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赵龙就急匆匆地闯进了苏康的书房,脸上满是焦急:“大人,不好了!平安县那边,钱县令和几个乡绅牵头,组织了几百号人,打着‘乞活’的旗号,正往咱们边境赶呢!看这架势,是想强行要水要粮!”
苏康猛地站起身,手中的鹅毛笔“啪”地掉在纸上,晕开一片墨迹。
他快步走到大兴县地图前,手指指向边境的黑风峪口:“他们走的是哪条路?大概什么时候能到?”
“走的是通往黑风峪口的小路,按他们的速度,估计午时就能到边境。”
赵龙喘了口气,“大人,他们人多,大多是饥民,情绪都很激动,咱们边境的巡逻队只有几十人,根本拦不住啊!要是硬挡,万一出了人命,咱们就被动了;可要是放他们进来,县城里的存粮和水源肯定保不住,到时候秩序一乱,后果不堪设想!”
苏康来回踱步,大脑在飞速运转。
硬挡不行,放任也不行,必须想个两全之策。
思索片刻,他突然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立即朝站在一旁的王刚吩咐道:
“王叔,你立刻从各乡的‘护井队’和以工代赈的青壮里,抽调五百人,要身强力壮、听话的,再带上棍棒和藤牌,由你亲自带队,火速赶往黑风峪口支援。记住,只许威慑,不许轻易动手,非到万不得已,不能用刀剑弓弩,明白吗?”
苏康语速极快,语气却十分坚定。
王刚一愣,随即重重点头:“老奴明白!这就去办!”
“赵龙,你派几个机灵的人,乔装成百姓,混进平安县的队伍里,散布消息,就说今日午时,我会在黑风峪口亲自跟钱县令和平安的乡民代表对话,商讨解决办法。另外,让厨房准备一批浓粥,多放些杂粮,运到边境,要是有老弱妇孺实在饿得不行,就给他们施粥,但是要有序,不能哄抢。”
苏康继续吩咐道。
赵龙应声而去,书房里只剩下苏康一人。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天际线,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平安县的百姓,本是无辜的,只是被旱灾逼得没了活路,才会跟着钱县令和乡绅们前来闹事。
他不能把他们当成敌人,可也不能拿大兴百姓的生计冒险,只能用这种软硬兼施的办法,先稳住局面,再想解决之道。
午时,黑风峪口。
风卷起地上的尘土,吹得人眼睛生疼。
峪口的一侧,王刚带领的五百青壮排成整齐的队列,手中握着棍棒,藤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每个人都神色坚定,紧紧盯着对面的人群。
另一侧,是密密麻麻的平安县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的人手里拿着锄头,有的人抱着孩子,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渴望,还有几分躁动。
钱县令站在人群前面,穿着一身官服,却显得有些狼狈,他身后跟着几个乡绅,脸色都不太好看。
苏康身着绯色官服,独自一人走到两阵中间,手中拿着一个特制的铁皮喇叭 —— 这是他让工匠用铁皮卷成的,能让声音传得更远。
他深吸一口气,将喇叭凑到嘴边,朗声开口:“诸位平安县的乡亲们!”
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峪口,原本躁动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苏康身上。
“我知道,大家都是被旱灾逼得没办法了,才会走到这一步。”
苏康的语气带着几分沉重,“大兴县之前也跟你们一样,田地干裂,百姓们吃不上饭,甚至有人饿死。我苏康,跟大家一样,都是想让百姓能活下去,能有口饭吃。”
他的话像是一股暖流,缓缓流进了平安县百姓的心里。
有人忍不住抹了把眼泪,抱着孩子的妇人更是红了眼眶。
“但是,乡亲们,大兴县能有今天,不是靠天上掉下来的,是大兴百姓刮骨疗毒、节衣缩食,日夜不停地挖水渠、造水车,才从旱魃手里抢来的一点生机!”
