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是元始天尊借机出手,将云霄**。
种种迹象表明,
这位圣人与截教之间的关系,并不像阐教与佛门那样势不两立。
事实上,不久前他去碧游宫时,
通天教主的反应也印证了他的想法。
“昔日封神量劫的起因,主要在于我与元始的道统之争。”
“为此我离开昆仑山,放弃三清之名,到东海另建道场。”
这是通天教主在碧游宫对许林所说。
“至于老子师兄,起初还主张三清一体,试图缓和我们的矛盾。”
“等到矛盾无法解决时,他才选择偏向元始。”
“对此我虽有不满——但如今想来,也是因为当时截教势力太强,业力难以化解。”
通天教主这般感慨。
封神时期,截教正处于鼎盛,
是名副其实的三界第一大教。
那时截教**,包括通天教主本人,行为作风都很张扬。
直白地说,当时的截教行事十分霸道。
而奉行无为清净之道的老子,
选择支持元始天尊,其实并不奇怪。
因此,通天教主虽然对老子有所不满,却也能理解他的立场。
尤其是在许林出现后,通天教主看到了截教复兴的希望,
也意识到自己与这位大师兄之间并无根本冲突。
正因如此,许林才会来到这里。
正如他所说,他是来结束封神恩怨的!
而他手中的渔鼓,正是他能代表截教、代表通天教主的凭证。
太上老君自然明白其中含义。
所以他没有因为许林年纪轻、修为低而看轻对方,只是平静地望着这个年轻人。
显然,他在等待对方接下来的话。
“大师伯想做李聃之事,想必阐教那位圣人还不知道吧?”
许林直接说道。
他称呼太上老君已从最初的“太清圣人”变成了更亲近的“大师伯”。
许林清楚,这位李聃将来会成为人间圣贤,其创立的道家思想将成为人镞文明的重要基础。
这意味着什么?
这分明是要效仿阐教传授“礼法”,在人间传播人教的道统。
要知道,老子所立的大教本就是以教化人镞为基础的“人教”。
在人间传播道统,正是践行圣人之道的表现。
如果这次计划成功,这位太清圣人的大道必将更进一步,人间气运也将大幅偏向人教。
对阐教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这也是许林有信心与老子商议的第二个原因。
他确信,老子与元始天尊的关系绝不像表面那样和睦。
“元始师弟确实不知道。”
太上老君坦率说出,没有隐瞒。
事实正如许林所料。
对于元始天尊与阐教,太上老君心中早有不满。这位主张“太上忘情”的圣人,终究并非真正无欲无求。
封神之战后,阐教因辅佐周朝、推行礼法而声名大振,佛门也从中获利,收拢了不少高手。
唯有道门,却在这场变故中一无所获。
当然,这也和人教本身的传承本就衰微有关。
老子只有一座“玄都”,原本也不需要太多资源。
最让他心生不平的是,量劫过后,他曾为自己的“玄都”请求获得四御之一的“中天北极紫薇大帝”之位。
但元始天尊并未答应,反而将此位赐给了周武王的哥哥“伯邑考”。
此举不仅让周朝气运更盛,也让阐教受益更多。
后来,元始天尊虽曾向老子道歉,但老子已对他彻底失望。
于是,老子离开长期居住的昆仑山,搬到首阳山另立道场。
而元始天尊自认为截教衰败、阐教兴盛,已无对手,便不再试图修复两人关系。
因此,这次老子的计划自然不会告诉元始天尊。
见对方点头,许林又问:“大师伯原本是打算找佛门帮忙吗?”
这一次,连太上老君——这位太清圣人的善尸化身,看向许林的眼神也露出惊讶。
原因很简单:老子确实曾考虑借助佛门的力量。
他明白,自己最初的计划或许可以悄然进行,但一旦在人间正式传下道统,必然牵动人间气运。
届时,元始天尊即便再迟钝也会察觉,纵使老子也难以隐藏。
此时,唯有借助其他圣人的力量,才能瞒过元始天尊。
而此前,通天教主闭门不出;女娲娘娘自巫妖大战后,也极少过问三界之事。
因此,他唯一的选择,只剩下佛门。
但他内心仍有顾虑:若真与佛门联手,付出的代价恐怕不小。
对西方那两位脱离道门、另立佛门的圣人,身为道门圣人的老子,心中其实颇为忌惮。
令他震惊甚至害怕的是,他尚未有任何行动,许林却已直接点破他打算与佛门合作的想法。
这在他看来,实在难以理解。
“通天师弟……竟然已经精进到这种地步,连这样的谋划都能看透?”
他内心震惊,无法言表,只觉得这位通天师弟越来越难以捉摸。
然而事实上,这一切与通天教主毫无关系。
许林之所以能猜到老子与佛门的关联,只是因为他拥有穿越者的先知能力。
他清楚,若没有他的介入,李聃原本会留下“西出函谷,化道为佛”的传说。
再过几百年,那位注定佛门之人于兜率宫大闹一场,他自然能推演出老子原本的意图。
此刻见老子似乎误解了通天教主的“手段”,许林也不打算解释。
老师为**承担些名声,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于是,他直接说出最终目的:
“此次大师伯的谋划,我截教愿意出手相助。”
“昔日封神的因果,我截教也可以一并解决!”
