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蹲在实验室的水泥地上,把晾干的玉米蛋白粉往三个玻璃瓶里装。指尖沾着的粉簌簌往下掉,黄灿灿的,落在白纸上像撒了层碎金。她特意选了带橡胶塞的玻璃瓶,怕塑料瓶串味,
每个瓶子都用毛笔仔细写了标签:“向阳村玉米蛋白粉(灵泉水工艺),编号 01、02、03”,字写得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很认真。
“苏瑶,这瓶子要不要包层布?路上颠坏了咋办?”张婶端着碗玉米粥走进来,看到桌上的瓶子,放下碗就去找布。苏瑶抬头笑了笑:“婶子不用,我找了硬纸盒,里面垫软布,肯定摔不着。”
说着从柜子里拖出个旧纸盒,是之前装化肥的,洗得发白,
边角用胶布粘了好几层。
张婶帮着把瓶子放进纸盒,又用布条在中间隔开来:“你这去省里得两天吧?家里的稻苗我帮你看着,要是除草剂不够了,让二柱子去镇上买。”苏瑶点点头,心里暖烘烘的
——自从开始搞种植和研发,村民们总是这样无条件支持她,
让她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苏瑶就背着纸盒出门了。村口的拖拉机“突突”响着,司机老李已经在等她,车斗里堆着些村民要捎去县城的土特产。“苏瑶,你这盒子里装的啥宝贝?这么小心。”
老李笑着问,帮她把纸盒放在驾驶室里,怕车斗颠坏了。
“玉米蛋白粉,送省检测中心的,关系到咱村跟部队的订单。”
苏瑶把纸盒抱在怀里,指尖紧紧攥着,“麻烦李叔开慢点,别太颠。”老李点头:“放心,这段路我熟,保证平稳。”
拖拉机在土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县城汽车站。
苏瑶抱着纸盒,转了三趟公交,才找到省检测中心。大门气派得很,门口的保安室里,保安正趴在桌上看报纸。“同志,我要送样品检测,请问在哪登记?”苏瑶走过去,声音有点发紧——这是她第一次来这么正规的地方,怕出错。
保安抬头看了她一眼,指了指三楼:“三楼受理大厅,先填表格,再交样品。”苏瑶道了谢,抱着纸盒一步步往上爬,楼梯间的声控灯随着她的脚步亮了又灭,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受理大厅里人不多,靠窗的柜台后,一个穿白大褂的姑娘正对着电脑打字。“同志,我要检测玉米蛋白粉,测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苏瑶把纸盒放在柜台上,手心有点出汗。姑娘抬头笑了笑,递过来一张表格:“先填这个,样品名称、来源、检测项目都要写清楚,别漏项。”
苏瑶接过表格,趴在旁边的桌子上填。
笔是从家里带来的圆珠笔,写着写着没油了,她急得直冒汗。
姑娘看到了,从抽屉里拿出支钢笔递给她:“用这个吧,省得你再跑一趟。”
苏瑶连声道谢,握着钢笔,一笔一划地填,生怕写歪了。
填完表格,姑娘打开纸盒,拿出玻璃瓶看了看标签,又用电子秤称了样品重量:“三个样品,检测费一共两百八十块,三天后来取报告。”
苏瑶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钱,是村民们凑的,用手绢包了好几层。她数了三遍,确认没错,才递给姑娘。
“同志,麻烦您检测的时候仔细点,这样品对我们村很重要。”
苏瑶还是不放心,又叮嘱了一句。
姑娘笑着点头:“放心吧,我们都按国家标准来,不会出错的。”
从检测中心出来,苏瑶没急着回村,在附近找了个小旅馆住下。
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但很干净。她把空纸盒放在桌子上,心里琢磨着:
要是检测结果好,就能跟部队签订单了;
要是不好,还得重新调整配方,可不能让大家的心血白费。
接下来的三天,苏瑶在县城没闲着。
她去农资站转了转,问有没有适合添加的维生素;
又去图书馆查资料,在《航天食品营养标准》里看到,航天食品不仅要求高蛋白,维生素 b族含量也有严格规定,尤其是维生素 b1和 b2,对维持体力很重要。
