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老林子边上有个屯子叫靠山屯,屯里有个汉子名叫张老疙瘩。这张老疙瘩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平日里除了种地就是上山打点山货,三十多岁才娶上媳妇王氏。王氏虽不是天仙般的人物,却也是个勤快人,婚后第二年就给张老疙瘩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铁蛋。一家三口的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其乐融融。
这年秋收后,张老疙瘩跟着屯里的猎户进山打围,想着打些野物好换点钱扯布给妻儿做过年衣裳。谁知这一去就再没回来。同去的猎户说他们遇到了一头大野猪,张老疙瘩为了救落在后面的李二狗,被野猪撞下了山崖。众人寻了三天,只找到他一只破了的鞋和些许血迹。
王氏哭得死去活来,但人死不能复生,只好带着三岁的铁蛋艰难度日。好在屯里乡亲都是热心肠,东家送碗米,西家送捆柴,总算没让这孤儿寡母饿死冻死。
转眼过了半年,这天王氏正在院里喂鸡,忽见一个穿着缎子面棉袍、头戴狐皮帽的中年男子走进院来。这人细眉长目,面皮白净,留着三缕胡须,看着不像庄稼人,倒像个城里来的账房先生。
“这位大嫂,可是张王氏?”男子拱手问道,声音尖细。
王氏一愣,答道:“正是俺。您是?”
男子微微一笑:“俺姓胡,名叫胡理,是城里‘通达货栈’的掌柜。去年老疙瘩兄弟在山里救过俺一命,当时俺被熊瞎子追,要不是他舍命相救,俺早就喂了熊瞎子啦。那时俺许下诺言,要报答他的恩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等俺忙完生意再来寻他,却听说他已经……”
说着,胡理掏出手绢擦了擦眼角,叹气道:“唉,恩公不在啦,俺这心里难受啊。好在打听到大嫂和侄儿还在,俺胡理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今后大嫂有啥难处,尽管到城里通达货栈找俺。”
王氏听了又是伤心又是感激,连忙请胡理进屋喝茶。胡理却摆手道:“不必麻烦啦,俺今日来还有一事。听说恩公去世后,他那五亩好地被屯长赵老歪强占了去,可有此事?”
王氏眼圈一红,点了点头。原来张老疙瘩死后,屯长赵老歪就说张家欠他的租子没还清,硬是把那五亩靠近河边的好地给霸占了去。王氏一个妇道人家,争又争不过,告又没处告,只好忍气吞声。
胡理闻言冷笑一声:“好个赵老歪,竟敢欺负到恩公家头上!大嫂放心,这事包在俺身上。三日内,定叫那赵老歪乖乖地把地契送回来!”
王氏将信将疑,但见胡理说得斩钉截铁,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千恩万谢地送他出门。
谁知第二天一早,赵老歪果然哭丧着脸来到张家,不但双手奉还了地契,还额外赔了两块大洋,说是给铁蛋买糖吃。王氏又惊又喜,忙问是怎么回事。赵老歪支支吾吾地说,昨晚胡掌柜去找他“讲道理”,他自知理亏,所以来赔罪。
这事一传开,靠山屯可就炸了锅。大家都说这张家是遇到了狐仙报恩。原来这辽东地界,自古就有狐仙传说。人们都说狐狸修炼成精后,往往化作人形,有的害人,有的却知恩图报。那张老疙瘩生前最爱下套子捉狐狸,但每次捉到怀崽的母狐或是毛色发白的老狐,都会放掉。想必是这胡理就是得道的狐仙,来报答张老疙瘩的放生之恩了。
此后,胡理每隔十天半月就会来靠山屯一趟,每次来都不空手,不是带些米面粮油,就是给铁蛋带些城里买的稀罕玩意。屯里人起初还有些怕他,但见他待人客气,又经常帮助屯里人解决难题,渐渐地也就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这胡理也确实神通广大。屯东头老李家的牛丢了,他掐指一算就知道牛跑进了哪个山沟;屯西头孙寡妇家的孩子得了怪病,他拿来一包香灰冲水喝下就好了;就连屯里最难缠的泼皮无赖,见到胡理也都点头哈腰,不敢造次。
最神奇的是,这胡理还会断案。谁家丢了东西,谁家闹了矛盾,只要请胡理来,他眼睛一眯,胡子一捋,就能把事情断得明明白白。日子一长,屯里人都不叫他胡掌柜了,而是尊称他“胡大仙”或是“狐仙老爷”。
这天,屯里出了件大事——赵老歪家昨夜进了贼,不但偷走了他藏在炕洞里的二十块大洋,还把他打晕了过去。等赵老歪醒来,发现脑袋上肿了个大包,钱也不见了,顿时哭天抢地,跑到屯中央的老槐树下嚷嚷着要上吊。
众人连忙拦住,都说:“赵屯长别急,咱们请胡大仙来,肯定能找出贼人!”
