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眉头一皱。此人此时求见,必有所图。但权衡片刻,仍淡淡道:“放他进城。”
————
此刻的公孙瓒已知平刚城陷落,张纯伏诛,张举败逃乌桓。他摩挲着剑柄,眼底闪过晦暗不明的光。
得知平刚城陷落的消息,公孙瓒如遭雷击,半晌回不过神来。那座边塞雄城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他率万余人马强攻月余未果,怎的刘凤刚到便势如破竹?
莫非刘凤的名号当真能摧城拔寨?还是暗中使了什么见不得光的诡计?种种猜疑像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
更令他如坐针毡的是张举、张纯叛军的覆灭。十万叛军,八万成了阶下囚,两大头目一死一逃,仅有张举带着两万残部遁入乌桓。这般显赫战功又记在刘凤名下,公孙瓒的五指在袖中掐得发白。
\"若非我牵制平刚守军...\"这个念头在他脑中盘旋不去。可纵有千般不甘,面对深受圣眷的刘凤,他也只能将怨怼咽下。直到亲信那句无心之语点亮他——张举逃往乌桓王庭,这不正是天赐良机?
谋士关靖的谏言更坚定了他的盘算:眼下幽州百废待兴,刘凤分身乏术。若主动请缨追击乌桓,既可独占大功,又能避开与刘凤正面冲突。
思及此,公孙瓒整了整铠甲。虽向来目中无人,此刻却不得不向端坐主位的青年俯身:\"末将公孙瓒,恭贺燕王殿下攻克平刚,诛杀逆贼张纯。\"他低垂的眼皮下,暗流汹涌。
刘凤稳坐高位,冷眼打量着下方躬身施礼的公孙瓒,心中暗自揣测这位宿敌此行的真实意图。
多年积怨让二人势同水火。如今刘凤不仅立下赫赫战功,更间接夺了公孙瓒的功劳,对方怎会专程前来道贺?
但见对方笑脸相迎,刘凤也不好发作,只得强作和善道:\"公孙将军有心了。为朝廷效力乃分内之事,不必特意道贺。\"话锋一转,单刀直入:\"将军此来所为何事?若无要务,恕本王军务在身——即刻就要率部返回蓟城。\"
听闻燕王即将班师,公孙瓒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抱拳进言:\"末将听闻贼首张举尚未伏诛。若殿下无暇追击,不如交由末将率部剿灭,也好向朝廷复命。\"
刘凤心中冷笑:原来打的这个算盘!想借追剿残寇之功邀赏?做梦!
他从容抚掌道:\"将军美意心领了。不过...\"嘴角泛起胸有成竹的笑意,\"本王已遣使乌桓王庭,令其交出张举 ** 。若能兵不血刃解决此事,岂不两全?\"
见公孙瓒神色微变,刘凤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当然,若乌桓人冥顽不灵...届时还要劳烦将军出征。\"
退下后,公孙瓒暗自嗤笑:狂妄!自己在边关多年,何曾见过胡人对汉室唯命是从?那些草原狼族向来只认利益,岂会乖乖听令?
倘若大汉朝廷的旨意不符合他们部族的利益,这些乌桓贵族根本不会将其放在眼里。
刘凤指望凭借朝廷威严迫使乌桓王庭交出张举等叛贼首领,简直是痴人说梦。
——
**公孙瓒刻意保持沉默,暗自期盼刘凤在此事上颜面扫地。若能打破这位燕王\"战无不胜\"的神话,挫其锐气,岂不正中下怀?
待到刘凤受挫之时,自己再出手力挽狂澜——不仅更能彰显能力,战功也更为显赫。
他心中冷笑连连,面上却恭敬如常:\"既然殿下已定下对策,末将便不再叨扰。这就率部返回土垠城。若殿下有令,遣人传信即可。\"
主座上的刘凤注视着这位\"忠心耿耿\"的将领,腹诽道:话说得漂亮!任我差遣?你公孙瓒何时这般顺从过?