图书馆里的空调有点冷,苏瑶裹紧了外套,坐在角落里抄笔记。
字迹密密麻麻写满了半本,都是关于维生素添加的方法和比例。旁边的大爷看她这么认真,递过来一杯热水:“姑娘,你这是搞科研呢?这么用功。”苏瑶接过水杯,笑了笑:“为了村里的产业,得多学点。”
第三天下午,苏瑶早早来到检测中心。取报告的窗口前排着队,她站在后面,心跳得有点快。轮到她时,姑娘递过来一份厚厚的报告,打印纸的油墨味很浓。苏瑶接过报告,手指有点发颤,翻开第一页——蛋白质含量 80%!她忍不住“呀”了一声,引来旁边人的目光。
可接着往下看,她的笑容又僵住了——“部分维生素含量不足,维生素 b1为 1.2mg\/100g(标准 1.5mg\/100g),维生素 b2为 0.8mg\/100g(标准 1.0mg\/100g)”。她坐在大厅的椅子上,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一行小字:
“经检测,该样品采用灵泉水工艺制作,蛋白质纯度较普通工艺提升 5%,杂质含量降低 3%”,心里又亮堂起来——灵泉水工艺被认可了,这对后续跟部队对接是个大优势。
回到旅馆,苏瑶把报告摊在桌子上,开始想办法。
维生素 b族从哪加呢?她
想起在农资站看到的酵母粉,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族;还有村里人种的黄豆,磨成粉也能补充维生素。她决定多试几种,看看哪种效果好,还不影响口感。
第二天一早,苏瑶去县城的粮油店买了酵母粉、黄豆,又去药店买了瓶维生素 b片。店主是个老太太,看到她买这些,好奇地问:“姑娘,你买这些是做啥用?”苏瑶笑着说:“做蛋白粉,给部队当航天食品。”
老太太眼睛一亮:“这么厉害!要是成了,可得让你爸妈好好骄傲骄傲。”
回到村里,苏瑶直奔实验室。她把酵母粉按不同比例加入蛋白粉:5%的比例太苦,3%的有酵母味,1.5%的刚好——口感顺滑,没有异味,检测后维生素 b1和 b2也达标了。
二柱子路过实验室,闻到里面的香味,推门就进:“苏瑶,你这又在做啥好吃的?闻着像烤饼干。”
苏瑶递给他一杯冲泡好的蛋白粉:“尝尝,看看口感咋样。”二柱子接过杯子,喝了一大口,咂咂嘴:“比上次的好喝,没那么涩了,还有点甜丝丝的。”苏瑶听了,心里踏实不少——口感也很重要,要是太难喝,部队也不会要。
她又试了加黄豆粉,按 2%的比例加入,冲泡后有股豆香味,但检测发现维生素含量不稳定,有时候达标,有时候差一点。“还是酵母粉靠谱。”
苏瑶把黄豆粉收起来,决定就用酵母粉作为维生素 b族的补充来源。
接下来的几天,苏瑶反复调整配方,从酵母粉的比例到灵泉水的稀释度,每一次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她还找了张婶、二柱子等几个村民来试喝,收集大家的意见。
张婶喝了之后说:“要是能再甜点就好了,给孩子们当营养品也不错。”
苏瑶想了想,加了少量麦芽糖醇——既增加甜味,又不会影响血糖,符合健康标准。
最后一次实验,苏瑶把调整好的蛋白粉装了瓶,送到县农业局找技术员。技术员喝了之后,连连点头:“这蛋白粉不仅营养达标,口感也比市面上的好,尤其是这灵泉水工艺,很有特色,部队肯定会喜欢。”
他还建议苏瑶,把灵泉水工艺的优势写进产品介绍里,跟部队对接时重点提。
苏瑶把技术员的建议记在本子上,整理出最终配方:玉米蛋白粉 97%、酵母粉 1.5%、麦芽糖醇 1.5%,制作时灵泉水稀释比例仍为 1:100。她把配方写在实验室的黑板上,用红粉笔圈出重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晚上,苏瑶坐在灯下,把检测报告和配方放在一起。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纸上,那些数据仿佛都有了温度。
她想起送样路上的颠簸,想起调整配方时的反复尝试,想起村民们的支持,眼眶有点发热——这一路走来虽然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