于是有人赶紧进城去请胡理。晌午时分,胡理骑着毛驴来了。听了事情经过,他让人把屯里所有成年男子都召集到老槐树下。
胡理站在石磨盘上,捋着胡须说道:“诸位乡亲,咱们靠山屯向来民风淳朴,如今出了这等偷盗伤人之事,实在令人痛心。俺胡某不才,蒙大家抬爱称一声'大仙',今日定要找出这无耻之徒!”
说罢,他让众人排成一队,逐个从他面前走过。每个人都紧张地看着胡理,只见他眯着眼睛,仔细打量着每个人。
当卖豆腐的王二走过时,胡理突然喝道:“站住!”
王二吓得一哆嗦,僵在原地。
胡理跳下磨盘,走到王二面前,冷笑道:“好你个王二,平日老实巴交的,竟敢夜入民宅,偷盗钱财,还打伤屯长!快从实招来!”
王二脸色煞白,结结巴巴地说:“胡、胡大仙,您可别冤枉好人啊!俺昨天夜里在家磨豆腐,俺媳妇可以作证!”
胡理哼了一声:“还敢狡辩!你身上分明带着赃物的气息!来人啊,去王二家搜搜!”
几个年轻后生立刻奔向王二家。不多时,果然拿着一个布包回来,打开一看,里面正是二十块大洋!
王二目瞪口呆,连连喊冤。胡理却不耐烦地摆摆手:“证据确凿,还有什么可说的?赵屯长,这人就交给你处置了。”
赵老歪气得上前就给了王二两个耳光,骂道:“好你个王二,平日里我待你不薄,竟敢偷到我头上来了!”说罢就要把王二捆起来送官。
就在这时,人群外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慢着!这事有蹊跷!”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少女走了出来。这少女名叫小翠,是屯里刘婆婆的孙女。刘婆婆是屯里的接生婆,也会看个小病,屯里人都叫她“半仙”。小翠从小跟着奶奶,也学了点皮毛。
胡理皱起眉头:“小姑娘,这里没你的事,休要胡闹。”
小翠却不害怕,朗声说道:“胡大仙,您断案如神,俺们都是佩服的。但今日这案,却有几处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大仙。”
胡理眯起眼睛:“哦?你说说看。”
小翠走到王二面前,问道:“王二叔,你说你昨夜在家磨豆腐,可有人证明?”
王二连忙说:“有有有!俺媳妇知道,后半夜李四狗来买过豆腐渣喂猪,他可以作证!”
小翠点点头,又转向赵老歪:“赵屯长,你说你是被贼人打晕的,可否让我们看看伤口?”
赵老歪迟疑了一下,还是低下头让众人看他后脑勺上的肿包。小翠仔细看了看,突然问道:“赵屯长,你这伤是怎么来的?”
赵老歪支吾道:“就是那贼人用棍子打的呗!”
小翠摇摇头:“不对吧?这伤口边缘整齐,中间凹陷,不像是棍棒所伤,倒像是被石臼砸的。”
赵老歪脸色一变:“你、你胡说什么!”
小翠不理会他,又拿起那包大洋,仔细看了看,问道:“赵屯长,你这大洋是用什么包的?”
赵老歪说:“就是一块蓝布呗!”
小翠把布包打开,指着上面的油渍说:“这布上沾了不少豆油,还有股豆腐味。王二叔家是做豆腐的,有豆油不奇怪,可赵屯长家怎么会有沾满豆油的布呢?”