意思很明确:太清圣人的算计,截教不仅不会破坏、不会泄露,甚至愿意主动协助。
封神时的旧怨,也可以一笔勾销。
但相应地……
“大师伯,也需给我们一些……小小的回报。”
离恨天外,玉皇大帝乘坐龙车前行,威仪庄严。
但他不时用神识扫向离恨天,却流露出内心的不安。
此刻,他思绪纷乱。
从之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他几乎可以确定,那个自称泉山主的许林,必定是截教中人。
甚至极有可能,就是之前引发碧游宫圣人异动的源头。
可偏偏,这位截教**不久前竟进入了兜率宫。
玉皇大帝深知其中意味。
“数百年前太清圣人将道场迁离昆仑,三界皆传言他与元始天尊早有矛盾。”
“若现在截教再与太清圣人有所牵连,那……”
玉帝心中思量,目光愈发凝重。
他极想知道,这个自称许林的道人在兜率宫中到底与太清圣人谈了什么。
这无疑是一个足以影响三界格局和未来走向的消息。
比任何神通法宝都更加重要。
如果能先一步得知,便可抢得先机。
然而,他却不敢轻易踏入离恨天。
即便身为玉帝,也是如此——兜率宫在天庭,一向是仙神禁地。
未经老君允许,无人敢入。
“竟然谈了这么久……”
尽管许林进入兜率宫的时间并不长,玉帝却觉得格外漫长。
就在此时——
“嗡!”
离恨天中点点道光流转,有人自其中缓缓走出。
来了!
玉帝凝聚神识,细细探查。
随即,他便看到许林与金银二童一同走出。
金灵道童恭敬地说:“师兄,我们送到这里了。”
银灵道童则从怀中取出一只丹葫:
“师兄,这是大老爷昨天刚炼成的灵丹,应该送你一壶。”
许林从容道谢,接过丹葫。
这一幕落入玉帝眼中,更让他确信了几分。
谁不知道太上老君座下的金银二童,平日里在天庭有多傲慢。
别人进兜率宫拜见老君,能得到两位童子引路已是难得的面子。
何曾见过他们亲自将访客送出离恨天外?
更不用说,老君竟然主动送了一葫芦仙丹。
“看来,太清圣人并未与截教联手。”
“不过,以往封神时的恩怨,大概已经化解了。”
玉帝心中暗想。
说实话,这个消息确实重要。
但玉帝内心却毫无波澜。
他清楚自己的位置——圣人的布局,哪里轮得到他插手?
这是经历了上古几次大劫后,他最深刻的体会。
虽不能参与圣人的谋划,却不妨碍他在其中布下棋子。
念头一转,玉帝已乘龙车迎向许林。
“来者可是许林道友?”
他微笑着问道。
“果然来了。”
见到玉皇大帝亲至,许林心中暗道。
刚才银角童子突然赠丹,他就猜到多半是这位天庭之主在旁观察。
此刻他心中满意。
这次天庭之行,本有两个目的。
一是拜见太清圣人。
二是这位玉皇大帝。
如今看来,他的判断完全正确。
大师伯已默许合作,而玉帝更是主动前来相见。
这说明这位天帝对阐教早已不满。
“倒行逆施,最终众叛亲离——难怪即使没有我,将来阐教也会被佛门取代,最终消失无踪。”
许林心中感慨。
表面上却装作惊讶:
“原来是玉皇大天尊驾临——人间散修许林,见过大天尊。”
他朝玉帝微微行礼。
还在这儿装模作样?人间散修?
一百二十九
一个小小的散修,怎么可能进入兜率宫?还能让金银童子亲自相送?甚至得到太上老君的仙丹?
玉帝心中思忖。
但许林不愿暴露真实身份,反倒正合他意。
他确实有意支持截教,但不想孤注一掷。
若许林亮明身份,反而不好。
“许道友在泉山修成大道,乃是人间真修……朕早有耳闻。”
玉帝轻叹一声:“前些日子,我天庭雷部五雷院天官‘伯禽’心生歹念,竟想以天雷加害道友。”
“后来虽被人阻止,如今也已被诛杀。”
“每每想到此事,朕心中便深感愧疚——像道友这样真正的修士若是被害,实乃天庭之过!”
真是胡说八道。
虽然彼此心知肚明,但许林没想到,这位玉皇大帝竟能说得如此离谱。
之前伯禽被闻仲斩杀的事,他已经从云霄那里得知。
却没想到在玉帝口中,这事成了“伯禽蓄意加害,天庭欠你一个人情”。
再说,玉皇大帝活了多少年?
他是道祖身边的道童,严格来说,与诸位圣人同辈。
身份高贵,是三界至尊,修为更是准圣境界。
这样一个存在,竟然称他为“道友”。
这姿态确实放得极低。
“大天尊言重了。”
许林不禁暗自感叹自己脸皮不够厚,比不上这些上古人物。
玉帝一挥手:“何出此言?”
“既是天庭的过错,让道友陷入险境,朕自当补偿。”
“道友有什么要求,尽管说便是。”
至此,事情正式进入正题。
玉皇大帝已经表明态度。
今日既然要押注截教,就请说出条件吧!
当然,许林心里也清楚。
玉帝此刻不过是有了合作的想法,但多半还没下定决心。
毕竟截教早已衰落,而阐教如今确实是三界最强的势力。
如果提出太苛刻的要求,或者想要玉帝完全倒向截教,对方肯定不会答应。
所以稍作思索后,许林笑着开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洪荒:我,通天徒弟,成圣斩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