脸上仍带着温和笑意:\"有劳公孙将军。\"
公孙瓒抱拳行礼:\"末将告退。\"转身时,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
——
平刚城东门外·公孙军大营
中军帐内突然爆发出畅快笑声。众将面面相觑——主公入城前还愁眉不展,怎的归来如此开怀?
谋士关靖上前问道:\"主公因何欣喜?\"
公孙瓒把玩着案上兵符,嗤笑道:\"今日方知那刘凤不过是个迂腐之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早知如此,当初倒高看他了。\"
(
闻言,严纲上前抱拳问道:\"主公此话怎讲?燕王刘凤文武双全,乃是当世罕见的奇才。\"
\"此人素来是主公心腹大患,往日主公对他颇为忌惮,为何如今却这般轻视?\"
公孙瓒抚须笑道:\"先前未得亲见,只听得坊间将其夸得神乎其神。如今亲眼所见,方知传言多有夸大。\"
\"你们可知?刘凤竟要即刻撤军回蓟城,只派一支偏师去乌桓王庭要人。这未免太过托大!我等久居幽州,谁不知胡虏秉性?乌桓权贵岂会轻易交人?\"
\"且静观其变。这少年王爷战无不胜的神话,怕是要亲手打破了!\"
众将闻言哄笑:
\"燕王未免想得太简单!\"
\"终究是个十七岁的少年郎!\"
\"莫不是将乌桓权贵当我大汉官吏了?\"
公孙瓒抬手示意:\"好了,传令拔营,返回土垠城。\"
\"遵命!\"众将即刻出帐安排撤军事宜。
......
平刚城县衙偏厅内,刘凤与贾诩、郭嘉正在品茗。
刘凤轻啜香茗,冷笑道:\"公孙瓒此人野心勃勃,对幽州怕是存着非分之想。\"
\"此人当是我等第一个劲敌,你二人今后须多加留意。\"
这是
寡人猜测,倘若公孙瓒得知我军具体部署,若乌桓权贵真将张举等贼首交出,公孙瓒必定会派兵阻挠。
\"王上高见!臣等定会密切关注公孙瓒动向。\"郭嘉与贾诩齐声应和。监察敌情本就是军师分内之事。
\"有二位爱卿操持,寡人甚是放心。\"刘凤颔首赞许道。
郭嘉与贾诩皆为当世顶尖谋士,许多事无需明言自能领会。这一老一少两位智囊齐心效力,刘凤自然高枕无忧。
三人一边商议民生大计,一边欣赏朝阳初升。
幽州历经三场大战,人口不减反增。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百万民众的温饱问题。
本地粮食产量本就有限,刘凤近年来传授百姓新式耕作之法,又召集老农培育良种。虽见成效,却尚未广泛推行。
虽有流沙商会四处购粮运往蓟城,但百万之众的消耗实难维持。所幸冀州等地粮草不断运来,加之各州今年丰收,尚可继续采买。
邻近草原的地利更可向牧民收购大量牛羊牲畜,暂解燃眉之急。
对于幽州现状,刘凤颇感欣慰。三场大战后百废待兴,正可放手施政。原本就为数不多的世家豪强,或遭剿灭,或迁往他州,境内遍布无主之地。
刘凤将无主之地尽数收归治下,用以安置五十六万战俘与三四十万流民。只需再坚持一年,来年幽州便可焕然一新,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
刘凤的政令在地方豪族无力干预的情况下得以全面落实,领地发展得以全力推进。
若能平稳度过这六年光景,待汉灵帝驾崩、董卓祸乱朝政之时,刘凤麾下的军力与疆域都将远超其他诸侯。
正午时分,平刚城南门外。
刘凤跨坐【烈焰】驹,对三位将领交代道:\"云长、子源、汉升,擒拿张举逆 ** 重任就托付给你们了。\"
关羽、臧洪、韩忠齐声应诺:\"主公放心,末将必不辱命!\"
刘凤颔首道:\"诸位的能为,孤深信不疑。\"
此时张飞前来禀报:\"主公,大军已整装待发。\"
刘凤扬鞭指向远方:\"全军启程,班师蓟城!\"
在万余黄金火骑兵的恭送声中,这支押解着八万俘虏的浩荡队伍于公元184年10月18日踏上归途。
历经五日跋涉,当蓟城轮廓映入眼帘时,刘凤不禁感叹:\"蓟城,我回来了!\"
郭嘉策马上前请示:\"八万降卒如何安置?\"
刘凤当即下令:\"翼德、子义,即刻将降卒押往锦绣山庄暂驻,等候后续调遣。\"
张飞与韩忠率两万黄金火骑兵,押解八万战俘向锦绣山庄进发。
蓟城门外,仅剩刘凤、典韦、郭嘉、贾诩及五千黄金火骑兵。
“进城吧,州牧府怕是堆满待办公文了。”刘凤笑着对两位军师打趣,随即催马前行,率众直奔州牧府。
入城后,典韦率五千骑兵驻守府邸,暂代护卫之职。
刘凤携郭嘉、贾诩步入正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堆积如山的文书。他扶额叹道:“这么多公文,真是要命!”
