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音寺内, 依旧是佛光普照,梵唱不绝。
文殊、普贤二位菩萨步入大殿,对着莲台上的如来佛祖躬身行礼:“参见世尊。”
“二位菩萨来了。”
如来缓缓睁开双眼,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仿佛方才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随口问道:“方才二位菩萨,是打算去往何处啊?”
“启禀世尊,我们……”文殊菩萨刚想解释。
“不必说了。”
如来却轻轻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他看着文殊和普贤:“那白象与青狮,在你们座下聆听佛法多年,受尔等教诲,本该明心见性,慈悲为怀。”
“然则,他们如今依然是凶性难改,甚至变本加厉,在那狮驼岭造下无边杀孽,危害一方,致使生灵涂炭,怨气盈天。”
“既然如此不知悔改,冥顽不灵,那便由他们去吧。”
“此乃他们自身业力所致,合该有此一劫,强加干预,于道不合,于理不容。”
文殊、普贤闻言,脸色一白,却不敢有丝毫反驳,只得低头合十:“谨遵世尊教诲。”
如来接着道:“至于二位菩萨,你们这些日子,若无他事,便去那九幽地府,陪地藏王菩萨讲经说法。”
“顺便……看一看那十八层地狱中的众生百态,体悟一番轮回之苦,业报之严。”
“尊法旨。”
文殊与普贤二位菩萨心中苦涩,却也只能躬身应允。
一旁的观音菩萨心中明了。
文殊与普贤,身为四大菩萨之列,其佛法修为自是精深。
但或许是因为久居高位,或许是对坐骑过于纵容,他们的“佛心”已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众生平等”、“因果业报”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如来此意,一是让他们在轮回景象中再次锤炼佛心,二是借地藏王菩萨之手,好好给他们讲一讲“度化”与“惩戒”的真谛。
地藏王菩萨,那可是连她都深感佩服的大菩萨。
其发下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大宏愿,震撼三界。
如今的地藏王菩萨,其实早已功德圆满,足以化佛,但其心气高远,宏愿未了,故而不愿成佛。
待到他日地狱真的空寂,宏愿达成之时,他瞬间便可成就佛果,而且在灵山三千佛陀之中,其位次绝对能位列前十。
“世尊,那我们这便启程前往地府。”文殊菩萨低声道。
“不忙于此时。”
如来摆手,“待大圣将那三妖彻底荡灭之后,你们还需随我前往那狮驼岭一趟。”
他目光望向东方:“那里的众生冤魂,数量庞大,怨气深重,需要一场盛大的法事来超度,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往生极乐。”
“这些冤魂之因果,大半都系于那三妖之身,你们作为青狮与白象昔日的主人,未能约束管教,致使他们造下如此恶业,这超度亡魂、化解怨气的责任,自然责无旁贷。”
“至于那大鹏……他与我也算是有些许因果牵连,他的罪孽,便由我亲自前去,做个了结,收个尾吧。”
“世尊慈悲。”众佛菩萨齐声道。
这时,观音菩萨适时开口,询问道:“世尊,那佛母那里……又当如何处置?”她所指的,自然是此刻还被真武大帝拦在灵山之外的孔雀大明王菩萨。
听见观音菩萨的问话,如来眼中闪过笑意:“观音尊者所虑,不无道理。”
“那佛母……倘若她能恪守灵山清规,秉持三界正道,明辨是非,不再执着于血脉私情,那么,她自然还是我灵山的佛母,受众生礼敬。”
如来话说到这里,殿内众佛、菩萨、罗汉、金刚,哪个不是智慧通达之辈?顿时都明白了如来话中的深意。
那佛母孔雀,本就是凶禽出身,性情暴戾,其最初便是以吃人为乐,连如来本人当年也曾被她一口吞下,迫于当时形势,才剖其背而出,并尊其为佛母。
这些年来,与其说是她在灵山修心养性,不如说是如来借灵山与佛法将其“供奉”起来,变相禁锢,以防她外出再造杀孽。
平白无故多了个“娘”,这事搁在谁头上,恐怕都难言高兴,更何况是如来这等三界顶尖的大神通者?
真以为成了佛,便没了脾气,没了杀心?
如来能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的漫长岁月中,一步步崛起,最终成就大神通者,成为三界最顶尖的存在之一,其手段、其心性,又岂是寻常?
当年败在他手下的强敌巨魔,不知凡几。
若谁真把他只当成一个乐呵呵的、只会讲经说法的胖和尚,那才是天大的笑话。
“倘若佛母她仍然执迷不悟,罔顾三界法理,一心只念血脉私情,欲行那阻拦天罚、包庇罪恶之事……那么,这么多年灵山的清修,既然无法让她真正释怀凶性,明悟正道……”
他微微一顿,说出了最终的决断:
“自此以后,她便不再是我灵山的佛母了。”
此言一出,满殿皆静。
如来没有说“我没有这个母亲”,只说“她便不是佛母了”。
这其中的意味,已经再明显不过。
孔雀佛母若不是佛母,那她是什么?
不就只是一只天生凶恶、法力强大的孔雀妖禽吗?
对待一只罪孽深重、且试图阻拦天庭执法、包庇恶徒的妖禽,该如何处置?
答案不言而喻,
自然是根据天庭的律法,根据荡魔天尊的职责来办。
而现如今,天庭负责荡魔的真武大帝,已经亲临灵山了。
他来干什么?
一个以斩妖除魔、荡平邪祟而威震三界的大帝,除了执行“荡魔”本职,还有什么事能让他亲自出手呢?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西游,假如孙悟空不放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