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搞事业

书里藏月亮

首页 >> 我在八零搞事业 >> 我在八零搞事业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颤栗世界陈风柳婉医官亨通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婚宠鲜妻:宫少,别傲娇!都市极品强龙仙逆万界独尊民国诡案录疯巫妖的实验日志
我在八零搞事业 书里藏月亮 - 我在八零搞事业全文阅读 - 我在八零搞事业txt下载 - 我在八零搞事业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90章 数据仁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窗外,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染上秋色,又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周五下午。苏宁刚结束一个关于“守护系列”产品线拓展的电话会议,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婴儿房里,陆星辰在小床上睡得正香,发出均匀的呼吸声。陆信则还在集团总部,处理着季度财报的最后定稿。一切都按部就班,透着一种被新生儿打乱节奏后又重新建立起来的、带着奶香味的平静。

就在这时,苏宁放在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右下角,一个设计简洁的应用程序图标——那是“星火智云”面向智慧社区试点项目的管理端——突然闪烁起柔和的橙黄色光晕,并伴随着一声轻微但不容忽视的提示音。

苏宁移动鼠标点开。弹窗显示的是连接着云平台的、位于城市另一端某个老小区单元的用电数据监测曲线。用户备注名是“沈伯(独居)”。曲线图清晰地显示,从昨天傍晚开始,该户的用电模式出现显着异常:平日规律起伏的、代表早晚做饭和看电视的用电高峰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持续在极低功耗水平、几乎平直的线,只在凌晨时分有过一次极其短暂、微弱的波动,像是只开了一下冰箱门。

系统根据内置的“独居老人异常行为识别算法”,自动将风险等级标记为“中等”,并触发了“社区核查”提示。屏幕下方,还关联着社区志愿者上午十点的一次上门记录反馈:“敲门五分钟,无人应答,电话未接通。邻居表示前天下午还见过沈伯下楼遛弯。”

苏宁的心微微一沉。沈伯她是知道的,是集团早期“科技适老”公益项目中结对帮扶的一位老人,儿子在国外,老伴去世得早,性格有些执拗,之前社区想给他装紧急呼叫按钮,他总觉得是监视,死活不同意,最后还是装了这套不显山露水的智能电表和环境传感器(名义上是“节能试点”),才勉强接受。

她立刻拨通了陆信的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情况。

“持续低耗能,无人应答……”陆信在电话那头沉吟片刻,语气变得果断,“阿宁,你立刻联系对应的社区工作站王主任,把数据和预警发过去,强调我们系统的判断依据。我这边马上结束,让司机备车,我们一起过去看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一种混合着责任感和隐隐担忧的情绪在苏宁心中蔓延。她迅速执行了陆信的安排。社区王主任起初还有些迟疑,觉得是不是老人只是出门走亲戚了,但在苏宁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对比分析和志愿者反馈后,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答应立刻协调人员再次上门,必要时联系锁匠和派出所。

一小时后,陆信的车接上苏宁,一同赶往那个位于城市东北角的老小区。车上,两人都沉默着,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苏宁下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小星辰安睡的实时监控画面,那种对幼小生命的呵护之情,与此刻对一位陌生老人安危的牵挂,奇异地交织在一起。

“我在想,”苏宁忽然开口,声音在车轮的噪音中显得有些轻,“如果‘星火智云’能更早、更精准地识别这种风险,或者,如果沈伯当初不那么抵触那个紧急呼叫按钮……”

陆信握住她的手,指尖有些凉:“科技不是万能的。它能发现异常,但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人。我们尽力而为。”

到达小区时,社区王主任、一名社工、一名片警以及匆忙赶来的锁匠已经等在单元楼下。楼道里光线昏暗,弥漫着老旧建筑特有的潮湿气味。敲门,依旧无人应答。邻居被惊动,探出头来,忧心忡忡地说:“是啊,是有点怪,老沈平时这时候早该出来买菜了。”

锁匠在民警的示意下开始工作。门锁打开的“咔哒”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格外清晰。

门被推开一股难以形容的、混合着沉闷空气和一丝若有若无异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客厅里光线昏暗,窗帘紧闭。借着门口透进的光,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沈伯,穿着单薄的睡衣,蜷缩在客厅冰冷的地板上,身下是凌乱的被褥,似乎是从沙发上滚落下来的。他意识模糊,嘴唇干裂,发出微弱的呻吟声。

“老沈!”王主任惊呼一声,立刻冲了过去。片警迅速检查其他房间,排除其他风险。社工则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苏宁和陆信站在门口,心脏被眼前的情景紧紧攥住。地板上散落着一个翻倒的搪瓷水杯,水渍早已干涸。旁边的小茶几上,放着半碗早已凝固、长了霉点的面条,和一瓶打开盖子的降压药。

急救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医护人员迅速将沈伯抬上担架,送往最近的医院。王主任跟着去了医院,社工留下来联系沈伯的亲属。现场只剩下苏宁、陆信和那位片警,以及闻讯赶来的几位小区居民,围在门口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后怕与同情。

“多亏了你们这个系统啊,”片警抹了把额头的汗,对陆信和苏宁说,语气里带着庆幸,“再晚发现一两天,后果不堪设想。医生说可能是突发脑梗,摔倒后无法动弹。”

一位热心的大妈插话道:“老沈这人就是犟,孩子们给他买手机他不用,装个啥报警器也说麻烦。这下可好……唉,真是!”

