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陈家,这传承数代、声名远扬的医道世家,家中的藏书颇为可观;
其中,收藏最为丰富的,自然是各类精妙绝伦的医典与蕴含深邃智慧的道籍。
然而,陈家所藏的道家典籍,大多也不过是世间广为流传、为人熟知的寻常之物。
这些道籍追本溯源,大多源自《道德经》《易经》之类的千古经典。
它们内里蕴含着天地间博大精深的至理,宛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矿山,等待着有缘人去挖掘。
凭借它们来修炼,用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倒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陈明初次见到《守一经》时,年仅九岁。那时的他,犹如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
虽然天资聪慧过人,仿佛拥有与生俱来的敏锐感知和学习天赋;
但对于书中那些深奥晦涩的内容,也仅能明白只言片语。
如同在黑暗中凭借着微弱的光线,去摸索门径一般。
不过,对于《守一经》里记载的修习法门,他只看了一眼,便如同拨云见日般领悟了大半。
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修炼法门异常简单;
简单得如同一条平坦的大道,让人一目了然。
原来,此法门不过是教人抱元守一,着重于调身、调心、调息,进而达到坐忘绝虑的高深境界;
整个过程简便易行,仿佛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一般。
陈明当下便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对照着练习起来;
没想到竟如同开启了一扇神奇的大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陈明自幼身体羸弱,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他吹倒;
究其根源,全在于他先天神识远超常人,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
光芒太过耀眼,消耗也随之巨大,却又补充不足;
从而导致精元亏虚,身体如同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房。
而这《守一经》的修炼之法,能让人屏息绝虑,自然而然地减少了神识的消耗;
如同为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加上了一个灯罩,使其不再肆意消耗。
同时抱元守一之法,又可温养精元,恰似为那贫瘠的土地;
施放上了肥沃的养料,让精元得以滋养。
这两者结合,恰如对症下药,效果立竿见影,神奇的改变着陈明的身体状况。
彼时年仅九岁的陈明,虽年纪尚小,却已如饥似渴地读过不少医书。
那些医书对于他而言,仿佛是打开知识世界大门的钥匙。
他对于人身经络、气血运行的道理,已然略知一二;
仿佛在心中绘制了一幅人体奥秘的图录。
自然也懂得子午阳动阴生的原理,初步明白这其中蕴含的天地阴阳变化之道。
于是,他每日必定在子午二时勤奋练习;
且每次练习之前,必先修习家传的“七禽养生功”,以求收得动静互补之效;
让身体在动与静的平衡中,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滋养。
数年如一日的坚持练习下来,陈明不仅身体愈发健硕;
原本瘦弱的身躯逐渐变得挺拔有力,精神也格外旺盛,如同燃烧的火炬,散发着勃勃生机。
就连感官与灵智,似乎也发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神妙变化。
他的感官变得更加敏锐,能听到常人听不到的细微声音,能看到常人忽略的微小事物;
他的灵智仿佛被点亮的灯塔,思维更加敏捷,理解能力也大大增强。
这种变化虽难以用言语清晰表述,但陈明心里明白,这变化对自己大有益处;
仿佛是命运赐予他的珍贵礼物,不禁大喜过望。
要说这“守一”之法,本就源自老子《道德经》中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庄子也曾说:“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
《道德经》作为道门万法之源,犹如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山,承载着无数智慧的宝藏。
提到“守”字,众人并无异议,只是这“一”字,却有着诸多不同的解法;
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各有其独特的光芒。
诸如守神、守气、守丹田、守三一等等,说法不一;
每一种解法,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修炼方式。
陈明得到的这本《守一经》,据说是不知哪代祖上的收藏,却与常见的道门心法有所不同。
全书仅有六幅图画,配上寥寥数百字,异常简洁;
仿佛用最精炼的语言和最简洁的画面,传达着深奥的道理。
其他部分看似道门心法,却唯独不提及意守,反而着重强调坐忘;
倒有几分儒门心法的意味,且没有寻常养生功,运转大小周天的法门。
陈明虽不大明白其中深意,如同在迷雾中探索的行者;
但还是怀着敬畏与好奇的心情,照本宣科地坚持练习。
他相信,在这简单的文字与图画背后,隐藏着直指本源的养生奥秘;
能强健自己,从出生起就羸弱的体质。
待到陈明十二岁那年,他每日都感觉神清气爽,仿佛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心间;
思维也愈发敏捷,能迅速理解和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小时候身体羸弱的模样,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同被风吹散的薄雾。
这让他愈发勤奋地练习《守一经》,仿佛找到了打开身体与智慧宝藏的钥匙,不愿轻易放下。
陈明将自己练习《守一经》后的奇妙变化告知父亲陈泽;
陈泽听后也来了兴致,他照着陈明所说的方法练习了一段时间;
然而,却并未感觉到有什么特别的神奇之处。
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却始终找不到光亮。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便没有再将此事放在心上。
加之他日常事务繁忙,每天都要处理药堂的各种事务;
接待络绎不绝的病人,渐渐地,也就荒废了下来。
不过,陈泽还是鼓励了陈明一番,嘱咐他继续好好练习,此事便就此搁置。
此时的陈明,对医道理论大多已了然于胸,仿佛将整个医道世界装进了心中。
每每与父亲谈论起医学见解,都能头头是道;
引经据典,提出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看法,让陈泽心中甚感欣慰,如同看到了家族医道传承的希望之光。
于是,陈泽开始带他上堂坐诊,让他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
三年之后,陈明已然能够独立为病人诊治,他的诊断大多准确无误,治疗方法得当。
陈泽对陈明悉心教导,他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行医经验与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悉数传授给了儿子。
每有病人前来,陈泽总是先让陈明诊治,自己则从旁指点;
耐心地纠正他的不足,引导他走向正确的方向。
显然,陈泽是打定主意要将祖业传给陈明,让他肩负起家族医道传承的重任。
陈明每日上午,都会准时前往回春堂坐诊一个多时辰。
他坐在那张古朴的医案前,神情专注地为每一位病人诊治,下午的时间便由自己安排。
除了读书之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的药园里度过。
药园里,各种珍稀的药材,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仿佛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植物王国。
他在这里学习药材的种植与制药之术,观察每一种药材的生长习性,了解它们的药用价值。
药园里的药师们见小主人谦逊有礼,丝毫没有半点纨绔子弟的骄纵之气;
都十分乐意与他亲近,并且悉心传授自己的经验。
他们如同点亮陈明医学之路的明灯,让他在药材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随着陈明对药物的理解日益加深,他的医术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如同打磨后的宝剑,更加锋利。
小小年纪,便隐隐有了名医的风范,让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陈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只觉得能有如此出色的儿子,此生已别无他求。
然而,陈泽心中一直藏着一桩心事。
按理说,医道本就是修德之门,陈家世代乐善好施;
平日里修桥补路、扶贫恤弱之类的善事没少做;
而且,家族中人向来善于调养身体,注重养生之道。
可无奈的是,陈家的人丁始终不得兴旺,到如今,更是三代单传。
每每想到此事,陈泽便郁闷不已,仿佛心头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看来,这振兴家族人丁的重任,还得寄托在陈明身上了。
于是,陈泽便寻思着早早为陈明定下一门亲事。
这口风刚一放出,前来说媒的人便络绎不绝,几乎要把陈家的门槛踏断。
那些媒婆们如同嗅到花香的蜜蜂,纷纷涌来,带着各家千金的生辰八字和美好期许。
陈泽在得意之余,反倒不着急了,似乎有意要慢慢仔细挑选;
可谁能料到,天有不测之风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炼炁修真传奇之金丹大道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