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那诡谲的镜花泉,林凡心中对佛门的手段更多了几分警惕。那无声无息的因果烙印,若非他道心坚定,感知敏锐,又有混沌真火这等可焚万法的神通,恐怕真会着了道,日后行事难免束手束脚。
他不再刻意放缓脚步体悟,而是将遁光提起几分,朝着西牛贺洲更深处的名山大川而去。既然佛门已然留意到他,再于边缘地带徘徊已无意义,不若直入腹地,或许能于那些传承悠久的古仙洞府中,寻得几分机缘,或是关于体内力量、关于那“寂灭尊者”的线索。
如此飞行数日,跨越无数国度与荒原,前方天地灵气骤然变得浓郁而纯净,远非外界可比。抬眸望去,只见地平线尽头,一片巍峨连绵、瑞气千条的山脉映入眼帘。那山势并不险峻逼人,反而透着一股厚重、古朴、包容万物的意韵。山中云雾缭绕,隐约可见琼楼玉宇,仙鹤翔集,灵猿献果,一派仙家盛景。
山门处,一方巨碑矗立,上书三个道韵天成的大字——万寿山!
“万寿山……五庄观……”林凡目光一凝,心中了然。此地乃是地仙之祖镇元大仙的道场!这位大仙乃是与三清同辈的先天神只,法力无边,更执掌先天灵根人参果树,地位超然,便是天庭与佛门,也要给其几分颜面。
“没想到竟行至此处。”林凡心中微动。镇元子乃有道真仙,性情高洁,不涉纷争,或许是个可以交流论道之人。而且,人参果树乃土木之精华,其所结的人参果,闻一闻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能活四万七千年,其中蕴含的生机与道韵,或许对他稳固玄黄之体、调和体内异力有所裨益。
他整理了一下衣袍,收敛了周身过于凌厉的气息,化作一道清光,落于万寿山山门之前。
守门的乃是两个粉雕玉琢的童子,一名清风,一名明月。见有客至,且气息深湛,不敢怠慢,上前稽首问道:“不知仙长从何而来?驾临万寿山,所为何事?”
林凡还礼道:“散修林凡,游历至此,久闻镇元大仙威名,心生仰慕,特来拜会,欲求一见,请教道法。”
清风明月对视一眼,清风道:“原来是大仙驾临(他们看不透林凡修为,故尊称)。只是我家师父近日正在闭关静修,恐不便见客。”
林凡闻言,略感遗憾,却也不强求,正欲告辞,忽听山中传来一个温和而浩大的声音,如同春风拂过山林,润物无声:
“贵客远来,岂能怠慢。清风明月,请林道友入观奉茶。”
正是镇元大仙的声音!
清风明月连忙躬身称是,对林凡态度更加恭敬:“林仙长,请随我等入观。”
林凡心中微喜,道一声“有劳”,便随着二童子,步入万寿山。
一入山中,只觉周身一轻,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此地的灵气不仅浓郁,更带着一种独特的“地脉”生机,厚重而温和,滋养万物。沿途奇花异草遍地,灵泉叮咚,珍禽异兽遇人不惊,反而好奇张望,一派和谐自然的景象,与外界的纷争杀伐截然不同。
行至山腰,一座古朴自然的道观呈现眼前,并无金碧辉煌,唯有青瓦白墙,与周围山林融为一体,匾额上书“五庄观”三字,道韵流转。
进入观中,正殿之内,一位身穿乾坤道袍、头戴紫金冠、面容古朴、三缕长髯飘洒胸前的中年道人,正含笑立于殿中。他气息渊深似海,与整座万寿山地脉相连,仿佛他便是这方天地的主宰,正是地仙之祖——镇元子!
“晚辈林凡,拜见镇元大仙。”林凡上前,执晚辈之礼。面对这等与世同君的存在,必要的尊重不可或缺。
镇元子拂尘轻扫,一股柔和之力将林凡托起,笑道:“林道友不必多礼。道友之名,近来可是响彻洪荒,今日得见,果然英姿不凡,道基雄厚,异数,异数啊。”
他目光温润,落在林凡身上,仿佛能洞彻其本源,看到了那混沌魔躯、暗金真火以及那新生的玄黄之气,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异,却并无贪婪或敌意,只有纯粹的好奇与欣赏。
“大仙谬赞了,晚辈些许微名,不足挂齿。倒是大仙这万寿山,真乃洞天福地,道法自然,令晚辈心折。”林凡真诚道。
双方分宾主落座,清风明月奉上香茗,那茶叶翠绿,在杯中舒展,竟隐隐形成小小的灵芝模样,茶香沁人心脾,蕴含精纯灵气。
镇元子抚须笑道:“山野之地,无非是占了先天的一点便利罢了。倒是观林道友周身道韵,混沌为基,真火护道,更兼有一丝玄黄母气初生,走的乃是包罗万象、自成一道的路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他一眼便点出了林凡道途的关键,这份眼力,让林凡心中凛然。
“大仙法眼如炬。”林凡坦然承认,“晚辈确在摸索自身之道,然前路漫漫,多有困惑。今日有幸得见大仙,正欲请教。”
“哦?道友有何困惑,但讲无妨。”镇元子显得很是随和。
林凡略一沉吟,问道:“晚辈曾闻,道法自然。然天地有劫,众生争渡,杀伐不断。若欲行守护之事,难免沾染因果,动辄破灭。这‘自然’与‘守护’,‘破灭’与‘新生’,其间平衡,该如何把握?”
