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原本凝重的气氛早已散了个干净。
百官个个笑得合不拢嘴,边笑边抹眼泪,兴奋得连身上的金子、手指上的玉扳指都随手抛给了太监。
搁以前。
这就是贿赂内侍的大罪,谁都不敢碰。
可眼下,张公公来者不拒。
还一边劝大家冷静。
“各位大人,轻点声……”
可外面实在太吵。
突然。
一声怒吼划破喧闹。
“想把咱耳朵震聋是不是?吵成这样?吵醒了咱儿子,咱一个不饶!”
东宫门外。
老爷子慢悠悠地走了出来。
张公公吓坏了,赶紧想甩掉手里的“赃物”。
可老爷子不知是真没看见,还是故意装看不见。
只淡淡地扫了他一眼,就转头看向百官。
嘴上在骂,脸上却藏不住的高兴。
“够了!别吵了!”
“刚才这奴才说的话,你们也都听见了。”
“标儿能活命,全靠那位贵人。”
“可贵人也说了,这只是缓过来,病根还得解字谜才能除。”
说着,朱元璋一屁股坐在殿外的台阶上。
“你们人多,都动动脑子,快点给咱想出来。”
“这第一个字谜:王爷戴上白帽子!”
“第二个字谜:良辰美景画中看!”
“标儿能不能彻底好,就靠你们了!”
百官这才慢慢安静下来。
两个字谜?
一时间,不少人面面相觑。
蓝玉急得挠头抓耳,这种事他可不懂。
还得靠文官。
正想着。
忽然。
“陛下,老臣明白了,第一个字谜……”
“是【皇】字!”
“第一个谜底,就是皇字!”
文官队列之中。
站在最前头的,是一位年近六十、长须飘飘的老者,语气激昂。
正是吏部尚书詹徽。
洪武十五年的状元,才学没人会怀疑。
老爷子也认真看了过来。
他立刻解释道。
“王爷戴白帽子,拆解来看。”
“王上加个白,就是‘皇’。”
话音一落。
四周一片亮光。
不少人连连点头。
“对啊,上白下王,这不就是【皇】字嘛。”
“詹大人不愧是当年的新科状元,皇上刚提出问题,他就能迅速解答出来。”
“这都是太子福气深厚,自有天助。”
“对对对。”
此时。
群臣纷纷附和,争先恐后地夸赞。
开什么玩笑。
他们虽没能第一时间给出答案。
当不了主角。
还不能当个捧场的配角?
眼下说几句顺耳的话,皇上和詹大人都高兴,也等于留下一份人情。
官场中,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就在众人称颂,连洪武帝都点头微笑时。
文官队列的另一侧。
那是韩林学士的位置。
洪武帝早年觉得翰林学士无所作为,曾大幅削减他们的职位。
最高仅到正四品。
后来发现。
没有这些清流名士,朝堂风气变坏,官员选拔也失去了标准。
到洪武二十年。
又重新重用韩林学士。
多数人担任御史,专司监督百官之责。
也因此。
监察御史与六部之间,总有些微妙的摩擦。
此刻。
翰林学士中走出一位四十出头的男子,朗声道。
“陛下,詹大人的答案有误。”
众人望去。
洪武帝微微皱眉。
朝中官员则低声议论。
“是黄子澄,洪武十八年的会试第一,也算是个状元。”
“还是东宫的伴读,如今是二皇孙朱允炆的先生。”
“他难道有别的答案?”
听闻议论,黄子澄大步上前,面向朱元璋。
“臣确实有不同的见解。”
他行礼周全,先向皇帝施礼,然后望向詹徽。
“詹大人,下官是东宫旧人,太子对下官有知遇之恩。”
“既然那位老神仙能救太子。”
“下官也愿尽绵薄之力。”
詹徽拱手一笑:“黄大人有高见尽管说,事关太子健康,我不会计较这些。”
说完,他又看向众臣。
“诸位若有想法,也不必拘礼,不论官阶高低,畅所欲言。”
“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开谜题。”
“尽快找到灵药,救太子早日康复。”
皇帝点头赞同。
“詹爱卿说得在理,凡是有想法的,都应该说一说。”
“依我看,那老神仙既出了两个字谜。”
“这谜题之间,必然有关联,只要能前后连贯,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詹徽立刻行礼。
“陛下圣明!”
百官也随之附和,“陛下圣明!”
老爷子皱眉挥了挥手,语气略显烦躁:“别扯什么圣不圣明的,关键是要救我儿子。”
“谁要是能说对谜底,等于是帮了太子,重重有赏!”
话音落下,群臣顿时来了精神。
黄子澄随即开口。
“陛下,依下官之见,王爷戴着白帽子……也许可以理解为……”
他停顿了一下,似有顾虑。
老爷子看出端倪,“有话就说。”
黄子澄硬着头皮道:“自古白帽,多用于白事,再结合太子先前病重的情况。”
“会不会是指‘丧’、‘死’、‘亡’一类的字?”
黄子澄这话一出。
现场气氛瞬间冷却。
他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脸上露出几分尴尬。
……
“这人谁啊?我都送了药,救了这便宜老爹,怎么还能往那种方向联想?”
桃园空间里。
朱雄英一手扶额,满脸无奈。
“不会说话就别瞎说,别带偏了别人。”
“要是真被往那方面想,那我这药不是白送了?”
