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深处的守望(续十三)
七月的风裹挟着湿热的气息,掠过小区花园,银杏林里的叶片长得愈发浓密,层层叠叠的绿阴像撑开的巨伞,将毒辣的阳光筛成细碎的光斑,洒在湿润的泥土上。新栽的小树苗“壮壮”“青青”们褪去了初时的娇嫩,枝干蹿高了不少,叶片边缘泛起成熟的深绿,挂在枝头的彩色小牌子被晒得微微褪了色,却依旧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个个眨着眼睛的小精灵。
安安蹲在“韧韧”旁边,手里的小本子摊开着,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没有落下。这棵枝干曾有些弯曲的小树苗,如今长势愈发挺拔,只是靠近根部的地方,新抽的侧枝还带着点柔弱的弧度。“韧韧的侧枝长了两厘米,主干好像又直了一点点。”他轻声念叨着,伸手轻轻碰了碰叶片,指尖感受到细密的纹路和微凉的触感。
乐乐举着小尺子,正趴在“壮壮”脚下测量,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壮壮,今天身高六十二厘米啦,比昨天又高了零点三厘米!”他把尺子竖在树干旁,眼睛凑得极近,生怕看错刻度,说完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小的毛巾,小心翼翼地擦了擦树干上的灰尘,“可不能让灰尘挡住你生长的痕迹呀。”
阳阳背着他的小放大镜,在银杏林里来回踱步,像个认真的小侦探。他停在“青青”的树枝下,踮着脚尖举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着叶片背面。“咦,这里有个小小的巢!”他突然压低声音喊道,语气里满是惊喜。
安安、乐乐连忙凑过去,顺着阳阳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青青”一根较粗的侧枝分叉处,搭着一个小小的巢,由细枝、干草和几根柔软的羽毛编织而成,隐蔽在浓密的叶片间,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是小鸟的巢吗?”乐乐小声问,生怕声音大了惊动巢的主人。
阳阳点点头,又把放大镜凑近了些:“你看,巢的边缘很整齐,肯定是小鸟一点一点搭起来的。张爷爷说过,小鸟筑巢要花好多天呢。”孩子们屏住呼吸,围着“青青”站成一圈,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小小的巢,连大气都不敢喘。
朵朵和萌萌提着小水壶赶来,看到大家都围在“青青”旁边,也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怎么啦?”朵朵小声问。安安指了指树枝上的巢,朵朵眼睛一亮,立刻捂住了嘴,生怕发出声音。萌萌则拉了拉朵朵的衣角,小声说:“小鸟是不是要在这里生宝宝呀?”
“有可能哦。”安安压低声音回应,“我们以后过来的时候要轻一点,不能打扰到它们。”孩子们一致点头,连浇水都特意绕开了“青青”的周围,只在远处轻轻喷洒,让水流顺着泥土慢慢渗过去。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每天都会特意绕到“青青”旁边,远远地观察那个小巢。阳阳还特意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望远镜,每次都悄悄躲在石凳后面,观察巢的动静。“今天好像没看到小鸟回来。”第三天早上,阳阳放下望远镜,有些失望地说。
乐乐安慰道:“说不定小鸟出去找食物了呢?就像我们要吃饭一样,小鸟也要觅食呀。”正说着,一只头顶红冠、身上披着棕褐色羽毛的戴胜鸟扑棱着翅膀飞了过来,轻盈地落在“青青”的树枝上,警惕地看了看四周,然后钻进了巢里。
“快看,小鸟回来啦!”萌萌激动地小声叫起来,又赶紧捂住嘴。孩子们立刻屏住呼吸,透过树叶的缝隙看着。戴胜鸟在巢里停留了一会儿,又飞了出来,嘴里叼着一只小小的虫子,盘旋了一圈后,再次钻进巢中。
“它是在给巢里的宝宝喂食吗?”安安眼睛亮晶晶的,在小本子上快速记录着,“七月三日,戴胜鸟在‘青青’的树枝上筑巢,今天看到它给巢里喂食,推测里面有鸟宝宝。”
张爷爷路过花园,看到孩子们围在“青青”旁边,笑着走了过来。“张爷爷,您看,这只戴胜鸟在这里筑巢啦!”安安拉着张爷爷的衣角,小声介绍道。张爷爷顺着孩子们指的方向看去,点了点头:“这是戴胜鸟,是益鸟呢,专门吃害虫。它们选择在这里筑巢,说明我们的银杏林环境越来越好啦。”
