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期限到了。张师傅带着两个黑眼圈,但腰杆挺得笔直,把一只光洁如镜、毫无瑕疵的电饭煲内胆放在了陆信和苏宁面前。
“陆总,苏工,验收!”他声音沙哑,却透着股不容置疑的硬气,“这条线,俺拿砂纸一点点磨过,参数调了上百遍,工人挨个手把手教出来的。这批三百个,全A级品,有一个不合格,你扣俺工资!”
陆信拿起内胆,对着灯光左看右看,又用手指细细摸了一遍内壁,光滑如釉。“好!老张,漂亮!”他用力拍了拍张师傅的肩膀,“这下咱们心里有底了!”
生产线恢复运转,合格的“A级品”内胆一个个流下产线,与其他优化过的部件组装成完整的电饭煲。产品最终定名“炊云1号”,取“巧手炊金云,家家米饭香”的寓意。工业设计团队给它配了乳白色的简洁外壳,流线型的顶盖,操作面板只有几个清晰的触摸键和一块小小的液晶屏,显示着当前模式和剩余时间,整体看起来精致又不失亲和力。
“厨房革命”体验活动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市场部没有选择在大商场搞华丽的路演,而是别出心裁地联系了市里几个有代表性的居民社区、职工食堂,甚至通过利通的渠道,找到了一些注重生活品质的年轻家庭和美食爱好者,发出了五百份限量体验邀请。体验期两周,用户只需缴纳少量押金,就可以把“炊云1号”抱回家,深度使用。
活动启动那天,是个周六。几个试点社区和指定的利通门店门口,居然排起了小队。来的人有挎着菜篮子的阿姨,有牵着孩子的年轻父母,也有好奇的大学生。
“真能不糊底?”一个阿姨将信将疑地问现场的工作人员。
“阿姨,您拿回去试试,糊了底您来找我!”工作人员笑着保证。
“这模样倒是挺俊,比我家那个黑疙瘩强多了。”一个年轻女孩打量着展示机。
“听说煮饭特别香?我老婆就嫌我煮饭硬,这回可得争口气。”一个戴眼镜的男青年腼腆地笑着。
五百台“炊云1号”很快被领走。集团内部,尤其是小家电事业部,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张师傅几乎住在了车间,确保后续生产万无一失。市场部和战略发展部则紧盯着反馈渠道。
头几天,反馈零零星星,多是询问操作细节的。直到第四天,第一个“爆点”出现了。
省报一位参与了体验活动的记者,在自家报纸的生活版块发了篇小文章,标题叫《“懒人”福音?一款能读懂米的电饭煲》。文章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记录了他用“炊云1号”尝试煮籼米、粳米、甚至糙米的过程,对米饭出锅时颗粒分明、香气浓郁、锅底只有一层完美金黄锅巴的效果大加赞赏,尤其称赞了其“傻瓜式”操作和稳定的品控。
这篇文章像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了涟漪。紧接着,各种渠道的反馈开始涌来。
利通门店的客服电话响个不停:
“喂?你们那个‘炊云’电饭煲还有货吗?我邻居用了说好,我也想要一个!”
“啥时候正式上市啊?体验的这台我都不想还了!”
“价格是有点小贵,但要是真这么省心,这钱花得值!”
集团的用户反馈邮箱也收到了不少邮件:
“以前最头疼焖饭,火候太难掌握,要么夹生要么糊锅。用了‘炊云’,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会做饭了!”——一位刚工作的年轻白领。
“给我妈买了一台,老太太高兴坏了,说这辈子没吃过这么顺口的米饭,连带着看我都顺眼多了。”——一位中年男士。
“我是开小饭馆的,用了这个,米饭品质稳定多了,客人夸了好几次。”——一位个体老板。
口碑,以一种超越广告的方式,在菜市场、在办公室、在家庭餐桌间悄然传播开来。“槐花”这个名字,第一次和“好吃的米饭”紧密联系在一起。
陆信看着市场部汇总来的报告,脸上笑开了花:“成了!咱们这步棋走对了!用户要的就是这个!省心,好吃!”
利通公司的林经理也亲自打来电话,语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热络:“陆总,苏工!恭喜啊!‘炊云1号’这反馈,太好了!我们下面好多门店都催着要货呢!虽然定价是比同类产品高一些,但复购意愿非常强!很多体验用户直接表示要买!我看,咱们得赶紧扩大产能,抓紧上市!”
【叮!“炊云1号”模糊逻辑电饭煲凭借卓越的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成功引发市场热烈反响与口碑传播。奖励积分:300点!】
【当前总积分:2280点!】
积分的增长伴随着市场实实在在的认可,让苏宁也深感欣慰。她注意到,在纷至沓来的好评中,有一条来自某大学教职工社区的反馈显得格外“专业”。反馈者详细记录了使用不同水质、不同米水比例下的米饭口感变化,甚至对液晶屏显示信息的逻辑提出了优化建议,行文严谨,数据翔实,不像普通用户,倒像是……在做产品分析。
她把这条反馈单独标记出来,让春苗留意一下这个用户的其他信息。春苗很快回复,该用户登记信息是“大学研究员”,但具体单位模糊。
“可能是比较较真的用户吧。”春苗没太在意。
苏宁却隐隐觉得没那么简单。她让战略发展部稍微关注一下近期市场上竞争对手,尤其是ccE在相关领域的动向。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ccE近期确实加强了对华国小家电市场的调研,但尚未有直接针对性的产品推出。
“但愿是我想多了。”苏宁把那份“专业”的反馈锁进了抽屉。
“炊云1号”的正式上市发布会,选在了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地点就在集团总部一楼的展厅。没有炫目的灯光舞美,展厅被布置成了一个温馨的现代厨房场景,十几台“炊云1号”同时工作,焖煮着不同种类的米饭,浓郁的饭香弥漫在整个空间。
到场的除了媒体,更多的是从体验用户中筛选出的代表、利通的核心渠道商,以及一些闻讯而来的潜在消费者。张师傅穿着崭新的工装,精神抖擞地站在产品旁,接受着人们的询问,脸上满是自豪。当现场打开几台电饭煲,展示那颗粒晶莹、锅巴金黄的米饭时,现场响起了一片惊叹和掌声。
预订电话在发布会结束后彻底被打爆。利通全国的渠道订单雪片般飞来,远远超出了最初的产能规划。张师傅带着人开始筹划第二条生产线,忙得脚不沾地,却甘之如饴。
傍晚,苏宁和陆信站在办公室里,看着楼下物流区域排队等待装货的卡车。
“总算是在这日常烟火气里,立住了一只脚。”陆信感慨道。
“嗯。”苏宁点点头,“但这饭能煮得多香,能香多久,还得看火候能不能一直稳得住。”
她望向窗外,城市华灯初上,千家万户的窗口亮起温暖的灯光。她仿佛能看到,其中一些厨房里,正飘出“炊云1号”煮出的米饭香气。那是最寻常的日常,却也蕴藏着企业安身立命最坚实的根基。
而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那份被标记的“专业”用户反馈,正被整理成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即将呈送到ccE大中华区某位高管的案头。报告末尾的结论是:“……产品设计理念与用户体验把握精准,虽定价偏高,但已形成初步口碑壁垒。建议加快同类产品研发进度,并可考虑从其供应链或核心元器件层面寻找突破口……”
一场围绕日常炊烟的无声较量,其实早已悄然开始。只是此刻,“槐花”园区内,灯火通明,米饭正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在八零搞事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