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染成焦糖色,簌簌落在柏油路上,像极了盛唐长安街衢上随风飘卷的金箔。苏合香望着窗外掠过的古城墙轮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襟内侧——那里缝着一小囊“长安十二香”中的“忆旧香”,是她出发前特意为这次故都之行调制的。身旁的萧策正低头给苏念唐讲解手机地图上标记的唐代坊市分布,阳光透过车窗落在他鬓角,竟已染了几缕霜白,让苏合香忽然想起马嵬坡那个血色黄昏,他挡在自己身前时,甲胄上染血的发丝也是这样泛着冷光。
“妈,前面就是大明宫遗址公园了!”苏念唐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女孩已经迫不及待地攥着相机起身,背上还背着那个绣着缠枝莲纹的布包,里面装着她亲手调制的第一炉“初荷香”——那是她去年在传习基地完成的结业作品,特意带来想在故都遗址前“献”给这片承载了父母半生故事的土地。
车停稳后,三人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秋阳正好,透过稀疏的林木洒在遗址的夯土台上,那些残存的柱础石上还能看见清晰的榫卯痕迹,仿佛只要指尖轻轻一碰,就能触到千年前工匠们凿刻时留下的温度。苏合香放缓脚步,从随身的香盒里取出一枚银质香篆,小心翼翼地填入“忆旧香”的香粉。这香粉是用岭南沉香、西域安息香与江南的桂花蜜调和而成,香气不似“长安十二香”中其他香品那般浓烈,却带着一种温润的穿透力,恰如她对盛唐的记忆——有宫廷议事时的庄严,有合香居学徒们的笑语,也有战乱中生死相依的凛冽。
“这里应该是含元殿的遗址了。”萧策站在一处高台前停下脚步,目光越过空旷的广场,仿佛能看见当年万国来朝时,各国使节沿着龙尾道缓缓上行的盛况。他伸手虚虚比量着,“从这里到丹凤门,当年我随陛下出巡时,骑马也要走一刻钟。那时候街道两侧满是胡商的商铺,香料、珠宝、绸缎堆得像小山,晚上还有夜市,胡姬的琵琶声能传到曲江池边。”
苏念唐举着相机不停拍照,听到这话忽然停下动作,指着不远处一块刻有“麟德殿”字样的石碑问:“爸,您说奶奶当年是不是也在麟德殿里看过舞乐?”她口中的“奶奶”,是萧策在盛唐时早逝的妻子——萧策从未对女儿隐瞒过自己的过去,反而常常给她讲盛唐的家事,只是每次提到亡妻时,语气里总会多几分温柔的怅惘。
萧策闻言微怔,随即温和地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是啊,你奶奶最喜看《霓裳羽衣舞》,每次看完都要和我说起,说舞者身上的香气和宫宴上的‘瑞龙香’最是相配。”他转头看向苏合香,眼神里带着歉意,却见苏合香正含笑看着他们,手中的香篆已经点燃,一缕青烟袅袅升起,恰好缠绕在两人之间,像是无声的慰藉。
苏合香走上前,将手中的香篆炉放在一块平整的柱础石上:“这‘忆旧香’不仅能让人想起往事,还能感应到土地里残存的气息。你们仔细闻,是不是能闻到一丝淡淡的松烟香?”
苏念唐凑近香炉深吸一口气,果然闻到一缕清冽的松烟味,混着沉香的醇厚,竟让她莫名想起历史课本里记载的唐代科举——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是不是也在这样的香气里挑灯夜读?而萧策则闭着眼沉默良久,再睁开时眼底竟有些湿润:“是当年东宫书房常用的‘松烟香’,我年轻时在那里陪太子读书,每天都能闻到这个味道。”
就在这时,一阵秋风卷着落叶掠过香炉,青烟忽然改变方向,朝着遗址西侧飘去。苏合香心中一动,想起《香经》里记载的“地脉引香”之说——当香气与地下的地脉之气相和时,便会朝着地脉汇聚的方向飘动。她连忙收起香篆炉,对两人说:“跟着香气走,或许能找到些特别的东西。”
三人沿着青烟指引的方向往前走,穿过一片竹林后,眼前出现一处被木栅栏围起来的遗址区,牌子上写着“唐代香料库遗址”。苏念唐兴奋地跑过去,趴在栅栏上往里看,只见地下整齐排列着数十个陶罐残片,阳光照在陶片上,能看见上面隐约的绳纹。“妈,您看那些陶罐,是不是当年装香料的?”