这是他结合自身经历,提出的核心困惑。他欲守护在意之人,便需拥有破灭威胁的力量,但这力量本身又极易失控,带来新的因果与杀孽。
镇元子闻言,眼中赞赏之色更浓,他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缓缓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言并非指天地冷漠,而是指天地视万物平等,无有偏私。劫运起落,众生争渡,亦是这‘自然’的一部分。”
他看向殿外那株若隐隐现、散发着磅礴生机的人参果树虚影,继续道:“便如我这人参果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期间需汲取海量地脉灵气。若依‘自然’,它汲取灵气,周遭万物或因灵气匮乏而凋零,此是‘破灭’;然它结果之后,闻之可延寿,食之可得道,此又是‘新生’与‘守护’。”
“关键在于‘心’与‘度’。”镇元子目光收回,落在林凡身上,“心持正道,破灭只为护道,而非为杀而杀。把握其度,不伤根本,不违天和。譬如道友体内那缕真火,焚尽万物是‘破灭’,然若控制得当,焚尽污秽,淬炼精华,亦可衍生‘新生’。这其中的平衡,非言语可尽述,需道友于万丈红尘中,自行体悟,寻得属于你自己的‘道尺’。”
林凡听得若有所思。镇元子并未给出具体答案,而是指明了方向。道在自己心中,尺度需自己把握。这与他“混沌自在”的道途隐隐相合。
“多谢大仙指点,晚辈受益匪浅。”林凡诚心道谢。
“道友客气了。”镇元子笑了笑,话锋一转,“观道友身上玄黄之气初生,虽根基深厚,却似有隐患未除,气息偶有滞涩。可是修行上遇到了难题?”
林凡心中一动,没想到镇元子连这都看出来了。他略一思量,觉得在此等大能面前隐瞒无益,便坦然道:“大仙明鉴。晚辈机缘巧合,得了一缕先天息壤之气融入己身,初成玄黄之基。然息壤之力造化无穷,晚辈修为浅薄,难以尽数掌控,更兼早年修行不慎,体内积存了几种异力,彼此冲突,虽暂时平衡,却如履薄冰。”
他没有提及“寂灭尊者”和系统的存在,只说了息壤与体内异力冲突的问题。
镇元子点了点头,并未深究他如何得到的息壤之气,只是沉吟道:“先天息壤,乃造化神物,能得其认可,是道友的缘法。至于异力冲突……万物相生相克,亦能相辅相成。道友既以混沌为基,当知混沌包罗万有之妙。或许,可尝试以混沌之意,统御诸力,再以息壤之生机造化,滋养调和,使其归于一体,而非强行压制。”
他以指沾了沾杯中茶水,在案几上轻轻划动,水迹自然演化,形成一个混沌漩涡,漩涡之中,几点异色光华沉浮,最终被漩涡中心一点厚重的土黄色光芒吸引、包容,渐渐趋于稳定。
“此为‘混沌归元,厚德载物’之理。”镇元子点拨道。
林凡看着那逐渐稳定的水迹演化,脑中仿佛有惊雷炸响!他一直试图以力量强行平衡、镇压体内异力,却从未想过,可以自身的混沌道果为核心,主动去“包容”、“统御”它们,再以息壤的“厚德载物”之性作为稳定之基!
“混沌归元,厚德载物……”林凡喃喃自语,眼中光芒越来越亮。他起身,对着镇元子深深一揖:“听君一席话,胜修千年道!大仙今日点拨之恩,林凡永世不忘!”
镇元子坦然受了他一礼,拂尘轻摆,笑道:“道友悟性惊人,一点即透,此乃道友自身造化。他日道友道成,莫忘今日初心便好。”
就在这时,清风童子快步走入殿中,禀报道:“师父,观外有西方灵山观音菩萨座下木吒行者求见,言奉菩萨法旨,有要事相商。”
镇元子闻言,面色不变,只是对林凡道:“林道友,看来有客至。今日论道,便到此为止吧。道友若无事,可在观中盘桓几日,让人参果的香气,滋养一番道友的玄黄之体。”
这话已是极大的善意,暗示可以让他接触人参果树的气息。
林凡知道镇元子要接待佛门来人,自己不便久留,便起身道:“多谢大仙厚意。晚辈已有所得,需觅地静修体悟,不便叨扰,就此告辞。”
镇元子也不强留,颔首道:“既如此,道友请自便。万寿山大门,随时为道友敞开。”
林凡再次谢过,便在清风明月的引领下,离开了五庄观。
出了山门,林凡回头望了一眼那云雾缭绕的仙山,心中感慨。与镇元子一番交谈,虽短暂,却让他对自身道途的困惑豁然开朗,更是得了解决体内隐患的全新思路。
“混沌归元,厚德载物……是该找个地方,好好闭关一番了。”
他选定一个方向,正要离去,神识却微微一动,感受到五庄观内,一股精纯浩大、蕴含着无尽生机的乙木精华气息隐隐传来,与那大地脉动完美结合。
那是人参果树的气息。
林凡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那丝气息记在心中,随即化作遁光,消失在天际。
而五庄观内,镇元子接待了木吒,听着他传达的关于佛门东渐、希望地仙一脉予以方便支持的暗示,只是抚须微笑,不置可否,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宫墙,望向了林凡离去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
“混沌之子,玄黄之基……这洪荒的水,是越来越深了。也罢,且看你这变数,能走到哪一步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开局被坑,反手拆穿封神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