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榕第二天天刚亮,就和丈夫一起来到了苏淮家。看着两个人急忙忙一头汗,苏淮微微一笑,先招呼他们吃饭。
吃过了早饭之后,三个人来到仓库。
看到满车的衣裳、家电,苏榕两夫妻都傻眼了。
苏榕愣了好半天,才开口说道:“大哥,这就是你们这次进的货?这也太多了吧。”
“不多。如果渠道打通了,以我的估计,三天就能出完货。不过现在刚刚起步,时间可能要久一些。小榕,我本来计划让你零售的,现在想想,这样出货太慢。所以你……”
苏淮不紧不慢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苏榕听完之后,给了自己的大哥一拳头,不过这拳打得很轻。
“大淮哥,你的鬼主意可真多。行,今天下班儿,我就和向峰去摆摊儿。早市那个地方,现在晚上也有摆摊的了。你和小松一走,我就和向峰满世界打听过。”
“那行,你就按我说的去做吧。顺手之后,这个买卖就交给你们两口子负责了。现在零售,我按批发价给你们货。等以后,每件给你们两块钱的提成。”
“两块?这……大哥,你给得也太多了吧。你这一车不得有个几千件衣裳。那……我们……”
“什么你们我们的,我是你哥,我想给你多少就给你多少。现在心安稳了吧。你们要是急着上班儿,下班再过来。车都还没有卸,你们现在也没办法选货。”
“不急,哥,我现在就回单位请假去。我先请十天的假。什么狗屁工资,老娘现在不稀罕。”苏榕现在硬气得很。不过她也只是嘴上说说。
王向峰看着妻子高兴,他心里也高兴。高兴过后,他心里很是愧疚。
都是自己这一家拖累了这么好的一个女人。要是没有大舅哥帮这一把,眼前的难关还真不好过。
就算批发不成,自己和媳妇天天下班之后,摆个服装摊儿,一个月也不少挣……
————
沈春和做事很有谱,苏榕刚走,他就领着人来卸货了。
不仅家具店的搬运工来了,牛家两兄弟也过来帮忙。
苏淮锁好仓库,蹬着自行车就到了机械厂,正赶上中午吃饭的时间。递给李卫国一支烟,苏淮迈步进了机械厂。
在食堂里,苏淮找到了陈钢和胡静,小夫妻二人正对坐着吃饭。
“钢哥,小日子过得不错呀。你侬我侬的。”
“呦,我大淮兄弟来了。还没吃饭吧,想吃什么,我现在给你打饭去。”
“算了吧。我找你两件事儿。”
“说。”
“大彩电要不?”
“大?有多大,还能二十一英寸?”
“你还别说,真让你猜对了……一半儿。二十四英寸的松下大彩电,卖别人两千七,你给个两千就成。崭新没开箱的。”
“我肏,真的假的,不会拿你哥我开玩笑的吧。”
就连坐在对面的胡静,也不淡定了。她的眼睛不停地眨着,很是心动。
“我去了一趟羊城,拉回来一部分电器,都是那边……你懂我的意思,都是那边过来的货。价格还算可以。”苏淮小声地对陈钢说道,然后转脸看着胡静,“嫂子,我还拉回来不少那边新款的衣服,下班后跟我去仓库,随便你挑。”
“大淮,这……这不好吧。那嫂子就先谢谢你了。”
“咱两家就别客气了。钢哥,你说句话,要不要。”
“要,我特么当然要。九寸的小黑白,我特么早就看够了。下班后我就带你嫂子过去,看中什么就拉什么。回头再给你钱。”
“没问题。你要是用好了,我给你一个批发价,你帮着往外卖卖,也好挣点零花钱什么的。”
“一言为定,要是骗人就是小狗。”
“汪汪汪”苏淮很是不要脸,直接学狗叫。他虽然在货品上没骗陈钢,但在价格上……
陈钢、胡静,被苏淮的这一举动给搞得差点背过气去。
“钢哥,还有第二件事儿,想请你帮忙。”
“说。”现在陈钢的心情很好,什么都敢答应。
“我想让你找人帮着做些钢架,就是这样的……”苏淮一边说,一边用手在桌面上画着形状,“差不多一米六高,一个两米长。我挂衣裳的。”
“要多少?”