“那我们能经常来看它们吗?”乐乐问。张爷爷摸了摸他的头:“可以是可以,但一定要保持距离,不能打扰它们。鸟妈妈孵蛋或者喂宝宝的时候,要是受到惊吓,可能会离开巢穴,那样鸟宝宝就危险啦。”
孩子们把张爷爷的话记在心里,之后每次来照料小树苗,都只在远处远远地观察“青青”上的鸟巢,再也没有凑得太近。阳阳还在小本子上画了一个简易的观察记录表,每天记录戴胜鸟进出巢穴的次数,“七月五日,戴胜鸟进出巢穴五次;七月六日,七次……”
与此同时,小区里的邻居们也听说了银杏林里有戴胜鸟筑巢的事,大家路过银杏林时,都会特意放轻脚步,说话也压低声音。李阿姨送来新的营养土时,特意绕开了“青青”周围的区域:“可不能惊着鸟妈妈和鸟宝宝。”王叔叔则在“青青”旁边的树枝上挂了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请勿靠近,鸟巢在侧”,提醒大家注意。
没过几天,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那天早上,他们正在给小树苗浇水,突然听到“青青”的方向传来几声微弱的“啾啾”声。“是鸟宝宝的叫声!”安安立刻停下手中的水壶,小声说道。孩子们连忙躲到不远处的石凳后面,透过树叶的缝隙望去。
只见巢口探出了几个小小的脑袋,毛茸茸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正张着小小的嘴巴,叽叽喳喳地叫着。鸟妈妈则在树枝上不停地来回飞舞,嘴里叼着虫子,一次次钻进巢里,给鸟宝宝喂食。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鸟巢上,鸟宝宝们张着嘴的样子,显得格外可爱。
“好小呀!”萌萌小声感叹,眼睛里满是温柔。乐乐拿出小本子,认真地画着鸟巢和鸟宝宝的样子,虽然线条稚嫩,却把鸟宝宝们张着嘴的模样画得惟妙惟肖。“它们要多久才能飞呀?”阳阳问。张爷爷刚好过来巡查,笑着回答:“大概还要一两个星期呢,等它们长出丰满的羽毛,学会飞翔,就会离开巢穴,自己觅食啦。”
孩子们每天都会来这里,远远地看着鸟宝宝们长大。他们发现,鸟宝宝们的羽毛一天天丰满起来,叫声也越来越响亮。有时候,鸟妈妈和鸟爸爸会一起外出觅食,回来的时候,嘴里都叼着虫子,轮流给鸟宝宝喂食。
这天下午,天空突然阴沉下来,乌云密布,看样子马上就要下雨了。孩子们心里惦记着鸟宝宝,连忙跑到花园里。“怎么办?下雨会不会把鸟巢淋湿呀?”萌萌着急地问,眼睛里满是担忧。
安安看着越来越暗的天空,想了想说:“我们可以给鸟巢搭一个小小的遮雨棚,这样雨就淋不到它们了。”乐乐立刻附和:“对呀,我们找些材料来!”孩子们分头行动,阳阳回家拿来了一块小小的塑料布,朵朵和萌萌找来几根细细的树枝,安安则从家里带来了剪刀和绳子。
张爷爷看到孩子们在忙活,走过来询问情况。得知他们想给鸟巢搭遮雨棚,张爷爷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很好,但我们搭建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碰到鸟巢,也不能惊到鸟宝宝。”
在张爷爷的指导下,孩子们先用细细的树枝在鸟巢上方搭了一个小小的三角形框架,然后把塑料布铺在框架上,用绳子轻轻固定好。塑料布的边缘留了足够的空隙,保证空气流通,也不会影响鸟妈妈和鸟爸爸进出。“这样雨水就会顺着塑料布流下来,不会淋到鸟巢里了。”张爷爷拍了拍安安的肩膀说。
刚搭建好遮雨棚,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渐渐变成了瓢泼大雨。孩子们躲在花园的亭子里,看着雨中的银杏林。“青青”树枝上的小小遮雨棚在雨中微微晃动,却稳稳地保护着鸟巢。鸟妈妈和鸟爸爸躲在巢里,守护着鸟宝宝们,偶尔发出几声轻柔的叫声,像是在安慰它们。
雨停后,孩子们连忙跑到“青青”旁边,检查遮雨棚是否完好。鸟巢里的鸟宝宝们安然无恙,正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感谢孩子们的帮助。阳阳用纸巾轻轻擦干了塑料布上的水珠:“这样下次下雨,它们就又能躲雨啦。”
随着鸟宝宝们一天天长大,它们开始在巢边活动。有时候,它们会探出身子,扑扇着还没完全丰满的翅膀,练习飞翔。孩子们每次看到这一幕,都会格外兴奋,又忍不住替它们担心:“它们会不会掉下来呀?”