另一位大爷则看着技术人员在检查那个不起眼的智能电表,眼神里流露出些许复杂的神色:“这东西……真能知道人在屋里出事了?那平时我们干啥,它不都一清二楚?”

这句话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刚刚经历了一场生命救援的、波澜未平的心湖。

沈伯因为发现及时,经过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需要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和康复。这次成功的社区救助案例,很快被当地媒体报道,标题着重突出了“智能云平台立功,独居老人转危为安”。“星火智云”和“星火科技”的名字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收获了大量的赞誉,“科技温度”成为了关键词。

集团内部也因此备受鼓舞。在周一的例行高管会议上,负责智慧社区项目的副总周明,趁热打铁,提出了一份更加激进的“主动关怀”计划草案。

“这次事件证明了我们数据模型的有效性!”周明显得有些兴奋,指着投影幕布上的ppt,“我认为,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将风险预警阈值降低,增加监测维度,比如通过接入的水流传感器数据判断老人洗漱是否异常,甚至……我们可以探讨,在获得用户明确授权的前提下,引入更先进的行为分析人工智能,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感知跌倒、长时间静止等更细微的危险信号。我们要把‘星火智云’打造成独居老人的‘数字守护神’!”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赞同,也有疑虑。

陆信看着计划书,没有立刻表态。他转向一直沉默的苏宁:“苏总,你的看法呢?”

苏宁放下手中的笔,目光扫过与会众人,最后落在周明身上,语气平和但坚定:“周总的初衷是好的,这次的成功案例也确实令人振奋。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将监测深入到用水习惯、行为姿态这个层面,即便获得了授权,对用户——尤其是像沈伯这样注重隐私的老年人——意味着什么?这不再是简单的用电数据,而是触及个人生活最私密角落的信息。”

她顿了顿,回忆起沈伯邻居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数据边界本能的警惕:“我们现在依靠相对间接的用电数据推断异常,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平衡点。如果过度深入,我怕‘守护神’会变成他们眼中的‘监视者’,从而引发更大的抵触。科技的温度,首先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

周明立刻反驳:“苏总,我理解你对隐私的担忧。但我们要权衡的是生命权和隐私权孰轻孰重!沈伯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如果我们有更精准的行为监测,或许能提前几个小时甚至一天发现异常!对于独居老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我并非否定生命权的重要性,”苏宁迎上周明的目光,语气依旧冷静,但语速稍稍加快,“恰恰是因为生命权至关重要,我们才更需要审慎。一旦信任被破坏,再好的技术也无法推广。我们有没有做过详细的用户调研,有多少老人能接受这种程度的监控?如果强行推广,导致更多像沈伯一开始那样拒绝一切智能设备的老人出现,是不是反而将他们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紧张。支持周明的人认为技术无罪,救命要紧;支持苏宁的人则担忧过度采集数据会埋下隐患,甚至可能引发未来的法律和伦理纠纷。

一直沉默的市场总监杨姐也开口了,她苦笑着说:“还有个现实问题。媒体现在把我们捧得很高,万一,我是说万一,下次我们的系统误报了,或者更糟,因为隐私设置过于严格导致没能及时预警,发生了悲剧,舆论会立刻反转,指责我们见死不救或者技术失灵。到时候我们怎么办?”

陆信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听着双方的辩论。他看到了周明眼中的急切和技术人的理想主义,也理解苏宁的审慎和对人的尊重,更明白杨姐所代表的现实压力。这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分歧,更是企业价值观在具体业务场景下的碰撞。

“好了,”陆信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让争论停了下来,“你们都说得有道理。生命关怀和数据隐私,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选项,我们需要找到那个最恰当的平衡点。”

他看向周明:“老周,你的方案,技术上前沿,初衷也是好的。但是,苏总的顾虑必须重视。我建议,你的团队接下来重点做两件事:第一,深入研究如何在现有数据维度(如用电、门窗开关)基础上,通过更先进的算法挖掘,提高识别精准度,减少误报,而不是急于拓展新的、更敏感的数据类型。第二,针对你提出的‘主动关怀’升级版,设计一套分级、可选、需要用户明确且反复确认的授权方案,并附带清晰易懂的隐私协议说明,我们先在小范围、高意愿的志愿者群体中进行试点,收集反馈,绝不大规模强制推广。”

