堂?此乃大不敬!还不速速退下!”她目光如电,直射贾宝玉。
钟嬷嬷话音刚落,随黛玉前来的两名太监便已上前,一左一右“请”向贾宝玉,态度虽不算强硬,但那宫里的做派和不容置疑的气势,已足够骇人。
他们这些在宫中浸淫半辈子的人,最懂其中关窍。外男的界线本就灵活,今日荣国府是县主外家,若县主不介意,表兄自然不算外男;但如今县主明显介意,那便是板上钉钉的外男,必须回避!
贾宝玉何曾见过这等阵仗?他平日里只在贾母面前撒娇耍混,胆子本就不大,被太监那冷冰冰的眼神一扫,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不等贾母开口,便自己先脚底抹油溜了出去。
贾母见状,张了张嘴,想辩解“宝玉还是孩子”、“自家人不必拘礼”,却见王熙凤在一旁拼命对她使眼色摇头。
贾母目光扫过堂内那些对黛玉毕恭毕敬的宫中太监,到底将话咽了回去,胸口一阵发闷,只得深吸一口气,强自稳住心神,转而唤了迎春、探春上前。
“见过县主。”迎春怯怯,探春大方,两人上前行礼。
黛玉对她们印象尚可,微微颔首:“二姐姐,三妹妹。”算是打过招呼,两人便安静退至一旁。
接着,贾母拉过一个身着红衣、形容尚小、眉眼间带着几分英气的姑娘,介绍道:“康乐,这是我娘家侄孙女,闺名唤作湘云,今日也来凑个热闹。”
史湘云上前,规规矩矩地行礼:“湘云见过县主。”
黛玉点头回礼,心中却升起一丝疑惑。
今日是贤德妃归家省亲,邀请自己前来,尚可说是念及母亲与贾政一母同胞的亲戚情分。可这位史家姑娘,虽是贾母的侄孙女,但与贤德妃并无直接血缘,在此种场合出现,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过这是贾府的家事,黛玉虽有不解,却也绝不会多嘴询问,只当是寻常见面。
史湘云退下后,薛姨妈便拉着薛宝钗上前。
“薛王氏\/薛氏宝钗,见过康乐县主。”母女二人齐齐敛衽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黛玉目光落在她们身上,这两人她从未见过,且观其衣着气度,并非贾府之人,便询问道:“这两位是……?”
贾母忙接口道:“这是你已故二舅母的胞妹,薛家太太。”又指着宝钗,“这是她女儿,名唤宝钗,是个极好的孩子。”
黛玉闻言,终于忍不住微微蹙眉,清冽的目光看向贾母,语气带着些许不解与提醒:“外祖母,薛家太太与小姐来见我倒也无妨。只是,今日贤德妃娘娘归省,乃是皇家仪典,非同寻常家宴。薛家母女并非娘娘直系亲眷,按规矩,此刻应在别处等候通传,待娘娘宣召方可觐见。此刻便在此处,若待会儿冲撞了凤驾,或是被随行宫中女官记上一笔,坏了规矩,恐怕于贾府、于薛家,都非幸事。”
黛玉这话说得清晰在理,点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王熙凤反应极快,立刻抢在贾母前头应和:“县主说的是!是咱们考虑不周,光顾着亲戚情分,差点忘了规矩礼数。”
她一边说,一边给周瑞家的使眼色,示意她先带薛家母女去偏厅等候。
贾母脸上有些挂不住,但黛玉句句在理,她无法反驳。
王熙凤见状,连忙打圆场,转而关切地问黛玉:“县主一路劳顿,可用过午饭了?若是未曾,我这就让厨房准备些清淡可口的。”
见丫鬟奉上茶来,她又忙道:“快换下去,县主不喜此茶,换上年下宫里赏的普洱来,再端几样松软精细的点心。”她这番体贴周到,既化解了尴尬,也显露出对黛玉喜好的了解。
有王熙凤这般玲珑之人调和,荣禧堂内的气氛总算缓和下来,维持着表面的和谐与热闹。
众人正说着话,忽听府外传来阵阵急促杂沓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不一而足。紧接着,便有十来个太监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彼此也不说话,只按照宫里的规矩,默契地拍手示意。
堂内侍立的宫中太监们立刻会意,知道是贵妃仪仗将至,纷纷按既定方位,垂手肃立,屏息凝神。
贾赦率领合族子弟在西街门外跪候,贾母也连忙领着合族女眷来到府大门外迎接。方才还有些声响的府邸内外,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半日里静悄悄的,连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见。
等待良久,忽见两个红衣太监骑着马,不紧不慢地而来,至西街门下马,将马驱赶到围幕之外,便面朝西方垂手站立;过了半日,又是一对太监如此这般。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森严的仪仗初现端倪。这时,方才隐隐听得见远处传来悠扬庄重的鼓乐之声。
随后,一对对仪仗执事缓缓行来:凤龙旌旗招展,雉羽宫扇蔽日,销金提炉中焚烧着御赐名香,香气氤氲。接着,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映入眼帘,象征着贵妃的尊崇。后面是捧着冠袍带履的宫女,以及执着香巾、绣帕、漱盂、拂尘等各类器物的执事太监,队伍浩浩荡荡,肃穆非常。
一队队执事过后,后方才是八个太监稳稳抬着的一顶金顶鹅黄绣凤銮舆,缓缓行来。那銮舆在灯火映照下流光溢彩,皇家气派,令人不敢直视。
贾母等人见状,连忙在街边跪下。早有随行的太监快步过来,恭敬地扶起贾母等有诰命在身者。那銮舆并未停留,直接被抬入大门,往东面那座匆忙换了匾额、名为“体仁沐德”的院落而去。
到了院门前,有太监跪请贵妃下舆更衣。于是銮舆入门,大部分仪仗太监散去,只留下昭容、彩嫔等高级女官,引着元春下舆。
贤德妃贾元春,终于踏入了这座承载着她复杂情感与家族兴衰的府邸。
省亲的帷幕,正式拉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官居一品养黛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