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子澄的一番话,仿佛让朱允炆稳住了心神。
齐泰却看出,朱允炆心里藏着更深的念头。
他的语气,带着明确的提醒。
“殿下,您才十六岁,年纪尚轻。”
“如今太子身体无恙,对您而言是好事。”
“皇上年事已高,这几年也在慢慢放权,现在朝廷的大事,大多由太子决断。”
“若不是这次太子重病,群臣早就在猜测,皇上是否准备退位了。”
齐泰说得很认真。
“只要太子顺利继位,依照《皇明祖训》,您就是下一任的皇帝人选。”
“这样的安排,任谁也无法改变。”
“更何况,一个已经消失十年的皇孙?”
“就算他还活着,那十年的空白期,也根本无法弥补与您的差距。”
“再说一点!”
“生死之间,本就界限分明。”
“您现在要做的,不是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甚至违背伦理的念头。”
“而是更贴近自己的身份,做一个称职的皇子、皇孙。”
“为国分忧,为民着想。”
“这才是皇孙该有的样子。”
齐泰的声音,越来越坚定。
朱允炆没有生气,反而感到心中一震。
他沉默良久,终于明白过来。
他拱手弯腰,深深一鞠躬。
“两位先生,允炆受教了。”
“之前是我太冲动,心神不稳,才会胡思乱想。”
齐泰露出欣慰的笑容,点头认可。
“二皇孙能听得进劝,已是明理之人。”
“知错能改,便是善举。”
朱允炆又问:“只是刚才我的情绪,恐怕已经被人察觉。”
齐泰沉思片刻,开口道:“殿下,一时的小错,及时补救就好。”
“臣有个想法。”
朱允炆立刻认真倾听。
“请先生指点。”
齐泰神色一凝,缓缓说道:“殿下有所不知,臣在湖广有不少故交。”
“近日他们来信,说湖广连降暴雨,洪水泛滥,洞庭湖水倒灌,数个郡县已成汪洋。”
“受灾百姓,多达数十万。”
“另外,两淮一带也频频告急,灾民成群结队,涌入周边城池,甚至已有队伍,正往应天府而来。”
朱允炆听后心头一震,神情有些恍惚。
他这才想起,这两个月来,应天府也是大雨不断。
能见到阳光的日子,屈指可数。
“怎么会没人呈报?”他急切追问。
齐泰缓缓闭上双眼,“恐怕是有人故意压下了消息。”
“这几日太子病情严重,皇爷的心思全在东宫。”
“就算是早朝时,有臣子提过几句,但没有地方布政司的奏本,又无实证,也只能当作流言搁置。”
朱允炆还是头一回得知如此严重的灾情。
他下意识地问:“先生,你告诉我……”
话音未落。
黄子澄抢先开口:“据朝廷线报,哪怕有人想遮掩,也瞒不了太久。”
“殿下该做的是,在太子苏醒之际,为皇爷分忧,找出应对之策。”
朱允炆一脸困惑:“哪有什么对策!”
齐泰与黄子澄对视一眼。
黄子澄继续道:“这些年,大明对外征战不断,税粮大多调往大军仓,再分拨边军。”
“今年,不能再打了。”
“朝廷要休养生息,二殿下也该多思政事,向皇爷建言。”
他说罢一顿,与齐泰交换眼神。
两人齐齐抱拳行礼。
“请殿下心系百姓。”
“请殿下劝皇爷……开仓赈灾。”
朱允炆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参与朝政的重量。
一时间,他仿佛肩扛千斤。
想到那数十万流离失所的灾民。
他正色道:“为民请命。”
“允炆,义不容辞。”
……
与此同时。
“那隐士是谁?他为何会有……雄英的玩具?”
朱标靠在床榻上。
精神比之前好了许多。
虽说见过“回神丹”的奇效。
可老爷子看着儿子恢复得如此之快,仍是难以置信。
听朱标发问。
老爷子也皱起眉头,“不知是谁,我们连那人面都没见到。”
“丹药,是咱睡了一觉后,突然出现在掌中的。”
“咱想问你的是,当年……”
“雄英,真的死了吗?”
说到最后两个字,老爷子语气沉重。
朱标低头答道:“父亲,雄英是我亲手埋的,我最清楚。”
“可后来,尸骨为何会在夜里不翼而飞?”老爷子仍不肯罢休。
朱标摇头:“可能是被贼人盗走了。”
“胡扯!”提到往事,老爷子显然知道更多内情。
“咱当年派了三千护卫守陵,那一夜虽有狂风暴雨,却无一人察觉异常。”
“雄英,就是那样凭空消失了!”
眼看父子二人言语间渐起冲突。
一旁的蓝玉与傅友德急忙上前劝解。
就在这紧要关头——
“报——皇爷!八百里加急!”
这声呼喊突兀响起,老爷子猛地站起。
他脸色一沉,快步朝殿外走去。
刚迈出门槛,便见殿前广场乱作一团。
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见他现身,众人立刻肃然。
原本已转身离去的齐泰,此刻也停住脚步。
而朱允炆,正准备返回,听到消息,眼神一亮。
他望向那名跪地的传信太监。
“回禀皇爷!”
“苏州府急报!”
“洞庭湖水势暴涨,洪水泛滥!”
“三千里地被淹,湖广数郡沦为泽国!”
“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轰——
群臣震惊。
“什么?洞庭湖出事了?”
“按理说这应是湖广布政司上报,为何是苏州知府?”
“数郡受灾,数十万人受灾?”
“这是多大的灾情?”
“湖广布政使是谁?他为何不报?”
“该死!简直该诛!”
大殿前,众臣脸色骤变。
自大明驱逐元廷以来,虽多有战乱,但天灾尚属可控。
如此规模的洪水,前所未见!
灾情之重,令百官心头一紧。
这压力,竟不亚于太子病危!
一旦灾民涌入江南,局势极难控制。
“圣上,苏州府既已报信。”
户部侍郎站了出来,神情严肃。
“说明灾民已离开湖广,越过保定,甚至已至苏州!”
“苏州距应天府极近,若再无应对,灾民将直抵京城!”
“万一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