苏康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每一口井,每一架水车,每一条水渠,都凝聚着大兴百姓的血汗!我不能拿他们的血汗,拿他们的生计,去做顺水人情!”
人群中传来一阵骚动,有人低声议论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理解,也有几分不甘。
钱县令皱了皱眉,刚想开口,却立即被苏康的话打断了。
“不过,邻县有难,大兴县不能隔岸观火!”
苏康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人群,“我苏康在这里承诺,只要确保大兴百姓生存无虞、秋收有望,我愿意尽大兴所能,与平安县的乡亲们共克时艰!”
此言一出,不仅平安县的百姓愣住了,就连大兴县的青壮们也有些惊讶,随即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色。
钱县令和身后的乡绅们更是脸色一变,显然没料到苏康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苏康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继续说道:
“第一,技术共享!我大兴县愿意将深井选址、水车建造的核心图纸和技法,无偿抄录一份送给平安县,还会选派五名熟练工匠,去平安县指导建造,帮助你们自己修水利、建水车,从根本上解决旱情!”
“第二,以工代赈!平安县的青壮们,只要愿意遵守大兴县的律法,就可以报名参加我们县的水利工程维护、道路修缮,凭自己的力气换口粮,跟大兴的民夫同工同酬,一天管两顿饭,还能领半斗杂粮带回家!”
“第三,粮食借贷!我会出面牵线,让大兴县的存粮大户,以公平的利息,借给平安县百姓粮种和口粮,等秋收后再按约定归还。若是大兴县秋收后有富余的粮食,也会以公道的价格卖给你们,绝不哄抬物价!”
苏康的话音落下,峪口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沉浸在震惊中。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平安县的老农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苏康磕了个头:“苏大人!您真是大好人啊!我们……我们之前错怪您了!”
随着老农的动作,越来越多的平安县百姓跪了下来,口中不停地喊着“苏大人仁德”,还有人忍不住哭了起来。
钱县令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苏康会如此大方,不仅化解了这场危机,还赢得了百姓的民心,自己之前的算计,此刻显得如此可笑。
几个乡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和不甘,却也没什么办法。
苏康走上前,扶起那个老农,语气温和:“乡亲们,都起来吧!咱们都是百姓,本该互相帮衬。只要咱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度过这场旱灾!”
百姓们纷纷站起身,脸上的绝望早已被希望取代。
钱县令走上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苏大人……您真是高义,是我钱某狭隘了。”
苏康笑了笑:“钱大人,都是为了百姓,过去的就不必提了。回头我让人把图纸和工匠送过去,咱们一起努力,让两个县的百姓都能有饭吃。”
钱县令连连点头,再也没了之前的架子。
随后,平安县的百姓们在钱县令的带领下,有序地离开了黑风峪口,准备回去迎接大兴县派来的工匠和图纸。
王刚带领的青壮们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苏康看着渐渐远去的人群,心中却没有多少轻松。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平安县之外,还有其他四个邻县,他们肯定也会来找自己要援助,这对大兴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而且,御史巡查的日子越来越近,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不能出任何差错。
回到县衙,柳青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苏康回来,连忙迎上前:“少爷,您回来了!平安县的事情解决了?”
苏康点了点头,走进书房,疲惫地坐在椅子上:“解决了,但接下来的事更难办。四个邻县都要援助,还有御史巡查,得好好筹划筹划。”
柳青端来一杯热茶,放在苏康面前:“少爷,您别太累了。文书我已经整理好了,您之前让我准备的,呈给御史的材料,我都核对了好几遍,没有问题。”
苏康接过茶杯,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
他看着柳青,笑了笑:“有你在,我放心。接下来,咱们得好好准备,迎接御史的巡查,这可是关系到大兴县未来的大事。”
柳青重重点头:“少爷放心,我一定会做好准备,不会让您失望的。”
窗外,阳光正好,田野里的禾苗在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生机。
苏康知道,大兴县的命运,还有他自己的未来,都将在这次御史巡查中,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折。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乾风云起苍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