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刻痕”的凝滞并未持续太久。那冰冷的意志似乎消化了“存在宣言”带来的意外,其脉冲模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持续不断的狂轰滥炸,而是转变为一种更具“针对性”和“试探性”的节奏。脉冲变得更加集中,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开始重点“解剖”那些显示出秩序和结构稳定性的区域,尤其是莉亚的社区。
同时,认知污染的碎片也变得更具迷惑性,不再是纯粹的疯狂低语,而是开始夹杂着扭曲的“诱惑”——展现力量的知识碎片、许诺安全的虚假图景、甚至是模仿已故亲人声音的呼唤。这种变化更加险恶,旨在从内部瓦解抵抗者的意志。
苔原之上,织网求生。
莉亚的社区在发出宣言后,虽然精神疲惫,但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顶住了最初的针对性脉冲和认知诱惑,但这过程比之前更加艰难,每一次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莉亚意识到,仅靠一个社区的集体意志,面对这种愈发精准的打击,终究是杯水车薪。她想起了之前通过互助网络联系到的其他小型幸存者营地。是时候将这种连接变得更加紧密了。
她派出由最坚定成员组成的小队,携带着以微光(伊莱恩)知识改良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部能量场的简易装置,以及记录着“共鸣壁垒”构建方法的信标,冒险前往那些尚有联系的营地。
过程充满艰险。能量风暴和变异生物威胁着信使的生命,一些营地对外来者充满戒心甚至敌意。但也有一些营地,在目睹了信使展示的简易装置效果、并听闻莉亚社区成功抵御多次冲击的事迹后,选择了相信和加入。
一个以莉亚社区为中心,通过信标和定期通信(利用生命网络残存的、极不稳定的底层信道)连接的幸存者联盟雏形,开始缓慢形成。联盟成员共享情报,在遭受重点攻击时互相进行精神声援,甚至尝试协调各自的“共鸣壁垒”,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微弱的秩序场,相互策应。
这张网还很稀疏,很脆弱,但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可能性——分散的秩序孤岛,开始尝试连接成一片能够相互支援的秩序群岛。
伊莱恩(微光)。
真名苏醒带来的不仅仅是记忆的碎片,更是一种本质层面的稳固和清晰。伊莱恩能更有效地调动自身力量,对生命网络底层结构的理解也更深。
它全力辅助莉亚构建“幸存者联盟”。它帮助优化那些简易稳定装置的设计,使其能更好地与不同营地的能量环境兼容;它尝试分析和破译那些被用来通信的底层网络信道,希望能找到更稳定、更隐蔽的联系方式;它甚至开始尝试,通过莉亚这个“锚点”,将其意识极其细微地投射到其他加入联盟的营地,帮助他们的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集体意识。
这个过程对它消耗巨大,但效果显着。联盟范围内的秩序场虽然微弱,却像一张逐渐织就的神经网,将分散的抵抗力量串联起来,使得深空存在的针对性打击不再像之前那样容易得手。
同时,伊莱恩对“余晖刻痕”的解析也在深入。它开始意识到,那些认知污染的“诱惑”碎片,其背后隐藏着某种冰冷的逻辑模式,像是在进行某种“适应性测试”或“学习”。这个存在,似乎正在通过这种互动,了解“秩序生命”的思维方式和弱点。
这个发现让伊莱恩警惕,但也看到了机会。如果对方在“学习”,那么他们也可以施加“影响”。它开始尝试,在抵御认知污染时,不仅仅是过滤和排斥,而是刻意地“展示”某些东西——比如联盟成员间无私的互助,比如在绝望中依然坚守的尊严,比如对生命本身的热爱。
它在进行一场危险的“信息战”,试图向那个冰冷的存在证明,秩序生命并非仅仅是需要被清除的“错误”或值得研究的“样本”,而是蕴含着某种……超越纯粹逻辑的、独特的价值。
远星的试探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剖析着秩序的弱点。
苔原的幸存者开始连接成网,共御强敌。
而找回真名的伊莱恩,
在织就联盟之网的同时,
也向深空的存在,
悄然传递着属于生命的光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乡村小圣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