他径直走向主座坐下,郭嘉与贾诩分坐两侧。
“奉孝、文和,别光看着,咱们分分工,抓紧处理完。”刘凤说着,将公文均分三份,推给二人。
郭嘉执笔批复,不忘调侃:“王上,您这偷懒的本事倒是见长。”
刘凤头也不抬,反唇相讥:“这叫知人善任,能者多劳!”
贾诩笑而不语,默默提笔批阅。
三人熬至天明,总算理清所有公文。
刘凤起身活动酸痛的筋骨,长舒一口气:“总算搞定了!累死人了!”
见郭嘉、贾诩面露疲色,他温声道:“二位辛苦了,回去歇息吧。”
“臣等告退。”二人起身行礼,随即退出正厅。
刘凤将桌案上的热茶一饮而尽,长舒一口气后提笔写下治理领地的民生规划:
一、将幽州境内大量农田分给三四十万流民,并允许他们向官府申领耕牛与种子。
二、全面推行此前整理的先进耕作技术。
三、实行五五税制,百姓仅需缴纳收成的半数,余下归己所有。
四、禁止民间私自交易田地,所有土地买卖须经官府核准,以防豪强兼并。
五、今冬百姓可申请官粮救济,只需有人作保即可按月领取,来年如数归还即可。
审视这五项方略,刘凤轻叹:\"要全面落实这些政策,眼下仍有不少困难。\"
\"武将尚可支撑,但治理郡县的文臣实在捉襟见肘。\"他揉着太阳穴自语,\"郑玄、管宁、炳原、华韵、高焉五人虽能胜任郡守之职,可幽州十一郡的缺口依然太大。培养的新人尚未成熟,疆域却已过于辽阔。\"
\"但愿那些隐逸的贤才能尽快来投。\"翌日清晨,刘凤在蓟城中心设立招贤馆,布告天下:凡有一技之长者,无论文武工匠,皆可应试。同时令麾下官员举荐人才,唯才是举,不问过往。
他采取三重举措:既自主培养人才,又设馆招贤,更鼓励官员引荐。在这个重视名士交际的时代,通过人脉网络延揽英才不失为良策。
刘凤急于组建自己的核心班底,以便将来天下动荡时不至于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
锦绣山庄的学院虽能培养基层官吏,但面对大局谋划与重大决策时,这些学子仍显稚嫩。他并未奢望他们能一夜成长为肱股之臣,眼下只求各司其职便足矣。
蓟城招贤馆初设,却因他平定百万黄巾军的威名而吸引众多人才投奔。遗憾的是,前来者多为舞文弄墨的寻常文吏,真正经天纬地之才尚未现身。刘凤并不焦躁——乱世未至,声名未彰,自然难遇大贤。
待董卓祸乱朝纲,中原烽烟四起时,偏安一隅的幽州或将成为能臣良将的栖身之所。倒是原先未报期待的武将举荐,反而带来意外之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