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知为何惹怒了圣人门下,先是杨戬、哪吒要将我押往天庭问罪,
随后诸位金仙竟亲自出手,欲将我击杀……唉!”
他轻叹一声,望向元始天尊:
“还请圣人稍加约束贵教,莫要四处为恶才好。”
此言一出,
其他暂且不论,玉鼎真人与太乙真人已按捺不住。
欺负人?
这话说得像话吗?
哪吒断臂、杨戬失宝,
他们的灵宝失去了灵性,
黄龙真人几乎陨落,
就连广成子也险些被云霄三人围攻。
他们真想揪住许林质问——
到底是谁在欺负谁?
“口齿伶俐,非有德之相!”
元始天尊冷冷看着许林。
然而圣心深处,却泛起一丝不安。
不为别的——
只因此刻许林与通天教主的举动,实在太过肆无忌惮。
简直就像是……
“咦?”
就在这一瞬间,元始天尊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猛然抬头!
他难以置信地望向远方——
那是鲁国的方向!
而同一时刻——
鲁国,陬邑城,求道阁。
因仙神之战并未隐瞒,震耳欲聋的斗法声和遮天蔽日的巨印山影,自然引起人间关注。
此时求道阁中,已无读书人。
唯有最深处,
白发苍苍的老聃,伏案而坐。
岁月流转,他的面容比以往更加沉稳。
眼中智慧平静,淡泊如初,却仍似孩童般纯真。
虽仍是凡人之躯,
身形却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难以揣度。
“嗒——”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笔。
面前,是一部刚刚完成的竹简书册。
老聃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思绪回转,忆起昔日最初追寻的答案。
“敢问先生,世间以何为本?”
当年如此发问,伯夏掩面离去。
而今,他在求道阁中遍览三千典籍,
终于找到了心中所求。
“世间万物,皆有其律。”
“天地生养,日月运行。”
“风雨雷电,四季更替。”
“草木枯荣,鸟叫蝉鸣。”
“其名未定,其知未明。”
说到此处,老聃缓缓站起。
他拿起刚刚写成的书册,稳步走出了求道阁。
这一幕,自然引起了外围围观仙神斗法的凡人注意。
“是老聃!”
多年来,老聃已被世人视为真正的贤者。
尤其在他闭门着书、不再会客之后,已有一年多无人见过他的身影。
如今他走出求道阁,自然引起众人关注。
这是老聃入阁以来第一次踏出阁门。
“老聃,我国君主盼与您相见!”
“老聃,我师想与您论道!”
“老聃,你悟出自己的道理了吗?”
他们原本各有目的而来,理应如此发问。
但此刻,却无人开口。
老聃似乎也未理会众人,只是捧着书卷,缓步前行。
直到踏上求道阁的台阶,他才下意识抬头。
“求道阁”三个字高悬在上。
多年前他走进这里,如今终于走出。
于是——
“对了,就是这样!”
他低声自语:“这是我所求,是我的天命。”
“既然不知所求之名,就勉强称之为‘道’吧!”
他找到了答案。
天地自有规律,却从未被命名。
所以世人只知道礼法,不明白天道。
但他参透了天理,在礼法之外开创了一门。
这门便是“道”!
不是修行之道,也不是普通之路。
而是天地万物之道。
从今天起,人间不只是有礼乐教化,
还多了一门——“道家”。
随着老聃说完,他手中的书册悄然显现出三个字:
《道德经》。
也许,正是来自《道德经》的启示!
这位苦思一生的圣人,终于放声大笑。
“我的道……成功了!”
就在这一刻,
天地突变!
“嗡——”
众人只见空中突然绽放朵朵金莲。
漫天金光化作彩霞,幻化为飞鸟、走兽、游龙之形。
西方天际,更有浩荡紫气弥漫,
将九万里天空染成深紫色。
天花飘落,金莲遍布,霞光变幻,紫气东来!
这不是法力所造,而是天道自身显现的异象。
圣人诞生,天地为之庆贺!
天地异象仍未停止,
伴随紫气东来九万里,
天穹降下道道金光。
那金光如云霞高悬,凡是被照耀之人,
无论身患何等旧疾,
瞬间便痊愈。
三界中有识之士一看便知——
那是“功德”!
无量无边的功德!
除功德外,天边还浮现出无形之物,
许林一眼便能明白——那是“气运”!
无需多言。
老聃是人世间的圣贤,有教化人镞之德。
他所创立的道家思想,注定成为礼法之外另一条人镞前行之路。
因此,这是教化人镞之功,更是重塑人道之德。
人间气运,自然有一部分归于他身。
天地功德,也因此而降。
这些功德与气运在天外汇聚,最终降临人间。
其中一部分,化作漫天星尘洒落各处!
那些都是在老子悟道过程中给予帮助的人。
比如他曾读过的某部典籍的作者,比如他今生的亲人,又如伯夏这位启蒙他的师长。
天地行赏,自然不会遗漏他们。
其余九成气运功德中,有两成直接落入下方的“求道阁”。
此处是老子得道悟真之地,意义非凡。
不知不觉间,原本就恢宏壮丽的求道阁,
顿时更显圣贤庙宇之象,天宫仙殿之姿!
至于剩下超过七成的气运功德,则自然归于老子本体。
令他周身金光流转,宛若神明下凡!
