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名义

云玖龙

首页 >> 明朝的名义 >> 明朝的名义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讨逆资本大唐明末之海上雄师水浒逐鹿传极品小侯爷终极战争奋斗在初唐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马踏天下
明朝的名义 云玖龙 - 明朝的名义全文阅读 - 明朝的名义txt下载 - 明朝的名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1章 细水长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初冬的清晨,雾气弥漫,给大地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陈砚早早地来到了户部粮仓外的晒谷场,他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晒谷场上,几个老农正蹲在谷堆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些老农们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地捻起新收的谷子,仔细地查看。他们的袖口沾着泥土,混着麦芒,但这丝毫掩盖不住他们内心的喜悦。

“今年的谷子可真是饱满啊!”为首的张老汉捧着谷粒,他的指腹轻轻地摩挲着颗粒,仿佛在感受着丰收的喜悦。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今年丰收的珍视,“这谷子磨出的面粉,肯定能比往年多出两成呢!”

就在这时,粮仓主事匆匆赶来,他的手里捧着一本线装账簿,纸页的边缘已经泛起了毛边,显然这本账簿已经被翻阅过多次。主事来到陈砚面前,恭敬地说道:“娘娘,这是各地秋粮入库的明细。江南的稻米、北方的小麦都已经全部收齐了,只是……”他翻开账簿,指尖在其中一页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陕西那边报来消息,部分州县的粮仓由于年久失修,梁木已经被蛀空了大半,恐怕难以抵御冬日的严寒啊。”

陈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延安府”三个字旁边,用墨笔轻轻地画了一个小小的破损记号。那记号虽然不大,但由于时间久远,墨迹已经有些晕染开来,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她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轻点在纸面上,仿佛能感受到那纸张的质地和历史的沉淀。然后,她果断地说道:“传旨给工部,调拨一批松木和青砖过来。让当地的官府组织百姓们修缮这座粮仓。至于工钱嘛,可以从秋粮的结余中支出,按照每日结算,绝对不能拖欠。”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孩童嬉笑声。陈砚不由得转头望去,只见几个身穿义学制服的孩子正围绕着粮仓旁边的石磨打转,嘻嘻哈哈地玩耍着。其中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正手持一根树枝,在地上认真地写写画画。

陈砚好奇地走近一看,原来这小姑娘竟然是在演算粮仓的容积!她仔细端详着地上的算式,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条理清晰、步骤分明。

“这孩子倒是颇为聪慧啊。”陈砚不禁赞叹道,嘴角也微微扬起了一抹笑容。一旁的粮仓主事见状,连忙解释道:“这小姑娘是附近村子里的,她父亲是个木匠,所以她从小就跟着父亲摆弄算盘,对数字很敏感。上次算谷仓的损耗时,她算得比账房先生还要准确呢!”

处理完粮仓的事,陈砚带着小翠去了京城的工坊街。这里原是废弃的营房,如今改造成三十余家手工作坊,铁匠铺的叮当声、绣坊的绷架声交织成热闹的市井小调 —— 都是新政推行后由官府牵头开办的营生。

走到制瓷工坊前,陈砚停下脚步。老师傅正握着徒弟的手教拉坯,徒弟的手腕抖得厉害,拉出来的坯歪歪扭扭。老师傅却不急不躁,掌心贴着徒弟的手背缓缓转动:\"力道要匀,就像春种时撒种子,急不得。\"

陈砚走进工坊,拿起一个刚出窑的瓷碗。碗沿虽不算精致,却光洁圆润,碗底印着小小的 \"官\" 字。\"这是给驿站用的吧?\" 她问道,工坊掌柜点头:\"回娘娘,这些瓷器结实耐用,驿站、医馆都订了货。只是釉料颜色单一,大多是青灰、米白两色。\"

陈砚指着墙角堆放的矿石:\"磁州新发现了釉料矿,有胭脂红、蜜蜡黄两种颜色。明日让采办官送些样品来,你们试着调配新釉色。\"

离开工坊街时已是正午,街边小吃摊飘来玉米面的香气。陈砚买了两个菜团子,和小翠坐在路边石阶上吃起来。摊主是中年妇人,围裙上沾着面粉:\"这是新磨的玉米面,掺了萝卜缨,是工坊街绣娘们教我做的,顶饿又爽口。\"

\"生意如何?\" 陈砚咬了口团子,清甜的菜香在舌尖散开。妇人叹了口气:\"还行,就是每天赶早去城外买菜,路远不说,关卡盘查也严,耽误时辰。\"

回到宫中,陈砚立刻召来顺天府尹,铺开绘制好的《便民通行图》:\"京城周边的关卡,对小商贩的盘查可否简化些?\" 她指着图上标注的通关节点,\"让他们凭 ' 便民符 ' 通行,符上注明姓名、货物,每月到官府核验一次即可。\"

顺天府尹接过图纸,指尖抚过上面的朱砂印记:\"娘娘体恤民情,小商贩们定当感恩戴德。\"

傍晚时分,陈砚在御花园偶遇朱标。他正捧着《农桑辑要》看得入神,书页间夹着几张便签,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见陈砚来了,朱标扬了扬书卷:\"你看这法子 —— 冬日给果树涂石灰水,既能防冻又能防虫。\"

陈砚凑近细看,批注里从石灰水的配比到涂抹的时辰都写得详尽:\"陛下打算推广到各地?\" 朱标点头:\"已让翰林院抄录百份,明日就派人送往各州府。\"

两人并肩走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脚下的梧桐叶发出沙沙轻响。朱标说起西北屯田的军民新种了耐旱谷子,亩产比往年多了两斗;陈砚则提到苏州织工改良了织布机,效率提高了三成。晚风拂过,带来墙角梅花的清香,远处的宫灯次第亮起,像散落人间的星辰。

几日后,陈砚收到陕西传来的奏报。墨迹还带着新鲜的气息,说粮仓修缮已顺利展开,百姓们积极性很高,不少人主动提议在粮仓旁建谷物晾晒场。她提笔在奏报边缘批注:\"准。再添建农具房,存放犁、耙等物,供农户借用。\"

放下笔,陈砚望向窗外。光秃秃的桃树枝桠上,已鼓起小小的芽苞,裹在褐红色的鳞片里,像藏着无数个春天的秘密。

治国如种庄稼,需日复一日的照料,方能迎来丰收。陈砚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她从不急于求成,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将每一件关乎民生的小事做好。就像这冬日的阳光,看似微弱,却能一点点融化冰雪,为来年的春天积蓄力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明朝的名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寸寸山河寸寸血嘉佑嬉事食鬼猎人傲世九重天在奥特世界当法王【完】遭遇色大叔:霸道前夫来找茬次元入侵现实至尊神位叶辰萧初然小说免费阅读上门龙婿女主抢婚?转嫁京圈大佬随军海岛我的老婆是双胞胎(超级兵王在都市)将武生:武家庶女别太毒圣骨传末世重生:反派大佬被迫洗白阴阳诡探都市极品强龙总裁,宠妻请排队孕妻1V1:心急老公,要二胎超绝萌爸透视之眼
经典收藏永恒家园绵绵诗魂这位诗仙要退婚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王爷要崩溃!娶个王妃是傻子!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诸国志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水浒之书生王天下汉旌谬论红楼梦三国之纵马十三州红楼欢歌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你呀就缺一味药东汉不三国大宋泼皮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攻略情敌手册[快穿]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
最近更新巨宋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万浪孤舟,沧海一粟史上最强县令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唐代秘史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铜镜约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大楚武信君
明朝的名义 云玖龙 - 明朝的名义txt下载 - 明朝的名义最新章节 - 明朝的名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