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帝的目光,深邃而威严。
他望着林凡,像是在审视一件稀世珍宝。
“林凡,你既言‘民为贵’,那朕且问你。”
乾元帝的声音,回荡在金銮殿内。
“如今大乾,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你以为是何缘由?”
这个问题,直指大乾王朝的根本症结。
林凡没有丝毫迟疑。
“回禀陛下,民生凋敝,其因有三。”
他语气沉稳,字字珠玑。
“其一,土地兼并严重,豪强世家垄断田产,百姓无地可耕,沦为佃农,赋税沉重。”
“其二,吏治腐败,地方官吏与世家勾结,鱼肉百姓,巧立名目,横征暴敛。”
“其三,边患不止,常年征战,军费开支巨大,最终皆摊派到百姓头上。”
林凡的回答,条理清晰,直击要害。
殿内文武百官,无不侧目。
这些问题,他们并非不知。
只是无人敢如此直白地,在帝王面前说出。
乾元帝微微颔首。
“你倒是敢言。”
他的眼神,闪过一丝赞许。
“那依你之见,又当如何解决这民生困境?”
林凡拱手。
“回禀陛下,臣以为,当以‘均田地,清吏治,睦边邻’为根本。”
他提出了具体的方略。
“均田地,并非强行剥夺世家土地。”
“而是推行‘以工代赈’,修筑水利,开垦荒地,让百姓有地可耕。”
“同时,限制豪强兼并,推行土地流转,保障佃农权益。”
“清吏治,则需陛下雷霆手段。”
“臣以为,当设立‘巡察使’,直达地方,暗访民情,查处贪官污吏。”
“并推行‘考课制度’,以政绩论升迁,而非以家世论高低。”
“睦边邻,并非一味求和。”
“而是以战养战,以商代兵,以文教化。”
“可与周边小国签订盟约,互通有无,共同抵御蛮族入侵。”
“同时,重视军备,精练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林凡的对答,掷地有声。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既有长远规划,又有具体措施。
更是兼顾了各方利益,体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
乾元帝的眼神,变得愈发明亮。
他看向林凡的目光中,不再只有审视,更多的是一种惊喜。
殿内的大臣们,更是震惊不已。
尤其是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
他们原以为林凡会提出激进的改革方案。
没想到,他却能将“均田地”这种敏感话题,处理得如此巧妙。
“以工代赈,修筑水利。”
“限制豪强兼并,推行土地流转。”
“这些,皆是利国利民之举,却又未曾触动世家根本。”
“此子,好深的谋算!”
有老臣在心中暗自惊叹。
乾元帝沉吟片刻。
“你所言甚是。”
他缓缓开口。
“但治国之道,不仅在于民生。”
“吏治腐败,积重难返,你又当如何着手?”
林凡再次拱手。
“回禀陛下,吏治腐败,根源在于‘人’。”
他直言不讳。
“臣以为,当从‘选人、用人、管人’三方面着手。”
“选人,当打破世家垄断,广开科举之门。”
“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寒门士子有入仕之机。”
“用人,当唯才是举,不看出身,不看背景。”
“以德才论高低,以政绩论功过。”
“管人,当严明法纪,赏罚分明。”
“对贪赃枉法者,绝不姑息,重典治之。”
“对清廉奉公者,则褒奖有加,以示激励。”
林凡的回答,再次让殿内群臣动容。
尤其是“广开科举之门,不拘一格降人才”这番话。
直接触动了世家官员最敏感的神经。
但他的论述,又合情合理,无可辩驳。
乾元帝嘴角微扬。
“好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
他看向林凡的眼神,充满了欣赏。
“你可知道,此举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林凡目光坚定。
“回禀陛下,臣知道。”
他没有丝毫退缩。
“但为大乾万世基业,为天下百姓福祉。”
“即便刀山火海,臣亦在所不辞。”
乾元帝的龙颜上,罕见地露出了笑容。
“好!”
他声音洪亮。
“有此魄力,方能成大事!”
“至于边疆危机,你又当如何应对呼延灼的铁骑?”
乾元帝抛出了最后一个尖锐的问题。
林凡心中早有腹稿。
“回禀陛下,臣以为,对蛮族,当以‘攻心为上,以武为辅’。”
他提出了全新的策略。
“攻心,乃是瓦解蛮族内部,分化其部落。”
“可派遣使者,携带重礼,离间呼延灼与其下属部落的关系。”
“同时,利用蛮族内部矛盾,扶持亲近大乾的部落。”
“以武为辅,并非一味防守。”
“而是以战练兵,以战促和。”
“可组建一支精锐骑兵,以奇袭、骚扰为主,消耗蛮族实力。”
“同时,修筑边关要塞,加强防御,让蛮族无机可乘。”
“更重要的是,臣以为当发展火器。”
林凡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建议。
“火器?”
乾元帝微微皱眉。
“何为火器?”
林凡解释道。
“火器乃是利用火药之力,发射弹丸,可破坚甲,伤敌于百步之外。”
“若能研制成功,将是我大乾克敌制胜的利器。”
殿内群臣,皆是面面相觑。
火器之说,闻所未闻。
但林凡言之凿凿,又让他们不得不信。
乾元帝眼神闪烁。
他看向林凡的目光,充满了深思。
这个寒门会元,不仅文采斐然,治国方略更是独到。
甚至在军事上,也有如此奇思妙想。
“林凡,你之才华,当真让朕大开眼界。”
乾元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
“你之宏愿,‘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朕深以为然。”
他缓缓起身,走出龙椅。
“你对儒家经典,文道本质,又有何见解?”
乾元帝继续考校。
林凡面色肃穆。
“回禀陛下,臣以为,儒家经典,乃是治国之本,修身之源。”
他阐述着自己的文道观。
“但经典不可泥古不化,当随时代而变迁。”
“文道本质,在于‘明道’。”
“明何道?明天下之大道,明百姓之生道。”
“文者,当以笔为刃,剖析时弊。”
“以文为光,照亮民心。”
“以文为鼎,铸就太平。”
“此乃臣之文道,亦是臣之信仰。”
林凡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
震彻了整个金銮殿。
他的文道,超越了传统的束缚。
充满了对黎民苍生的悲悯,对国家社稷的担当。
乾元帝走到林凡身前。
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林凡的肩膀。
“好一个‘明道’。”
他的声音,充满了赞许。
“林凡,你没有让朕失望。”
乾元帝的眼神中,充满了欣赏。
他知道,自己找到了那把,可以打破世家垄断的刀。
殿内百官,无不低头。
他们看向林凡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这位寒门会元,凭借一己之力。
在帝王面前,展现出了经天纬地之才。
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乾元帝转过身,重新回到龙椅上。
“林凡,你之才华,朕已知晓。”
他目光扫视群臣。
“你且先回俊才馆,等待朕的旨意。”
林凡再次躬身行礼。
“臣,遵旨。”
他缓缓退出金銮殿。
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有力。
殿外阳光明媚。
林凡只觉文海之中,民心文气沸腾。
与帝王文气交织,却又相互独立。
这股力量,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文道。
而金銮殿内。
乾元帝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林凡离去的方向。
“赵高。”
他轻声唤道。
“传朕旨意,昭阳公主,入宫觐见。”
赵高心中一凛。
他知道,陛下这是要开始,真正地重用林凡了。
而林凡的才华,将如何影响大乾朝政?
这场君臣对答,仅仅是一个开始。
林凡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诗词显圣,死囚逆天改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