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他们只知道岳飞在前线与金人厮杀,却从不知道,他在后方,竟也面临着如此凶险的暗箭!
崇祯皇帝的目光,重新扫向那些目瞪口呆的官员。
“五次!”
“你们听到了吗?!这就是你们口中,那些受《大宋律》保护的‘良善大族’!这就是岳飞,为我大宋,在后方经历的另一场战争!”
崇祯两世为人,共计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如何不知治国之艰辛?!如何不知安民之重要?!
这也是他今天亲自下场为岳飞辩白的主要原因!
他不愿历史重演,如此忠臣受了冤枉,成为遗憾!
“岳飞此举,不是为他自己,是为我大宋的千秋万代,在燕云那片土地上,打下一根真正属于朝廷的钉子!”
“此举,何罪之有?!”
“此举,非但无罪,反倒……有天大的功劳!!”
崇祯皇帝一番话,说得是荡气回肠,酣畅淋漓!
将所有的弹劾,一一驳斥,甚至将岳飞的“越权之举”,都升华到了“为国为民”的高度!
君无戏言!
皇帝都亲自下场,为岳飞辩白到了这个地步!
群臣,再傻,也看明白了。
陛下,这是要力保岳飞!
那些弹劾的御史,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不敢再发一言。
风向,彻底逆转!
跪在地上的岳飞,早已是泪流满面,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
他想过无数种可能。
想过自己会被斥责,被罢官,甚至被下狱。
但他做梦也想不到,那个高高在上的大宋官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给他最彻底、最毫无保留的……信任与理解!
“陛下……”
岳飞哽咽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重重地,将头磕在地上。
“臣……谢陛下天恩!!”
崇祯皇帝走上前,亲手将他扶起。
看着岳飞那张激动得通红的脸,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自己这番“施恩”,效果好得出奇。
身为帝王,无时无刻在操控权术。
崇祯用这场廷议,明确地告诉了岳飞:没有朕,你就死定了。
也用这场廷愈,含蓄地敲打了岳飞:你的所作所为,朕都一清二楚,日后行事,要注意分寸,莫要再越过那条“红线”。
君臣之间那道看不见的裂痕,在这一刻,似乎被一种更复杂、更牢固的东西,重新连接了起来。
“好了。”
崇祯皇帝拍了拍岳飞的肩膀,重新走上御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日,不议罪,只论功!”
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燕云节度使岳飞,忠勇冠世,谋略超群,北伐以来,连克坚城,光复中京,扬我国威,功在社稷,特晋封为靖边侯!食邑三千户,赐紫金鱼袋,加太子太保衔!钦此!”
“靖边侯!”
封侯了!
大宋立国以来,武将封侯,屈指可数!
而岳飞,以三十出头的年纪,便已位极人臣!
“臣……岳飞,谢陛下隆恩!!”岳飞再次拜倒。
“西路军统帅韩世忠,牵制敌军,吓退兀术,亦有功劳,赏黄金千两,蜀锦百匹!”
身在中京的韩世忠,并不知道,自己蹭来的这份功劳,让他少挨了多少骂。
“契丹降将耶律余睹,弃暗投明,献关有功,忠心可嘉,特封为辽东节度使!赐名赵余睹!并将榆关以北,中京周边,方圆数百里原金国领土,新设为辽东行省,由其总揽军政!”
这个封赏一出,再次震惊了满朝文武!
这手笔,太大了!
直接划出了一个新的行省!
但所有人也都明白,陛下这一招,实在是高。
这既是重赏了耶律余睹,彻底收服了契丹降将之心,更是从法理上,将中京这片“飞地”,正式纳入了大宋的版图!
同时,也等于彻底断了契丹人“复辽”的念想。
你耶律余睹,已经是大宋的“赵”家人,是辽东行省的封疆大吏了,还复什么辽国?
接下来,是对岳家军一众将领的封赏。
王贵、张宪、李宝等人,由原先的正四品统制官,晋升为从三品副都统制,并遥领燕云各州防御使。
其中,张宪因留守燕京、总揽后方功劳最大,特加封为正三品燕云观察使,升任都统制。
杨再兴资历虽浅,但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功劳卓着,升任正五品统领官。
牛皋,因口出狂言,功过相抵,未得升官,只赏赐了一些财物,令其戴罪立功。
岳云,以十二岁之龄,获“先登之功”,特授“从八品进义校尉”,在军中任队将,统兵一百,正式成为了大宋军官体系中的一员,是为基层骨干。
封赏完毕,崇祯皇帝宣布散朝。
百官退去,奉天殿内,只留下了岳飞一人。
“鹏举,随朕来。”
崇祯皇帝,单独召见了他。
与此同时。
岳家军的众将,正在宫中的一处偏殿等候。
当封赏的圣旨传来时,整个偏殿,一片欢腾!
“封侯了!元帅封侯了!”
“哈哈哈哈!咱们都是副都统制了!”
“痛快!痛快啊!”
王贵、杨再兴等人,开心不已,互相道贺。
只有牛皋,一个人坐在角落,看着自己手中那点财物赏赐,一脸的郁闷。
岳云则拿着自己的那份任命敕书,翻来覆去地看,小脸上满是骄傲和兴奋。
从今天起,他也是有品级的将军了!
枢密使衙门。
枢密使姚友仲,亲自召见了惴惴不安的耶律余睹。
“余睹将军,哦不,现在该叫你赵节帅了。”姚友仲笑着说道。
“不敢,不敢!太尉折煞末将了!”耶律余睹赶紧行礼。
“陛下说了,契丹与我大宋,曾为二百年兄弟之国,这份情谊,朝廷是认的。”
“不过……”姚友仲话锋一转,“大辽,是被金人所灭,非我大宋之过,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他看着耶律余睹,一字一句地说道:“复国的事,就不要再想了。”
“你如今,已是大宋的封疆大吏,是皇室宗亲,好好地,为我大宋效忠,替陛下,镇守好辽东,朝廷,绝不会亏待你,也绝不会亏待辽东的契丹百姓。”
耶律余睹心中一凛,明白这是明确的警告。
他立刻跪倒在地,频频点头:“太尉明鉴!末将……不,臣!臣对大宋,对陛下,绝无二心!此生此世,皆为大宋之臣!”
“很好。”姚友仲满意地点了点头。
将耶律余睹扶起,换上了一副和煦的笑容。
“陛下还说了,朝廷中书省已经拟定了章程,准备将中京大定府,作为未来的南北贸易枢纽。”
“朝廷将鼓励南方的商队,前往辽东,用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你们的战马、牛羊和皮货,朝廷还会减免商税,疏通道路。”
姚友仲拍了拍他的肩膀:“赵节帅,陛下知道,虚无的口号,远不如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契丹的平民,都能吃饱穿暖,有生意做,有钱赚,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啊。”
耶律余睹,彻底呆住了。
他是个武将,也是契丹贵族,想的恢复故国的荣光。
但从未想过,用贸易和经济,来解决民族的问题。
看着姚友仲那张充满智慧的笑脸,耶律余睹心中第一次,对那位年轻的大宋官家,产生了一种近乎敬畏的情绪。
大宋是真有手段啊,软刀子一捅一个准!
若是上百万契丹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温饱不愁,谁还想着复国?
只怕到时候谁提复国,第一个会被契丹人活活打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