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悼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
晋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
这次弭兵的建议是由宋国大夫向戌提出,而实际上体现了赵武偃武修文的政策。
他一贯主张减轻各诸侯国对霸主的贡纳,加强礼仪方面的要求,各国都循礼行事,即可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
早在晋平公十年(前548),向戌提出弭兵建议,晋国首先响应。
在会盟中,赵武处处表现出息事宁人的态度,重信义,崇礼让,使弭兵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
弭兵大会由晋、楚两国联合发起,共有晋、楚、鲁、宋、蔡、卫、陈、郑、曹十国代表出席。
大会约定晋、楚两国息兵停战,共作霸主。
主持晋楚弭兵大会,是赵武平生所参加的一次重大政治外交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扩大了赵武在诸侯国之间的影响,也增强了赵氏在国内的政治地位。
晋平公十三年(前545),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
经过一番对当时晋国政治形势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
后来事实证明,延陵季子的论断完全切合实际。
赵武执政期间,在内政外交上都奉行稳妥平和的政治路线,虽然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但保存了晋国的实力,维持住晋国的霸主地位,在与楚国抗衡中并未明显处于下风,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
为了维护弭兵的成果,赵武曾“再合诸侯,三合大夫”,多次会盟。
就在他去世那年(晋平公十七年),还与楚、齐、宋、卫、陈、蔡、郑,许、曹等国在虢地会盟,重温宋国会盟时达成的协议,维护各诸侯国之间的休战状态。
可能是与早年的颠沛流离有关,赵武晚年总觉得心身俱衰,委顿之色溢于言表,自感劳瘁,倦于勤政,应答宾客之际,流露出天年不永的症兆。
这和他婴儿时期的传奇经历相映成趣,增加了他一生的戏剧性,为史书大书特书。
赵武死后,谥为文子。赵武以后三世至赵襄子,韩、赵、魏灭智伯,三家分晋。
劫后余脉
栾书为政,拉拢郤锜,打压原、屏,原、屏素恨栾书,且得罪于国人,又自恃族大权重,不觉已为众矢之的。
前587年,赵庄姬寡居通奸于赵婴齐,国人耻之。
前586年,原同、屏括逐楼婴至齐,赵姬怨原、屏之横,携赵武居公宫。
后栾书屡战,功勋日着,赵同、赵括不得志。
在晋景公的号召下,平日遭赵氏欺压的贵族揭竿而起,向赵氏杀去。
赵同、赵括猝不及防,惨遭杀害。
诸姬憎原、屏之专,向其族举起屠刀,将这些年为嬴姓所压制而积累的仇恨发泄出去。
一时血染宗庙,赵氏惨遭灭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2024年开始记录都市猫的爱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