苏合香点点头,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放大镜,仔细观察着陶罐残片:“这些陶罐的形制和我在盛唐时见过的香料罐一模一样,你看这个残片上的釉色,是邢窑的白釉,当年只有宫廷的香料库才会用这么好的瓷器装香料。”她忽然注意到一片较大的陶片上有个细微的刻痕,连忙让萧策帮忙找来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特许他们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近距离观察。
萧策小心翼翼地戴上手套,拿起那片陶片,用软毛刷轻轻拂去上面的尘土。当刻痕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时,三人都愣住了——那是一个“苏”字,笔画间还带着几分仓促,像是刻字的人当时正急着做什么。苏合香的心跳骤然加快,她想起自己当年在宫廷香料库工作时,为了方便辨认,曾在自己负责的香料罐上刻下“苏”字,难道这片陶片就是当年她用过的香料罐?
“妈,您怎么了?”苏念唐察觉到母亲的异样,连忙扶住她的胳膊。苏合香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触碰着那个“苏”字,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自己刻字时的力度:“这个字,是我当年刻的。那时候我刚进宫廷香料库,负责管理西域进贡的安息香,怕和其他香料弄混,就在罐上刻了自己的姓。”
萧策握着陶片的手微微收紧,他看着苏合香泛红的眼眶,轻声说:“没想到过了千年,你当年留下的痕迹还在。”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玉佩——那是他当年在长安时佩戴的,后来穿越到现代时一直带在身上,玉佩上刻着“萧”字,与苏合香手中的玉佩纹路相似。他将玉佩放在陶片旁,阳光透过玉佩落在“苏”字上,竟像是给那个刻痕镀上了一层金边。
苏念唐看着眼前的一幕,忽然从背包里取出自己的“初荷香”,小心翼翼地倒在一片干净的陶片上,用打火机点燃。清淡的荷香缓缓升起,与空气中的“忆旧香”交织在一起,竟形成一种格外温润的香气。“妈,爸,我把我的香也留在这里,就当是我们一家人给盛唐的礼物。”女孩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却又充满了骄傲——她终于明白,父母口中的“传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跨越千年的思念与坚守。
工作人员见他们对遗址如此珍视,便主动拿出一本考古日志,翻到其中一页递给他们:“我们在发掘这里时,还发现了一些香料残粒,经过检测,里面有沉香、麝香、安息香的成分,和史书中记载的‘长安十二香’成分很像。”苏合香接过日志,看着上面的检测报告,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那些香料残粒,或许就是当年她亲手调配的“长安十二香”留下的痕迹,是这片土地对她跨越千年的回应。
夕阳西下时,三人准备离开遗址公园。苏念唐走在最后,她回头望了一眼香料库遗址,忽然发现那缕“初荷香”的青烟还在缓缓升起,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像是一条连接古今的香带。她忽然下定决心,从背包里取出纸笔,写下自己的心愿:“我要把这里的故事写进我的毕业论文里,还要用这些陶罐残片的纹样设计新的香盒,让更多人知道盛唐的香文化有多美。”
萧策听到女儿的话,欣慰地笑了,他握住苏合香的手,两人相视一笑。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遗址的青石板路上,与千年前的印记重叠在一起。苏合香摸了摸衣襟里的“忆旧香”,忽然觉得,所谓跨越千年的爱情与传承,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像这香气一样,在岁月里静静流淌,在故都的土地上悄悄扎根,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开出最美的花。
上车前,苏合香最后看了一眼大明宫遗址的方向,夕阳正落在含元殿的夯土台上,给那片古老的土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她知道,这次故都之行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就像“长安十二香”的香气从未消散,他们的故事,以及苏念唐这一代人的故事,还会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带着盛唐的香魂,走向更远的未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