此时的老子却似乎有些恍惚出神。
他引发的天地异变与宏大景象,
让四周凡人看得目不暇接。
见此情景,众人皆明白其深意。
“圣贤!我人镞圣贤!”
人镞圣贤现世,改朝换代之时,
天地自当为之庆贺。
随着这声高呼,众人齐向老子躬身行礼。
无一例外,皆行师者之礼。
人间礼法,遇尊者、长者、圣贤者,
不可直呼其名,应以“子”相称。
老子原名李聃,但列国百姓多年都称他为“老聃”,
此刻便成就了这一机缘。
“吾等,拜见老子!”
众人齐声高呼,脱口而出正是这两个字!
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随着众人这一拜,
老子仿佛被雷霆点醒,
眼中迷雾尽散,变得如深潭般清明透彻。
“正该如此。”
胎中谜团彻底消散,老聃轻声说道。
恰在此时,
“哞——”
天外传来一声长鸣,一头青兕踏云而来。
它稳稳落在老聃面前。
“你这牛儿,倒是机灵!”
老聃笑着说道,随即缓缓坐上牛背。
当他坐在青兕背上时,容貌和衣着开始迅速变化。
原本苍老的面容更添仙风道骨,衣衫渐渐化作一袭八卦道袍。
至此,他不再是人间的老聃。
而是太清圣人,尊号“道德天尊”的老子。
回望身后的求道阁,他轻叹一声:“通天师弟,确实收了个不凡的**。”
这番感慨他曾对玄都说过一次。
但此刻,其中意味却大不相同。
只有他明白许林展现出的非凡之处。
关键就在于这座求道阁。
仅是“求道”二字,仿佛便道尽了老聃一生的修行历程。
更重要的是……
以老子圣人的目光,此刻自然一眼看穿。
这座求道阁,自始至终竟是一件先天灵宝!
先前身为凡人的老聃未能察觉。
但如今脱去胎中之谜的圣人,却看得清晰。
在吸收了先前的天地功德与气运之后,
这座“求道阁”的玄妙威力更胜从前!
“也罢,也罢……就让他得这份机缘吧!”
沉思片刻,老子终究摇头。
“牛儿,我们走吧!”
他将手中的《道德经》轻轻一抛,经书便悬于求道阁顶端。
“哞——”
青兕仰头长鸣,声震九霄。
老牛迈开四蹄,在众人注视下悠然踏云升天!
与此同时——
老子的轻吟传遍人间,周土众生皆闻其音:
“先天而老后鲁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鸿钧修道德,方知一炁化三清。”
吟声刚落,世人顿悟老聃真身!
“老聃……竟是太清圣人?”
“难怪能成为人间圣贤!”
“圣人降临,实乃鲁国兴盛之兆!”
众人惊叹不已。
而此时,老子已乘青兕,瞬息跨越万里山河。
片刻之间,便抵达阐教与截教争斗之地。
“老子师兄……”
全程目睹一切的元始天尊脸色铁青。
他怎会不明白?
先前种种猜测,竟然全都不对!
人间气运变化、阐教运势衰退,乃至道心深处那一丝不安——
根源皆在此人!
圣人亲临凡尘,化身凡人悟道立教。
此举对人世影响深远。
从天地异象便可知晓:老聃已成撼动朝局的大圣人。
自今日起,道家必与礼教并立,
共为人间正道、社稷根基!
阐教气运岂能不衰?
元始天尊更清楚:
事情至此,已无转圜余地。
若当初早些察觉异常,
自有无数手段阻拦干预。
即使不能阻止老聃成圣,也能迫使老子让步,
共享气运之利。
然而如今《道德经》已成,道家大势已定,天地共证。
若再强行断绝道统……
且不说与老子彻底反目,连天地都将不容!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正是如此!
至于截教……
如今看来,分明就是摆在明处的诱饵罢了!
“元始师弟,通天师弟。”
老子骑着青牛来到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面前,向二人打了个招呼。
随后,他直接望向元始天尊。
“元始师弟,若要了结这番因果……不必找截教,该来八景山找我才对。”
他第一句话,便令元始天尊神色大变。
圣人开口,言出法随。
老子此言,等于将所有因果一力承担。
即便元始天尊清楚此事截教必然深陷其中,但既然老子已经表态,他若想追究,也只能去八景宫与人教交涉。
“师兄言重了。”
元始天尊冷声回应。
“不过师兄,难道忘了当年封神之事?”
他这话不仅是挑明矛盾,更暗含提醒——你如今与截教合作,可别忘了封神劫的过往。那可是导致截教衰落的关键因果。只要因果未明,即使合作,也不过是与虎谋皮。因果循环,下一次量劫时,终究要还。
然而老子只是轻轻摇头:“自然不曾忘记。”
说罢,在元始天尊与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这位圣人缓缓抬起手。
只见磅礴气运与功德自他周身流转而出,化作一道浩瀚灵光落在通天教主面前。
那正是老聃撰写《道德经》时,天地所赐的气运与功德。
“依先前约定,这些气运功德……尽数归截教所有!”
五十八、元始得宝藏玄机,通天立约镇圣丹!
老子望向通天教主,说道:“通天师弟,收下吧。”
通天教主含笑应道:“有劳师兄费心。”
随即转头对许林叮嘱:“徒儿,你暂且替我保管。”
两位圣人的对话让许林心中一暖。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洪荒:我,通天徒弟,成圣斩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