接着,他转向苏宁:“阿宁,你的担忧是必要的刹车。我们不能在技术的道路上狂奔,忘了出发的目的是为了人。我希望你牵头,联合法务、公关和用户研究中心,制定一套关于智慧社区项目数据采集和使用的伦理准则草案,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存储期限和删除机制。同时,探索除了技术监控之外,如何结合社区志愿者、邻里互助等传统人文关怀模式,构建一个更立体、更有温度的守护网络。科技应该是赋能和辅助,而不是取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陆信的决策,为这场辩论暂时画上了句号。他没有否定任何一方的价值,而是试图将两种诉求融合到一个更稳健、更具操作性的框架内。

几天后的傍晚,苏宁和陆信带着一些营养品,再次来到医院探望沈伯。老人已经清醒,虽然还很虚弱,但精神明显好了很多。看到他们,沈伯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感激之色。

“谢谢……谢谢你们……”老人声音沙哑,费力地说道,“我听王主任说了,是那个……电表……救了我这老骨头一条命……”

护工在一旁补充道:“沈伯现在可配合了,医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沈伯有些不好意思地扯了扯嘴角,喃喃道:“以前……总觉得……是麻烦……是监视……现在才知道……是救命的……”

离开医院,华灯初上。秋夜的风带着凉意,但城市的灯火却显得格外温暖。坐进车里,两人都久久没有说话。

“沈伯态度的转变,说明了很多问题。”苏宁望着窗外流动的霓虹,轻声说,“技术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解决真实的需求、并在实践中被用户感知和认可来实现。强制和过度,只会适得其反。”

陆信点点头,手握在方向盘上:“是啊。今天下午,伦理准则的初稿我看了,框架很好。尤其是那条‘最小必要原则’和‘用户知情同意前置’,必须坚持。我们做企业,追求技术进步没错,但心里得有一条底线,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征得同意才能做。”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深沉:“这次的事情,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星火’未来的方向,不仅仅是做出更强大的芯片、更智能的平台,更是要探索如何让这些技术,以一种更负责任、更尊重人的方式,融入生活,解决像养老、育儿这样的社会真问题。这份重量,比单纯的商业成功更沉,但也更有意义。”

车子驶过繁华的街区,远处居民楼的窗户里,透出星星点点的灯光,每一盏灯下,可能都有一个家庭,一段人生。苏宁想起家里嗷嗷待哺的女儿,想起医院里劫后余生的沈伯,想起会议上激烈的辩论,也想起陆信最终那份寻求平衡的决断。

她轻轻靠在椅背上,感到一种疲惫,但更是一种充实。“成长的重量……”她喃喃自语。这份重量,是抚养孩子的辛劳与甜蜜,是管理企业的压力与责任,是面对技术伦理时的审慎与抉择,更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无论是幼小的星辰,还是年迈的沈伯——的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科技的理性之光,唯有经过人文的温情调和,穿过数据隐私与生命关怀的伦理迷雾,才能精准地照亮那些需要被照亮角落,真正承担起“守护”的使命。前路依然漫长,但方向,就在每一次这样的挣扎、辩论与选择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我在八零搞事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强升级亿万暖婚之夫人甜又拽大唐:从种土豆开始嘉佑嬉事网游之最强传说暗黑破坏神之毁灭剑控天下烈火集团:早安腹黑BOSS异界最强赘婿方羽修炼五千年医路逍遥九流闲人爱潜水的乌贼作品无相进化官术都市之上门神医最强超级学霸圣祖花豹突击队斗破之风起青山
经典收藏人生如意全靠演技王爷别虐了,你的暗卫娇妻早跑了火影直播从剧场版开始快穿:绝嗣老男人哄着小寡妇生娃重生后,我在冰山总裁怀里乱撒野公主殿下请理智,亡国敌君是绿茶原神:异世回忆录我家当铺当鬼神穿越后只想好好活着我带着十二符咒去异世界误撩顶级豪门大佬后被天天放肆宠某时此地惊!废材小师妹竟然是修仙大佬玄门大佬在惊悚世界赢麻了熊就要有个熊样繁花错位似流年无敌了,在漫威整点乐子要相信阳光总在虎啸乾坤:万物传奇斩神:魔法使与时间的碰撞替嫁后植物人老公宠上天
最近更新万古第一鼎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师姐每天都在走火入魔亮剑:我打鬼子就有用不完的弹药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高武:开局黑虎拳,砍翻乱世!鸿蒙动乾坤算命吗?超准还送打脸服务闲来无事凑热闹奥特:你说我哥怎么了序列劫:洪荒碎星录灵脉觉醒:废柴少主的逆袭之路大佬:我的纹身能加点新鸳鸯蝴蝶梦之天煞孤星我的女友是个狐狸精神雕:开局令东来,领悟浩然剑气青灯再启:与反派的前世五姓嫡脉:躺赢大唐沪上奕星际纪元:龙影传奇
我在八零搞事业 书里藏月亮 - 我在八零搞事业txt下载 - 我在八零搞事业最新章节 - 我在八零搞事业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