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朱老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深沉的算计,“让他们两方去斗,去消耗,无论谁胜谁负,实力都会受损,郑开叶若赢了,会记住我朱家至少没有落井下石,江家若赢了,也必然是惨胜,元气大伤,届时……我们朱家的相对地位,不就更加稳固了吗?对你未来的路,或许更为有利。”
朱煜昌听着父亲冷静到近乎残忍的分析,只觉得一股凉气透彻心扉,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博弈的残酷和算计,远非他之前所理解的那么简单,父亲考虑的,早已超越了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关乎家族命运的长远布局。
“煜昌,”朱老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路还很长,要有耐心,要有定力,把Y省的事情做好,做出不输于d省的业绩,这就是你最大的资本,至于郑开叶这一关,让他自己去闯,这是他必须经历的淬炼,闯过去了,海阔天空,闯不过去,说明他终究不是那个‘真龙’,我们……静观其变即可。”
电话挂断了,听筒里传来忙音,朱煜昌久久地握着话筒,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窗外,Y省的夜景璀璨夺目,但他的内心却一片冰凉,父亲的话,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了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政治博弈底层冰冷的钢铁骨架。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在真正的权力棋局中,情感和道义往往是奢侈品,权衡与算计才是生存的法则,父亲的选择,虽然冷酷,但或许是符合朱家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可是,郑开叶呢?那个同样怀着赤子之心、想要干一番事业的战友,就要这样独自面对来自世家大族的明枪暗箭吗?朱煜昌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不忍。
他破例在办公室拿出一瓶高度数烈酒,倒了一杯,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灼烧着他的喉咙,却无法驱散心头的郁结,他知道,自己无法违背父亲的意志,朱家这艘大船,舵轮始终掌握在父亲手中,他目前能做的,的确如父亲所说,唯有“静观其变”,同时,将Y省的工作做得更好,夯实自己的根基。
他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力透纸背的写下了四个字:“韬光养晦”。
与此同时,首都的那座院落里,朱老放下电话,缓缓走到书房的窗前,夜空中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窥视着人世的眼睛,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时空。
他何尝不知道儿子朱煜昌对郑开叶的欣赏和同情?他又何尝不欣赏郑开叶这样的年轻才俊?但是,身处他这个位置,个人的好恶必须让位于家族和更长远的政治考量,朱家能屹立不倒,靠的就是这份近乎冷酷的理性和深谋远虑。
“郑开叶……确实是一把好刀。”朱老喃喃自语,“但刀太锋利,容易伤主,也容易折断,让他和江家那把老刀碰一碰,看看谁的钢火更足吧。”
他并不担心郑开叶会因此一蹶不振,如果郑开叶连这一关都过不了,那说明他终究难堪大任,如果他能闯过去……那么,一个经过如此残酷淬炼、并且欠下朱家一份“不反对”人情的郑开叶,或许未来能成为朱煜昌更强大的盟友,甚至……是朱家更值得投资的对象。
这场博弈,对他朱家而言,是风险,更是机遇,关键在于,如何精准地把握火候,在关键时刻,落下那枚最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棋子。
朱老转身回到书桌前,铺开宣纸,研墨润笔,挥毫写下了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待时”。
中海,夜色中的水面波澜不惊,倒映着廊檐下稀疏的宫灯,更显幽深静谧,这里是与其他地方的繁忙截然不同的世界,仿佛时间的流速都缓慢了下来。
领导,此刻并未在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而是独自一人临水而立,他身着寻常的便装,身形挺拔,目光投向漆黑如墨的湖面,似乎要穿透这夜色,看清水底潜流的走向,那份关于d省长人选争议的内部情况简报,就放在不远处石桌上的文件夹里,里面的每一个字,他都已了然于胸。
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如同面前的湖水,表面平静,内里却承载着千钧重压。到了他这个位置,每一个重大人事任免,都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作安排,而是关乎花国发展航向、政治力量平衡、乃至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格局的战略落子。
郑开叶……这个名字在他脑海中反复浮现。
一个年仅37岁的副省级干部,在d省那样一个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的经济大省,硬是凭借“强基固本”和狠抓实体经济、尤其是押注战略性新兴产业,杀出了一条血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2.7万亿的Gdp总量,9.2%的增速,这份答卷,沉甸甸的,含金量十足,这不仅仅是数字,背后是市场活力的激发、是营商环境的改善、是干部作风的转变、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简报里附着的几份民意调查和第三方评估都显示,d省的企业家和民众对省里近两年的工作评价显着提升。
“锐意进取,敢于担当,能力突出。”这是内部对郑开叶比较一致的看法,这样的干部,正是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深层次矛盾所急需的“尖兵”,若按正常的干部选拔任用逻辑,让其接任省长,顺理成章,有利于保持d省良好发展势头,也能树立一个“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然而,政治的复杂性就在于,它从来不是简单的“唯成绩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侠客书屋(m.xiakeshuwu.com)重生最强大脑登上权力巅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