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五
秋日的阳光洒在裸露的钢架上,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忙碌着,每一个焊点、每一根钢筋的间距,都严格按照图纸执行——这是他反复强调的“良心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
“邓校长,您看这钢筋的型号和间距,都跟设计图纸一致,误差控制在两毫米以内。”施工方负责人递过检测报告,语气里带着敬佩,“跟您合作就是省心,不用琢磨那些歪心思,一门心思把活儿干好就行。”
邓鑫元接过报告,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数据,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这是应该的。这图书馆是给学生用的,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要经得起良心的考验。”
从工地回来,周明远拿着一份《江城教育报》匆匆走来,头版标题“坚守教育初心,筑牢廉政防线——记江城理工大学校长邓鑫元”格外醒目。“邓校长,您上报纸了!报社专门派人来采访,把您拒绝宴请、坚守招标规矩的事都写进去了,还说您是‘高校廉政建设的标杆’!”
邓鑫元接过报纸,快速浏览了一遍。文章里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平实记录了他从白云村走出、坚守教育初心、拒绝利益诱惑的故事,最后还引用了学生张强的话:“邓校长就像我们农村老家的那棵老槐树,扎根深、站得稳,能为我们遮风挡雨。”
他把报纸叠好,放进帆布包:“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整个学校上下一心、坚守规矩的结果。你把报纸贴在宣传栏里,让老师们和学生们都看看,咱们做教育的,就得守住这份清白。”
宣传栏前很快围满了人,有老师拿着报纸讨论,有学生用手机拍照转发。保洁阿姨王婶挤在人群里,看着报纸上邓鑫元的照片,笑着跟身边的人说:“我就说邓校长是个好人!上次我儿子学费不够,还是邓校长帮他申请的助学金,没让他耽误一天课。”
市教委召开全市高校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那天,江城下起了小雨,却丝毫没影响会场的热度。会场里坐满了全市各高校的领导,后排还站了不少教委的工作人员,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台上——邓鑫元握着话筒,身上穿的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深蓝色中山装,袖口整齐地卷到小臂,和周围穿西装的领导比起来,多了几分质朴,却格外让人信服。
主持人介绍完邓鑫元的事迹,台下先响起一阵掌声。邓鑫元微微鞠躬,等掌声平息后,他没有急着讲大道理,而是笑着开口:“各位领导,今天站在这里,我心里其实挺忐忑的。我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就是个从白云村走出来的农民儿子,小时候跟着俺爹在地里种庄稼,后来机缘巧合读了大学,成了老师,一步步从系主任、院长、书记做到校长,每次想起这些,都觉得像做梦——俺家祖坟怕是冒了清烟,才能让我有机会站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为教育、为学生做点事。”
台下传来一阵轻轻的笑声,气氛瞬间轻松下来。邓鑫元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语气渐渐沉了下来:“俺爹没读过书,却教了我这辈子最有用的道理。小时候种地,他总蹲在田埂上跟我说,‘鑫元啊,种地不能偷懒,一颗籽一颗籽往地里埋,浇足了水、施够了肥,才能长出好庄稼;要是想走捷径,撒把空壳子在地里,到了秋天只能空着手回家’。那时候我不懂,就觉得种地太累,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尤其是当了系主任、院长,手里开始管着一些事,才慢慢明白俺爹的意思——做人做事,跟种地一样,得一步一步走正道,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不然早晚要栽跟头。”
他抬手抹了抹眼角,声音里多了几分动情:“1999年我刚当机械与制造系主任的时候,把系里28个贫困生的档案抱回办公室,翻到后半夜。看着档案里那些孩子的照片——有的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有的家里写着‘父母患病,靠低保生活’,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背着破旧的书包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冬天脚冻得流脓,也舍不得买一双新棉鞋。那时候我就跟自己说,邓鑫元,你现在有能力了,得帮这些孩子,不能让他们因为穷就放弃读书,不然你对不起俺爹的教导,对不起‘系主任’这个头衔,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后来当了化工学院院长,再到学校书记、校长,手里管的事越来越多,接触的人也越来越杂。有人给我送过礼,有人想请我吃饭走后门,还有人说‘邓鑫元,你太死心眼,差不多就行’。可我总想起俺爹在地里的样子——他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偷过别人一分地,没拿过别人一粒粮,就算遇到灾年,也会把仅有的粮食分点给邻居。俺爹说,‘人活一辈子,名声比啥都重要,要是良心坏了,再有钱、再有权,也抬不起头’。”
邓鑫元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眼神里满是坚定:“就像这次新图书馆项目招标,有人想通过关系走捷径,有人甚至设局想栽赃陷害。那段时间,督查组来学校查账,有人在背后说闲话,我心里也委屈过,也想过是不是自己太较真了。可每当我走到学生中间,看到那些孩子在临时阅览室里挤着看书,看到他们眼里对新图书馆的期待,我就告诉自己,不能退——我是农民的儿子,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是学校和学生信任的,要是我因为私心坏了规矩,让不合格的企业承建图书馆,将来出了问题,我怎么面对学生?怎么面对自己的良心?怎么跟俺爹在地下交代?”
台下鸦雀无声,不少人的眼眶都红了。有几位老校长悄悄抹了眼泪,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初心;还有些年轻的高校领导,低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
“各位领导,咱们都是做教育的,手里管着国家的教育经费,管着成千上万学生的未来。教育不是生意,不能讨价还价;廉政也不是口号,得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小到一张发票的审核,大到一个项目的招标,都得按规矩来,都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邓鑫元握着话筒,语气诚恳又有力,“我常跟学校的老师说,咱们当老师、当领导,别想着能赚多少钱、能当多大官,要想想自己能给学生留下什么,能给教育事业留下什么。就像俺爹种地,春天播种,夏天除草,秋天收获,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到了冬天才能安心在家歇着,不担心别人戳脊梁骨。”
“我从白云村的田埂走到今天的讲台,从一个只会跟着爹种地的农村娃,到现在的江城理工大学校长,俺家祖坟冒了清烟。俺家祖坟冒的这缕清烟,不是让我来享受的,是让我来报恩的。报答党和国家当年给我发的助学金,让我能读完大学,不用像村里其他孩子一样早早辍学;报答学校把我从辅导员一步步提拔到系主任、院长,再到校长,给我干事的平台,给我信任;更报答俺爹,他没读过书,却用一辈子的本分,教我‘不贪、不占、不亏心’。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守住‘良心’这两个字,守住教育的根,不让大家失望,更不让自己的良心后悔!”
邓鑫元说完,深深鞠了一躬。台下先是短暂的沉默,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都要持久。有几位校长站起身来鼓掌,很快,整个会场的人都站了起来,掌声里满是敬佩和认同,甚至盖过了窗外的雨声。
会议结束后,好几所高校的校长围着邓鑫元,有人握着他的手说:“邓校长,您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以前总觉得廉政建设是虚的,听您这么一说,才明白这是实实在在的良心活,是咱们做教育的根本!”
邓鑫元笑着摆摆手,语气依旧质朴:“不是我会说,是俺爹教得好,是学生们给的动力。咱们只要记住,不管当多大的官,不管做多大的事,都别忘本,别坏了良心,就不会走歪路。
雨还在下,可走出会场的人,心里都亮堂堂的。邓鑫元走在人群里,脚步踏实,就像当年跟着俺爹走在田埂上一样——每一步都踩着正道,每一步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寻梦男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