胡理插话道:“这有什么奇怪?定是王二偷钱时用的自家布包的!”
小翠笑道:“胡大仙说得有理。不过俺还有一个问题:赵屯长说钱是藏在炕洞里的,那炕洞里都是灰,这布包上怎么一点灰都没有?”
众人一听,都觉得有理,纷纷议论起来。
胡理的脸色有些难看,强作镇定道:“小姑娘果然细心。不过嘛,俺是嗅到了王二身上的赃物气息,绝不会错的。”
小翠眨眨眼:“胡大仙,您说您能嗅到赃物的气息?那可真是太神了!不如这样,咱们做个试验如何?”
胡理一愣:“什么试验?”
小翠从怀里掏出三个一模一样的钱袋,说道:“俺这里有三个钱袋,其中一个装着俺奶奶的银镯子,另外两个是空的。请胡大仙用您的神通,嗅一嗅哪个钱袋里有镯子,如何?”
胡理脸色变了几变,勉强笑道:“小姑娘,俺这神通是用来断案的,不是用来耍把戏的。”
小翠却步步紧逼:“胡大仙莫非不敢?还是说...您根本嗅不到什么气息,刚才是在诬陷王二叔?”
人群中顿时哗然。胡理面色铁青,死死盯着小翠。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好个伶牙俐齿的小姑娘!俺看你身上妖气缭绕,定是被什么精怪附体了!待俺替你驱妖!”
说罢,胡理眼中闪过一道异光,伸手就向小翠抓去。众人都吓呆了,眼看胡理的手就要碰到小翠,忽然一声大喝传来:“住手!”
只见一个白发老奶奶拄着拐杖走了过来,正是小翠的奶奶刘婆婆。刘婆婆虽然年迈,但步伐稳健,目光如电。她挡在小翠身前,对胡理冷笑道:“好个胡大仙,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俺这老婆子!”
胡理后退一步,强作镇定:“刘婆婆,你这是什么意思?”
刘婆婆用拐杖指着胡理:“俺观察你很久了!你根本不是什么狐仙,更不会什么神通!你不过是懂些幻术的江湖骗子!说,你为什么陷害王二?你和赵老歪有什么勾当?”
胡理脸色大变,突然身形一晃,竟化作一阵青烟欲要逃走。谁知刘婆婆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面古铜镜,对着青烟一照,喝道:“现形!”
只听一声惨叫,青烟散去,胡理跌落在地,但模样大变——虽然还是那副面容,但屁股后头却多了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
“果然是狐狸精!”众人惊呼道。
刘婆婆摇头:“他不是狐狸精,只是个学了点幻术的江湖骗子!这条尾巴也是幻术变的,大家莫怕!”
胡理见被识破,跪地求饶:“婆婆饶命!俺确实不是狐仙,俺真名叫胡三,是城里一个戏法班的班主。因为生意不好,才想出这个法子来骗点钱财...”
刘婆婆问道:“那你为何要陷害王二?”
胡三哭丧着脸说:“是赵屯长让俺这么做的!他欠了王二豆腐钱不想还,就想出这个法子来陷害王二,事成后答应分俺十块大洋...”
众人闻言大怒,再看赵老歪,早已面如土色,转身想跑,却被几个后生一把抓住。
刘婆婆对众人说:“乡亲们,世上哪有什么狐仙断案?真要有狐仙,也是在山中修炼,不会来人间管这些闲事。这胡三不过是利用咱们对狐仙的敬畏,装神弄鬼罢了!”
后来,赵老歪和胡三都被送到了官府。王二洗清了冤屈,赵老歪不但还了他豆腐钱,还赔了他一大笔精神损失费。靠山屯的人们经过这事,也明白了“真狐仙不露面,假狐仙爱显形”的道理。
不过说来也怪,自从胡三被揭穿后,靠山屯还真来了只白狐狸,经常在张老疙瘩坟前转悠,有人看见它时,它也不躲,只是点点头,然后就消失在林中。王氏和铁蛋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据说每到年节,张家门口总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些山鸡野兔什么的。
也许,真有什么知恩图报的狐仙,只是不愿轻易显露真容吧。毕竟,真正的恩情,都是默默无声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