“先搞百十来个吧。”
“你把我当厂长了。没有。”
“五十。”
“行。过两天让人送过去。”
“到底当了副科长,就是有魄力。”
————
苏淮还是低估了现在的购买能力。有陈钢帮着吆喝,电器没用两天,就被人搬了个一干二净。没买到货的,纷纷在苏淮这里订货。
衣服也被陈钢引来的这帮富户们买走不少。
另一边,苏榕和王向峰,蹬走了苏淮家里的三轮车。两夫妻一下班就去市场上卖衣裳。
鲜艳的颜色,新奇的款式,很招一些人的目光。便是在这个蓝、黑、灰、绿、白统治的社会里,新奇只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好奇过后就是犹豫和徘徊、彷徨。
所以第一天,苏榕两夫妻的买卖并不太好,只卖出去四五件。
但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胜利。一件衣裳能挣二十多,这一下子就挣来了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到哪找这么好的事情去。
有了收获,就有第二天、第三天的坚持。
有了坚持,再加上商品吸引人,也算独门生意,于是他们俩的买卖越来越好。
买卖好,自然招来一些人的目光。尤其是在他们附近摆摊的人,看着这对夫妻的生意,一个个眼里充满了羡慕、嫉妒。他们很想换个赛道,但是看了看自己的存货,听了听衣裳的价格,一个个都很犹豫。
第四天,苏榕就按照大哥的要求,把一个纸牌子摆在了自己的摊位旁。
很快,艳羡了两三天的生意人,悄悄来到摊位旁边,和苏榕攀谈了起来。
“这位大姐,你们这上面写的批发是啥意思?”
“意思就是能从我们这里进货。”
“哦。你们一个小摊子,能有多少货?”
“那你可想错了。我们有一卡车的新货。都是打南边拉过来的。而且我们十天半个月,就能收到一车货。讲的就是一个量大管够。”
“南边的衣裳便宜?能有多便宜?”
“那边的纺织厂都连成了片,而且都是有的进口的织布机,比咱们毛纺厂织布又快又好。这布料一便宜,衣裳能不便宜嘛。再说了,他们那边呀,和咱们在百货大楼里买东西可不一样,兴讲价的。我哥进货多,还不得把价格往脚脖子讲。大姐,你想想你进货,进的多和进的少,价钱一样吗?咱们这边的厂子里,给你们的价格,不也比公家的高嘛。谁叫人家进得多呢。”
“呦,那可是。我看你这卖得比百货大楼里便宜不少,样式也好看。大姐,我悄悄问一句,你这一件加了多少钱?”
“二十。”
“……”打听消息的人瞪大了眼,张大了嘴。
旁边另一个听消息的人此时插嘴问道:“要是从你这里拿货,你给我的价钱能低多少?”
“二十。”苏榕回答得很快,好像也很随意。
“那……那你们还挣什么钱?不是白忙活吗?”
“这位大哥,话可不是你这么说。我这边要是卖得快,我哥是不是进货就多?这货进得多,是不是还能压价?哪怕一件压下去一毛钱,万把件货销出去,我们也能挣个一千块钱吧。辛苦是辛苦了不少,但挣这么多钱也差不多了。人不能贪心。”
在苏淮悉心洗脑下,苏榕现在就算全部家底凑不出二百块钱,但并不妨碍她认为千把块钱只是小钱。
在这个一百块钱就能买两间房的年代里,苏榕的云淡风轻,在别人看来,那是有着看不透的底气。
“啊……对。”打听消息的几个人同时捧哏着。
“我这几天在这里摆摊子,为什么加这么多钱?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些想批发的人。加得多,货又好,你们有的挣,才愿意多进货不是?”
“啊……对。”
“其实我一开始想加五块钱就卖的,这是我哥告诉我的道理,得给进货的人留下挣钱的余地,不能把路给堵死喽。”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从72年知青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