张爷爷告诉孩子们:“小鸟学飞的时候,难免会有摔倒的时候,但鸟妈妈和鸟爸爸会在旁边保护它们,这是它们成长的必经过程。”果然,有一天,一只鸟宝宝在练习飞翔时,不小心从巢里掉了下来,落在了“青青”旁边的草地上。
孩子们正好在旁边,看到这一幕,都紧张地围了过去。鸟宝宝在草地上扑扇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嘴里发出着急的“啾啾”声。鸟妈妈和鸟爸爸在树枝上不停地盘旋,发出焦虑的叫声。
“我们快把它送回巢里吧!”萌萌着急地说,伸手就要去抱鸟宝宝。张爷爷连忙拦住她:“别着急,小鸟掉下来后,鸟妈妈和鸟爸爸会想办法把它送回巢里的。我们如果贸然动手,手上的气味会沾到鸟宝宝身上,鸟妈妈可能就不认识它了。”
孩子们只好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鸟妈妈飞落到鸟宝宝身边,不停地用嘴巴啄着它,像是在鼓励它。鸟宝宝尝试着再次扑扇翅膀,可是试了几次,都没能飞起来。孩子们看得心里揪揪的,安安在小本子上写道:“七月十八日,一只鸟宝宝学飞时掉了下来,希望它能快点回到巢里。”
就在这时,鸟爸爸衔来一根小小的树枝,放在鸟宝宝旁边,像是在引导它。鸟宝宝看了看鸟爸爸,又看了看树上的巢穴,再次鼓起勇气,扑扇着翅膀。这一次,它竟然飞起来了一点点,落在了旁边的一根矮枝上。
“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孩子们兴奋地小声欢呼。鸟妈妈和鸟爸爸立刻飞了过去,在鸟宝宝身边不停地叫着,像是在夸奖它。接下来的几天,鸟宝宝们陆续开始学习飞翔,它们在银杏林的树枝间来回穿梭,虽然飞得还不太稳,却充满了勇气。
孩子们看着鸟宝宝们一天天长大,学会了飞翔,心里既开心又不舍。“它们以后会不会离开银杏林呀?”萌萌小声问。张爷爷笑着说:“等它们学会自己觅食,就会飞走啦,但说不定明年春天,它们还会回到这里筑巢呢。”
就在孩子们专注于观察鸟宝宝的时候,另一个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七月的天气越来越热,降雨量也变少了,银杏林里的泥土开始变得干燥。“壮壮”的叶片有些打蔫,“点点”的土壤表面都裂开了小小的缝隙。
“这样下去,小树苗会缺水的。”安安看着打蔫的叶片,皱起了眉头。乐乐摸了摸干燥的泥土:“我们每天浇水,可是水很快就渗下去了,根本不够小树苗喝。”孩子们每天都会提着小水壶来浇水,但小水壶的容量有限,浇完一片银杏林,往往要跑好几趟,而且水分蒸发得也快,效果并不理想。
这个问题很快被邻居们发现了。王叔叔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他看到孩子们每天提着小水壶来回奔波,便主动找张爷爷商量:“张爷爷,这样浇水太费力了,效果也不好,我们不如给银杏林装一个简易的灌溉装置吧?”
