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居俭的丧事在石素月的干预下,风风光光地办完了。此事在汴梁官场乃至士林间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监国公主褒奖清贫、体恤臣工的名声不胫而走,算是意外收获。
但石素月深知,名声不能当饭吃,也不能直接转化为行政效率。
要想让这台老旧的国家机器更顺畅地运转,必须对关键位置进行更精细的调整,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同时也要平衡各方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威。
她将目光投向了朝廷中枢的六部及诸寺监。一系列深思熟虑后的人事调动,开始以诏令的形式颁布。
首先便是户部。她本人虽兼任户部尚书,但实际主持部务的一直是侍郎赵莹。赵莹能力不俗,理财也算得力,但石素月觉得,需要再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副手,既能协助,也能形成一定的制衡。她看中了现任刑部尚书姚顗。
“调刑部尚书姚顗,为户部侍郎,协助赵莹处理部务。”石素月口述着旨意,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古怪的笑意。这个姚顗,在原本的历史上,或者说在她的记忆碎片里,是个有点“倒霉”的人物。
后唐灭后梁,他被贬官;后晋灭后唐,他又被贬官;如今到了自己这里,从刑部尚书调任户部侍郎,品级降了,调任户部侍郎,在旁人看来,多少也算是一种“左迁”或边缘化了。
“这家伙,还真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贬官啊。”石素月心中暗自吐槽,觉得颇有些滑稽。不过,她调姚顗去户部,并非刻意打压。姚顗此人,并非无能之辈,只是可能不太擅长站队或者运气差了些。
让他去户部,既能利用其经验,也能观察其心性。为了不显得过于刻薄,也为了给这位“老贬官”一点安慰,石素月补充道:“升户部尚书为二品官,其余户部官职均提升一级,并加姚顗……翰林学士衔。”
接下来是其他部门的调整:
“兵部侍郎、权判太常卿事崔棁,擢升为尚书左丞。”崔棁熟悉礼仪典章,调任尚书省左丞,协助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人尽其才。
“以工部侍郎任赞,转任兵部侍郎。”这是平级调动,意在加强兵部与工部的协调。
“以礼部尚书李怿,转任刑部尚书。”李怿老成持重,调任刑部,主持司法,或可一改之前某些积弊。
“以左丞卢詹,转任礼部尚书。”卢詹通晓典籍,执掌礼部,也算专业对口。
“以左散骑常侍韦勋,转任工部侍郎。”充实工部班子。
最后,是对礼部尚书唐汭的安排。唐汭是前朝老臣,熟悉礼仪,但在石素月看来,有些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变通。
“礼部尚书唐汭,年高德劭,精通典仪。着其不再负责礼部具体事宜,转任国子祭酒,执掌太学,培育英才。另,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以示荣宠。”
国子祭酒是教育系统的最高长官,地位尊贵,但实权远不如礼部尚书。加检校衔,则是给予其与原职务相对应的荣誉和待遇,使其体面地退居二线。这番安排,既尊重了老臣,又为礼部引入了调整的空间。
处理完中央的人事,石素月又将目光投向地方。
“升金州为节镇,以怀德军为使额。”这是加强地方控制,提升战略要地级别的常规操作。
“以齐州防御使潘环为怀德军节度使。”选择合适的将领出任新设节镇的主官。
一道道人事任免的诏书从宫中发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朝堂上引起阵阵涟漪。官员们仔细揣摩着每一次调动背后的深意,试图把握这位年轻监国公主的用人思路和权力布局。
总体而言,这次调整幅度虽不小,但并未引起太大的动荡,多数调动都在情理之中,平衡了各方势力,也体现了石素月试图理顺政务、提高效率的意图。
处理完这些繁杂的人事,石素月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目光无意中扫过一份提及“右谏议大夫”的文书,一个名字忽然跳入她的脑海——郑云叟。
她记得这个人。在历史上,郑云叟是五代时一位有名的隐士诗人,志趣高洁,不慕荣利。石敬瑭似乎曾想征召他入朝为官,但被拒绝了。后来石敬瑭还是强行给了他一个“右谏议大夫”的虚衔,并赐予致仕官俸,以彰显朝廷礼贤下士。
“郑云叟……诗人……”石素月喃喃自语,随即轻轻叹了口气。若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名士隐逸,朝廷以高官厚禄虚位以待,倒是一段佳话,能点缀升平。可如今这是什么光景?内库空虚,百废待兴,北有强敌,处处都要用钱。为一个不愿出仕的诗人,花费宝贵的官俸,仅仅为了博一个“重视文教”的虚名?在她看来,这性价比实在太低。
“盛世需要诗歌点缀,乱世用这玩意也没用。”她有些现实甚至冷酷地想道,“要说他会写诗,有声望,但这声望又不能当兵马钱粮使。我现在可没多余的钱粮去养这等清高之人。”
她不像石敬瑭,需要靠这种手段来粉饰太平或收买人心。她更倾向于务实。
然而,这个念头一起,另一个更加离谱的想法却如同闪电般劈中了她的脑海。
诗?对啊!诗词!
