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计划”如同一场深入肌理的理疗,通过“提质”与“增效”双管齐下,清除了淤塞,疏通了脉络。公司的运营数据开始呈现出健康的迹象,一种新的、更加踏实严谨的工作节奏逐渐形成。然而,林砚深知,无论是沈砚心建立的教学标准,还是周锐优化的运营流程,都只是外在的“术”。若没有内在的“道”作为支撑,这些成果终将是沙上筑塔,难以持久。
这个“道”,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驱动每一个员工日常行为选择的底层逻辑,是“非遗纪元”区别于其他商业机构的灵魂所在。
过去,公司并非没有价值观。创业初期,“让匠心被看见,让传承有价值”就是他们共同的信条。但随着规模扩张、人员激增,这句口号在层层传递中逐渐被稀释、被曲解,甚至成为了某些人粉饰业绩的工具。审计报告中的那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失守。
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文化重塑,将那些被遗忘、被模糊的原则,重新擦亮、夯实,并注入到组织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
这个任务,林砚决定亲自来完成。
她谢绝了大部分外部邀约和内部事务性会议,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周。窗外由昼入夜,再由夜转昼,她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文档的标题始终未变——《非遗纪元文化价值观白皮书》。
她并非闭门造车。她反复研读飞行检查中的典型案例和周锐提供的成本分析报告,从那些反面教材中提炼教训;她与沈砚心、周锐进行了多次深谈,探讨他们各自领域坚守的底线与追求的目标;她调阅了大量的员工访谈记录和匿名反馈,试图捕捉那些隐藏在数据之下的人心浮动与真实渴望;她甚至重新翻看了创业初期的工作笔记和李阿婆、张师傅等传承人早期的合作记录,去寻找那份最初的感动与纯粹。
最终,她将“非遗纪元”的文化价值观,凝练为三个朴实却重若千钧的词组,并赋予了它们清晰的内涵与行为指引:
核心价值一:尊重手艺
· 内涵:深刻认识到每一门非遗技艺都是时间与智慧的结晶,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与美学价值。对待手艺,需怀有敬畏之心、钻研之态。
· 行为指引:
· 严格遵守“标准技法库”,不篡改、不简化核心技艺流程。
· 在教学和产品开发中,优先保障技艺传承的准确性与纯粹性。
· 主动学习、深入了解所负责技艺的文化背景与精神内核。
· 爱护和维护教学工具、材料及作品,视其为文化的载体。
核心价值二:敬畏传统
· 内涵:认识到传统是创新的根基,传承人是技艺的活水源头。与传承人合作,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份文化托付与责任共担。
· 行为指引:
· 恪守“保底+分成”合作模式,确保传承人利益得到及时、足额的保障。
· 在与传承人沟通中,保持谦逊学习的态度,尊重他们的经验与判断。
· 积极维护与传承人的长期、稳定、互信关系,不因短期利益损害合作根基。
· 在公司内部和对外宣传中,明确标注技艺来源与传承人贡献,维护其署名权与荣誉。
核心价值三:真诚利他
· 内涵:秉持真诚之心对待用户、合作伙伴及同事。追求在成就他人、满足用户真实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
· 行为指引:
· 对用户,不夸大宣传,不隐瞒缺陷,提供真实、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 对合作伙伴,信守承诺,公平交易,谋求共同发展与长期共赢。
· 对同事,坦诚沟通,相互支持,乐于分享知识与经验,营造简单、信任的内部氛围。
· 在面临利益冲突时,优先考虑用户利益、合作伙伴利益和公司长期声誉。
这三大核心价值观,彼此关联,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尊重手艺”是立身之本,“敬畏传统”是力量之源,“真诚利他”是行事之准。
白皮书的最后部分,林砚郑重地宣布,将这三大核心价值观,正式纳入所有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KpI),占比不低于30%。这意味着,一个员工哪怕业绩再好,如果在价值观考核上不合格,也将直接影响其薪酬、晋升乃至去留。考核方式将结合上级评估、同事互评、以及来自用户、传承人的反馈等多维度进行。
这份《非遗纪元文化价值观白皮书》完成后,林砚没有立刻大规模发布。她先召集了总监级以上核心管理层,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封闭研讨。她亲自解读白皮书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大家结合自身工作,探讨如何将价值观落地。
研讨会上,不乏争论和疑虑。
“价值观考核?这太主观了,怎么量化?”
“占比30%是不是太高了?会不会影响业务冲击的积极性?”
“有些行为,比如‘真诚’,很难界定啊……”
林砚耐心地听着,然后回应:“量化确实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行为事件法、360度评估反馈来尽可能客观化。占比高,是为了表明公司的决心——我们不仅要能打仗的队伍,更要一支有灵魂、走正道的队伍。至于界定,白皮书里的行为指引就是标尺。我们要的,不是完美的圣人,而是愿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且在出现偏差时愿意接受纠正的同行者。”
她看着在场的每一位管理者,语气深沉:“诸位,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不践行这些价值观,又怎么能要求基层的员工去做?文化重塑,必须从我们开始。”
会议结束后,管理层们带着复杂的情绪和一份沉甸甸的白皮书离开了。紧接着,公司召开了全体员工的线上发布大会,林砚亲自宣讲。
与第254章那场充满火药味的“整顿宣言”不同,这一次,林砚的语气更偏于沉静与恳切。她更多地讲述了价值观背后的思考,分享了李阿婆、张师傅等传承人的故事,以及创业初期那些秉持着“傻傻的坚持”却最终赢得信任的案例。
“我知道,有人会觉得这很理想化,甚至有些‘傻’。”林砚对着镜头,坦诚地说,“在很多人看来,商业世界就是弱肉强食,就是唯利是图。但我们‘非遗纪元’想走一条不一样的路。我们相信,尊重、敬畏与真诚,同样可以创造巨大的、可持续的商业价值。这条路或许会更难,更慢,但我相信,它最终通往的地方,会更加坚实和广阔。”
《文化价值观白皮书》迅速下发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校区。它被制作成精美的册子,张贴在办公区的文化墙上,更成为了新一轮员工培训和各级会议必须学习讨论的核心内容。
起初,不乏观望和形式主义的应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几次具体的冲突发生时,价值观开始显示出它的力量。
一次,某校区一位新入职的课程顾问,为了冲业绩,向一位老年学员夸大了一套高阶课程的难度和所需的精力投入,诱导其购买了并不合适的课程包。老人的子女发现后投诉到总部。校区经理根据“真诚利他”的准则,不仅立即为学员办理了全额退款,还对那名课程顾问进行了严厉批评和教育,并以此为例在团队内进行了反思。
另一次,采购部一名员工发现一家新的供应商报价更低,但在验厂时发现其工作环境恶劣,存在克扣工人工资的现象。他依据“敬畏传统”和“真诚利他”中关于合作伙伴的条款,顶住压力拒绝了这家供应商,尽管这意味着他本季度的成本控制指标可能无法完成。他的做法,得到了周锐的公开表扬。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员工们开始意识到,公司这次是动真格的,那些写在纸上的价值观,真的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工作和评价。
一种微妙的变化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讨论业务时,有人会下意识地问一句:“这样做,符合‘尊重手艺’的原则吗?” 跨部门协作时,沟通似乎变得更顺畅了一些,推诿扯皮少了。面对用户和传承人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耐心,似乎也更多了些。
文化的重塑,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它渗透在每一次选择、每一次互动之中。林砚知道,这需要时间,但种子已经播下,并且开始在坚实的土壤中,悄然生根。
第262章 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