张爷爷点点头:“这个主意好,既省力又能让小树苗喝饱水。”王叔叔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其他邻居的响应,李阿姨主动提供了家里多余的水管,几位退休的叔叔伯伯也表示愿意帮忙搭建。
周末的时候,邻居们带着工具来到了花园。王叔叔先在银杏林的边缘挖了一条浅浅的水沟,用来引导水流。几位伯伯则帮忙将水管铺在水沟里,每隔一段距离,就在水管上钻一个小小的孔,“这样水就能均匀地流出来,滋润每一棵小树苗的根部。”王叔叔一边钻孔,一边给孩子们讲解。
安安和小伙伴们也主动帮忙,乐乐负责递工具,阳阳帮忙扶着水管,朵朵和萌萌则把挖出的泥土整理干净。“这个孔要钻多大呀?”阳阳好奇地问。王叔叔笑着说:“不能太大,不然水流太快,会冲坏泥土;也不能太小,不然水流量不够。”他一边说,一边示范着,钻出来的孔大小均匀,刚好能让水流缓缓渗出。
李阿姨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水桶,放在银杏林旁边的高处,“我们可以把水倒进桶里,利用重力让水顺着水管流到各个地方。”王叔叔把水管的一端连接到水桶底部,另一端则铺到银杏林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滴灌系统。
“这样就好啦!”王叔叔打开水桶的阀门,只见水顺着水管缓缓流动,从一个个小孔里慢慢渗出,滋润着干燥的泥土。小树苗们像是感受到了水分的滋养,打蔫的叶片渐渐舒展开来,在阳光下重新焕发出生机。
孩子们看着这个简易的灌溉装置,都兴奋不已。“以后小树苗就不会缺水啦!”乐乐高兴地说,伸手摸了摸水管里渗出的水珠。安安在小本子上写道:“七月二十三日,邻居们和我们一起给银杏林装了简易灌溉装置,小树苗们能喝到充足的水了。感谢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的帮助。”
从那以后,浇水就变得方便多了。每天早上,都会有邻居主动把水桶装满水,打开阀门,让水顺着水管缓缓滋润着银杏林。孩子们则负责检查水管是否有堵塞,要是发现哪个小孔不出水了,就用细铁丝轻轻疏通。
阳阳还发现,灌溉装置不仅给小树苗带来了方便,还给小动物们提供了便利。“你们看,小鸟和松鼠都会来这里喝水呢!”这天早上,阳阳指着水桶旁边说。孩子们看去,只见几只小鸟落在水桶边缘,低着头喝水,松鼠则蹲在旁边,小心翼翼地舔着水管渗出的水珠。
“原来它们也喜欢这个灌溉装置呀!”朵朵笑着说。孩子们索性在水桶旁边放了一个小小的盘子,每天都装满清水,方便小鸟和松鼠饮用。有时候,他们还会看到小刺猬也来这里喝水,圆滚滚的身子蹲在盘子旁边,小鼻子一动一动的,格外可爱。
银杏林里的生活依旧充满了惊喜。鸟宝宝们学会飞翔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经常在银杏林的树枝间盘旋、觅食,有时候还会落在孩子们的肩膀上,亲昵地蹭一蹭。小松鼠也变得越来越大胆,有时候会从树上跳下来,捡起孩子们放在地上的坚果,然后蹿回树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苏晚又带着银杏小猫和小刺猬来到了花园。看到银杏林里热闹的景象,看到孩子们和邻居们一起照料着小树苗和小动物,苏晚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奶奶,您看,我们的银杏林越来越热闹了!”安安拉着苏晚的手,兴奋地给她介绍着新安装的灌溉装置,还有那些已经长大的鸟宝宝。
苏晚摸了摸“青青”的树枝,看着上面依旧挂着的彩色小牌子,眼里满是感动:“真好呀,你们用爱心守护着银杏林,也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个小生命。这片银杏林,已经成了大家共同的牵挂。”
银杏小猫轻巧地跳上树枝,和几只小鸟一起晒太阳;小刺猬则慢悠悠地爬到灌溉装置旁边,喝了几口清水,然后蜷缩在树荫下睡着了。孩子们围在苏晚身边,听她讲着老房子里的故事,邻居们也陆续走来,有的在给小树苗松土,有的在给喂食器添加谷物,有的则坐在石凳上,看着银杏林里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银杏林里,叶片泛着温暖的光泽。简易灌溉装置里的水还在缓缓流淌,滋润着泥土;小鸟在树枝上唱着歌,松鼠在林间蹦跳,蝴蝶在叶间飞舞;孩子们的笑声、邻居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安安打开小本子,在最新的一页上写道:“七月三十日,银杏林里的鸟宝宝们学会了飞翔,我们和邻居们一起安装了灌溉装置。这里有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有可爱的小动物,有温暖的邻居们,还有太奶奶的关爱。守护银杏林的日子,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和温暖。这份守望,不仅是对银杏林的守护,更是对爱与美好的守护。愿银杏林永远枝繁叶茂,愿这份温暖永远延续。”
小本子里的字迹越来越多,记录着银杏林的成长,也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记录着邻里之间的关爱,记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那片小小的银杏林,在所有人的守护下,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在爱与陪伴的包围下,正以最温柔的姿态,慢慢生长,慢慢繁茂。而那份深藏在银杏深处的守望,也像银杏的年轮一样,一圈圈累积,越来越厚重,越来越绵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偷偷听风说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