她不会写这个时代的诗,但她会抄啊!后世那么多璀璨的诗词瑰宝,唐诗宋词元曲……哦,宋词现在还没影呢!她现在身处五代,往后是宋,那岂不是意味着,从宋朝开始,所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乃至明清、近代的诗词,只要她记得的,都可以据为己有?!
这个念头让她心跳骤然加速。唐诗三百首?那算什么!她要是豁出去,凭借穿越前为了应试、为了兴趣背诵的那些诗词,一晚上创作出个《素月诗集》几百首,恐怕也不是不可能!
“我艹!”石素月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脑门,爆了句粗口,“我怎么早没想到这茬!穿越者必备技能——文抄公啊!”
她之前一直沉浸在权力斗争、军事布局、财政危机这些硬核事务中,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携带着另一个时空的庞大文化财富。虽然这些诗词不能直接解决钱粮问题,但在塑造个人形象、提升文化威望、甚至在某些场合进行政治隐喻和舆论引导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想想看,在一个文风渐起却又凋敝的乱世,她,一个以铁血手腕夺得权力的年轻公主,突然展现出惊世骇俗的文学才华,吟诵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绝唱,或是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语,虽然现在用有点早,但意境可借。
那将在朝野上下造成何等轰动?那些原本可能因为她手段激烈而暗中非议的文人士大夫,会不会因此对她刮目相看,甚至心生敬仰?
这简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不需要消耗国库一两银子,就能极大地提升她的个人魅力和文化软实力!
“装一下!必须得装一下!”石素月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是穿越者的高光时刻,怎么能错过?”
她开始在心里盘算起来。现在朝廷人事初步理顺,外部压力暂时缓解,正是举行一场宫宴,放松一下紧绷神经,同时展示“另一面”的好时机。
她计划着,就在不久后,选择一个政务相对轻松的时日,在宫中设宴,邀请文武重臣、翰林学士、以及一些有名望的文士。宴饮之间,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应和臣工,不经意间,吟诵出几首足以惊世骇俗的作品。
至于选哪些诗词,她需要好好斟酌。不能太超前,意境要符合这个时代,或者至少能自圆其说;要能展现气魄、胸怀,甚至隐含治国理念;最好还能压过当下流行的诗风,让人耳目一新,无可挑剔。
“嗯……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悲壮慷慨,甚至李清照的婉约清丽……都可以选择性地‘借用’。”石素月摩挲着下巴,脸上露出了那种准备“作弊”前既兴奋又带着点恶作剧意味的笑容。“到时候,就看本宫如何七步成诗,震翻全场吧!”
这个突如其来的“文抄公”计划,让她暂时忘却了政务的繁琐和财政的压力,内心充满了某种恶趣味的期待。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宴会上,那些自诩文采风流的臣子们,听到她“所作”诗词时,那目瞪口呆、难以置信,继而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场景。
“就这么定了!”石素月一拍书案,决定了这件在她看来,比调整几个官员更重要、也更有趣的“大事”。她立刻吩咐石绿宛,让她开始秘密筹备宫宴事宜,并特意叮嘱,要多邀请一些文学之士。
权力的道路固然冰冷而漫长,但偶尔给自己找点乐子,顺便提升一下逼格,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石素月带着这份隐秘的期待,重新投入到了眼前的奏章之中,只是那嘴角,始终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文抄公”的得意微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穿越到五代十国当女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