他叹了口气,转头继续盯着皇宫的画面。
……
果不其然。
老爷子的脸色已经难看了几分。
詹徽赶紧出来缓和,“黄大人虽言辞不妥,但也算提供了一个思路。”
“不如我们继续解下一个字谜吧,陛下也说了,两个字谜有关联。”
“詹大人说得对!”蓝玉接口道。
“太子都已经救回来了,怎么可能还往那种字眼上靠?”
“你这话说得真不吉利。”
眼看场面要乱。
老爷子沉声打断:“别吵了,有答案就说,先解第二个谜题。”
“第二个是——良辰美景画中看。”
“大家说说看。”
……
一句话定下基调。
詹徽开始绞尽脑汁,边想边用手比划。
众臣也纷纷陷入思索。
“美景画中看……会不会是‘虚’?意思是虚幻的美景?”
有人小声嘀咕。
“那跟‘皇’字连起来,皇虚?这不扯吗?”
“那会不会是‘假’?”
“更不对。”
“会不会是‘框’?画中看,就是画框里的景色?”
“皇框?你听过这词吗?”
……
大臣们七嘴八舌地猜测。
但无论怎么答,始终摸不着边。
反倒闹出了不少笑料。
老爷子越听越急,眉头拧得越来越紧。
“我明白了!”
忽然间。
一声兴奋的呼喊,从人群中传来。
老爷子抬眼望去,还是那个黄子澄!
他眉头一挑。
先前黄子澄说的“危、亡、毙……”几个字,就让老爷子有些不悦。
但看他语气坚定,老爷子还是决定听一听。
“说吧。”
黄子澄神采飞扬,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得意。
他扫了一眼群臣,略显自豪地开口。
“圣上,结合第一个字谜,‘王爷戴个白帽子’。”
“再来看第二个,‘良辰美景画中看’。”
“而眼下,太子正病重。”
“老神仙之意,或许是希望将‘王’字护住。”
“可‘王’并非良辰美景,太子也非‘王’,而是国之储君,是‘宝玉’!”
“那么,国之宝玉,远胜美景,天然雕琢,价值连城!”
“结合储君身份,这个字就出来了。”
“护住玉,不就是‘国’字!”
黄子澄越说越激动,语速越来越快。
百官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也能被他想到?
可当他们回忆起上一个字谜的答案时——
“亡”字。
大家的脸色开始不对劲。
刚想提醒。
可黄子澄已经大声说了出来。
“肯定是‘国’字!”
他满脸自信,“回圣上,结合第一个字谜。”
“那结果就是……”
话还没说完。
黄子澄的声音猛地卡住。
脸色瞬间发白。
他慌忙看向众人,却发现群臣已经远远地避开了他五步远。
武将那边,蓝玉反应慢半拍,嘴里念叨着。
“第一个是‘亡’字……第二个是‘国’……”
他忽然瞪大眼睛,一脸震惊。
“亡国?”
空气瞬间凝固。
老爷子脸色一沉,眼神冷得像冰。
“你这老东西,是在诅咒我大明?”
“亡国!”
“你是这个意思?”
蓝玉怒火中烧,拳头都快攥紧。
黄子澄呆立原地,这才反应过来哪里不对。
“陛下,臣绝无此意,只是依字推理,才得出这个答案。”
他赶紧跪下,急忙解释。
“臣也没想到,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竟会是这个意思。”
老爷子眉头紧锁。
黄子澄方才说得头头是道,如今却成了无心之失。
“起来吧,咱懒得计较。”
他摆了摆手,语气里满是烦躁。
“这两个字谜,牵扯到太子的生死,不管怎样,你们必须找出正确的答案。”
黄子澄立刻应下。
接着。
大臣们齐心协力,继续琢磨答案。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
心里焦急万分。
好在刚才御医说,太子目前的情况暂时没有大碍。
他才能勉强定下神来。
只是,眼看天色已晚,东宫外头也不能聚集这么多官员。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回去之后继续想。”
“这字谜的答案,至关重要。”
“你们也可以让学生们一起猜猜看。”
“明天早朝,再告诉咱结果。”
“夜深了,就不留你们了。”
眼见皇上下了逐客令。
众臣自然不敢久留,纷纷答应,各自回府。
只是。
等大部分人都离开了。
朱元璋却发现,蓝玉等人还站在原地。
另一边,詹徽和傅若水等人也并未离开。
“陛下,我们几个想进去看看太子。”
朱元璋点头,知道他们是想亲眼确认太子的状况。
便答应道:
“进来吧。”
随着皇上走进东宫。
只见朱允炆和朱允熥还跪在地上,吕氏虽已止住哭泣,但眼睛仍是红的。
宫女在一旁小心地喂药。
“标儿能喝药了?”
朱元璋面露喜色。
吕氏连忙应声:“皇爷,按照御医的嘱咐,太子只能慢慢喝一点药汤,儿媳真是多亏了您在关键时刻做主,否则再拖下去,太子……呜呜……”
皇上摆摆手,语气中带着庆幸。
“别哭了,允炆允熥也回去休息吧,这几天都没睡好。”
突如其来的温和话语,让几人一时愣住。
这种语气,他们很少听皇上用过。
哪怕是在刚刚,黄子澄说出那样大胆的话,要换作以前,早被责罚了。
可现在,竟如此平和?
似乎是看出了他们的惊讶。
皇上坐在朱标床边,缓缓开口。
“咱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这次标儿死里逃生,咱得听他的劝。”
“再说,咱现在总觉得……”他顿了许久,才继续说下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